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茶叶催生的“蝴蝶效应”

茶叶催生的“蝴蝶效应”

【摘要】:茶叶催生的“蝴蝶效应”同英国发动侵略中国战争的根本目的一样,美国蛮横要挟中国也是为了扩大在华的贸易市场。1773年,北美殖民地波士顿人民因反对英国东印度公司垄断茶叶贸易以及茶叶倾销政策,进而爆发了著名的“波士顿倾茶”事件,这成为美国独立革命战争的导火索。1894年,美国的工业产量超过英国跃居世界第一位。因此,“门户开放”政策先后得到列强各国的承认,以至于形成了列强共同宰割中国的同盟。

茶叶催生的“蝴蝶效应”

同英国发动侵略中国战争的根本目的一样,美国蛮横要挟中国也是为了扩大在华的贸易市场。

中国对于美国的独立曾有着特殊的意义,中国生产的茶叶就曾是美国独立战争的导火索。1773年,北美殖民地波士顿人民因反对英国东印度公司垄断茶叶贸易以及茶叶倾销政策,进而爆发了著名的“波士顿倾茶”事件,这成为美国独立革命战争的导火索。而当美国独立战争取得胜利、国家实力日益强大后,其对外侵略扩张的目标也自然把中国包括在内。

在美国的侵华行为中,摆在首位的也是贸易利益。通过中美《望厦条约》,美国享有了与英国同样的进入中国市场的权利,从而得到最惠国待遇;1845年,美国国务卿布坎南指出,要使中国成为西方国家的共同市场,促进美国对华通商;1868年,美国驻华公使劳罗斯向国内建议同英国合作,以保证中国对外开放,他认为:“假若这个国家向所有国家自由开放,美国的企业将会兴旺发达。”[9]

美国政府和商人的“努力”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美国对华出口1896年为700万美元,1897年为1 200万美元,1899年上升到1 400万美元。其中,美国纺织业受益最大,在1887—1897年间,美国对中国纺织品出口增长120%,1898年仅出口到中国的棉布就达到700万美元。[10]

由于美国是一个新兴崛起的国家,受到自身实力的限制,自其建国到19世纪中期这一段时间内,美国对华政策采取的是“追随英国等列强”的策略。

在美国看来,西方各国利害一致,美国在对华一切重大问题上都要同其他列强协商合作。在这当中,美国曾或明或暗地支持、参与了各种列强侵华战争。如1854年,美国派舰队“访问”台湾,1867年曾尝试武力攻台,但被高山族居民打败,美国自己侵略台湾未能得逞,随后转而支持日本侵略台湾;1858年,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美国耍弄两面派手段,一方面表示中立和对华友好,一方面却积极支持英法的侵略,同时又利用软硬兼施的办法,不出一兵一卒,骗签了中美《天津条约》;1884年,美国政府曾表示愿意按照中国的请求斡旋中法争端,但法国方面不予理睬,而后美国竟转向为法国说话,向清政府施加压力。(www.chuimin.cn)

当到了19世纪末,情况开始发生变化,美国自身实力迅速强大起来。1894年,美国的工业产量超过英国跃居世界第一位。经济的迅速发展需要开拓更广阔的贸易市场,1898年,美国挑起美西战争,从西班牙手中夺取了菲律宾,取得了在亚洲扩张的立足点;而此时西方列强和日本正在中国掀起瓜分的狂潮,当打败西班牙,占领菲律宾以后,美国发现自己再加入瓜分中国的狂潮已为时过晚。

为加深和扩大在华权益,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美国决定以外交手段谋求侵略权益。1899年,美国“创造性”地提出了先适用于中国、后来又推广到世界其他地区的所谓“新政策”——“门户开放”政策。

“门户开放”政策在承认各国侵华权益的前提下,要求列强在华享有均等的权利,即“利益均沾”、“机会均等”。它主张在经济上不得排斥别国,在华的贸易“自由化”;在政治上加强合作,列强诸国共同“管理”中国。

1908年美国舰队访问厦门

“门户开放”政策反映了美国把自由贸易原则和政治协同管理作为侵略中国的幌子和工具,这标志着美国从此有了独立的侵华政策,使美国在华实力大大增强。到1931年,在中国进口贸易中美国占据了首位;到1935年,中国出口贸易中美国也占据了首位;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1946年,美国在中国对外贸易总额中占到了53.19%,美国货充斥中国市场。[11]

美国通过“门户开放”政策,得以插足任何一国的“势力范围”,分享其他国家在华的侵略权益。这项政策不仅有利于美国,而且也符合列强诸国的要求,有助于防止列强之间发生争执。因此,“门户开放”政策先后得到列强各国的承认,以至于形成了列强共同宰割中国的同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