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外商直接投资溢出机制-基于创新视角的研究成果

外商直接投资溢出机制-基于创新视角的研究成果

【摘要】:图7-5零售企业FDI溢出效应的作用机制综合图进入充分竞争阶段,各种溢出机制都发挥作用,表现为行业内充分竞争、行业间链接作用等,其中,竞争作用机制发挥主要作用。

第四节 零售业FDI对东道国的溢出机制

国内外学者理论和经验研究的一般结论认为,FDI对东道国的溢出效应并不是必然产生的,存在很多因素决定或影响着FDI的溢出效应,FDI的溢出效应存在一个内在的作用机制。FDI产生溢出效应是各种机制综合发挥作用的结果,很难具体归结为某一种机制。同时各种机制发挥的作用也是相互交织的,有时同时发生或相互影响,并不存在独立的作用机制,独立的溢出机制研究只是为了从某一角度说明问题。

一、零售业FDI各进入阶段的溢出机制框架

零售业FDI溢出效应可以发生在行业内部,也可以发生在行业之间,行业内部的溢出效应主要表现为模仿—示范效应、竞争效应和人才流动效应,行业之间的溢出效应主要表现为链接效应,吸收和创新也应该是一个作用机制,而且是溢出效应关键的作用机制。根据溢出的特点,可以把FDI对东道国的溢出效应分为直接溢出和间接溢出。直接溢出是FDI对东道国产生的直接的正外部效应,具有直观性的溢出特点,表现为示范效应和部分竞争效应,这些溢出是FDI的直接外部效应;间接溢出是在FDI的影响下,东道国企业基于竞争压力而主动提升自身竞争力,从而获得溢出效应,具有间接性的溢出特点,表现为竞争—创新效应、链接—创新效应等。如图7-5所示。

在FDI初始进入阶段,FDI行业内溢出效应主要体现在模仿示范效应方面,属于低档次的溢出。政府在此应扮演积极角色,建立内外资零售企业的协商机制,组织专家对本区域社会消费总额和零售市场容量进行科学估算,在给定市场容量的约束条件下,适度调整内外资的竞争程度,引导外零售企业通过并购、参股或其他方式保持适度竞争,避免恶性竞争。因为市场对资源配置有时会失灵,比如外商零售业的垄断倾向或恶性竞争等,政府进行积极的引导和制约符合经济规则,优化资源的配置,当然这需要政府具有较高的治理能力,否则又会陷入一管就死的怪圈。虽然国内零售业积极应对外资零售业的进入,争取在对外资全面开放以前占领有利的地理位置,国内零售企业迅速开店扩张,但现在很多消化不良后果已经出现,不少门店亏损严重,有些已经倒闭,更多的是在硬撑,就其主要原因,还是缺乏规模经济性和资本实力。零售业在扩张的过程中,没有人才的支撑,没能加强采购、物流、仓储、配送的科学化管理,没能在这些关键环节上有效降低成本,而这些恰是零售业最关键的竞争力,该竞争力的提高需要雄厚的资本和强大的管理能力,而这些恰恰是内外企业差距最大的地方。中国零售企业采购、物流配送成本较高,对供应链控制能力与国际领先水平差距很大,2003年中国零售企业的毛利率平均值仅为9%,而外国零售企业则达到了24%。国内零售业的竞争力没有提高,即使表面上占领了市场,在与外资的竞争过程中很快就会被挤出市场。实际上,外资与国内零售业还没有真正地交锋,外资大卖场多是选择比较偏远的地方开店,还没有与内资零售企业进行充分的竞争,充分竞争的前提是双方的势均力敌,相互模仿和学习,在竞争中提高自己的竞争力。

img151

图7-5 零售企业FDI溢出效应的作用机制综合图

进入充分竞争阶段,各种溢出机制都发挥作用,表现为行业内充分竞争、行业间链接作用等,其中,竞争作用机制发挥主要作用。零售业充分竞争促进了溢出效应,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外资企业之间相互竞争,零售企业为了保持其竞争优势,在价格、成本、服务、管理等方面加大投入,促进技术转让,对东道国产生示范效应,提升技术水平;另一方面,外资与东道国企业之间竞争,东道国企业迫于生存压力,加大研发、管理、服务等方面的投入,从而促进东道国企业提升竞争能力。随着外资零售商在中国占有的市场份额扩大,行业间链接效应也逐步发挥作用,主要是外资零售商对我国供应商提出较高要求或者直接并购供应商,从而产生溢出效应。比如沃尔玛选择供应商具有较高的标准,对供应商有严格的要求,不仅在提高供应商品的质量、规格方面,还对供应商工厂内部的管理有严格的要求,沃尔玛有专门的工厂认证计划,这个计划的基础就“供应商标准”,这个标准随时间推移而不断更新。供应商标准包括健康、安全、守法等多方面的内容。当外资零售企业感到“企业内部化”可以降低成本时,他们就会并购上游企业,通过内部化降低成本,在对供应商的并购过程中,管理模式、技术要求和其他先进的理念就会进入该企业,从而产生溢出效应。我国建立吸收和创新能力是一个核心问题,促进内资零售业吸收外来好的东西并花费一定的资金去创新,国内很多行业把外资引进来,但没有花力气去吸收先进技术,没有投入更多的资金进行自主创新,外资带来的技术溢出效应比较微弱。

