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位一体”互动式立体化教学体系的实践和思考 ——以四川农业大学“纲要”课教改为例雷志敏《国家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提出“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核心教育理念。......
2023-11-29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1)
曾 杰 田必春 周 璐
(遵义师范学院马列部,贵州遵义 563002)
【摘 要】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是新形势下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迫切要求,是深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重要突破点,文章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现状进行了分析,针对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模式。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 实践教学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简称思政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对培养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品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中共中央宣传部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中明确指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所有课程都要加强实践环节。”在新形势下,必须深入贯彻教育部社会科学司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贯彻中央有关精神教学建议的通知》精神,进一步深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改革,探索和改进实践教学的方法和模式,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效性,引导大学生统一思想、坚定信念和凝聚力量。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目前,部分高校积极开展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积极探索,一定程度上取得了一定成效,然而实践教学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直接影响到了实践教学效果的发挥。亚里士多德指出:“好琴师和坏琴师都出于操琴,优秀的建筑师出于好的建筑活动,蹩脚的建筑师则出于坏的建筑活动。我们应该重视实现活动的性质,我们是怎样的就取决于我们的实现活动的性质。”(2)因此,必须不断探讨实践教学的教学模式,增强实践教学的实效。
1.实践教学随意性较大,缺少规范操作
自从中央提出高校思政课所有课程都要加强实践环节以来,各高校的思政课都相应做出了一定的调整,但是由于实践教学并无规范性的要求,致使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开展随意性较大,部分学校名义上是加强了高校思政课的实践教学环节,实际上是架空了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有名无实,实践教学流于形式,反而以此减少了思政课的教学课时,不仅没有起到加强思政课教学效果的作用,反而严重削弱了高校思政课的教学效果,与中央文件精神相背离。
2.实践教学模式单一
要么重课堂实践轻课外实践,要么重课外实践轻课堂实践。目前,对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存在两种理解:一是认为“高校思政课的实践教学是指实施教学的理念与原则,是就贯彻高校思想理论课的教学宗旨,即课程标准和基本要求而言的,其实施主要是课堂内的事情。”(3)二是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是指以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观察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为目标,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依据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内容,要求大学生走出课堂到基层去,到工农群众中去,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的一种。”因为对实践教学的不同理解,导致实际中实践教学的外延不清,课堂实践教学和课后实践教学未有机结合。
3.课后实践教学中重视体验式实践轻社会参与式实践
思想政治理论课体验式实践教学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主要通过参观访问的形式,使大学生亲身体验、感受、领悟以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水平的教学形式,典型形式有观看爱国影片、参观爱国主义基地等。第二种是社会参与式实践,社会参与式实践教学是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按以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为中心,引导大学生积极参与社会活动,不断培养学生参与社会活动的能力,促使学生将思想品德认知内化并通过行为外化的教学模式,典型形式有社会调查,组织募捐活动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形式应该是这两种实践形式的统一,而目前在课后实践教学中,由于体验式实践比较容易操作,对教师要求较低,成为实践教学的主要形式。
4.实践教学缺乏整体设计,直接影响了实践教学效果的发挥
在实践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要构成一个和谐的整体,各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之间要构成和谐的整体,避免重复;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和大学生社会实践之间要有机结合,构成和谐的整体。而在实际中,实践教学开展的缺乏整体设计,实践教学和课程教学存在两张皮现象,各门思政课实践教学之间存在重复现象,思政课实践教学和社会实践教学未形成有机结合,使得实践教学效果不理想。
5.实践教学中责任主体不明,教师指导地位缺失(www.chuimin.cn)
实践教学的指导教师直接影响到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开展,称职的实践教学教师对于高校思政课的实践教学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实践教学的开展需要与课堂教学相联系,需要教师熟悉课堂理论教学的内容,具有相应的思政专业知识背景和较强的指导能力。而在实际中,有些学校实践教学的指导教师范围过于宽泛,由某些专业课的教师或者学生处的教师担任,导致实践教学内容不能和课堂教学内容相联系,教师的专业指导能力不强,实践教学收效甚微。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1+1+1”模式的构建——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为例
