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博客文化研究:揭示博客产生的社会文化背景

博客文化研究:揭示博客产生的社会文化背景

【摘要】:大众文化的基因促进了文化的草根化,这是产生博客的重要的文化根源。就中国而言,在20世纪很长时间里,国门是紧闭的,思想是一统化的,文化是一元化的。就传播模式的建构而言,新兴数字媒介极大降低了平民参与社会传播的门槛,而多元碎片的社会群落的沟通、融合以及新的秩序与规则的建立,促进了草根文化的发展。博客就是草根文化的代言人。

人类文明史上,印刷术互联网堪称两次重大的传播媒体变革。互联网给人类带来崭新的生活。博客(Blog)是互联网中的互联网,它将掀起信息时代新的浪潮,被称为当今网络世界的一种崭新的交流和生活方式。新时代的博客生活和博客写作即将全面展开。从网络应用视角看,博客是一种新的交互式的个人媒体,从网络写作视角看,则是一种网络博客文本写作。

一、社会的碎片化

碎片化(fragmentation),原意为完整的东西破成诸多碎块,是描述当前中国社会传播语境的一个形象性的说法。有研究表明,当一个国家的人均收入在1000美元至3000美元时,这个国家便是处在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过渡期。这个过渡期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社会的碎片化,传统的社会关系、市场结构及社会观念的统一性——从精神家园到信用体系、从话语方式到消费模式——瓦解了,代之以一个一个利益族群和文化部落的差异化诉求及社会成分的碎片化分割[1]。据国家统计局的资料,2010年我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是4382美元;2012年我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6100美元,跨入中等收入水平国家行列。利益族群和文化部落的差异化诉求及社会成分的碎片化分割,使得现代社会的分化日益显著,受众的关注点也日益分散。人们迫切希望在生活中更准确和更轻松地寻找到自己的所求,更方便地和更快捷地与自己的同类交流。然而,社会的碎片化给人们造成的疏离感和网络社区发展给人们带来的话语权的增加,两者叠加,使得人们越来越倾向于在网络世界中寻找自己的归属。网络社区为越来越多的人自由地表达言论提供了空间。

就传播的影响力而言,以往依靠某一个(类)媒介的强势覆盖面,号令天下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一方面是传统媒介传播市场的份额在不断收缩,其话语权威和传播效能在不断降低;另一方面则是新兴媒介的勃兴与活跃,传播通路的激增、海量信息的堆积以及表达意见的莫衷一是,这便是现阶段传播力量构建所面对的社会语境。在这种社会语境下,BBS网络论坛之类的大众个性话语平台,开始颠覆传统媒介的话语权威和效能。随着互联网及其网络应用技术的日益升级、更新,各种即时通讯工具和个人网站更是拓展了个人空间与交往空间。但由于网络仍处于集中管理模式之中,广大网民基本上还是处于信息等级的最低端,缺乏足够的话语权。因此,人们迫切需要将BBS与个人网站的优点结合起来开创一种新形式,以进一步拓展大众的话语权和发展空间。

在这种社会碎片化的情形下,博客作为新兴网络应用形式应运而生。它以网络日志和超文本链接作为基本构成要素,个人网页被方兴东喻为每个人在网上可以随意布置的家,成为一种以燎原之势发展的社会现象与社会行为。博客的分类栏目为人们找到自己的位置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它改变着人们的交流方式、情感体验和表达形态,也改变着人们聚散的方式,无限放大着人们对于未来信息世界的预想,影响着整个互联网的发展走向,甚至可能波及或影响现实社会的民主决策过程。

二、文化的草根化

所谓精英与草根之间的界限最终落在话语权上。草根性,无非是强调要给平民以话语权。大众文化的基因促进了文化的草根化,这是产生博客的重要的文化根源。

就中国而言,在20世纪很长时间里,国门是紧闭的,思想是一统化的,文化是一元化的。从中央到地方,从社会到民众,听闻的只有一种声音,所有媒体(主要是报纸和广播)传播给大众的是一统思想观念,话语权仅属于官方,电影戏剧映现的也是规定模式的形象,广大民众也习惯于被某种范式规定的思维模式,形成了只听不想的惯性,更不要谈去获得思想文化的话语权。到20世纪70年代末,随着改革开放和思想解放,电子(主要为电视)媒体的发展、纸质媒体的丰富以及1994年国际互联网的正式接入,中国文化开始出现多元化的态势,随之逐步形成了精英文化和草根文化两大阵营。

