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情景体验式教学中要突出“纲要”课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突出思想性。对于“纲要”课情景剧的教学,教师要有清晰的设计思路。首先,剧本主题的选择符合“纲要”课程教学目的的要求。其次“纲要”课情景剧教学讲求的是“务真”“务实”,教师在指导学生编写情景剧剧本的过程中,要防止学生编写的剧本过于拖沓。......
2023-11-29
屈 宏
【摘 要】历史情景剧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中的应用,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显著提高课程的授课效果。在“大班上课,小班讨论”模式下,教师要通过营建轻松、民主、活泼的课堂氛围、参与指导情景剧的选题和编写等环节,使之更好地与这一教学模式相适应。在应用历史情景剧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还需要注意使用频度,切忌滥用,要不断提高教师素质和课堂驾驭能力,针对不同的学生开展类型多样的“情景剧”教学。
【关键词】历史情景剧 大班授课 小班讨论 实效性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以下简称“纲要”课)是在全国普通高等院校开设的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该门课程主要讲授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推翻反动统治、实现人民解放的历史,讲授中国人民不断探索国家出路,追求社会进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历史。通过阐述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和革命发展的历史进程,并总结其历史经验和发展规律,帮助大学生了解近现代中国的国史和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选择马克思列宁主义,选择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及其现实意义,从而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同时,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认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该门课程自开设以来,受到师生的欢迎,也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还有一些问题需要我们面对和解决,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提高课程的教学效果。大连理工大学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实践中,探索出了“大班授课,小班讨论”这一新的教学模式,并将其应用于四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中,受到了师生的广泛欢迎,也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笔者结合教学实践,以“纲要”课“大班上课,小班讨论”为基础,探讨历史情景剧在其中的应用思路和方法,总结经验,以期进一步地提高学生学习这门课的兴趣,更好地实现本门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效果。
一、历史情景剧在“纲要”课教学中的意义
历史情景剧指的是教师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依据史实,采取自编自演的形式,通过短剧、小品、说唱等方法形象地还原生动具体的历史情境,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激发学生兴趣的一种教学手段或方式,也指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与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相结合,彻底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的教学方法。经过笔者实践,“纲要”课非常适合采取历史情景剧的教学方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纲要”课教学内容的多样性,为历史情景剧的演出提供了丰富素材。中国近现代史讲述的是从鸦片战争到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长达170多年的历史,这是一部波澜壮阔、可歌可泣的历史,期间发生了无数改变近代中国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内容极其丰富多彩,这也为历史情景剧的选材提供了极为广阔的空间。在实践中,有同学选取著名历史人物,通过演讲、集会等场景,阐释历史人物的思想;有同学选取重大历史事件片断,还原历史现场,激发爱国热情;有同学以切身感受,演绎当代中国的历史进程,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第二,“历史情景剧”的运用能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传统教学以课堂教学为主,粉笔加黑板成了固定的模式。