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博客文化研究:社会影响大揭秘

博客文化研究:社会影响大揭秘

【摘要】:博客在国外出现之初,就表现出不同凡响的社会价值。但是作为网络新宠的博客,它在带来言论和新闻自由的同时,也必定因为缺乏对社会责任的担当而带来一系列负面的影响。“中国博客侵权第一案”就是最好的例证。博客由于其自由的最大化和操作的便捷性,从诞生之日起,就成为社会各个阶层尤其是基层公民发表观点、传播资讯的得力工具。

博客在国外出现之初,就表现出不同凡响的社会价值。在对伊拉克战争的报道中,博客报道客观中立,找回了主流媒体在战争中失去的中立原则;2002年,博客披露了美国参议院多数党领袖洛特的种族主义言论,导致他被迫辞职。在中国,博客也在较大程度上左右着网络、社会舆论,孙志刚案就是一个典型。博客行为独立自主,在揭露事实真相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但是作为网络新宠的博客,它在带来言论和新闻自由的同时,也必定因为缺乏对社会责任的担当而带来一系列负面的影响。

一、博客文化对构建和谐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

1.误导公众,弱化主流价值观

因为博客是一个“没有篱笆的万花丛”,不同层次的思想和文化在博客中自由传播、碰撞和交融,所以对原本就拥有多元文化底蕴的公众有着强烈的亲和力。公众不再单独接受主流思想和先进文化教育和熏陶,他们以自己不一定正确的是非观判断和选择答案。博主在传播自己的价值观和精神的过程中,从以往的平等交流者蜕变为高于接受者的发言人,接受者的意识被打破,容易相信错误言论,失去传统教育中的价值观——主流价值观。

2.虚假信息泛滥,引发社会不稳定

一些西方国家利用信息和技术的垄断优势来操纵信息,大肆向社会主义国家宣扬、兜售资本主义的民主、自由、人权等价值观。同时,敌对势力、恐怖组织及一些别有用心的“持不同政见者”利用博客空间散布政治谣言,进行政治煽动,攻击党和政府,破坏社会稳定。在一些重大突发性社会事件中,一些敌对势力和不法分子肆意散播虚假信息,夸大事态,煽动群众做出不理智的行为,妄图制造社会混乱,造成政府宏观失控,进而破坏国家繁荣稳定的大好局面。

3.传播偏激言论,容易误导读者

自由状态为网上行为提供了安全的屏障,也给不道德的行为披上了“合法”的外衣,从而造成了网络社会虚假信息的泛滥及非道德行为的发生。由于网络道德体系尚处于建构和规范中,加之处于成长期的青少年自我约束能力不足和道德自律意识淡薄,因此他们极易产生自由、无所限制、为所欲为等感觉和冲动,容易接受偏激言论,造成是非观念模糊,忘掉自己的社会角色和社会地位,淡化甚至消解社会道德责任与法律意识。

4.对政治传播方式产生极大的冲击

自由无序发帖与灌水显示了个性化、自由博客的精神,它与人们在传统社会中经历的新闻阅读是不同的,它将群众性、专业化、个性化博客作为整个网络的基础,改变了传统的报道新闻事件的方式与传播内容,严重冲击着传统的政治传播。“中国博客侵权第一案”就是最好的例证。

5.弱化了主流媒体的话语权(www.chuimin.cn)

大众化的博客写作创造了新闻表达的新形式与新内容,能够使人深入社会不同层面去发现世界本来的面貌。博客网站聚合了这些内容与形式,让人们广泛阅读与理解,它改变了主流媒体的传播方式。主流媒体之所以可以为公众设置议程,关键在于其对信息源的掌控与垄断。在无法与外界直接接触的情况下,公众只能被动地以大众传媒的议程为自己的议程。然而,随着互联网这一“第四媒体”的日益壮大以及博客这种传播形式的日渐成熟,这种被动的地位有可能彻底扭转。但是,这种以互联网为平台、以博客为载体的传播形式容易使网络文化交流失去平等地位,变成单向渗透,从而弱化主流媒体的话语权,使博客成为新的文化霸权工具,甚至会危及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动摇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根基[1]

二、博客文化对构建和谐生态环境产生负面影响的原因

1.博客虚拟化和信息多元化导致网络伦理丧失

博客里传播着各种信息,同时也在一个虚拟世界里检验着网民的道德伦理水准。其中,博客空间的虚拟性弱化了道德规范,而博客信息的多元化又导致了一些人道德信念的丧失。多元的价值观增加了大众选择的宽度,也增加了选择的难度[2]

2.网络素养教育没有跟上,导致青少年网民鉴别力不强

我国的网民72%以上是青少年,他们可塑性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完全确立,容易受外界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网络素养教育就显得十分重要。但我国的网络素养教育远远没有跟上,导致青少年网民鉴别力不强,容易被人利用。

3.监管制度不健全,对博客极端行为的处理无法可依

我国涉及博客网站管理的法律,除了宪法,还有刑法、民法等,但这些法律法规大都缺乏针对性,可以说对博客网站的监管还处于真空状态,特别是关于博客的经济立法,还没有提上议事日程。我国《著作权法》和《互联网著作权行政保护办法》对于利用互联网侵害他人著作权的行为进行了界定,但对于博客网站侵权行为的查处还显得势单力薄、缺乏可操作性。对于当事人在这个虚拟世界的侵权行为,凭借个人的力量去调查、取证,相当困难。

4.公民政治参与渠道不畅,扩大了博客的传播影响

当前,我国政治体制改革正在有序推进,公民政治参与的渠道不断扩大,但还不能完全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博客由于其自由的最大化和操作的便捷性,从诞生之日起,就成为社会各个阶层尤其是基层公民发表观点、传播资讯的得力工具。博客中各种观点针锋相对,鱼龙混杂,真假难辨,容易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混淆视听,破坏稳定团结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