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三圈六带四中心的空间格局及宁波—舟山港的作用

三圈六带四中心的空间格局及宁波—舟山港的作用

【摘要】:从总体上来看,未来全省物流需求将逐步呈现并进一步集聚成“三圈、六带、四中心”的空间格局。从这个数字来看,目前浙江省货运量对GDP增长的作用也是非常明显的。着重描述了宁波—舟山港,希望宁波—舟山港能够利用矿产进口这一海运热潮的契机,发挥在整个物流系统中的作用,为各钢铁企业节约成本,从而增强自己的竞争力,奠定在全国港口体系中的重要作用,促进浙江省的发展。

浙江工商大学蒋长兵副教授主持的2011年立项课题《浙江省物流产业发展推进模式与机制研究》,通过对面板数据的统计,对浙江省30多家物流企业的深入访谈和调研,对60多家企业进行调查问卷的发放和回收,结合国内外物流产业体系构建的模式,对构建浙江省集群式物流产业体系,提出了富有前瞻性和可行性的若干新见解和发现。形成的主要观点摘要如下:

1.物流产业的相关理论研究

对国内外有关物流产业的文献进行研究,得到以下结论:

(1)物流产业被认为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动脉和基础产业,其发展程度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程度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被喻为经济发展的加速器。

(2)研究构建浙江省现代物流产业体系是实现浙江省“大物流”“大通关”“大港口”“大路网”的重要手段,是提升浙江省物流服务业的重要举措,也是支持浙江省块状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式。

(3)物流产业不等同于交通运输与仓储业,是复合型、生产性服务型产业。与国民经济各产业的重要环节、各个产业本身、产业与产业之间、产品与国内外市场的联系,都要以物流产业为支撑和纽带,物流运作的效率与效益是产业竞争力的重要体现。

(4)集群式物流产业是指物流企业将以物流中心、物流基地或物流园区的形式出现在城市物流系统中,以物流产业(包括运输业、仓储业、装卸业、包装业、加工配送业、物流信息、邮政业务等)为主导,以其服务的制造业、流通业等联系密切的企业为重要组成部分,以物流枢纽设施、科研开发组织、管理部门等为必要支撑机构,它们在空间上集聚,并形成具有特色的庞大物流产业群。

2.浙江省物流产业现状分析

分析了浙江省物流产业的外部环境和物流企业的内部需求,探讨了浙江省物流产业的发展状况,得到以下结论:

(1)浙江省是我国参与全球竞争的先导地区之一,是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承接长三角核心区向外辐射的纽带地区,现正处于全面提升工业化、信息化、城市化、市场化、国际化水平的关键时期。

(2)浙江省在全国省级交通部门中率先提出发展交通物流,在政府政策导向、地理条件、经济发展水平和基础设施建设上对支持“率先发展现代物流产业”有优势。

(3)从总体上来看,未来全省物流需求将逐步呈现并进一步集聚成“三圈、六带、四中心”的空间格局。

(4)浙江省物流园区和港口对支持浙江省“块状经济”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浙江全省现有物流园区45个,规划或在建的交通物流园区12个、物流中心53个、农村货运站200个以及以宁波—舟山港为中心,温州、台州、嘉兴港为骨干,其他39个地方小港口为配套的沿海港口群构成了浙江省集群式物流产业的雏形。

(5)通过实地调研、信函邮寄、电子邮件、传真问卷的形式,抽样调查了物流企业98家。在数量上,物流企业以中小民营物流企业为主,企业规模小、物流人才缺乏、业务主要以传统储运为主是企业目前的主要困惑。

3.浙江省物流产业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使用面板数据,对浙江省物流业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到如下结论:

(1)通过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研究得出浙江省经济增长与物流发展存在相互作用的关系。

(2)运用回归分析、边际分析和弹性分析,可以得出浙江省物流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是明显的,货运量每增长1%,则会引致GDP增长4%。从这个数字来看,目前浙江省货运量对GDP增长的作用也是非常明显的。但其边际作用还不是很大,应充分利用物流产业的规模经济,并加强物流管理。

(3)从弹性分析中可以看出单位物流增长对GDP的拉动呈现下降趋势,物流产业应向集约型方向发展。

4.浙江省区域经济与产业协调发展关系

近几年,浙江省各市已经实施城市物流发展规划及相关政策,推动城市物流与当地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这些物流改善措施的效果如何?当前浙江省城市物流的效率如何?如何完善和促进城市物流系统的建设、提升城市的物流绩效?要解决这些问题,首要任务就是评价城市物流效率,本部分对浙江省11个城市的物流运行效率进行了评价,得出以下结论:(www.chuimin.cn)

