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国内翻译理论研究翻译二字,见于我国古籍最早者为“译”字,周《礼记》(王制)记载:“中国、夷、蛮、戎、狄……五方之民,言语不通,嗜欲不同。达其志,通其欲,东方曰‘寄’,南方曰‘象’,西方曰‘狄’,北方曰‘译’。”随着翻译活动的全面展开,翻译理论研究也有了较大发展。现代时期,即新中国成立后至“文化大革命”前的翻译阶段。......
2023-11-30
陈少武
【摘 要】“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是中共中央和国务院为我国普通高等本科院校开设的一门必修的公共政治理论课,课程内容丰富,知识体系完整,并且与现实结合十分紧密。当前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样化趋势明显,整个国际形势错综复杂,国际格局剧烈调整,中国在这样的时代大潮中迅速崛起,从大国向强国迈进,并逐步走向海洋时代。但是,我们在海洋战略、海洋经济、海洋人才、海洋安全等方面面临诸多挑战。因此,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中,应该注重对大学生海洋文化意识的培养。一是充分认识培养大学生海洋文化意识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二是充分挖掘“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中的海洋文化知识资源;三是在教学中充分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加强培养大学生的海洋文化意识。
【关键词】“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教学 大学生 海洋文化意识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是中共中央和国务院为我国普通高等本科院校开设的一门必修的公共政治理论课,旨在使大学生了解国史、国情,懂得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改革开放。与此同时,也在于提高大学生对近现代历史规律的科学把握和明确自身的历史方位与历史使命(1)。而且其课程内容丰富,知识体系完整,并且与现实结合十分紧密。当前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样化趋势明显,国际形势错综复杂,国际格局剧烈调整,中国在这样的时代大潮中迅速崛起,从大国向强国迈进,并逐步走向海洋时代。但是,我们在海洋战略、海洋经济、海洋人才、海洋安全等方面面临诸多挑战。因此,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中,应该注重对大学生海洋文化意识的培养。一是在充分认识培养大学生海洋文化意识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二是充分挖掘“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中的海洋文化知识资源;三是在教学中充分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加强培养大学生的海洋文化意识。
一、充分认识培养大学生海洋文化意识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要开发和利用这些丰富而广阔的海洋资源,发展海洋经济,保障海洋安全,使我国成为海洋强国,需要中国的全体国民特别是当代大学生具有强烈的海洋文化意识。海洋文化是指人类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通过对海洋接触和认识,不断利用自身的能力和智慧创造出来的,与海洋有关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而海洋文化意识是能动个体,以及人类整体对海洋特别是海洋文化自觉的认知与把握,是我们对海洋文化知识的学习、对海洋文化能力的提升、对海洋文化素质的养成。而培养大学生海洋文化意识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从历史角度来看,纵观近五百年来的人类历史,我们发现西欧国家在16—19世纪中逐渐成为世界现代化的主导力量,因为葡萄牙、西班牙、荷兰、法国、英国等国家对海洋的关注和重视,全民皆押宝海洋冒险事业,特别是西欧各国统治阶级和知识精英视野不仅触及地中海,而且由大西洋至印度洋和太平洋,进而通过驾驭海洋来征服新大陆、入侵远东各文明古国。20世纪的美国之所以迅速崛起,更是依赖于其对西欧海洋文化意识的继承和创新,在大西洋和太平洋的广阔空间中,赢得有力地缘政治格局的条件下,成为两次世界大战的最大获益者,并在全球主要海域的战略通道中,广泛布局军事基地,为其全球战略利益和霸权主义服务。而中国近代的衰落恰恰是对海洋的忽视和屏蔽,禁海政策使中国国民远离了海洋,使中国知识精英断裂了海洋文化知识的积累和探索,使中国统治阶级对海外世界蒙昧无知、闭目塞听。这样,才使得来自海上的危机无法化解,最终堕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我们深感对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而言,海洋始终如影随形,从海上丝绸之路到郑和下西洋,从鸦片战争到抗日战争,海洋带给我们的光荣与耻辱,始终与我们民族的海洋文化意识息息相关,紧密相连。而当代大学生是民族和国家的希望,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是中华民族为人类文明做出新贡献的智慧火种。因此,从中国近代史以及人类现代化的历史来看,大力培养大学生海洋文化意识至关重要。
