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款兴学”的根本意图在19、20世纪美国侵华史中,在侵略手段上,它不像英国那样直接诉诸赤裸裸的军事武装力量。在美国通过兴办教育的方式来掀起的“文化侵略”中,最典型的案例就是“庚款兴学”。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后,在1901年强迫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条约规定向列强赔偿损失4.5亿两白银,分39年还清,这就是“庚子赔款”。在“庚子赔款”中,美国按比例分得32 939 055两白银。......
2023-11-30
不愿下跪的英国人
既然英国人认为中国的商业制度不合理,势必努力改变或革除,但当时大清帝国毕竟是东亚一大霸主,属于强邦;英国人尽管满腹牢骚,但也不得不掂量是否具备与清政府抗衡的实力。这使得英国不敢轻举妄动,轻率采用武力的方式打开中国的大门。他们一开始也希望通过正常的协商谈判方式,来解决两国之间的贸易争端。
1787年,为了打破中国贸易制度的限制,实现与清王朝的真正接触,在东印度公司的请求和支持下,英国政府派遣卡斯卡尔特中校为使臣,率领英国使团出访中国,交涉通商事务,并谋求建立外交关系。但不幸的是,卡斯卡尔特在来华的途中因肺结核病死亡,访华事宜不了了之。
5年后,1792年9月,英国政府又派遣马戛尔尼为特使,率团前往中国。这是西方国家首次真正意义上的遣华使团,使团成员共有八百多人,携带大批礼物。使团出访的名义是祝贺中国乾隆皇帝的83岁寿辰,而根本的目的却在于要打通中国的贸易之路,开拓中国市场。
马戛尔尼
1793年8月,历时将近一年,绕过大半个地球的马戛尔尼使团终于抵达北京。让这个历经千辛万苦的访华使团没有想到的是,他们在觐见乾隆皇帝时,在礼节上与清朝官员产生了分歧。清朝官员要求英国使节在面见乾隆时行三跪九叩大礼,马戛尔尼认为这是屈服和顺从的意思,有损大英帝国的尊严,拒不接受;并提出如果坚持用三跪九叩之礼,那清朝同级别的官员也必须在英王御像前磕头。经过一番争论,英使决定改用觐见英王的单腿下跪的方式觐见乾隆皇帝。
尽管在礼节问题上英国使团保住了一些面子,但在有关通商贸易的实质问题上却彻底落了空。英使提出的“在北京开设使馆;开放宁波、舟山、天津为通商口岸;将舟山附近一处海岛划给英国商人居住和收存货物;优惠公开税务;允许自由传教”等请求,均被清政府一口回绝。乾隆皇帝认为“此与天朝体制不合,断不可行”。而且作为天朝上国,清王朝该有的都有了,用不着和外国贸易,正如乾隆皇帝所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据说他还特此作了一首诗:“间年外域有人来,宁可求全关不开。人事天时诚极盛,盈虚默念惧增哉!”(www.chuimin.cn)
英使提出的所有要求被拒绝后,意味着马戛尔尼使团访华的失败。英国使团败兴而返,备受冷遇让一名使团人员发出了这样的感叹:进入北京时像乞丐,居住时像囚犯,离开时像小偷。而与此同时,英国人也洞察到了古老中国的衰败之势,马戛尔尼在游记中写道:“至少在过去一百五十年里,当我们在科学艺术大发展时,他们相对欧洲退化成了半蛮荒。”他认为这个帝国老迈、自大、疯狂,并断言“中华帝国只是一艘破败不堪的旧船……只需几艘三桅战舰就能摧毁其海岸舰队”。[15]
两次访华均未达到目的,而英国人并不甘心,在马戛尔尼使团访华后23年,英国政府又派出了一个大型访华使团。1816年,嘉庆二十一年,英国又派遣以阿美士德为特使,率团访华。英使这次访华的目的依然是要与清廷商讨贸易事宜,争取多开商埠以进入中国市场。
令英使意想不到的是,这次访华遭遇更为失败,使团依旧在天朝的礼仪问题上碰了钉子。在觐见嘉庆皇帝时,清朝官员要求阿美士德行三跪九叩之礼,但阿美士德只愿以“脱帽三次,鞠躬九次”代替。僵持到最后,英国使团终因拒绝行跪礼而被直接驱逐出境。这个使团离开中国时,甚至没有和中国皇帝见上一面。
马戛尔尼使团和阿美士德使团访华是中英关系史上的重要节点。他们与清廷的对话,始终都不在同一语境下:17世纪末18世纪初,自由贸易主义成为西方世界普遍认可的价值理论;而在重农主义的清朝,皇帝认为富足的中国不需要外贸,通商只是皇帝对蛮夷恩赐的仁慈表现。
当马戛尔尼和阿美士德两次来华,希望和清廷开展正常的外交关系时,清朝的皇帝对天下的概念还停留在朝贡制度的时代。当时的清政府以天朝上国自居,统治者一直未能真正了解英国的国力和世界的大局,以为来华使团都只是一般的进贡而已;皇帝大臣们一味强调要按照大清国朝贡的礼仪行事,强迫外国人接受中国的礼仪,并轻率、粗暴地打发走人。殊不知清朝的这些行为不仅延误了中国社会的发展,丧失了与英国建立正常外交关系和主动开放的机会,而且也给大清王朝的未来发出一个危险的信号——清政府自恃“天朝富邦”而拒绝开放和变革,其结果是把中国与西方之间的距离大大地拉开了。
有关被遗忘的较量的文章
“庚款兴学”的根本意图在19、20世纪美国侵华史中,在侵略手段上,它不像英国那样直接诉诸赤裸裸的军事武装力量。在美国通过兴办教育的方式来掀起的“文化侵略”中,最典型的案例就是“庚款兴学”。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后,在1901年强迫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条约规定向列强赔偿损失4.5亿两白银,分39年还清,这就是“庚子赔款”。在“庚子赔款”中,美国按比例分得32 939 055两白银。......
