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启蒙性:中国现代主义本体论所谓本体论,即关于现象的存在的学说,在胡塞尔现象学视阈内这种现象之存在便是存在物的主体意向性存在。在本体论或存在论上,启蒙现代性视野中的中国现代主义文学思潮呈现出融诸种具体思潮于一体的混沌性特征。但整体观之,启蒙现代性与中国现代主义文学思潮的本体论存在,大致属于人学本体论与实践本体论的结合。......
2023-11-30
中国现代主义诗潮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中国现代主义诗从上世纪20年代象征派的初创,到30年代现代派的成熟与勃兴,再到40年代九叶派的开拓和超越,在这短短三十年中,它一方面受西方现代主义的影响,另一方面又汲取着中国古典诗歌的营养。表面看来,相比现实主义诗和浪漫主义诗,现代主义诗潮以更前卫的姿态站在传统诗学的对立面,以全新的思想内容和表现形式使得现代主义诗潮成为继“白话新诗”后的又一次“诗歌革命”。
然而,传统作为文化遗传,尤其是中国这样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诗歌大国,已经演化为一种文化基因。任何一个现代诗人的创作都不可能离开传统的影响,中国现代主义诗人们尽管深受西方现代诗的影响,但并没有彻底斩断与母体的关联。余英时先生就曾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中有诸多现代主义的元素。(1)甚至有学者认为,青铜器上夸张变形的纹饰,亦具有现代主义元素。(2)随着中国现代主义诗创作的日益发展和成熟,诗人们也愈加意识到从传统文化中吸收营养的重要性,意识到中西融合对于诗歌创作的重要性等问题,甚至西化最厉害的李金发也提到:“惟每欲把两家所有,试为沟通,或即调和之意。”(李金发《食客与凶年》自跋)所以,中国现代主义诗表面上看来是西方现代主义的“产儿”,但在根本上由于本土传统文化的深厚,无论是新诗人本身的古典素养还是整个社会的文化氛围,都导致他们不可能实现真正意义上与传统的彻底断裂,传统文化一直以显性或隐性的方式影响着中国现代主义诗的发展。显性就是诗人直接的历史继承或者诗歌中有明显的传统因子,隐性则是指诗人身上传统文化因子的无意识流露或者在诗歌内部的深层体现。英国诗人艾略特曾经提出的现代主义诗人的“非个人化”诗学思想(3),在中国的现代主义诗人身上得到了较好的印证。概言之,中国现代主义诗潮是西方现代主义的本土化结果,这种本土化就是指西方现代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联姻的结晶。为此,王富仁指出中国新诗发展的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它是在中国古典诗歌传统,西方诗歌传统,现代诗人的个性追求的三种不同力量的综合运用中进行的”(4)。中国现代主义诗歌的生成和创作过程大致亦是如此。(www.chuimin.cn)
然而,长期以来受“传统等于保守”、“反传统即为最值得肯定的进步的实绩”的简单二元对立价值判断思维模式以及现代主义诗歌自身的反传统姿态的影响,后人在对现代主义诗歌的接受过程中一直存在其与传统文化绝缘的误读。我们从哲学思想基础、诗学传统、审美趣味和表达形式等四个方面,并对以李金发为代表的象征派、戴望舒为代表的现代派和穆旦为代表的九叶诗派等三个典型的现代主义诗歌潮流的研究和分析,来探讨传统文化与中国现代主义诗歌的关系,会有新的发现和新的阐释,这对于现代主义的启蒙性或现代主义文学与启蒙关系来说,会获得一个丰富而崭新的认识视域。
有关中国现代主义文学的启蒙性质研究的文章
第一节启蒙性:中国现代主义本体论所谓本体论,即关于现象的存在的学说,在胡塞尔现象学视阈内这种现象之存在便是存在物的主体意向性存在。在本体论或存在论上,启蒙现代性视野中的中国现代主义文学思潮呈现出融诸种具体思潮于一体的混沌性特征。但整体观之,启蒙现代性与中国现代主义文学思潮的本体论存在,大致属于人学本体论与实践本体论的结合。......
2023-11-30
整个诗歌发展史就是两者之间的相互交替和激荡。巧合的是这样一种诗思竟然与法国前期象征主义诗学有着某种契合,而意象派的诞生更是直接受中国古典诗学“意象”的影响。渴望通过外部寻找来建立新的诗歌范式的中国现代主义诗人,又在异质诗学中发现本土文化的影子。......
2023-11-30
但是新诗的发展并没有因为形式上的反传统而彻底地与母体文化决裂。这被称作第二次新诗的生成,它有着对传统比兴——以物起情和随物婉转的诗歌创作和表现的复归。但是由于国人的感兴表达习惯和抽象思维的训练不足导致这种直接的抽象理念叙述或者纯粹的写景写实的新诗发展并不理想。......
2023-11-30
与中国现代主义文学的神性追求及其相对较高的成就相比, 1949年之后的文学显然处于一种精神极其幼稚和贫乏的亢奋状态。由于神学的缺位或信仰的衰微,新时期现代主义文学也患上了精神萎缩征。其中,关于现代主义的讨论成为一个较长时间内的热点之一。......
2023-11-30
第一节哲学思想的影响哲学思想是一切文化的灵魂之所在。哲学思想影响乃至决定了现代诗人的创作。一方面,体现为受儒家文化影响而面对公众积极的、外向的入世精神;另一方面,则体现为在道家文化影响下入世不得而退回到自我、向内探索、寄情自然山水的出世意愿。然而这正是中国现代主义诗对于传统的内在回应和致敬。......
2023-11-30
第一节谱系学及其对现代主义启蒙的价值分析谱系学是一种寻根溯源的知识考古学性质的学科或方法,它源自于尼采对道德的溯源式批判,最早由尼采在其《论道德的谱系》中提出。但尼采并未明确地给谱系学下一个定义,倒是20世纪的福柯在《何为启蒙》一文中对此有较为明确的说明和界定。其次,尼采对道德的谱系学分析对历史上形成的“负罪”、“良心谴责”等进行了追根溯源的分析与批判。......
2023-11-30
第一节发生学背景发生学研究人类知识结构的生成,它不同于起源学,后者研究事件在历史中的出现。认识论中的认识主体的心理发生是皮亚杰研究的重心。而从发生学来研究启蒙现代性或中国现代主义文学思潮,以及启蒙现代性与中国现代主义文学思潮之关系还尚未真正展开。启蒙现代性话语在整个20世纪中国文学领域一直延续至今,而带有自己独特性的现代主义文学思潮的发生,同启蒙现代性的整体观念有着内在的一致性。......
2023-11-30
第四章“现代主义启蒙性”的三维结构第二章从诗学和美学角度对现代主义之启蒙本体论的感性之维进行了探究,本章将从文学创作的角度做一研究。启蒙即人性的成长、自由与完善。对此,我们从新文学包括现代主义文学中能够发现何种有正面价值的启蒙思想和方法?现代主义文学在重塑中国人的审美价值和精神结构方面,或有值得发掘和冶炼的矿脉,因为中国近现代启蒙思想呈现为此等公民自由价值诉求和审美精神结构的革新。......
2023-11-3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