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博客文化研究:文化的定义和解析

博客文化研究:文化的定义和解析

【摘要】:文化概念的界定,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强调了文化的演变性。第一类是“一般性”的定义,即文化等同于“总体的人类社会遗产”。第二类是“多元的相对的”文化概念,即“文化是一种渊源于历史的生活结构分体系,这种体系往往为集团的成员所共有”。本书所指的文化,也是将文化定义为特定的生活方式的整体,包括观念形态和行为方式,提供道德的和理智的规范等。

文化概念的界定,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到目前为止,国内外学者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在汉语口语系统和典籍中,“文”的本义指各色交错的纹理,引申为包括语言文字在内的各种象征符号,进而具体化为文物典籍、礼乐制度和与“德行”对称的“道艺”等;又由纹理义导出彩画装饰之意,引申为修饰、人为加工、经纬天地、与“质”和“实”对称。进一步引申为美、善,文德教化,以及文辞、文章,与“野”对称,或与武事对称。“化”则有变、改、化生、造化、化育等意,归纳起来,是指两物相接,其一方或双方改变其形态性质。由此层内涵可以引申为教行、迁善、告谕,使人回心,化而成之等。

“文”和“化”并联使用,最早见于《周易》的《贲卦·彖传》:“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但“文化”二字尚未连在一起。汉代出现“文化”一词,刘向《说苑·指武》:“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晋人束皙也讲“文化内辑,武功外悠”。这都指的是与国家军事手段相对立的文教治理手段。唐代孔颖达在解释前引《周易》那段话时认为,“圣人观察人文,则诗书乐之谓”。这实际上是说,“文化”主要指文学艺术礼仪风俗等属于上层建筑的那些东西。这些思想,从汉唐时起,一直影响到清代。因此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自身而至于家国天下,制之为度数,发之为音容,莫非文也。”即人自身的行为表现和国家的各种制度,都属于“文化”的范畴。

今天所用的“文化”(culture)概念,据考证是19世纪末从日文中转译过来的,其源出于拉丁文culture,原有加工、修养、教育、文化程度、礼貌等多种含义。文化学的奠基者泰罗(E,B,Tylor)先后给文化下过两个定义:“其一,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总体,包括知识、艺术、宗教神话法律、风俗以及其他社会现象。其二,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总体,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人类在社会里所得到的一切能力与习惯。”

18世纪末以前,在西方学者对文化的解释中,最有影响的是以下三种观点:一是方式论,即认为文化是一定民族的生活方式,是一种并非由遗传得来的生活方式。这里包括了人们的兴趣、爱好、风俗、习惯,强调了文化的继承性。二是过程论,即认为文化是人类学习和制造工具,特别是制造定型工具的过程,这里包括了人类智力和创造能力的不断进化。强调了文化的演变性。三是复合论,即认为文化是作为社会的一个成员所获得的包括知识、信仰、艺术、习俗、法律以及其他种种能力的复合体。

美国著名人类学家、美国人类学协会前主席克菜德·克鲁克教授认为,文化指的“是某个人类群体独特的生活方式,他们整套的‘生存式样’”。(www.chuimin.cn)

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对文化作了一种新的解释。即把文化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如苏联哲学家罗森塔尔·尤金所说,“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从比较狭隘的意义上来讲,文化就是在历史上一定的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基础上发生和发展的社会精神生活形式的总和。”[1]我国1979年出版的《辞海》采用了这个说法。

《大英百科全书》(1973~1974)赞同将文化分为两类。第一类是“一般性”的定义,即文化等同于“总体的人类社会遗产”。第二类是“多元的相对的”文化概念,即“文化是一种渊源于历史的生活结构分体系,这种体系往往为集团的成员所共有”。它包括这一集团的“语言、传统、习惯和制度,包括有激励作用的思想、信仰和价值,以及它们在物质工具和制造物中的体现”。

我国学者任继愈认为: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文化,包括文艺创作、哲学著作、宗教信仰、风俗习惯、饮食器服之用,等等。狭义的文化,专指能代表一个民族特点的精神成果。庞朴将文化划分为“物质的——制度的——心理的”三个层次,其中,“文化的物质层面是最表层的;而审美趣味、价值观念、道德规范、宗教信仰、思维方式等,属于最深层;介乎两者之间的,是种种制度和理论体系”。一般地说,人们把文化分为三个层次:观念文化、制度文化和器物文化。所谓观念文化。主要指一个民族的心理结构、思维方式和价值体系,它既不同于哲学,也不同于意识形态,是介于两者之间而未上升为哲学理论的东西,是一种深层次的文化。所谓制度文化,是指在哲学理论和意识形态的影响下,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各种制度,如宗法制度、姓氏制度、婚姻制度、教育制度、科举制度、官制、兵制等等。它或历代相沿,或不断变化,或废或兴,或长或短,既没有具体的存在物,又不是抽象的看不见,是一种中层次的文化。所谓器物文化,是指体现一定生活方式的那些具体存在,如园林、住宅、服饰、烹调、器具等等,它们是人的创造,也为人服务,看得见,摸得着,是一种表层次的文化。

本书所指的文化,也是将文化定义为特定的生活方式的整体,包括观念形态和行为方式,提供道德的和理智的规范等。由于文化具有民族和个体的差异性,每个人所选择的文化之旅的路线会有差异——每个人只选择自己所喜欢的文化,或者说选择自己熟悉甚至已经习惯的文化,获取自己想要的文化信息。文化生产强调个体的灵感和创造力,但是,根据马克思的精神生产力观点,文化到了资本主义社会以后,便是一种有组织的生产。在各种传媒的推波助澜下,文化生产流水线作业的工业化色彩愈加明显。但是,到了网络时代,尤其是博客体现的文化生产和消费再次回归个体,回归本质。在博客的文化生产和消费中,从外在特征上来说,基本上是靠个人的喜怒哀乐来决定。博客是零编辑、零技术、零成本、零形式、零时差、零壁垒、零许可的个人意见平台,只会尽可能提供这种选择的方便,而不会干涉你的文化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