针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实践教学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应积极探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实践教学“1+1+1”模式:课堂实践+课后体验实践+课后参与实践,从而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正确认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内涵和外延
正确地对实践教学的内涵和外延界定是有效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前提,学术界对实践教学内涵和外延界定的分歧是导致实践教学形式、内容混乱的深层次原因。实践教学是相对于理论教学而言,是指根据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内容和教学目标,在教师的组织和领导下,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组织活动、社会实践等形式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观察、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深化理论课教学效果的教学形式,包括课堂实践和课后实践。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根据课程内容和特点,制定完整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大纲,每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都必须包括三种实践模式,形成“1+1+1”模式:课堂实践+课后体验实践+课后参与实践。
2.“1+1+1”模式的具体分析
课堂实践教学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与课堂的理论教育部分相区别,不能把教学方法的改革如案例教学、互动式教学也划入课堂实践教学的范畴。课堂实践教学必须满足以下几个要求:在形式上以完整的课时独立于理论教学,进入到教学进度,一般为4~6个学时;在内容上围绕学生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如社会热点问题、社会焦点问题,理论联系实际;在组织形式上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启发学生的思维。因此,如课堂组织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开展案例教学,随意的课堂讨论并不符合以上要求,不属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而体现在教学进度中,一般以4~6学时的单独的辩论赛、演讲、社会专题热点讨论则属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实践教学。在课后体验式实践教学的操作中,一般以小组为单位,采取参观访问的形式,学校要充分发挥学校的地缘优势,充分挖掘学校自身资源,积极和校外资源进行联系和合作,建立实践教学基地,教师在组织前应联系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布置相关问题,在参观访问后,引导学生写出参观访问的感想和收获,积极进行讨论交流,使学生加深对课程理论的掌握,在真实的感受中形成正确的观点和认识。在课后参与式实践教学的操作中,主要是通过公益活动、志愿服务、社会调查、三下乡等活动开展,可以由学生根据各自的兴趣,组成团队,教师要围绕教学中涉及的社会生活和思想领域中的重点、难点进行专题的设计,学生实践团队在教师主题设计的大范围内选取相关主题,拟订实施计划,形成团队报告,教师对团队报告要进行认真评阅,对在参与式实践中表现突出的团队要进行宣传,引导学生真正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实现从内化到外化的第二次飞跃。
3.实践教学“1+1+1”模式的现实操作——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为例
(1)“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任课教师在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总体教学大纲下制定“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实践教学大纲,实践教学大纲包括教学目标、教学要求、教学内容、学时安排、考核方法。“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实践教学要目标明确,针对性强,结合理论教学内容开展实践教学,通过实践教学,要求学生理解和掌握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必然性和伟大意义,中国共产党90年历史进程中的“三件大事”“两个不可逆转”“四个选择”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理论体系、制度研究。同时调整“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课程设置,目前“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课程设置为2学分,实践教学的学时特别少,实践教学的空间较小,不利于实践教学的安排和开展。可以考虑调整“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2学分为3学分,形成课堂理论教学2学分(36课时)+实践教学1学分(18课时),实践教学的18学时分为课堂实践教学6学时+课后体验实践6学时+课后参与实践6学时,实践教学按18学时计入教师教学工作量,才能调动实践教学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在实践内容的设计上,要紧紧围绕中国人民的“三个选择”,中国共产党所做的三件大事进行设计,通过在实践活动中的真实感受,历史找寻,实地调研真正理解掌握党在中国历史发展中所起到的关键作用。
(2)在“1+1+1”模式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学期的前两周,向学生公布实践教学大纲,学生自由组合,以6~10人为一个实践小组,小组成员自愿选出实践小组组长,负责实践活动的组织和协调工作。课堂实践活动中,可以考虑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要求和特点,请中国近现代史中重大事件的经历者如老红军、老战士、改革开放的先行者等到学校作讲座、报告,计2学时,同时可以考虑结合重大历史纪念日开展课堂演讲、辩论、红歌会等形式,计2~4学时;在课后体验实践教学中,根据学校所在地理优势,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社会实践基地为依托,以实践小组为单位学生自由安排时间进行参观访问,小组组长组织组员畅谈体会,并做好相关记录。通过课后体验实践教学,增加学生感性认识,升华爱国情感,增强历史使命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课后实践体验教学计6学时。在课后参与实践中,主要采取社会实践的形式,可以考虑和社会实践活动的有机结合,学生可以通过参与公益活动、志愿服务、社会调查、三下乡进行参与实践。社会调查主要安排在寒暑假期,要求每一位学生假期回到自己的家乡后,围绕教师提供的社会调查主题,就某一个问题进行实地调查,写出调研报告,学生也可自由组成调研团队,写出调研报告,调研报告由指导教师提供规范的写作格式和写作要求,课后参与实践计6学时。