竞争产生溢出效应的条件是东道国零售企业应该知道在全球化竞争条件下应该抓住关键环节。在外资零售企业大规模扩张的时候,内资零售企业预先占领有利地理位置,这是无可厚非的,但是这不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关键。因为企业的扩张需要一定的资本实力和管理能力作后盾,揠苗助长式的盲目扩张反而会加快危机,资本实力是维护大规模经营的基础,不少零售业因为无法偿还供应商的资金而陷入债务危机。规模大的优势在于可以统一采购和配送,降低成本,实现规模经济。但是,企业由于管理能力不强,无法实现规模经济需要的要素,结果规模扩张了,竞争能力反而下降了。另一方面,即使你圈地完毕,外资零售业在附近开店以后,很多零售门店很快还是倒闭。

所以,关键在于东道国企业与外资企业的竞争中提升竞争能力。首先,进行产权调整,实行股份制改造,通过扩大股东来增加资金来源,保证充足的资金实力。战略联盟、兼并收购等都是可行之路,这个方向没有错,只是更多的企业不知道联盟或并购的关键在于如何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达到资源的共享,达到帕累托效率,这需要专业的、高水平的管理人员对资源进行整合,否则,形体变得庞大而竞争力反而更小。其次,实现规模经济,引进现代物流管理技术,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企业达到一定的规模以后,采取统一批量采购,统一配送,降低物流成本,在价格方面与外资企业差距减少。再次,加大投资人力资本的幅度,提高员工素质。对外来技术、理念和模式等吸收和创新,不仅仅模仿,还要超越,寻找市场定位,办出特色,适合中国国情,在服务理念、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方面下大工夫,在商场布局、灯光音响效果等方面真正实现人本化,这是与外资竞争的根本。

外资零售企业在约束条件下,决定自己的溢出策略,既符合自己的利益,又满足东道国的期望,实现“双赢”效果。国内商业企业有两种选择:一是积极寻求海外投资战略联盟伙伴,提高竞争力,实现“双赢”;二是国内的零售企业实施并购,组建航母企业集团,对抗外资巨头的竞争。东道国零售企业在约束条件下,通过示范、学习、创新等方式,减少内外差距,提高竞争能力。所有参与者的最佳策略组成了均衡策略,外资零售企业和东道国零售企业都达到目的,实现“双赢”。外资零售企业获取利润和市场,东道国零售企业并没有被挤出市场,而是获得溢出效应,与外资零售企业共存、共发展。

当FDI达到一定程度后,内外资企业在长期的充分竞争中形成的一种均衡,因为是一种理想化状态,在此不作赘述。

二、我国零售企业创新行为的主要表现及其制约因素分析

1.我国零售企业创新行为的主要表现

(1)零售企业创新行为表现为市场创新。具体表现为寻求合理的市场定位,积极开拓市场,找到最适合自己情况的特色化市场领域,提高企业的竞争力。第一,特色市场创新。零售企业竞争激烈,每个企业必须积极培养自己的特色市场,吸引顾客,占领市场只有突出特色、树立品牌,才能赢得竞争优势,从而获得发展。第二,建立市场联盟。单个企业实力小,往往对市场感到力不从心,建立市场联盟是可行之道。企业与企业之间通过合作,实现规模效益,降低物流成本,彼此之间互补余缺,相互促进,达到对市场的控制。这种联合可以是虚拟的,基于某一方面进行虚拟联合;也可以是较为紧密型的,企业之间可以相互持股、互补余缺、建立共同的营销网络等。我国零售企业的市场联合可以是同业态的联合,也可以是不同业态的企业之间的联合,两种方式可以齐头并举,先进行局部尝试,然后全面铺开。第三,积极寻找市场的空白点,寻找特殊的消费群体。零售市场中有不少细分市场被忽略,在细小市场进行专业化经营同样能获得很大的收益,这个市场可以是某一客户群体市场,也可以是某一地理位置的市场。针对某一特殊客户群体提供专门服务,在小市场也能做出大买卖,所以,国内零售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要学会在夹缝里中求生存和发展。第四,实现营销创新。表现在零售企业树立绿色营销、网络营销等新的营销理念。以顾客为中心,注重品牌竞争和服务竞争,注重营造良好的购物环境,提供优质的售后服务等。

