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数字时代视觉传达设计研究-图像设计语言

数字时代视觉传达设计研究-图像设计语言

【摘要】:[31]这里所说的图像设计语言不仅包括由感光材料经曝光、显影等化学技术产生的图像,还包括由数字技术成像的图像。数字图像是图像的数字表示,像素是其最小的单位。[33]因而,数字图像设计语言被广泛地应用到视觉传达设计中。

第四节 图像设计语言

在我们这个“读图”的时代、“解像”的时代,受众已经习惯于从形象本身取得意义。人们阅读的不再是文字而是图像,书籍、杂志、报纸中充斥着大量的图像,电视动画、图片成为最为频繁的视觉对象。在一个信息爆炸、图像泛滥的年代,任何人面对这些鲜活的图像,都不会无动于衷的。视觉传播学者盛希贵认为:“中文‘图像’对应的英文单词是picture或image;图像既包括图画,又包括摄影图片,意义较为宽泛。”[31]这里所说的图像设计语言不仅包括由感光材料经曝光、显影等化学技术产生的图像,还包括由数字技术成像的图像。

一、图像

这里所说的图像是比较广义的,例如照片、绘图、视像等等。对图形,我们可以旋转、扭曲、拉伸等等;而对图像,我们可以进行对比度增强、边缘检测等等,图形是由计算机绘制而成的;而图像则是人为的用外部设备所捕捉到的外部的景象。比如用photoshop,3dmax等做出来的图都是图形,而使用摄像头照的照片或者风景等这就叫图像。在韦伯(Webster)英文词典中,对图像的定义为:图像是人或事物的一种模拟或表示。其他描述和定义的还有:“图像是对客观对象的一种相似性的、生动的描述或表示”,“在一般意义下,一幅图像是另一个东西的一个表示”。图像对于我们来说并不陌生,它是用各种观测系统以不同形式和手段观测客观世界而获得的,可以直接或间接作用于人眼并进而产生视知觉的实体。人的视觉系统就是一个观测系统,通过它得到的图像就是客观景物在人心目中形成的影像。

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时代,科学研究和统计表明,人类从外界获得的信息约有75%来自视觉系统,也就是从图像中获得的。图像语言与文字语言相比,它的信息容量往往是文字信息的数百倍;在阅读速度上,图像的理解是一目了然,而文字的理解则需要逐字逐行进行。

二、数字图像

数字图像又称数字影像,即数字化的影像。随着数字技术使用成本的降低,工作效率逐步提高,易用性增强,也引发了图像领域的数字化革命。数字图像是由扫描仪摄像机等输入设备捕捉实际的画面产生的图像,它是由像素点阵构成的位图。我们在电脑屏幕中看到的图像,和我们平常所见到的一幅画布上的油画,或者贴在大街上的招贴画有很大的不同,前者实质是一段能够被计算机还原显示为一幅图像的数字。将一幅图像转化为一个数字文件,是实现计算机图像处理的前提和基础。为了能用计算机对图像进行加工,需要把连续的图像进行空间域的采样和幅度值域的量化,即所谓的离散化,这种离散化了的图像就是数字图像。数字图像是图像的数字表示,像素是其最小的单位。图像的像素大小是指位图在高、宽两个方向的像素数;图像的分辨率是指打印图像时,在每个单位长度上打印的像素数,通常以“像素/英寸”(pixel/inch,dpi)来衡量。通常情况下,如果希望图像仅用于显示,可将其分辨率设置为72dpi或96dpi(与显示器分辨率相同);如果希望图像用于印刷输出,则应将其分辨率设置为300dpi或更高。

“数字图像从本质上可分为静态数字图像和动态数字图像,即影像。”[32]影像是影视(摄影、电视和电影)摄录的最终结果,以数字技术为基础的数字图像,不仅反映被摄体的平面形象,也反映被摄体的空间形象。数字图像有三个来源:一是通过数字设备直接获取(如数码摄像机、数码相机、CD-ROM光盘等);二是靠计算机软件创建生成(如Photoshop、Maya等软件);三是经模数转换的其他素材(如胶片、录像等)。“数字图像的出现打破了传统印刷中墨、色分离的不便,通过电脑将文字设计、艺术创作、印刷形式合而为一。这样,艺术作品的细节不会被忽视,文字信息易辨认,工具的多样性与可用性等成为数字平面媒体的技术优势。”[33]因而,数字图像设计语言被广泛地应用到视觉传达设计中。