(3)完善实践教学的考核,考核评价是检验实践教学实效性、改进实践教学方法的基本手段。完善的思政课实践教学考核机制能够使教师全面准确了解学生实践活动的真实情况,掌握学生的真实思想,从而改进思政课的实践教学,提高实践教学的效果。在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考核过程中,要坚持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过程考核主要考核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参与情况、实际表现,结果考核主要以实践心得、实践报告、社会调查报告的完成情况、社会服务的效果为依据。加大实践考核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期末考核成绩中的比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期末考核可以考虑采取闭卷考试50%+平时成绩50%,平时成绩中实践考核成绩占40%。
(4)“1+1+1”实践教学模式中注重教师在实践教学中的指导作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教学的开展离不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有效参与,否则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效果难以保证,“1+1+1”实践教学模式中强调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要对整个活动进行详细的策划,事先提出要求和目标,在实践过程中加强引导和控制,事后对学生实践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以确保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有序进行。鉴于此,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实践教学也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加强教师理论水平提高的同时,也要有针对性地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进行专项的训练,鼓励、支持、组织教师走出去,参与社会实践工作,不断提升教师的创新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注释】
(1)基金项目:贵州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12SZK014)、遵义师范学院教研项目(项目编号:11-14)阶段性成果。
(2)亚里士多德.尼各马可伦理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36-37.
(3)钱广荣.实践教学需要解决的几个认识问题[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7).
有关高校“纲要”课和“概论”课教学研究的文章
“四位一体”互动式立体化教学体系的实践和思考 ——以四川农业大学“纲要”课教改为例雷志敏《国家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提出“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核心教育理念。......
2023-11-29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贯彻包括党的领导人讲话在内的党的文献,应该注意处理好如下三个关系。虽然这两段话所讲的“政治任务”是有特定针对性的,但是我们也可以将其看作是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贯彻党的文献的普遍要求。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即“七一”讲话中,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论断。特别是在思想政治理论课贯彻党的文献时,一部分教师往往重视政治任务这一方面,而较少从学术角度深入思考。......
2023-11-29
辅助教学的网络教学资源的开发与使用将会使“纲要”课教学的审美意境跃进到一个新的、更高的层次。因此,“纲要”课教学的实效性与教师所创设的教学的审美意蕴密切相关。在“纲要”课教学逐渐走向成熟的进程中,探寻教学意境的审美性问题应该是一个合乎逻辑的选择。这样的课件应该是符合“纲要”课的审美标准的。目前,“纲要”课教学面临几大教学矛盾,需要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来解决。......
2023-11-29
马克思主义“三化”当代特点问题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当代特点的研究,是一个需要从多方面进行深入思考的问题。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是顺应时代和历史潮流的必然结果。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同样需要面对世情、国情和党情的变化,回答时代发展和历史条件变化提出的新问题。......
2023-11-29
“概论”课的主要任务,是达到该门课程教学目的的关键。“概论”课是一门政治性、科学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而“概论”课是将这些目标最终落到实处的最实际的课程。“概论”同其他三门高校政治课相比,突出的特色就是它与实践的密切联系性,或者说是它的实用性。“概论”课离学生的实际最近,也是对学生当前走入社会指导性最强的一门课,涉及就业、婚恋、文化等方面。......
2023-11-29
笔者认为,要想使这门课程成为大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课程,充分发挥其应有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任课教师需要在很多方面下工夫,特别是需要正确处理好政治课和历史课、历史知识和历史观点、教学体系和教材体系三个方面的关系。而高校普遍开设的“纲要”课与之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当然,要讲好“纲要”课,任课教师除了应具有丰富的历史知识之外,更要有较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和正确的历史观。......
2023-11-29
而教师人格魅力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中的作用是显著的。本文以教师人格魅力在“纲要”课教学中的作用为切入点论述“纲要”课教师如何以人格魅力实现“立德树人,教书育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发挥个人魅力,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023-11-2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