学生学习停留在抽象认知思维中,按照教师的要求去记忆、做笔记、练习,学习过程枯燥,一成不变,学生在学习历史时往往会遇到认知障碍。大学生的自主意识与思维的批判性明显加强,认知过程和情感的变化也表现出明显的目的性和自觉性。他们反感生硬的譬喻、简单的贴标签和纯粹的道德说教。而情景剧通过学生与教师一起学习教材,看书、查资料,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通过内部的分工合作,编写历史情景剧的剧本,充分发挥学生自己的才能与天赋,身临其境地去展现历史,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三,历史情景剧的运用能有效提高“纲要”课的教学效果。由于“纲要”课教学跨越时间和空间范围大,知识综合性强、范围广、复杂性、社会性等特点,教师综合运用多种情境,将历史复原,使那些久远的、陌生的历史重现在学生面前,降低知识的难度,加快接受速度,对史实掌握得更深刻、更透彻、更准确,在直观感性形象的基础上易于培养抽象思维、逻辑思维和灵活地运用知识分析材料、归纳、提炼观点的能力,显著提高课程的教学效果。
同时,历史情景剧让枯燥的学习生动化、形象化,以鲜明的导向烘托气氛,营造情境,寓教于情于境,使学生在身临其境、心感其情的状态中达到认知目的,极大地提高了课程的感染力。
历史情景剧运用是感性到理性认知过程和情感过程的统一,两者的有机结合最终形成了学生全程参与、内心体验、形成知识经验与构建价值观的教育全过程,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了学习兴趣,有力地促进了“纲要”课教学。
二、历史情景剧在“纲要”课教学中的应用
“纲要”课教学在大连理工大学的教学实践中采取了“大班上课,小班讨论”的新模式,即教师在大课堂上发挥主导作用同时,就教学中的某些热点、难点及普遍引起学生兴趣的问题化整为零开展小班讨论,每个讨论班配备专门的指导教师参与讨论和点评,讨论结束后每个班级再选出代表进入大课堂进行交流,展示讨论成果。这一教学模式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从实践效果来看,也促进了“纲要”课教学,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在“大班授课,小班讨论”模式下,“历史情景剧”大有作为,它已经成为众多班级展开讨论和进行汇报的主要手段。笔者就历史情景剧在这一教学模式中的应用,阐述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教师要营造大课堂轻松活泼的教学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历史情景剧是课堂教学的辅助手段,是服务于整体教学需要的,它的开展离不开大课堂教学氛围的影响。死气沉沉、教师一言堂的环境,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也难以调动学生的主体能动性,何谈情景剧的创演。在大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观念,转换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和地位。高校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促进学生整个个性的和谐、健康发展。教师在教学中发挥的是引导作用,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在课堂上充分地参与,主动地学习,积极地体验,营造出宽松活泼、严谨有序的教学氛围,构建富有挑战性和竞争性的教学机制,确立师生间正常和密切的合作关系。在这样的环境下,历史情景剧才能得到学生的热烈响应和广泛参与,才能发挥其应有的效果。
其次,教师要指导学生精心选题,做到选材得当。历史情景剧的一大功能就是通过演绎,再现重大历史事件的某些情境。有的“纲要”课教师认为:既然历史情景剧可以再现历史,那么我们教学中的任意一课内容就都可以“情景化”,让历史情景剧走进每一节历史课,使之常态化。这显然不符合教学实际,可以运用历史情景剧并不意味着所有内容都适用“情景剧”手段展示。如上编综述中提到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历史任务;第二章中对中国国家出路的不同探索对近代中国的意义、影响;第三章中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及其他章节关于重大历史事件的评述和总结,都不适于历史情景剧教学。以说明和分析为主的内容、以概述和介绍为主的内容、没有重大冲突或转折性事件的内容及没有典型人物形象可以塑造的内容,一般也不适合利用历史情景剧和角色表演进行情景再现和课堂教学。教师在学生选题中要注意把握学生选题的方向。(www.chuimin.cn)
再次,师生齐努力共同研究完成剧本的创作。历史情景剧的编写,必须要讲求“求真务实”,力求客观的再现历史场景,演绎部分要符合历史逻辑,内容科学合理,避免现在的所谓“穿越”手法展现历史。
在剧本创作过程中,教师应指导学生抓住关键的剧情,编写短小精悍的剧本。以“历史情景剧”方式进行教学,只是我们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使学生更深刻地感悟历史、更准确地分析和评价历史人物与事件的一种方式与手段,而不是历史教学的全部和最终目的。在剧本创作过程中,教师要防止学生编写的剧本过于拖沓,应以务实的精神在所选的教学内容中精选一个或几个更为典型的片段,确保整个教学过程有足够时间来实现自身的历史课堂教学计划与目标。
情景剧的排演,教师要大胆放手,不宜过多地参与角色分配,主要发挥引导作用,要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因为,历史情景剧编写、排演、表演的过程就是学生之间相互合作、探讨,独立于教师之外的一个创新性的学习活动。