二是从现实角度来看,尽管中华民族经过千百年的繁衍生息已经积累了大量有关海洋的知识和航海的技术,但是直到20世纪70年代中国人对海洋的了解,仅限于海岸带和滩涂,对海洋法学、海洋政治学的研究还十分薄弱,更不用说对海洋文化学的系统研究和科学普及。中国社会的文明形态曾经被喻为治河社会、大河文明,国民普遍缺乏对蓝色文明的畅想和冒险。当代大学生对蓝色国土的概念也被“在中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大地上”这样的应试教育知识点所忽略,殊不知我们不仅只有960万平方公里的陆地国土面积。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有关规定,沿海国不仅对12海里领海,而且对24海里毗连区、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及大陆架享有“主权权利”。按照此国际公约,中国管辖下的海域面积应该为300万平方公里,与陆地一样,这些是我们神圣的国土。所以,隶属于中国主权管辖之下的国土总面积的正确数据应该是1260多万平方公里。但由于近代中国国力衰微,西方列强乘虚而入,使得中国山河破碎重重、海疆危机频频,留下了不少历史遗留问题。特别是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崛起,美日等国在中国海域附近动作不断,围堵中国,不断挑唆菲律宾、越南等国家搅浑南海局势,日本国内的右翼分子也对我国的钓鱼岛动作不断。面对复杂严峻的现实情况,我们应该如何做到准确的认识、科学的判断和战略的选择呢?我们必须拥有保障国家安全、经济发展、政治稳定、社会和谐的海上军事力量,掌握关键的制海权。当然,要掌握关键的制海权,实现海洋强国战略需要科教先行,提高海洋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人才培养质量、扩大海洋经济发展规模和效益,特别是加强培养大学生海洋文化意识,为海洋强国战略的实现提供持续动力。
二、充分挖掘“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中的海洋文化知识资源
一是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上篇板块的教学中,深入挖掘课程内容中的海洋文化知识资源,如让学生明了制海权在近现代大国兴衰过程中的关键性作用,而正是因为中国自古代到近代以来的军事文化都偏重内向型的陆权理论,研究重点在国内关隘、要塞、人口等。再加上农业社会时期我国对外交换不发达,对海洋的需求不多,所以在海洋方面缺乏危机意识,到近代需要打海战时,观念、制度和文化都没有转变,只在东南沿海修筑炮台抵御海上侵犯,结果不言而喻。鸦片战争失败和镇压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后,清王朝开始兴起洋务运动,建设新式海军。据皮明勇提供的资料,甲午战争前,清政府造舰47艘,购舰59艘;1867—1911年,清政府官办海军各类学校共培养各种骨干人才1799人。1885年才设立海军衙门,并且一直由外行领导内行,前后的10名海军衙门主要领导竟无一人出身于海军或受海军专业训练(2)。甲午海战的失败更是在于整个晚清统治阶级海洋文化意识的淡漠和海军制度建设的腐朽,最终导致中国制海权的彻底丧失和国土的沦丧以及中华民族的黯然神伤。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之所以最终失败的原因很大程度在于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内政的粗暴干涉,而他们赖以依靠的仍然是船坚炮利以及其制海权。正如中国留日学生在1910年所创办的《海军》杂志上撰文痛陈的:“所谓帝国主义者,语其实则商国主义也。商业势力之消长,实与海上权力兴败为缘,故欲伸国力于世界,必以争海权为第一义”;“立国之道,国防而已,处此弱肉强食之秋,立国之元素在军备,军备之撷要在海军。”(3)
二是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中篇板块的教学中,深入挖掘课程内容中的海洋文化知识资源,如让学生明了在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前夕百余年的岁月长河中,中国遭受了世界列强近479次的入侵,平均一年将近5次,规模比较大的应该是84次,平均一年将近1次,入侵的舰船1860艘,兵力47万多人。中国几乎所有的重要港口和港湾岛屿,屡遭外敌的践踏和蹂躏。如何守卫我国辽阔的海疆?海洋与中华民族的兴衰存亡有多大关系?我们可以在抗日战争爆发前中国海军与日本海军的实力对比中略窥一斑:当时中国海军主力只有大小舰艇百余艘,其中轻巡洋舰8艘、新巡洋舰2艘和千吨以下的炮舰20余艘,总吨位不过6.8万吨。而日本海军拥有万吨以上战列舰、航空母舰和重巡洋舰20余艘,总吨位190多万吨,飞机1200多架,其总吨位是中国的30多倍。实力对比的悬殊,使得抗战爆发后,中国不断丧失制海权和制空权。(4)但由于中国海军军人独具的性格、所表现的沉着英勇和誓死牺牲的伟大精神在江阴血战中以中国海军第一舰队、第二舰队全线拼光的代价,彻底粉碎日军3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打败日本侵略者以后,当抗战胜利的曙光刚刚照耀神州大地时,蒋介石又发动了内战。壮大国防,保卫海疆,培养国民的海洋文化意识,重建中国海军,还要期待另一个时代的到来!(5)
