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博客文化研究:中国博客现状

博客文化研究:中国博客现状

【摘要】:因此,可以确定万方数据库收录的文献中关于博客的研究起始于2002年。这表明,我国学者对博客的研究是伴随着博客的发展同步进行的。图2-2博客研究主要的二级学科分布四、中国博客研究的特点我国的博客研究已经初具规模,并出现了一些很明显的特点。确切地说,博客的概念是从2002年开始进入中国网民的视野中的,而博客的研究也是从当年开始的。

以万方数据库作为研究数据的来源,可检索出与博客相关的文献10348篇(截至2012年6月5日),可据此进行相关分析研究。

一、博客研究的发展脉络

从收集的全部文献来看。我国关于博客的研究文献最早出现在2002年。为避免出现遗漏情况,在文献检索时限定的条件中还特别设置了博客的两个英文名称以及Blog早期的中文名称“部落格”。因此,可以确定万方数据库收录的文献中关于博客的研究起始于2002年。从2002年到2012年,逐年统计了文献数量,结果如图2-1所示。

从图2-1中很容易看出研究博客的文献数量逐年翻倍增加。2005年是文献数量上的一次飞跃。而2012年因数据不完整,所以只做参考。文献的发表数量基本上和我国博客用户的规模变化一致。据艾瑞市场咨询2009年博客市场调查,以及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2010年、2011年发布的博客调查报告显示。我国博客用户2003年为20万,2004年为100万,2005年为600多万,2006年为1748.5万,2007年为4698.2万,截至2012年用户增至9894.8万。这表明,我国学者对博客的研究是伴随着博客的发展同步进行的。

图2-1 2003~2012年有关博客的文献数量统计

二、博客研究的主题

我们将收集的10348篇文献的关键词进行了汇总,共得到9967个关键词。经过整理分析,按照出现的频次,得到排名前50位的关键词(见表2-1),总计出现次数为4973,占总关键词数的27.8%。而表中的百分比则是每个关键词的数量占这前50位关键词的总数的百分比。我们注意到,排名第三的关键词是“应用”,表明多数的文献研究的内容是应用博客。从主题上来看,文化类文献比较多,相关的关键词有:文化现象(137次)、网民(176次)、明星(103次)、网络交流(96次)、生活方式(86次)、美国(107次)、Blogger(112次)、草根(195次)、网络文学(200次),总计1212次。其次是信息技术类,相关的关键词有RSS(204次)、web2.0(192次)、BBS(201次)、移动博客(207次)、技术(148次)、搜索引擎(146次)、点击率(89次)等,总计1187次。然后是传媒出版类,该类的关键词有传统媒体(271次)、门户网站(97次)、网络媒体(79次)、传播方式(85次)、新闻媒体(42次)、出版方式(52次)、网络出版(94次)、话语权(70次)、传播学(40次),总计830次。教育类,关键词有教育(198次)、教师(127次)、教师专业发展(90次)、研究性学习(78次)、教学模式(59次)、现代教育技术(48次)、教育领域(34次)、班级博客(43次)、教育Blog (41次)等,总计716次。商业类关键词有商业模式(108次)、博客营销(199次)、广告(87次)、企业(73次)、网络营销(39次)、商业价值(44次),总计550次。知识传播类有知识管理(88次)、图书馆(61次)、知识共享(38次)、个人知识管理(37次)、知识博客(49次)、网络信息(52次),总计325次。最后是知识产权类,包括实名制(28)、著作权(35次)、专利(26次)、法律(60次)等,总计149次。

表2-1 博客研究频次前50位关键词

(续表)

三、博客研究的学科分布

为了便于分析博客研究的学科分布情况,我们以《中图法(第四版)》为标准,整理归类这些文献的分类号,以二级分类号为划分的依据来分析学科的分布情况。需要注意的是,由于部分的文献分类号有交叉,我们一律以第一分类号为主,以10篇文献为最低数量标准,共得到36个符合条件的二级分类号(见图2-2),总计3578篇文献,占总的文献数量的86.6%。(www.chuimin.cn)