三、数字图像的生动性

数字图像的色彩丰富、生动形象,可以真实地重现生活情境,承载的信息量丰富,可以提供高质量的感知材料,因而成为当代设计传达信息的重要方式之一。数字技术的发展,使得数字图像的采集、生产、复制、编辑变得十分容易,静态的影像在设计中变成了动态的、生动的形象,对于视觉传达设计师来说又增加了一个发展的空间。数字图像(即数字影像)是一个经过混合编辑的结果,其生动性、形象性以及特有的心理刺激作用,综合起来可以传达许多能意会但不可言传的信息内容,如清新的空气、诱人的食欲、欢乐的时刻等等,它们能产生强大的诱导作用,有效地调动受众的视觉经验。“图像语言是一种可以为任何民族所共享的精神语言,不受民族语言的局限。”[34]例如,2012伦敦奥运会三维动画宣传片[35](图3-12):这是BBC(英国广播公司)推出的一部以奥运为主题的三维动画宣传片。全片用梦幻的3D动画,呈现了拳击、跳水、田径、体操等体育竞赛场面,运动员们在山川、湖泊、高楼顶层等场地,尽情挥洒着自己的汗水,向人们诠释着“更高、更快、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伦敦奥运会期间,各大门户网站和传统媒体纷纷转战伦敦奥运,同样忙碌的还有各大赞助企业。各大赞助企业推出了多支奥运平面广告和视频广告,这些广告将奥运精神与自己的商业品牌做了完美结合,并以富有创意和感染力的方式表达出来。广告不仅好看,更充满震撼人心的能量。

img19

图3-12 三维动画宣传片截图

我们生活在充满图像的世界里,数字图像的生动性给人以夺目的视觉信息传达,使人们对视觉信息产生快速记忆并启发对其内容的联想。现在,从印刷出版物到电子媒体,数字图像已经成为一种感知事物、认识事物的常见方式。好的设计作品大都善于运用各种艺术表现手法,通过数字图像生动性表现的密度、强度,有力地张扬了人们的物质欲望和感官满足,激发了人们的消费热情,引导了人们的消费行为,在传达信息的同时也提高了作品的艺术表现力。

四、数字图像的超真实性

数字时代,数字图像信息更多地让人认可这个现实世界,它带给人们的视觉印象是一种比真实还要真的“超真实”。超真实性是一种比现实还要更现实、比美好还要更美好、比真实还要真实的仿真模拟。以数字化技术制作的图像的出现,使以真实记录为特定价值的动态图像,变成合成的、虚拟的视觉形象,导致现实与想象、真品与赝品的界限消失,超真实性的形成过程也就是真实与非真实的对撞过程。

数字技术的日新月异,信息的质量和数量得到了充实和提高,利用数字影像空间来展示丰富多彩的设计效果,以图像的超真实性使信息内容更加吸引人。图像是对真实事物的一种近似或逼近,“数码技术直接引导了一场影像创作的革命,它的廉价性、操作技术的简单化、可修改性及可控制性等条件揭去了影像创作——制作的神秘面纱,从而带来了它的普及性,同时这一生产方式越是普及,其镜头的取向也就越是生活化、深刻化”[36]。一般来说,影像是不能想象的,而是具体的、实际存在于镜头前的物体。虽然影像也有虚构的艺术形象,但必须通过实有可视对象的体现,才能成为影像。

“数字图像以其直观和感性的优势,给受众带来了一种‘真实’的感受,可以帮助逼真地‘再现’现实。图像是真实度仅次于‘实物’的一种视觉信息。”[37]数字图像不再是文字时代那种相当于看图识字中的图像,它不仅在受众的覆盖面和受众的选择量上超越了文字语言,而且传统的文字设计语言本身也在越来越多地借助数字图像的魅力。“传媒的图像提供的不再是现实的纪实见证,在很大程度上,更像是安排好的、人工的东西,并且与日俱增地根据这一虚拟来加以表现。”[38]三维的形象、动态的影像、插图和丰富的色彩不断地通过键盘、光笔被组合在一起,给视觉传达设计带来了超真实性。媒体的高度发达,特别是数字化媒体的出现,更是构筑了数字图像的全球化流通平台。