三是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下篇板块的教学中,深入挖掘课程内容中的海洋文化知识资源,如让学生明了新中国建立是中国历史的重大转折,毛泽东作为开国领袖,将发展海洋事业,培养国民海洋文化意识,建设强大海军,维护国家主权,抗击外国侵略列为重要国家战略。他从中国历史教训、海洋守卫和开发面临的形势和将来融于国际社会等多角度思考,逐步形成了建设“海上长城”和“海上铁路”的海洋战略思想(6),把海洋军事的建设和海洋经济的发展紧紧地结合起来。众所周知,一艘军舰的现代化,其实是国家现代化的标志和缩影;是国家经济、科研实力、技术水平和工业发展状况的集中体现。正如毛泽东所言: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必须结束有海无防的历史、要把中国的领海主权管起来。必须要在一个较长时期内,根据工业和财政的情况,有计划地逐步地建设一支强大的海军(7)。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正是在毛泽东及其之前的孙中山和其之后的邓小平等中国领导人海洋战略思想的指引下,中国逐渐实现了海洋经济的繁荣,海洋军事力量的发展,二者彼此促进,良性互动,使得中国海洋事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正由海洋大国向海洋强国迈进。因此,也正是在这伟大的历史征途中,我们要加强培养大学生的海洋文化意识,为我国海洋强国战略目标的早日实现奠定人才和文化基础。(www.chuimin.cn)
三、在教学中充分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加强培养大学生的海洋文化意识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陆海兼备、海陆交融的大国,同时也是世界上著名的古航海文明发源国家,中华民族曾在浩瀚的海洋上创造过举世无双的辉煌成就。“兴海魂,振中华”“富国强兵,中华复兴”,是近现代中国几代人梦寐以求的夙愿;但在近代中国的历史上海洋没有成为华夏民族的振兴之路,却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8)21世纪前20年是中国的战略机遇期,中国在海洋上再次面临历史的关键抉择,而加强培养大学生的海洋文化意识应该成为国家海洋强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高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培养合格人才的题中应有之义,成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突破口。根据“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内容体系及其所具有的理论性、民族性、历史性、时代性和实践性等特征,我们在该课程的教学中,可以充分运用理论研讨教学法、专题式讲授法、情景模拟教学法、学生参与式教学法、案例式教学法和多媒体教学法等,来大力加强大学生海洋文化意识的培养。这里主要介绍前面两种方法。
一是采用理论研讨教学法,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提升学生的海洋文化理论素养。理论研讨教学法是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过程中,将理论的学习与探究、讨论式教学方法有机结合起来的新型教学模式。一方面让学生阅读中国近现代史以来世界知识精英对海洋文化理论相关研究的文章和著作,撰写读书报告;另一方面由老师挑选优秀的读书报告在课堂上研讨交流,并由老师做点评,交流结束后,再让学生们撰写交流心得体会作业,让大学生们在教师引导、自由阅读、独立思考、自主写作、互相启发或争辩中探索、讨论、掌握海洋文化理论知识,扩大阅读视野,提高阅读、写作和创新能力。
二是运用专题式讲授法,把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中有关海洋文化的知识内容,以专题的形式向学生们进行系统有机地讲解传授。专题式讲授法是将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的有效桥梁和纽带,是教材语言转化为教学语言的有效载体,体现了传统教学理念向现代教学理念的合理转变。例如,把两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日本第二次侵华战争(抗日战争)等外国列强对华的大规模入侵战争与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顽强抗争历史和中国人的海权思想、海权意识结合起来,以专题的形式向学生进行讲授。还可以结合时事政治,以专题的形式介绍我国最年轻的地级市——三沙市——的历史沿革、战略位置、地理情况、资源禀赋和面临的国际挑战及应对措施等。这些都需要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认真负责、精心设计、查阅相关资料、集体备课、撰写专题交稿、制作课件;在课堂教学方面树立现代教学理念,将学科研究与课程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从大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兴趣和国家的未来发展需要入手,让学生通过上专题课的形式,比较系统地了解、认识、掌握海洋文化相关理论知识和历史知识,增强海洋文化意识,为龙的传人在波涛汹涌的海洋上有所作为奠定一定的知识基础,树立和坚定一定的海洋文化意识。
【注释】
(1)陈少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培养大学生历史文化意识的几点思考[J].世纪桥,2011(11).
