首页 理论教育令人胆寒!十条诫令揭示被遗忘的较量

令人胆寒!十条诫令揭示被遗忘的较量

【摘要】:据说,美国中央情报局曾制定了一个针对社会主义国家文化战争的机密“行事手册”,其中关于对付中国的部分最初撰写于1951年,以后经多次修改,逐步形成了十项内容,这就是所谓的内部代号被称为《十条诫令》的“秘密手册”。

题后:令人恐怖的《十条诫令》

随着时代的前进和美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美国对华文化战争的手段也在发生改变。到了20世纪中后期,由于社会主义国家阵营的兴起,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在对社会主义国家实施军事对抗策略的同时,也开始实施文化渗透政策,重点转向以输出美国意识形态和价值理念为主。

据说,美国中央情报局曾制定了一个针对社会主义国家文化战争的机密“行事手册”,其中关于对付中国的部分最初撰写于1951年,以后经多次修改,逐步形成了十项内容,这就是所谓的内部代号被称为《十条诫令》的“秘密手册”。

《十条诫令》的基本内容是:

(一)尽量用物质来引诱和败坏他们的青年,鼓励他们藐视、鄙视、进一步公开反对他们原来所受的思想教育,特别是共产主义教条。替他们制造对色情奔放的兴趣和机会,进而鼓励他们进行性的滥交。让他们不以肤浅、虚荣为羞耻。一定要毁掉他们强调过的刻苦耐劳精神。

(二)一定要尽一切可能,做好宣传工作,包括电影、书籍、电视、无线电波……和新式的宗教传布。只要他们向往我们的衣、食、住、行、娱乐和教育的方式,就是成功的一半。

(三)一定要把他们青年的注意力,从他们以政府为中心的传统引开来。让他们的头脑集中于体育表演、色情书籍、享乐、游戏、犯罪性的电影,以及宗教迷信。

(四)时常制造一些“无风三尺浪”的无事之事,让他们的人民公开讨论。这样就在他们的潜意识中种下了分裂的因子。特别要在他们的少数民族里找好机会,分裂他们的地区,分裂他们的民族,分裂他们的感情,在他们之间制造新仇旧恨,这是完全不能忽视的策略。

(五)要不断地制造“新闻”,丑化他们的领导。我们的记者应该找机会采访他们,然后组织他们自己的言词来攻击他们自己。

(六)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传扬“民主”。一有机会,不管是大型小型,有形无形,就要抓紧发动“民主运动”。无论在什么场合,什么情况下,我们都要不断地对他们(政府)要求民主和人权。只要我们每一个人都不断地说同样的话,他们的人民就一定会相信我们说的是真理。(www.chuimin.cn)

(七)要尽量鼓励他们(政府)花费,鼓励他们向我们借贷。这样我们就有十足的把握来摧毁他们的信用,使他们货币贬值,通货膨胀。只要他们对物价失去了控制,他们在人民的心目中就会全垮台了。

(八)要以我们的经济和技术的优势,有形无形地打击他们的工业。只要他们的工业在不知不觉中瘫痪下来,我们就可以鼓励社会动乱。不过我们必须表面上非常慈善地去帮助和援助他们,这样他们(政府)就显得疲软。一个疲软的政府,就会带来更大更强的动乱。

(九)要利用所有的资源,甚至于举手投足,一言一笑,都足以破坏他们的传统价值观。我们要利用一切来毁灭他们的道德人心。

(十)暗地运送各种武器,装备他们一切的敌人和可能成为他们的敌人的人们。[20]

美国对中国的《十条诫令》主要是针对中国青少年和传统文化的,其中的一些内容听起来令人毛骨悚然,充分暴露了其险恶用心。

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当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解体后——这在相当程度上说明了美国文化战争的巨大政治价值,美国的文化侵略战争就显得更加肆无忌惮,进而转用多种手段的综合文化侵略方式,对中国实施文化战争。现今看来,诸如《十条诫令》中的那些内容细节在现实生活中真是无孔不入,它们蕴含在洋大片、洋快餐、洋品牌、洋节日、洋语言等各种形式的“洋文化”载体中,处处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引导人们向往其衣、食、住、行、娱乐以及教育等一切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

美国在文化战争中输出其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破坏了中国人特别是年轻人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和民族的自信心,逐渐丢失了原有的一些美德,漠视传统文化中的优良部分,从而使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遭遇危机。

美国对中国实施的文化战争在一定程度上也就是后来人们常常所说的“和平演变”,如今虽然提得少了,但并不是说它不存在了,只不过是人们已经“习惯”了而已。

历史上的文化战争都具有明显的政治目的,即在为侵略者的侵略行径制造合理的舆论,同时弱化被侵略人民的反抗意志,而新时期文化战争的一切手段和目的则更为隐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