(2)零售企业创新行为表现为管理创新。具体表现为把先进的管理经验与中国国情相结合,创新性建立最适合自己情况的管理方式,通过管理提高效率。第一,进行战略管理创新。企业兴衰成败重在战略,正确的战略制定和灵活地执行及控制是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前提。零售企业应加强对战略环境的调查和预测,为正确制定战略提供科学的依据。战略环境包括宏观经济环境、行业环境和本企业竞争力状况。企业要善于集中资源,把有限的资源配置到对企业发展起关键性作用的环节,给企业带来竞争优势。第二,服务管理创新。通过管理抓服务,每个零售企业都知道要提供优质服务,但是,多数零售企业只是停留在表面,没有真正抓住优质服务的精髓,这是管理没有到位造成的。零售企业人员素质比较低下,缺乏服务意识,服务能力低下,没有领会人本服务思想。同时,零售企业缺乏管理制度,有些企业的制度形同虚设,没有按制度严格执行,缺乏监督机制,使员工显得松散。另外,企业文化缺乏,缺乏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员工的精神面貌差,没有统一的行为规范,不能给顾客留下良好的印象。第三,人才运行机制创新。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是最重要的资源,谁拥有优秀的人才,谁就拥有了市场,也就拥有了竞争优势。建立一个与时代发展相符合的人才运行机制对企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我国的零售企业绝大部分缺乏人才,特别是缺乏高级管理人才,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零售企业竞争力的提高,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就是零售企业的用人机制不佳。首先是对人才的不重视,没有认识到管理人才对零售企业的重要作用,这是思想上的不足;其次是缺乏相配套的用人机制,即使人才引进了,但没有良好的用人机制,不能提供好的环境和优厚的待遇,不能发挥人才的潜力,使人才看不到在本企业的前途。第四,管理技术信息化创新。面对迅速变化的外部环境,企业必须能迅速而正确地处理其所面临的各种复杂关系,必须不断引进现代化的管理技术,把信息技术引入管理中来,使管理高效、科学,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

(3)零售企业创新行为表现为组织形式创新。零售企业制胜的关键在于具有降低成本的能力,而这需要组织保证,连锁经营是零售企业组织创新的方向。内资零售企业的规模小,实力弱,企业缺乏自身品牌,规范化程度低,统一配送率低,缺乏规模效应。连锁经营是企业战略发展创新和管理创新组织方面的保障。零售企业实行统一管理,统一标准,统一物流,统一配送,实现规模经济。实行连锁的目的是实行规模经营,增强降低成本的能力,形成竞争优势。要成功实行连锁经营,首先是必须树立企业品牌,建立统一的管理标准,体现一种模式和规范,保证所售产品的质量是维护品牌的重要途径,所以进货途径必须统一而且可靠。其次是真正实现规模经济,企业降低成本最重要的途径是引进现代物流模式,采取现代物流技术,降低物流成本,通过建立统一物流,实现规模化,通过建立信息化物流,减少储存成本、配送成本和损耗成本。连锁店的多少要根据管理水平来定,根据科学判断,力争实现规模经济。

2.我国零售企业的创新的制约因素

我国零售企业的创新能力薄弱,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先进技术引进以后,并没有发挥其真正的作用。中国零售业引进了较多的先进技术,有些技术与国际零售业可以相提并论,但是先进技术并没有发挥关键作用,而是用在了比较次要的方面。二是引进技术以后,中国零售业对技术的消化吸收不重视,很多情况下要靠外方技术支持,东道国企业无法单独解决技术问题,实际上,东道国对外资具有依赖性,吸收消化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财力,引进技术已经花费很多,在吸收消化方面就不愿意花费更多,中国企业缺乏创新意识和机制,基本上没有企业花费更多资金进行创新,其实这是一个误区,只有吸收消化并创新才能节省成本,走集约化发展道路,在吸收消化和创新的过程中获取外方的先进技术。模仿示范只是表象的东西,而关键是在吸收的基础上进行创新。

目前,我国零售企业的中高层管理人员多是经验型人才,受到文化层次、知识结构等因素的制约,对新一轮的国际化竞争显然很难从容应对。中国零售业需要现代化的复合型管理人才,用人机制方面的缺憾使中国零售企业在人才的争夺中明显处于劣势,同时,零售业更需要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而中国创新环境与机制的缺乏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零售企业的创新行为。我国企业在技术、管理等方面相对落后,外国企业大举进入中国,这对我国企业来说是一个机遇,我国企业应该抓住这个机遇,通过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等促进FDI的溢出,基于创新的溢出效应是在高层次上的溢出,对促进我国企业的发展起到催化剂的作用。

在某种程度上来说,FDI推进了中国企业进行战略性调整,从而融入国际竞争潮流中去,同时促进中国GDP的增长。引进FDI的初衷是希望FDI产生溢出效应,给中国带来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但实际上核心技术、关键仪器设备以及重要岗位的人才都牢牢地掌握在外方手中,国际企业人才向国内企业流动的情况并不常见,更多的是国有企业的优秀人才流向外资企业。