2023-11-30
序二祭辱不是为了积恨1840年6月,40余艘英国舰船载着4 000多名士兵,齐集中国南海海面,拉开了对中国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大幕。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是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的。在中国近代史上,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历时之长,参与国之多,频率之高,范围之广,危害之深,实属世界罕见。这一枪打响了辛亥革命,成为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发令枪。今年是辛亥革命一百周年。......
2023-11-30
亚当·斯密打败了拿破仑19世纪初,英国人威灵顿是一位伟大的将军,这位将军一生中最值得骄傲的事,就是打败了“常胜将军”拿破仑。而对于这一经济因素具有决定意义的人物就是亚当·斯密。而如果按照“亚当·斯密的思想动力作用”这种思路再予以推演,那么亚当·斯密打败的不仅仅是拿破仑,而且征服的是整个世界,也包括中国。亚当·斯密也因《国富论》而声名显赫,被誉为经济学界的“至圣先师”。......
2023-11-30
“贸易战争”的扩大化经过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英国人从清政府手里勒索到一系列的好处,一些特权的取得,使侵略者的欲望得到暂时满足。于是,英国发动的所有侵华战争实质上都是一种“贸易战争”。世界列强对华发动的贸易战争主要是以武力为基础,通过不平等条约赋予的特权,控制通商口岸,剥夺中国关税自主权,扩大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进而操控中国的经济命脉,将中国纳入世界市场。......
2023-11-30
序一从“甲申三百年祭”到“辛亥一百年祭”1944年,是中国农历的甲申年,也是大明王朝灭亡三百周年。当时,几乎各党派、政界、学界,都把纪念甲申三百年的活动,看成是一次借用明朝灭亡抨击国民党统治、“使民主运动推进一步”的政治活动。当时被誉为革命文化界领袖的郭沫若撰写了《甲申三百年祭》一文,在《新华日报》上发表,引起巨大反响。......
2023-11-30
君主立宪战胜了君主专制在19世纪中后期这一段历史中,中国的道光皇帝、咸丰皇帝、同治皇帝、光绪皇帝以及慈禧太后这五位最高统治者,与英国的最高王权象征者维多利亚女王都处于同一时代,但两国的最高统治者却把各自的国家带向了截然相反的境地。表面上看是维多利亚女王打败了中国晚清的四位皇帝及一位太后,而最根本的却是君主立宪制打败了君主专制。......
2023-11-30
据说,美国中央情报局曾制定了一个针对社会主义国家文化战争的机密“行事手册”,其中关于对付中国的部分最初撰写于1951年,以后经多次修改,逐步形成了十项内容,这就是所谓的内部代号被称为《十条诫令》的“秘密手册”。......
2023-11-30
所有科学的发展都以一条假设为基础:宇宙在以一种可以为人类所理解的方式运转.在纷繁多彩、令人诱惑的自然现象背后,隐藏着某种简洁的规律,人类思维能与这种规律协调相符,多亏有了数学,人类正是通过数学来研究探索宇宙运行的基本法则.数学是科学发展的基石.在许多同学们的眼里,阿基米德、牛顿是以物理学家的形象出现的,殊不知他们还是最杰出的数学家.今天我向大家再重点介绍一个人物,他也是一位物理学家,但他同时也应该......
2023-11-1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