(2)张文木.中国海权战略的变迁[M].北京:海洋出版社,2012:139.
(3)张文木.中国海权战略的变迁[M].北京:海洋出版社,2012:140.
(4)张文木.中国海权战略的变迁[M].北京:海洋出版社,2012:149.
(5)张文木.中国海权战略的变迁[M].北京:海洋出版社,2012:154-155.
(6)陆儒德.毛泽东的海洋战略思想[M].北京:海洋出版社,2012:180.
(7)《走向海洋》节目组.走向海洋[M].北京:海洋出版社,2012:168.
(8)陆儒德.实施海洋强国战略的若干问题[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2(1).
有关高校“纲要”课和“概论”课教学研究的文章
第3章国内翻译理论研究翻译二字,见于我国古籍最早者为“译”字,周《礼记》(王制)记载:“中国、夷、蛮、戎、狄……五方之民,言语不通,嗜欲不同。达其志,通其欲,东方曰‘寄’,南方曰‘象’,西方曰‘狄’,北方曰‘译’。”随着翻译活动的全面展开,翻译理论研究也有了较大发展。现代时期,即新中国成立后至“文化大革命”前的翻译阶段。......
2023-11-30
创业意识是指在创业实践活动中对创业者起动力作用的个性意识倾向。目前,培养大学生创业意识主要是培育大学生自主意识、责任意识、风险意识、艰苦奋斗意识、合作意识、开拓意识。自主意识是指独立择业、勇敢创业的意识,是职业规划意识的强化,也是培养创业意识的保障。仅凭一个人是无法完成整个创业过程的,它要求个体具备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开拓意识是指不满足现状、勇于开创新局面的意识,这是创业意识培养的核心。......
2023-08-24
词在“格”与“数”等语法范畴改变时所产生的词义。英语词语具有形态之分,如单复数、大小写等,有时这也是限定词义的重要依据。这类词汇数的变化带来的词义变化,翻译时也要特别注意。汉语词义独立性较强,英语词义独立性很弱,因此后者的联立关系极为重要。......
2023-11-30
接着结合刚才观察的天平状态,写出三组算式,引导学生观察算式,从而发现“等式的两边同时加(或减)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这个过程,学生是通过观察初步发现了结论,但是这个结论是否成立,还需要学生进行大量的举例,来验证自己的结论。这里,教师引导全班学生进行充分的举例,从而验证结论的准确性,为学生推理能力的培养提供方法和途径。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多角度的验证,确保所获得答案的正确性及科学性。......
2023-08-07
(二)优化高校冰雪体育文化教学的课堂模式冰雪体育文化教学人文环境其实是属于一种非常特殊的文化,它是每一个参与者的体育知识、价值观、行为规范以及道德观念中的综合表现。......
2023-11-20
人才的价值很大部分体现在能否圆满地解决问题。学会解决问题是一个人立世和成事的根本。每个成功者都是解决问题的高手。提高自己解决问题意识的秘诀是尽量多的承担工作,并真正投入其中,坚持不懈,迫使自己的意识提高。问题接触得越多,解决问题的意识就越强。建立合理的思维方式是提高解决问题意识所必需的。......
2023-08-24
从内部技术主体伦理自觉来看,这本身是比较难的一项标准,缘自技术主体的职业责任感和社会道德感,所以这与技术主体的学习环境、工作环境、家庭环境等均有紧密联系。因此在这样的环境下,技术主体有必要养成技术伦理意识。技术主体首先要对技术伦理意识有所了解与学习,着重学习其中的人本意识、责任意识、公平意识、风险意识以及未来意识。......
2023-10-2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