中国对外资依存度过高,如果我们没有树立创新意识并形成创新能力,没有建立促使企业创新的机制,中国零售企业对外资企业的先进技术不能有效吸收,更不能去创新,则国内零售企业的信息物流技术永远落在国际零售企业之后。提升东道国零售企业的吸收能力和创新能力是影响FDI溢出效应的重要因素。

三、FDI溢出机制的内在机理分析

1.示范模仿是零售业FDI行业内溢出效应的内在机制之一

示范模仿主要发生在FDI初始进入阶段,溢出效应的内容主要体现在表象的、易于模仿的方面,如业态模式、商场布局、服务意识等。国际零售企业商场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文化更是给东道国企业带来了强烈的冲击力,从商业业态到商业理念,再到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等,对东道国零售企业来说都是全新的。而东道国很多方面没有或者基础太差,在与外资零售企业共同面对统一消费群的时候,东道国要争取向外资零售企业看齐,示范模仿效应便产生了。

首先,国际零售企业业态的示范和东道国企业对业态的模仿。我国零售业开放以后,外资零售业陆续进入,新的业态带进来,经过10年的开放和发展,到2002年,我国零售业态多样化,从百货业一统天下到超市、专业店、专卖店、便利店、购物中心、折扣店、大卖场等一应俱全。2002之后,零售业开放步伐进一步加快,特别是2004年12月11日起,外资进入我国零售业已经不再受地域、股权等方面的限制,零售业基本全面放开,新的零售业业态不断出现,凡是发达国家具有的零售业业态我国都有,这些多是模仿示范效应的结果。

其次,国际零售企业经营模式的示范和东道国企业对经营模式的模仿。基于业态的模仿,各种业态的经营模式也进一步模仿,包括各种业态商场的技术应用、商场布局、管理模式及业态的其他各种特征。国际零售企业以商业电子数据处理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决策支持系统为核心,基本实现以网络为辅助的商业自动化,这些自动化技术具体运用在采购自动化、销售自动化、仓储自动化等方面。东道国零售企业通过设备引进或技术贸易等方式使用现代技术,如超市引进商品条形码、冷藏设备和时点销售系统、管理信息系统等。商场布局是比较容易模仿的,外资商场走道、货架和商品的摆放都是经过精心设计的,柔和而适中的灯光、悦耳而温柔的背景音乐、清新而适宜的温度,甚至还有商家独特的微微的香水味气息等,都刻画出企业的文化内涵,给顾客以心旷神怡的感觉。商场还为顾客提供小憩之处,使顾客能得到精力上的补充,从而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和愉悦的心境,增加顾客对企业的忠诚度,拉近顾客与企业的距离。这些多是外观的、表象的东西,比较容易模仿,在这个过程中,其实就是对各种业态的拷贝。在模仿的过程中,由于受资金实力、管理水平以及员工素质的影响,只能部分模仿,直到今天,很多方面还是没有模仿到位。模仿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表象的东西似乎容易模仿,实际上很多方面在短期内无法模仿到位,有些方面根本就无法模仿,如成本控制能力等关键的竞争力就无法模仿。

最后,国际零售企业服务理念和服务能力的示范和东道国企业对服务理念和服务能力的模仿。服务可以分为软服务和硬服务。软服务主要是服务意识、服务的质量和服务能力;硬服务主要是服务的硬件设施、服务人员配备及素质和监管机构等,两者相互结合才能真正提高服务水平。中国零售业源于计划经济,零售商场就是买卖商品的场所,商家没有服务市场的意识,外资零售企业的进入,为东道国零售业树立一个示范。国际零售企业带来崭新的商业理念,包括低价位、高品质的商品,宽敞明亮舒适休闲的购物环境,热情周到的服务,满足个性化的需求,营业时间的灵活多样,停车的便利,售后的出行方便以及顾客在商店中的安全舒心等。国际零售企业商场的布局真正做到符合人性化的标准,带给顾客以满意,带给员工以舒心,良好的企业经营文化会使顾客感受到商家的悉心关爱。零售企业售前的、周到的、细致的信息服务和导购服务给顾客带来的是节约时间和心情舒畅,帮助顾客进行产品的介绍,但绝不是推销,而是提供一种服务。在销售中,帮助顾客搬运较重的物品,为顾客快速地结算、包装、捆扎并为顾客携物出行提供方便等,带给顾客全面的满足;售后的服务更能反映一个企业的服务文化,消费者更看重的是售后服务。这些优质的服务吸引了大量的顾客。以此为鉴,东道国零售企业开始树立服务意识,认识到商场不再是一个单纯买卖商品的场所,而是一个为消费者提供休闲、购物、娱乐等综合服务的平台,也开始注重售前、售中和售后服务,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