最后,历史情景剧的演出要和“大班授课,小班讨论”模式充分融合起来。“大班授课,小班讨论”教学为学生展示自我提供了非常好的舞台,历史情景剧要充分利用这个舞台,在不同的环节,通过形式各样的创作,深化学习主题,完成教学目的。
“大班授课”中,教师可以根据讲授主题指导学生创作情景剧辅助教学,某些内容完全可以通过情景剧的方式展现,如戊戌变法可以通过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展现变法的主要经过。教师重点落在对情景剧的点评和提问,引导学生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提升。这里的引导,指的是情景剧表演完后,教师要把学生的注意力从情景剧本身引导到课堂所要解决的问题上来。课堂提问是“大班授课”教学中极其重要的环节。在历史情景剧的引入后,适当巧妙地提问将起到促成学生回归教材,回归历史理性思考的积极作用。“大班授课”阶段教师引导地位的发挥,是帮助学生全面认识历史事件或人物,形成健康科学的情感态度及正确历史观的关键。
“小班讨论”是每个班级充分发挥学生才智,通过历史情景剧研习学习内容的重要环节。在“小班讨论”前,教师都会在大课堂列出一系列讨论题目,其内容涵盖了“纲要”课教学所有重大事件和热点、焦点问题,由讨论班级自行选择讨论题目,给予学生选择讨论题的自主性。讨论题确定以后,就可以根据讨论题来确定情景剧的内容,除了部分理论性极强的讨论题外,绝大多数讨论题都可以通过某个历史片断的还原来阐述讨论主题。每个班级视人数而定,可以编演不同的情景剧,最大限度地将所有同学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比如在讨论洋务运动时,讨论班级可以分别编成两个情景剧表演组,一组饰演晚清顽固派,一组饰演明治维新时期的日本君臣,通过他们对火车的不同认知,来展现两国走向现代化之路的差距,进而引导学生深思中国洋务运动开展的艰辛及其失败的历史必然。“小班讨论”结束后,我们要求学生再回到大课堂中充分展示每个班级的讨论成果。在汇报阶段,一些班级也积极采用了情景剧方式,有些班级通过情景剧将本班讨论的情况活灵活现地展示给大家,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三、历史情景剧在“纲要”课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历史情景剧引入“纲要”课,增强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使课程的参与度和关注度有了广泛的提升,课堂气氛活跃,知识在轻松活泼的氛围中进入学生的脑海,效果显著。但是,在应用这一新的教学手段时,笔者认为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历史情景剧教学要注重内涵,把握好频度,切忌滥用。情景剧教学过程要和教学目的统一起来,注重情景剧的内涵和启示作用,避免过分追求剧目的华丽、演技的精湛。情景剧都是学生自编自演,受条件限制,其编演已经占用了学生不少课余时间,如果一味地追求演出形式,将会使情景剧教学由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良好手段变成让学生厌烦逆反的教学垃圾。在使用频度上,教师要掌握好分寸,避免频繁滥用,一学期以2~3次为宜。在“大班授课,小班讨论”模式中,更适宜在小班讨论环节应用情景剧教法。
第二,历史情景剧教学的开展,要不断提高任课教师素质。情景剧从剧本创作、剧本审核、角色定位及排练都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和协助,这就对教师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它的使用除了要求教师有较高的职业道德和扎实的学科知识外,还需要教师更好地了解掌握学生的学习、表演能力,掌握一些编导技巧。
第三,历史情景剧教学要因材施教,教师应根据不同院系学生开展不同形式的“情景剧”教学。历史情景剧教学的实施对学生素质要求也较高,情景剧教学的成功开展,需要学生的主动配合,从剧本的创作到排演再到最终演出,不同院系学生会有明显的差异。从实践效果看,文科生思想活跃,相关知识掌握较多,其情景剧演出往往生动活泼、富有一定的想象空间。而理工科一些专业,平时课程压力大,文科基础薄弱,对情景剧的编写、演出有时相对文科专业而言存在一定差距。所以教师要因材施教,善于调动不同院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主动学习的自觉性,可以通过不同形式的演出形式来反映教学主题,避免一刀切,以期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第四,教师要提高课堂驾驭能力,将情景剧的教学过程完整地在一次教学过程中呈现,避免第一次课演剧,第二次课评剧、提升的现象。情景剧教学的开展,涉及环节较多(演出、讨论、教师的总结及最后重难点的精讲),在时间上不易把握,容易造成拖堂,甚至教学任务不能预期完成等后果。所以教师一定要把握课堂节奏,具备较高的课堂驾驭能力。
实践证明,历史情景剧教学法在“大班授课,小班讨论”模式下的“纲要”课教学改革中发挥了积极作用。这一方法的合理运用,充分地发挥了学生的创造性,通过他们依据历史去模拟历史事件、人物的生活场景,使其暂时置身于特定的历史时代,并按照历史环境所要求的方式、态度行事,增进了其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历史情景剧教学方法应当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加以推广。当然,要想使之成为更加科学、高效、成熟的教学模式,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交流。
[1] 贾秀堂.体验式教学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堂上的应用[J],沧桑,2011(2).