(1)评价城市物流有效性的输出指标包括地区GDP、货运量;输入指标包括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交通运输从业人数、境内公路里程和民用汽车拥有量。这些指标具有全面性、可得性,并具有显著性

(2)运用PCA和DEA分析方法对11个城市的物流投入产出效率进行分析,将11个城市分为高效物流城市、潜力物流城市、一般物流城市和低效物流城市四类。

(3)对环杭州湾区块(杭州、宁波、嘉兴、绍兴、舟山)、温台沿海区块(温州、台州)、金衢丽区块(金华、衢州、丽水)的物流发展提出了具体建议。

5.浙江省大宗战略物资物流渠道设计

(1)从浙江省粮食物流发展的现状出发,对于浙江省粮食的运输情况(交通工具、调入地等)、仓储设施、粮食批发市场以及信息平台等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大致阐述了粮食物流的发展现状,然后根据现状从发展粮食物流的必要性、目前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于浙江省粮食物流的发展进行了SWOT分析,最后在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了浙江省粮食流量和流向的预测,利用基于重心法的多物流中心选址模型,选定了杭州粮食物流中心和温州粮食物流中心作为浙江省粮食流通的中转枢纽,同时利用运输问题的线性规划模型设计了从粮源地至粮食物流中心的粮食调度方案。

(2)通过产业现状,继续深入分析能源物资在浙江省总体的物流现状,煤炭原油物资的物流渠道,同时通过现有大宗物资的物流渠道分析对比,对浙江省的煤炭物流渠道进行优化分析。利用模糊分析方法,引入运输成本、运输工具申请的便利程度、货损程度、运输时间、运输安全性五个评价指标,寻找现有路径中的最优运输方式。

(3)重点分析了浙江省铁矿石和钢材进口物流现状,结合钢铁企业和港口对运输路线进行了设计应用。着重描述了宁波—舟山港,希望宁波—舟山港能够利用矿产进口这一海运热潮的契机,发挥在整个物流系统中的作用,为各钢铁企业节约成本,从而增强自己的竞争力,奠定在全国港口体系中的重要作用,促进浙江省的发展。

6.浙江省物流产业体系构建方式

对浙江省物流产业结构框架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个中心,二个体系,三种模式,四项优化”的物流产业结构框架,得出以下结论:

(1)“一个中心”即以建设合理的物流园区为中心;

(2)“二个体系”是指以物流政策体系与物流网络体系建设为抓手;

(3)“三种模式”是以供应链集成模式、共同配送模式、区域物流网络融合模式这三种物流网络融合模式为手段;

(4)“四项优化”为物流标准化、物流信息化、区域物流协同化以及人才梯队建设优化为补充。

(5)通过此“一二三四”框架结构,将初步实现对浙江省目前存在的“物流政策体系不完善、社会化程度低、信息化水平不高、运输网络不均衡、物流人才紧缺”等问题的有效解决,为浙江省物流产业与经济的联动发展提供一项科学宏观的参考依据。

7.浙江省物流产业政策体系导向研究

通过分析浙江省物流业面对的经济发展氛围和机遇,借鉴国外先进的理念和方法,提出了浙江省物流产业政策体系,体系目标分为短期、中期和远期三个阶段,并得出以下结论:

把浙江省2010—2012年物流业发展作为短期发展目标,提出短期政策体系由3个部分9个方面组成,每个部分由9条政策建议和规范(共计27条),故合称“九九归一”,是指9个方面和每部分的9条政策规划;归一,归于一个政策体系,是要最终实现浙江省物流的跨越式发展。

中期阶段的规划目标是制定《浙江物流业政策综合大纲》并实现9个物流产业发展目标,即围绕流通业增长方式转变,基本实现流通现代化和信息化;强力发挥流通集聚功能,体现城市商贸辐射带动作用;基本上实现制造业和物流业联动发展;不断推进浙江省的大物流建设和长三角物流一体化;营造扩大内需的环境,流通业促进消费对经济的增长作用不断凸显;加强市场监管力度,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不断增强;流通业发展的良好氛围基本形成,流通队伍素质显著提高;基本拥有完善的服务支撑体系;培养出一批具有较大影响力的物流企业。

远期目标是实现7点期望,即浙江省成为全国领先示范物流省;通过物流发展助推浙江省经济发展;全面实现物流信息现代化和系统化;体现出浙江省的港口和物流园区有效的辐射作用;实现长三角物流跨越式发展;突出专业市场配载物流和供应链物流建设,产业集群转型升级;实现绿色物流,降低物流社会总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