2.竞争作用是零售业FDI行业内溢出效应的重要作用机制

这主要发生在国际零售业与东道国零售企业之间的充分竞争阶段,溢出效应的内容主要体现在深层次的、不易模仿的方面,包括应用现代技术的能力、管理技术和服务能力等。

首先,外资零售业进入东道国,打破东道国原先企业的自然垄断或市场均衡,营造了竞争的环境,促进资源进行重新配置。东道国零售业没有对外开放之前,零售行业处于自然垄断状态。经济学原理告诉我们,垄断导致低效率,会造成社会福利的损失,不利于资源的有效配置。这主要表现为缺乏竞争机制,企业缺乏市场服务意识和能力,商品的流通速度缓慢,没有降低成本的激励和动力。自然垄断的结果是东道国零售业业态单一落后,技术含量非常低,对国家经济发展的贡献率非常低。外资零售业的进入打破了东道国零售业自然垄断的态势,建立了竞争的环境,竞争给东道国零售业带来了活力,通过竞争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面对国际化竞争,东道国企业开始思变,进行制度创新,企业之间通过参股、控股、兼并、收购、托管等方式进行重组,形成一批以区域发展为重点、以本土化经营为特色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连锁企业。分配效率的提高主要是因为外资一般进入障碍较高的行业,外资的进入可以打破原有的竞争格局,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提升资源的利用效率。(www.chuimin.cn)

其次,东道国企业面临生存压力,积极引进新技术,提高技术效率,主动争取外资企业对本土企业的溢出。FDI的进入,一方面缓解了东道国资金短缺和技术设备落后的状况,对东道国的经济发展起一定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也给处于垄断地位的东道国的本地企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和生存压力。外资零售业的进入打破了东道国原先的市场均衡,东道国垄断状态和市场均衡的打破迫使企业采取措施提升竞争能力,保护自己的市场份额采取措施,避免被外资零售企业挤出市场,东道国零售企业被迫寻找更有效的技术和资源。在这个过程中,东道国零售企业通过自主开发、技术贸易引进或者通过合资或合作等方式实现自身竞争力的提升,同时,东道国企业加大研发投资,积极加大人力资本的投资力度。通过模仿效应之后,东道国零售企业逐步认识到内外资企业的差距,同时了解内外资企业的各自优势,如果开始自主创新,把外资方的经验、技术与我国国情结合起来,探求符合中国经济和文化情况的经营、管理和技术模式,这就会大大促进竞争溢出机制的功能发挥。

再次,外资零售企业与东道国企业及新进入的外资零售企业之间竞争,加速外资零售企业主动对东道国企业的技术转让。东道国零售企业在与外资企业并存的情况下,外资的新产品或新技术具有示范效应,逐渐被当地企业模仿和改造,提高了本地企业的竞争力。外资投资方为了继续保持其竞争优势,可能继续提高其企业的技术含量,通过引进信息技术,降低物流成本等,一方面具有示范效应,另一方面促使东道国零售企业改进或引进技术,降低成本,东道国企业在与外资竞争的过程中,本土企业的技术水平得以提高。这又进一步在新的层次上促进对东道国的溢出效应。外国投资者之间的竞争也促进对东道国的溢出效应。一个外国投资者在东道国投资时可能把较为落后的技术投放即可,但新的外国投资者进入对原来的投资者带来威胁,彼此开始竞争,为了保持自己的竞争优势,国际企业开始提高其在东道国企业的技术,以保持竞争优势,这样就加速了外国投资者对东道国的技术溢出效应。

最后,激烈的竞争还促进外资零售企业对东道国零售企业的并购,加强与东道国供应商的合作,从而促进技术等方面的转让,实现溢出效应。技术转让的加快主要是由于竞争的加剧,外资零售企业与东道国企业及新进入的外资零售企业之间竞争日趋激烈,跨国公司的母公司为了维护其在东道国的竞争优势,加快向其子公司转让技术或进行技术创新,东道国零售企业在与外资企业并存的情况下,外资的新产品或新技术逐渐被东道国本土企业模仿和改造,外资投资方为了继续保持其竞争优势,继续提高其企业的技术含量,促使东道国零售企业再次改进或引进技术,东道国企业在与外资竞争的过程中,当地企业的技术水平得以提高。外国投资者之间的竞争也促进对东道国的溢出效应。新的外国投资者进入,对原来的外国投资者带来威胁,彼此开始竞争,为了保持自己的竞争优势,国际企业开始提高其在东道国企业的技术,以保持竞争优势,这样就加速了外国投资者对东道国的技术溢出效应。目前阶段,零售业FDI主要是通过投资开店进行的,当东道国零售市场进入饱和状态,就要通过收购的方式来进行。随着东道国资本市场不断成熟,政策法规等方面逐步健全,零售市场上并购逐渐增加,国际零售业凭借其雄厚的资本优势和丰富的管理经验,可能并购东道国的零售企业。并购以后,国际零售企业的先进的管理模式和技术就会注入,实现了溢出效应。竞争的加剧还促进外资零售企业争夺东道国的供应商。外商投资商业企业具有强大的采购能力,大量采购东道国生产的质优价廉的消费品,甚至供应全球销售网络。外资零售企业主动与供应商合作,对供应商提出标准,为了符合供应商标准,零售企业帮助供应商引进技术,提高供应商品的质量,甚至帮助供应商管理,实现溢出效应。