例如主流视听媒体的超女、超男的盛行,诸多文化娱乐频道如《达人秀》、《星光大道》的勃兴,使得中国进入了大众娱乐狂欢的时代。

近几年来,以往被忽视甚至被损害的大众及每一个个体的个性与价值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凸显和关注,学术权威和平民百姓、演艺明星和一个普通人之间的距离,不再横亘着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从超女到一夜成名的犀利哥,人们在新的数字传播平台上获得了更多的自我满足,做出了更多的个性决定。就传播模式的建构而言,新兴数字媒介极大降低了平民参与社会传播的门槛,而多元碎片的社会群落的沟通、融合以及新的秩序与规则的建立,促进了草根文化的发展。

再从当前传媒发展趋势看,在中国也已出现话语权的阅众分享的趋势,传统意义上的受众。已开始参与到传媒产品价值链的上游,而不再只是单纯的阅听大众。阅众参与、去中心化和平等对话成为传媒变革的三大关键点,传媒产品生产不再是少数媒体机构中编辑和记者的专利,而已逐渐演化成多数人向多数人传播新闻的传播模式。DIY(注释:DIY:Do it yourself的英文缩写,初兴起于电脑的拼装,渐演化为一种流行生活方式。简言之为没有专业资质的限制,每个人都可以自己动手制作。)就是大众文化崛起时代的产物,也是在网络技术的支持下得以实现的一种内容生产方式。这种方式只属于网络媒体。尽管具体的生产流程和模式的建立还需要解决诸多的技术问题,但是,它已经向我们展露出令人心动的一片全新的风景,草根阶层的文化创造力已经显现。(www.chuimin.cn)

我国正处在社会的转型期,也处在文化的现代化转型期。面对经济文化的国际化、全球化、网络化以及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再次遭遇西方文化诸多因素的影响,在文化现代化的进程中,多元文化价值已经出现。草根文化代表着来自最基层、最民主的文化内涵及文化样式,而这种文化的缔造者和延传者也应该是社会基层的最广泛的民众。博客就是草根文化的代言人。[2]博客将大众的呼声通过这种新的传播方式从民间呼唤出来,冲击传统的主流和精英文化势力。

全球化的时代,互联网的出现缩小了国家之间、民族之间、地区之间、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网络的兴盛使得各个阶层、各种不同价值观、不同信仰之间的社会群体之间的对话与交流成为可能。在这种情况下,以互联网为基础的博客应运而生。博客代表了草根阶层的声音,同传统媒体形成强烈对照,因此在短时间内产生了超出人们想象的巨大影响。

文化是社会的产物,所体现的是不同的社会形态和结构。无论是学者还是博客迷们都公认,博客最大的魅力就在于博客的精神。这就是个体的自由表达、宽容的精神和公共性特征。用深受中国博客写手们认同和赞赏的言词来概括,博客的精神要义就是:草根的、匿名的、真实的草根为首。而且,在所谓的草根中其实藏龙卧虎,不乏思想上的精英。博客是草根成长为精英的一片土壤,一颗颗种子因为这片土壤的丰富养分可以迅速发芽、成长,开出耀眼的花。

博客由于信息采集与发布的通道最大限度的简单化与快捷化,从而具备了天生的草根性——即大众文化的基因。[3]普通大众可以通过博客加强自己的话语权。博客群体为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交流、高雅文化与通俗文化的结合提供了必要的平台。

三、网络文化飞速发展

网络文化通常是指网络中文字、声音、图像等形态的精神性文化成果,主要包括网络新闻网络文学、网络论坛以及网络动漫、网络视频和网络音乐等。

20世纪后期,传统媒体的功能被发挥到极致,广大受众被传统媒体当做信息动物。每天被动地大量接受着这样那样的经过精心筛选的信息,个人在庞大的媒体机器面前显得越来越渺小。而20世纪末21世纪初以来,由于网络技术的不断更新、网络应用的不断普及,互联网从单向的信息传播发展到互动的信息播撒,出现了像BBS网络论坛、个人网页等个人话语平台,促进了网络文化的飞速发展。

网络文化的繁荣,同当今中国社会对多元文化兼容并包的态度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由于不断推出以个性化、自组织、开放性等为特征的互联网应用与服务,单个个人从互联网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信息的创造者并进而成为机会的创造者。经过这一系列过程后,个人终于开始走向互联网的中心,也就引发了网络文化的巨大提升和重大变革。

当个人逐步走向互联网中心,人们开始为自身角色的转变而欢呼雀跃,进而对BBS网络论坛、个人网页等个人话语平台感到并不能满足进入公共领域享受更充分的话语权的需要。这时,博客在中国登陆了,博客继承和彰显了网络文化发展的内在逻辑力。[4]网络的出现改变了人们写作的思维和模式,而博客的发展是对网络写作模式又一次推陈出新的开拓。博客的出现和发展,是网络时代进一步发展的符合逻辑的结果。人们发现,博客才是更理想的追求,于是,独特的网络博客文化正在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