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博客文化研究:异军突起

博客文化研究:异军突起

【摘要】:有业界人士称其为“博客教父”。在中国互联网历史上,我们无法抹杀方兴东对博客的贡献,他建立了国内第一个具有知名度的博客网站。目前博客中国网站已经成为中国最具知名度的博客传播平台之一。而且,引起国人关注和聚焦博客的几起博客文化传播事件,是与博客中国网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全民写博,是2006年中国互联网最热闹的风景线,博客渐渐步入主流视野。“你写博(客)了吗?”“我能看到你的博客吗?”正成为新生代见面问候语。《中国博客发展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中国博客用户已经达5.38亿户,位居全球第二,也是全球最具潜力的市场。

一、博客中国——国内第一个具有知名度的博客网站

说到博客,概念的最先引入者,且最卖力的鼓吹者就是方兴东。有业界人士称其为“博客教父”。在中国互联网历史上,我们无法抹杀方兴东对博客的贡献,他建立了国内第一个具有知名度的博客网站。

方于2002年创立博客中国;2004年6月引入50万美元种子基金,开始为博客用户提供稳定持续服务;2004年11月,博客中国进入ALEXA排名;2005年5月,博客中国突飞猛进至世界前100名;2005年7月,博客中国从个人博客网站转型为博客门户博客网;2005年10月,博客网拿到1000万美元风险投资

遗憾的是,在被称为“博客元年”的2006年,方兴东和他的博客网却不是最大受益者。

2005年之前,博客网确实一枝独秀,增长迅猛,这是起初那条陡峭的上升曲线。自2002年创办博客中国Blogchina起,短短3年时间,注册用户率先超过1000万。2006年,新浪、搜狐、网易3大门户网站纷纷推出自己的博客频道,而博客网在此时却因董事会内部意见不一,被门户逐渐赶超。整个2006年,博客网发展如一条平滑曲线。再之后的陡峭上升,是方兴东对自己重整旗鼓后博客网的发展预期。

“博客网是真正以个人为中心的网站,将会突出‘家’的概念,它既是用户网上的家,也是线下生活的家。”在阐释今后博客中国的定位时,方兴东说。

梳理博客的盈利模式,方兴东归纳为6条途径:广告(当前是大头儿)、产品博客、无线、视频网络硬盘、博客系统、线下活动组织(包括团购与聚会)。

“博客发展有以下3个阶段:展现自己、结交朋友、机会匹配。”方兴东总结说,“如今,博客已经由最初的展现自己向结交朋友和机会匹配发展、过渡。博客是真正的以人为本……博客的前景毋庸置疑。”[1]

由于方兴东的“互联网实验室”主要创办人的身份,使他成为中国博客的引领者。博客中国(www.Blogchina.com)这个博客网站的建立,具有里程碑的意义。目前博客中国网站已经成为中国最具知名度的博客传播平台之一。而且,引起国人关注和聚焦博客的几起博客文化传播事件,是与博客中国网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方兴东对中国博客发展的又一个贡献是对于“博客”的中文名的翻译和传播。据方兴东在《博客——E时代的盗火者》一书中回忆,在当时,台湾有称“网录”(邹景平)、“网志”(阿坚),国内极少数的文章中,一般直接保留英文,或者从词源“Weblog”出发,直译为“网络日志”、“网络日记”、“网络记录”等,包括后来出现的“部落”等称呼。Blog在中国还没有一个比较正式的中文名字,方兴东认为,“这些名称都中规中矩”,“都缺乏出彩之处”,“无法概括它的独特内涵和深远的意义”。[2]于是,他在征求同事和一些业内人士意见后,将博客作为Blog的中文名称,认为“博客”一词,妙趣横生,既有品味,又有内涵;既有谐音,也有升华;既能形似,又能传神。而且,认为“博客”与“黑客”、“闪客”等新兴的网络文化一脉相承。自此,“博客”开始成为了我国流行词汇。

方兴东对中国博客发展的第三贡献是对博客知识的介绍和普及。由于当时在中国,博客对于人们来说,还是一个比较陌生的网络表现形式。因此,作为踌躇满志、志在网络的方兴东,开始大力普及和介绍博客知识,极力推介博客中国网站的“过人之处”。他在博客中国网站上,开设了专门栏目,从博客的起源、博客的技术特征到博客在信息传播中的作用,以及推动知识的学习等诸多方面,撰写文章,进行详尽的介绍。同时,他与别人合作,出版了近50万字的《博客——E时代的盗火者》,这是国内第一部关于博客的系统理论性著作,描述了博客历史、人物、进程和理念等方面的内容。自他以后,个别对博客研究的人士也开始出版博客方面的著作。(www.chuimin.cn)