竞争作用机制示意图如图7-6所示。

img152

图7-6 竞争作用机制示意图

3.链接作用是零售业FDI行业间溢出效应的重要机制,主要发生在FDI充分竞争阶段和均衡阶段

以美国沃尔玛为例,探讨零售行业对中国工业企业的链接性溢出机制。

国际零售企业在东道国采购大量质优价廉的消费品和其他工业品,供应其全球销售网络,显示出其强大的采购能力。近几年来,跨国公司在我国采购的规模呈明显上升趋势,在2001年,跨国零售集团在华出口采购规模已达到300亿美元,占全国出口总额的12%,其中,沃尔玛为100亿美元。2003年,沃尔玛在中国的全球采购达到150亿美元。2004年沃尔玛从中国进口产品总金额达180亿美元,总额接近沃尔玛在美国本土采购额的1/7,而家乐福为30亿美元,麦德龙为26亿美元。沃尔玛在中国开设山姆会员店、购物广场和社区店等业态的门店,并且已经与1.5万多家的供应商建立了合作关系,预计未来5年,沃尔玛每年会将购买250亿~300亿美元中国商品。以沃尔玛、家乐福、麦德龙等为代表的国际零售巨头在东道国开办的门店绝大多数卖的是东道国生产的商品。国际零售商在中国95%以上是卖的我国生产的商品,它们同时把大量商品带向了全世界。截至2005年年底,沃尔玛在全世界拥有5000多家连锁店,还设有41个配送中心。沃尔玛的营销网络遍布全世界,主要依靠高科技的支持,其改变了零售业传统的运作方式,以电子数据处理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决策支持系统为核心,形成以网络为辅助的商业自动化,具体体现在采购自动化、销售自动化、仓储自动化等方面。国际零售企业在中国逐步实现采购本土化策略,这为国际零售商对东道国工业企业的行业间溢出提供条件。

首先,以沃尔玛为代表的国际零售企业通过供应链管理创造价值,从而获得竞争优势。在这个过程中,对东道国供应商产生溢出效应。

国际零售企业的强大竞争力在很大程度取决于供应链管理。在沃尔玛全球5000多个店铺内,消费者的购物品牌、数量规格、消费总额等一系列基础商业数据均被记录,纳入整体销售状况的企业信息动态分析系统,拥有客户管理、配送中心管理、财务管理、商品管理和员工管理的信息网络系统,市场应变能力极强。在商业供应链管理中大量应用现代化技术,是外资零售企业的竞争优势,也是流通产业现代化的必然之路。美国经济学家斯通博士对美国三大零售企业进行比较,商品物流成本占销售额的比例沃尔玛为1.3%,凯玛特为3.5%,希尔斯为5%,而沃尔玛在供应链管理技术方面投资最大,可以看出供应链管理对成本的影响程度。

表7-13 沃尔玛业务拓展到了10个国家

img153

资料来源:根据相关资料整理而成

其次,以沃尔玛为代表的国际零售企业加强对东道国供应商的管理与合作,通过供应商标准来选择供应商,这个过程就是对东道国供应商产生溢出效应的过程。

(1)外资零售企业对东道国供应商提出较高的要求。沃尔玛选择供应商具有较高的标准,对供应商有严格的要求,并不断加强供应商管理。沃尔玛是零售巨头,很多工业企业希望成为沃尔玛的供应商,因为在沃尔玛销售商品不仅销量巨大,而且具有品牌效应,使工业企业的无形资产增加,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零售商控制着市场渠道,也制约着供应商,工业企业能否成为处于控制地位的零售商的供应商决定着企业的发展前景,工业企业都积极创造条件,成为大型零售连锁巨头的供应商。在众多的供应商中,沃尔玛谨慎选择供应商,对供应商资格进行认证,认证内容主要表现在工业企业的商誉、技术水平、质量水平、管理能力以及价格的高低等,这个标准随时间的推移而不断更新。沃尔玛不仅对供应商商品质量规格方面具有严格的标准,还对供应商工厂内部的管理有严格的要求,有专门的供应商标准。沃尔玛期望它的供应商为员工提供安全、清洁、健康的环境,工厂应提供适当的医疗设施、紧急逃生出口和安全设备、照明充足和舒适的工作岗位、清洁的卫生间和适当的生活空间,员工必须接受适当的训练以确保安全地执行他们的工作。沃尔玛加强对供应商的管理,他们在全球每周进行超过300次供应商的工厂检查,以保证供货商工厂的操作符合联合国和相关国家制定的标准。如发现供货商没有遵循当地法律和沃尔玛标准,沃尔玛会终止与其的合作关系。通过沃尔玛的工厂检查制度以及每年数千次的访查,供应商在改善和保护供货商工厂的劳工权益方面作出了努力。