从图2-2中我们可以看到,文献数量最多的学科是计算机应用(TP39),有701篇。而进一步分析发现,在该学科中的文献主要集中于计算机网络(TP393)这个次级分类中,有651篇之多,最早的文献发表于2002年。工业经济理论(F27)也是文献数量比较多的一个学科。研究重点主要是自动化工业、计算机工业等方面。与教育相关的学科也很多,比如电化教育(G43)、中等教育(G63)、教育学(G40)等,这一类学科的文献最早发表于2002年。图书馆学、图书馆事业(G25)也是比较热门的研究领域。内容主要是图书馆工作应该如何利用博客。这个学科中最早发表的文献可以为2003年;关于企业经济(F27)文献的内容主要集中在营销领域和国内贸易经济(F71),主要关注企业与博客之间的关系,如博客营销、危机公关、企业博客、企业知识管理等方面,这两个类别的文献都是2003年开始的。信息和知识传播(G20)领域内的文献集中在传播理论上,而新闻学、新闻工作(G21)领域则着重关注博客与传统媒体之间的关系,它们的研究都开始于2003年。无线通讯(TN92)也是比较主要的学科之一。这个领域内的文献研究的则是移动博客、手机博客,研究起始于2004年;文学评论(I206)、中国文化与文化事业(G12)的研究起始于2005年,主要的内容是讨论博客文化现象,反思博客的正负面影响;社会学(C91)、中国法律(D92)、国家行政管理(D63)、伦理学(道德哲学)(B82)这些学科都是自2006年开始关注博客现象,内容则是从社会学、法律、行政及伦理道德等角度来关注和思考博客现象的。

图2-2 博客研究主要的二级学科分布

四、中国博客研究的特点

我国的博客研究已经初具规模,并出现了一些很明显的特点。通过分析博客研究的发展状况、主题以及学科分布,我们可以看到,从2002年到2012年,我国的博客研究呈现以下几个特征:

(1)博客的研究与我国博客的成长同步进行。确切地说,博客的概念是从2002年开始进入中国网民的视野中的,而博客的研究也是从当年开始的。最早从事博客研究的人也是引进并推动博客在中国发展的先驱们。

(2)侧重实用性的研究。从研究的主题来看,比较倾向于实用性方面的研究。例如研究商业中运用博客、教育中运用博客、知识传播中利用博客等,都彰显浓厚的实用色彩。

(3)信息技术背景突出。博客的发展离不开技术的进步,信息技术促进了博客的普及。例如RSS的广泛运用,就有助于博客的推广。然而,博客的实现技术并不是很复杂,因此博客的研究侧重于更好地推广和发展博客。

(4)博客与传统媒体关系的研究是热点。博客是一种全新的传播方式,它的兴起和发展,必然会对现有的传播方式产生多方面的影响。因此,两者之间的关系必定是一个热点话题。

(5)研究的学科领域广泛。与其说博客的出现是技术进步的结果,不如说是社会发展使然。技术的成分固然是重要的。但是它的社会成分也是不容忽视的,博客不只是传播方式的变革,更应该是一种理念的创新,它涉及社会的各个方面,所以也可以从众多的领域来研究。

总的来说,我国的博客研究经历了从对博客自身的研究到博客应用和用户的研究、再到博客社会影响研究的过程,符合事物的认知过程,表明我国博客的研究处于良性发展的阶段。虽然有关博客的社会影响的研究文献较少、并且起步较晚,但是这毕竟表明博客的研究步入了一个更高的层次。

博客一路走来,已经有十多个年头了。它在中国的发展道路是坎坷的。某些商业网站不遗余力地利用名人效应来推广博客,促进了博客的迅速成长。与此同时,在博客上出现了各种形式的侵权行为,有的人以博客为平台展开口水战,法律纠纷接踵而至,博客面临着道德、伦理、法律等诸多社会问题的考验。

这些引人注意的行为固然也有助于博客的普及。但是也不禁让人担忧博客的失控及发展前景,有人开始怀疑甚至公开抵制博客[6]。博客是一种社会现象,需要各方面的力量来引导其良性发展,而这方面的研究则起步较晚,造成理论研究落后于实践的局面,导致博客发展的无序和混乱。令人欣喜的是,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从文化、社会道德、法律等角度开展对博客的研究,相信在所有关注博客发展的学者的共同努力下,博客必将朝着符合公共利益的方向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