当然,方兴东对于中国博客的发展,还有其他一些贡献,诸如他倡导并起草了《中国博客公约》,宣扬博客精神和写作理念等等,这部公约也可以称作中国第一部互联网游戏规则。总之,在他的积极推动下,中国博客开始如火如荼地热闹起来,从养在深闺人未识,逐步飞入寻常百姓家。

二、中国博客发展过程中的代表人物

在中国博客的发展过程中,除了方兴东以外还有其他一些代表人物。

木子美:2003年是热闹的一年,一个笔名和网名叫木子美的某时尚杂志主编迅速走红,她将自己与多人的性体验写成一部名曰《遗情书》的性爱日记,发表在某文学网站上任人浏览,一度使该网站的服务器不堪重负而致瘫痪。随着木子美遗情书的不断推出以及外界对其讨论和探究的不断跟进,更多的人来到她写日记的网站,看这个25岁的女孩如何不断地展示自己和不同的男人在床上的种种细节,木子美的大名为越来越多的人所知道,成为了网络中一个炙手可热的字眼,甚至在现实生活中,已经有人将其归结为一种特殊的“木子美现象”。对“木子美现象”社会上主要流传三种观点:一是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生活方式的权利,“木子美事件”是社会进步的体现;二是木子美的出现是一种悲哀,我们崇尚真情真爱,不喜欢这种混乱的情感;三是为了出名的炒作,与其说木子美是在网络进行写作,不如说木子美的行为更像是一场搏出位的行为秀。

徐静蕾:“老徐·徐静蕾·新浪BLOG”,国际顶级博客搜索引擎Technorati的TOP排行榜上,首次出现了几个汉字,而且是在第一行。这意味着一个事实已经发生——在web2.0开启缔造英雄的年代里,中国著名影星徐静蕾已成功登顶,她暂时成为全球第一博客。搜索引擎Technorati的权威性已被公认,其每天要在全球检索3850万个网站和24亿个链接,并根据流量得出Technorati 100排名。对此,徐静蕾快乐地在自己的博客中表示:“一起床就得到了一个超级好消息,徐博客居然得了博客世界排名第一。”

从2006年2月开始,徐静蕾彻底成为中国互联网的传奇人物,她在新浪开设的“老徐博客”仅用了100多天就突破了千万流量,每天都有数以万计的网民要阅读老徐的文字后才能感到充实。2006年5月“老徐博客”的流量正逼近3000万。必须承认,在新浪开设的明星博客里,徐静蕾是文笔最好也是对网友最负责任的,她的文字干净、亲切并经常更新。在徐静蕾之后,博客现象乃至博客经济终于走入主流媒体视野,中国现在应该有近千万认真或不认真的博客,他们每天要在网络上记录和抒发自己的经历与思想。

中文博客的海量增长,令骄傲的欧美博客感到了威胁。人们注意到,在徐静蕾之前,Technorati 100排名的第一位置长期被美国著名博客Boing Boing所占据。

洪波:Keso原名洪波,1996年进入IT领域,1998年在潮流的裹挟下涉足互联网。Keso曾任Donews(已被千橡集团收购)主编,现为五季咨询合伙人,从2003 年12月开始写博客,目前Keso的“对牛乱弹琴”是国内互联网评论点击量最高的博客之一,内容主要与互联网相关,见解独特、观点鲜明。我想这个时代,聪明人到处都是,但要让人敬畏却不容易。IT界人士,没有人不知道他。事实上,民间关于Keso的讨论已不计其数,以至Keso不仅是一个人,而且成为了一种文化现象。

很多人说,Keso大热体现了web2.0时代一个存在多年的传播学理论“沉默的螺旋”已被打破,并使民主自由产生意见领袖成为可能。KESO这个名字2005年在圈内火了,以至于外面好多人问,KESO是什么东东,KESO博客订阅人数第一名,不光是中国人订阅,有不少老外也订阅他的博客,同时有著名网站在他的博客上投放广告,靠博客挣钱洪波当属第一个,也是被称之博客第一牛人。

安替:网易称安替是中国博客第一人,但安替总是谦虚地说:我觉得第一人的称号应该归于我们的木子美姐姐。安替英文名:Michael Anti,原名赵静。曾任南方报业传媒集团记者、美国《纽约时报》驻北京办事处的研究员,美国哈佛大学尼曼奖学金获得者。2005~2007三年世界博客大赛国际评委。知名网络评论家,最国际化的国内知名博客,安替关于新闻和政治的每日思考是一个国际级的博客站。安替是博客界非常有争议的人物,骂他的人和喜欢他的人一样多,他的文章,很有力度,以犀利的文笔扫射新闻、思想等领域,文字痛快淋漓。不论怎么说,安替的确影响了国内博客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