沃尔玛采取的技术都是围绕着改善供应链与物流管理这个核心竞争能力展开的。比如,在美国芝加哥召开的零售业系统展览会上,沃尔玛宣布将采用RFID的技术以最终取代目前广泛使用的条形码,成为第一个公布正式采用该技术时间表的企业。如果供应商们在2008年还达不到这一要求,就可能失去为沃尔玛供货的资格,如果RFID计划实施成功,沃尔玛的供应链管理将又朝前领先一大步,可以即时获得准确的信息流,完善物流过程中的监控,减少物流过程中不必要的环节及损失,降低在供应链各个环节上的安全存货量和运营资本。这对于想成为沃尔玛供应商的中国工业企业来说,必须加强自身信息技术建设,适应沃尔玛的该信息技术需要,实际上获得溢出效应。

(2)沃尔玛加强与东道国供应商的合作。零售业正在发生重大变革,零售企业与工业企业在协作方面有重大进展。外资的加入也导致我国零售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在这种情况下,零售商与供应商之间的合作就更显重要。目前,我国供应商对零售商合作的满意度在逐步下降,2004年满意度是39.6%,2005年只有37.8%。零售商能否与供应商建立持久的合作关系,关系到企业的发展前景。

以沃尔玛为代表的国际零售企业与本土供应商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帮助供应商改进工艺,提高质量,降低劳动力成本,控制存货,向供应商反馈市场和消费信息,指导供应商调整产品结构,改进产品质量,甚至还向供应商提供培训,双方达到“双赢”。零售商从供应商处集中采购配送,既减少中间环节,又因批量进货而降低进货成本,把握需求动态,能准确地引导生产,创造出新的消费。这就是作为市场独立地位的零售企业流通功能的体现,这时零售商不再是制造业的依附,而是开始主导工业企业。外资零售企业的本土化战略还表现在员工和高层管理人员的本土化。国际零售企业的员工主要在中国本土吸收,许多高层管理人员本土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跨国公司的本土化战略对于我国企业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的提高都具有积极作用。以沃尔玛为代表的国际零售企业加强供应链管理以降低成本,对东道国的供应商提出较高的要求,同时与东道国的供应商积极合作已成为发展趋势。

零售商最关心的是商品的购买价格和商品的流通费用。商品从生产开始到消费者手中,一般要经历生产企业、批发商和零售商这些环节,有的还包括若干代理商,它们构成一个流通体系。沃尔玛为了降低进货价格,实行批量进货,尽量抛开中间商或代理商,直接从供应商处进货。这时,这些国际零售商与我国的工业企业之间发生越来越多的业务关系。沃尔玛一方面对中国供应商提出较高的供应商标准,刺激我国工业企业进行技术、管理、质量方面的提升;另一方面又积极与供应商合作,在与供应商合作的过程中降低进货成本,从而获得价格方面的竞争优势。沃尔玛收集中国中小企业商品信息、摸清中国企业状况;免费提供零售链的报告,该报告属于商品销售的信息反馈,在很多超市是要收费的。

零售商与中国供应商合作表现为帮助供应商拓展竞争性商品种类,指导供应商如何包装商品以及有关出口方面的注意事项。比较具有前瞻性的零售商还直接参与到上游供应商企业的生产计划中去,与上游厂商共同商讨和制订产品计划、供货周期等。国际零售商加强与供应商的合作还表现为提高供应商的产品质量和创新能力提供技术协助或相关信息,甚至为供应商的管理和组织提供培训和帮助。国际零售企业可能通过下述方式提高当地供应商的生产效率,如帮助供应商改进工艺、提高质量、降低劳动力成本、控制存货,帮助有潜力的供应商建立生产设施。

随着零售行业的竞争强度的进一步加深,争夺供应商的竞争也全面展开,为了进一步降低成本,加强与供应商的进一步合作,有些科学技术力量雄厚的零售商甚至与上游工业企业一起合作进行产品研发和质量控制方面的研究。国际零售企业不仅对中国工业企业具有链接效应。还对中国农业产生一定的影响,实现对农业供应商的溢出效应。比如沃尔玛在东道国加快店铺建设的同时,进一步整合其供应链,通过建立农产品基地、养殖基地,向农业、养殖业渗透,把各地新鲜的、富有特色的绿色农产品引入超市。