[2] 周双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实效性研究[J],党史文苑,2009(5).
[3] 霍峻.情境教学:历史教学的一种有效方法[J],辽宁医学院学报,2007(5).
有关高校“纲要”课和“概论”课教学研究的文章
在情景体验式教学中要突出“纲要”课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突出思想性。对于“纲要”课情景剧的教学,教师要有清晰的设计思路。首先,剧本主题的选择符合“纲要”课程教学目的的要求。其次“纲要”课情景剧教学讲求的是“务真”“务实”,教师在指导学生编写情景剧剧本的过程中,要防止学生编写的剧本过于拖沓。......
2023-11-29
而教师人格魅力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中的作用是显著的。本文以教师人格魅力在“纲要”课教学中的作用为切入点论述“纲要”课教师如何以人格魅力实现“立德树人,教书育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发挥个人魅力,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023-11-29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贯彻包括党的领导人讲话在内的党的文献,应该注意处理好如下三个关系。虽然这两段话所讲的“政治任务”是有特定针对性的,但是我们也可以将其看作是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贯彻党的文献的普遍要求。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即“七一”讲话中,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论断。特别是在思想政治理论课贯彻党的文献时,一部分教师往往重视政治任务这一方面,而较少从学术角度深入思考。......
2023-11-29
马克思主义“三化”当代特点问题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当代特点的研究,是一个需要从多方面进行深入思考的问题。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是顺应时代和历史潮流的必然结果。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同样需要面对世情、国情和党情的变化,回答时代发展和历史条件变化提出的新问题。......
2023-11-29
“概论”课的主要任务,是达到该门课程教学目的的关键。“概论”课是一门政治性、科学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而“概论”课是将这些目标最终落到实处的最实际的课程。“概论”同其他三门高校政治课相比,突出的特色就是它与实践的密切联系性,或者说是它的实用性。“概论”课离学生的实际最近,也是对学生当前走入社会指导性最强的一门课,涉及就业、婚恋、文化等方面。......
2023-11-29
笔者认为,要想使这门课程成为大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课程,充分发挥其应有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任课教师需要在很多方面下工夫,特别是需要正确处理好政治课和历史课、历史知识和历史观点、教学体系和教材体系三个方面的关系。而高校普遍开设的“纲要”课与之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当然,要讲好“纲要”课,任课教师除了应具有丰富的历史知识之外,更要有较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和正确的历史观。......
2023-11-29
辅助教学的网络教学资源的开发与使用将会使“纲要”课教学的审美意境跃进到一个新的、更高的层次。因此,“纲要”课教学的实效性与教师所创设的教学的审美意蕴密切相关。在“纲要”课教学逐渐走向成熟的进程中,探寻教学意境的审美性问题应该是一个合乎逻辑的选择。这样的课件应该是符合“纲要”课的审美标准的。目前,“纲要”课教学面临几大教学矛盾,需要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来解决。......
2023-11-2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