数字技术的进步,给了当代设计师更大的自由去创造他们的新的图像。数字图像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处理数字图像软件日新月异的发展,能够帮助设计者更方便、快捷的传递信息。图像设计语言的应用领域愈来愈广,已日臻成熟并产生了巨大的效益。数字图像近年来受到极大的重视,并和其他相关学科交叉融合、广泛渗透,已成为科学研究、社会生产乃至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有效工具。

我们通过对设计语言的研究,实现传达某种既定的意义而创造审美的信息空间,并依靠其语言本身的独特性而完成自我的实现。不管当代设计语言运用如何变化万千,其服务的对象还是人,人的生理审美要求和人的心理审美要求——美观、大方、典雅、合乎自己的品位等等,这些其实并没有多大的改变。因此,对于视觉传达设计语言发展的研究和设计语言运用的研究,成为重新估价、衡量视觉传达设计审美的价值标准。

数字时代的设计语言是将文本、图像、声音、动画等多媒体形式集合在同一文件中进行编辑处理。设计语言具有个性创造物的特点,每个设计师都试图设计出一种由他开始的独创性语言。设计师的使命是改变一种被习惯的、规定的、恒常的视觉语言,为受众带来新的、由单向性信息传递趋向多向性信息传递的发展过程。在技术发展与艺术变革的时代,如何利用数字技术手段打破我们已有的视觉空间,以创新的数字技术为媒介,重塑设计语言,是我们面临的全新课题。

【注释】

[1]曹方.视觉传达设计原理[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5.437

[2]尹定邦.设计学概论[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163

[3]柯建军.表现的突破·文字[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5

[4]王同旭.2005全国视觉传达设计教育论坛论文集[C].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2005.111

[5]网址:http://baike.baidu.com/view/181979....jiong,2010年2月2日访问。

[6]网址:http://www.ebrun.com/online_marketing/7860.html,2010年6月1日访问。

[7]曹方.当代设计家的汉字艺术[M].合肥:安徽美术出版社,2001.1

[8]王国伦.汉字之光[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9]李杰.文字在视觉传达中的设计与运用[J].艺术研究,2007(03)(www.chuimin.cn)

[10]柯建军.表现的突破·文字[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17

[11][美]保罗·M.莱斯特,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3.138

[12]唐星明,甘小华.装饰艺术设计[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2.44

[13]网址:http://www.efu.com.cn/data/2007/2007-05-24/197444.shtml,2008年8月1日访问。

[14]梁一儒(1936— ),山东淄博市人。1959年毕业于山东大学中文系,长期致力于民族文学文艺民族化、民族审美心理学等领域教学与研究,现为山东大学威海分校教授,兼任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教授、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文艺专业博士生导师。主要著作有《文艺民族化论稿》、《民族审美心理学概论》、《中国人审美辞典》等。

[15]梁一儒.民族审美心理学概论[M].西宁:青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4.193

[16]鲁道夫·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M].滕守尧,朱疆源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460

[17]张连生,单德林.色彩设计[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1.77

[18]胡承荣.色彩在包装设计中的人文体现[J].艺术与设计.2007,(09)

[19]网址:http://baike.boraid.com/doc_64746.html,2008年5月7日访问。

[20]网址:http://www.gov.cn/ztzl/shsbh/content_875842.htm,2009年3月1日访问。

[21]何新.美学分析[M].北京:中国民族摄影艺术出版社,2002.250

[22]邢庆华.色彩[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365

[23][日]今子修也.包装设计[M].台北:台湾艺风堂出版社,1991.106

[24]康修机.数字图形的造型语言研究[J].美术与设计,2009(1)

[25]芦影.平面设计艺术[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433

[26]翁炳峰.图形创意[M].福州:福建美术出版社,2004.1

[27]网址:http://www.damndigital.com/archives/61122,2012年7月9日访问。

[28]马泉.广告图形创意[M].武汉:湖北美术出版社,2003.19

[29]贡布里希(E.H.J.Gombrich)(1909—2001),英国美学家和艺术史家。

[30]毛德宝.图形创意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8

[31]盛希贵.影像传播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64

[32]马晓翔.新媒体艺术透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37

[33]马晓翔.新媒体艺术透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44

[34]张舒予.视觉文化概论[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152

[35]网址:http://v.youku.com/v_show/id_XNDMyNDE5ODY0.html,2012年12月30日访问。

[36]曹方.视觉传达设计原理[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5.408

[37]张舒予.视觉文化概论[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288

[38][德]沃尔夫冈·韦尔施.重构美学[M].陆扬,张岩冰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