同时我们也注意到,由于中国基础设施不完善,使得沃尔玛等外资零售巨头赖以降低成本的高效能物流能力无法充分发挥,其先进的电子数据交换、自动补货等信息支持技术难以发挥优势,加上国内供应商的分散,商品采购管理不完善,都会增加外资零售企业的供应链成本,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外资零售企业的价格优势。这一方面可能阻碍着更大的挤出效应,为中国零售业的发展和布局调整留下时间和空间;另一方面也催生着中国基础设施的完善,为外资使用最先进的技术提供平台,从而在高的竞争平台中获取先进技术等方面的溢出效应。

四、国际零售商对东道国供应商发生行业间溢出效应的国际借鉴

橙格国际公司(Orange Glo International,Inc.)的创始人Joel Appel指出,沃尔玛给我们提供了必要的指导,有效地改善了公司的物流和信息系统,他们鼓励我们公司,改善整体经营管理,优化成本控制、需求预测,改善了促销活动和供应链,这是我们成为一家国际公司的原因。Max Appel在20世纪80年代末开发一种有效而又环保的清洁产品——橙格清洁剂(Wood Cleaner & Polish)的配方。Appel参加各种交易展示会时现场试验,效果非常明显,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在美国和加拿大的商店里销路非常好,橙格公司声名远播。在Appel家族的共同努力下,又推出了橙净多用途清洁剂,这种产品把橙油和氧结合在一起,从而发挥出天然环保清洁威力。1999年年末,橙格公司开始与山姆俱乐部做生意。2000年年初,橙格国际公司的首批产品登上了沃尔玛的货架。橙格国际公司与沃尔玛公司销售团队的讨论促使橙格加大力度开发实现增长和扩张计划所必要的基础设施。到2001年,橙格已经成为沃尔玛家用及纸产品部门的“季度最佳供应商”,2003年沃尔玛指定橙格国际公司为其年度全球采购供应商之一。

国际著名企业宝洁公司与国际零售巨头沃尔玛合作,宝洁公司为了满足沃尔玛的低价格要求,积极提升技术水平,从而不断提升降低成本的能力,最终在合作的过程中实现了“双赢”。宝洁公司作为沃尔玛的供应商,每年要向沃尔玛提供价值80亿美元的商品。作为沃尔玛的供应商,宝洁公司与沃尔玛积极合作,在降低生产成本方面花费很大代价,宝洁找到以更低生产成本保持较高产品质量的方法,便可以从中受益。沃尔玛的低成本要求是宝洁不断创新和降低成本的最大动力。

沃尔玛不断运用新鲜技术来增加利润,在2003年中期,沃尔玛要求其供应商在产品上安装无线频率识别系统(RFID),这可以使沃尔玛通过商店与仓库掌握销售情况。如果沃尔玛的供应商们在2008年还达不到这一要求,就可能失去为沃尔玛供货的资格。

任何与以沃尔玛为代表的零售商打交道的供应商必须改进信息、物流技术,从而形成能显著降低成本的能力,因为,沃尔玛这样的零售商过于庞大,而任何供应商都只能占据沃尔玛销售量里的一小部分,而天天平价的沃尔玛不停地寻找愿意以更低价格销售产品的新的供应商。同时,沃尔玛也为其重要供应商提供数据,以促进供应商进行存货管理,从而降低成本。例如,沃尔玛利用技术手段为销量变化做出了完备记录,宝洁可以进入沃尔玛的电脑系统追踪所有产品,这使宝洁发现哪些店铺更接受它们的产品,对其下一步发展作出合理的预测。

五、国际零售商对东道国供应商发生行业间溢出效应的国际反面借鉴——拉丁美洲的借鉴

外国零售企业对拉美国家的入侵速度非常迅速,国际零售巨头在巴西、阿根廷、墨西哥等较为发达的中美洲国家用了不到10年的时间就成为市场的主导者,外资零售企业占有拉美国家较大的市场份额。一份针对墨西哥的研究发现,在北美自由贸易区成立以后,有大量的美国企业将其产业链中需要利用廉价劳动力的部分转移到了墨西哥的边界,但这一产业并没有起到帮助墨西哥的相关产业提升效率的作用,因为东道国缺乏创新机制,没有建立自身的竞争能力。由于外国超市的实力非常雄厚,国际零售商对拉美农业生产者也没有溢出效应,反而恶化了拉美农业生产者的处境。他们只接受会受到消费者欢迎的产品,这是一种恶性循环,众多拉美普通农民的生存甚至有了困难,他们的市场从大城市退到小城市,再退到更加贫穷的乡村地区,找不到买家的农民们没钱更新设备,最终市场上剩下的是规模化、现代化的农业经营者。为了扭转这种局势,拉美农业生产者曾自发结成联盟,但80%的联盟最后以解体告终。其实不仅仅在拉美,亚洲、非洲等经济正在起步的地区都面临着同样的全球化考验。对于这个问题的解决,关键在于政府自身进行创新,为工业制造企业和农业生产者创新提供条件,引进国际零售企业进入东道国,带动工业企业和农业生产者进行创新,为创新提供一个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