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创新、溢出机制与溢出效应一、东道国企业的创新行为可以被看做追求FDI溢出效应最大化企业创新行为是企业追求自身效用最大化的直接表现,企业进行创新投入可以被看做是一种投资行为,因为创新投入的目的是获取未来的回报,同时,企业的创新投入也可以被看做是一种消费行为。......
2023-11-29
第三节 竞争—创新机制发挥作用的条件
一、竞争的充分与适度论
竞争的充分性主要表现为内外资企业之间相互接触,具有充分的正面竞争;竞争的适度性主要表现为外资巨头不能垄断东道国的市场,内资企业没有大范围被挤出市场。竞争并不是必然促进FDI产生溢出效应的,只有充分的、适当的竞争才能促进FDI产生溢出效应,政策制定者考虑到内外资企业之间的竞争制衡。
不充分的竞争和过度的竞争都不利于外资企业对东道国产生溢出效应。不充分的竞争使内外资企业相互关联性减少,彼此之间的竞争不足以变成促进对方创新的动力。在外国企业初始进入东道国阶段,对于没有经过竞争磨砺的东道国企业冲击很大,外资企业占领了很多原有东道国企业的市场,争夺了较多的顾客或客户,FDI的挤出效应比较明显。但是在这个阶段,溢出效应并不非常明显,主要原因是内外资企业实行差异化市场战略,双方没有进行正面而充分的竞争。东道国企业主要处于模仿阶段,主要模仿外资企业的布局、模式、业态等,但模仿往往重在形式,内在的实质精华或理念却不易模仿,而这些往往是决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过度的竞争导致东道国企业被挤出市场。东道国企业一般资金实力弱小,管理相对落后,无法与实力强大的国际企业直面竞争,在外资企业的冲击下,东道国会丧失原有的市场份额,可能被挤出市场。挤出效应超过一定的程度,就会给东道国带来危机,还会导致东道国企业劳动生产率的下降,进一步削弱东道国企业的实力,在过度竞争的过程中FDI的溢出效应很难实现。
东道国政府应制定经济政策,保持充分且适度的竞争状态。一方面引进外资,营造一个竞争的环境;另一方面规范企业竞争,防止恶性竞争,为FDI的竞争机制发挥作用提供良好的环境。
二、内外资企业的竞争能力差距不是太大
内外资企业之间的竞争要素可以包括价格、品牌和技术等。价格应该是第一要素,消费者选择的首要标准是价格;品牌是其次重要的要素,企业的品牌是无形资产,代表该企业的质量水平与服务能力;技术是竞争的重要要素,也是获取竞争优势的保证,降低价格,提高服务能力都是以现代技术为基础的。内外资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价格、品牌和技术的竞争。
企业的竞争能力可以分为成本控制能力、技术应用能力、服务能力和品牌能力。成本控制能力主要体现在采购、仓储、配送等环节;技术应用能力主要体现在信息技术、物流技术和管理技术方面;服务能力主要体现在服务理念和人员素质方面;品牌能力主要体现在对外的形象力方面。各种竞争能力是相辅相成的,成本控制能力是竞争的关键,因为消费者最终看重的是价格,谁的价格低,消费者就选择谁。如果内外资企业在成本控制能力方面差距大,成本较高的东道国企业会失去竞争力,在竞争中处于不利位置,竞争效应也就无从谈起。应用技术能力是竞争能力的具体体现,应用现代技术需要资金、管理等方面的支撑,双方存在的差距过大,东道国企业没有吸收外来技术的能力,可能由于缺乏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对先进技术无从学起。服务能力表面上的东西可以模仿,但深入的服务能力需要在竞争的过程中相互学习。品牌的树立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时间和资金,需要有优质的服务和质量的保证。
假设内资企业与外资企业之间竞争能力差距过大,两个群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中,相互之间的正反馈能力就会受到影响。首先,内资企业无法吸收外资企业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不能通过正反馈渠道传送信息。因为能力差距过大,内资企业没有能力接受对方传出来的信息,在实力强大的外资企业面前,可能没有获得充分竞争的机会就被挤出市场了。而且,模仿是多层面的,高层次的模仿也需要一定时间和经济实力。由于内资竞争能力弱小,对强大的竞争对手的负反馈能力也较弱。因为外资企业占领市场、应用高新技术、抢夺供应商等,对东道国市场造成巨大的冲击,内外资企业之间竞争能力差距过大,正反馈和负反馈能力都微弱,形成恶性循环,强者愈强,弱者愈弱。内外资企业之间的相互作用还表现为协作,通过内外资企业之间的协作实现协同效应。协作需要双方的共同努力,假设内资企业与外资企业之间竞争能力差距很大,一方过于弱小而另一方过于强大,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协作的效用,结果无法出现协同效应。
三、东道国企业建立吸收和创新机制
东道国企业创新的源动力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自我需求。随着东道国市场竞争的加剧,东道国企业获利水平下降,为了生存和发展,东道国企业必须进行内部创新,这正是适应外部经济环境变化的需要。以我国为例,分析企业面临的外部环境变化。(www.chuimin.cn)
首先,外部的“市场环境”发生了根本变化。我国从短缺经济向过剩经济转变,商品市场也从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随着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化,消费者的消费心理也发生了变化,消费者在购物时追求物质满足的同时,更多地追求精神方面的享受,消费者逐渐成为控制市场的主导力量。企业应进行全面创新,建立以消费者为中心的新思路,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和多样化需求。
其次,外部“竞争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全面开放造就了我国企业的竞争环境,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接轨,企业直接参与全球性的竞争。具有较强成本控制能力的国际企业进入我国市场以后,把企业的竞争推向更高层次,国际巨头具有先进的管理能力和优质服务能力,更加赢得消费者的青睐。
再次,外部的“技术环境”也发生了巨大变化。技术力量的推动对于企业的每一次革命都起到关键作用,信息技术发展迅速,网络技术、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等都催生着我国企业进行变革,从营销方式到服务理念、从组织结构到管理流程都要变革创新。
面对外部环境的变化,处于劣势的我国企业为获得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在模仿学习的基础上,必须进行全方位的创新。我国企业必须建立吸收和创新机制,以适应环境的变化。随着竞争进一步加剧,我国本土企业的获利水平下降,面对生存危机,本土企业必须从简单模仿走向自主创新,通过创新提升企业管理效率,追求流通效率与个性品牌,从而获得核心竞争优势。对外来技术、管理经验等方面的吸收能力往往取决于企业自身的技术水平和生产条件等,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可以增强企业对外来技术的吸收、学习、模仿能力,使企业拥有更强的技术能力去吸收外部技术扩散。
东道国企业通过创新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东道国的经济发展水平、要素禀赋条件、技术水平以及劳动力状况等决定着对外来技术的吸收和创新能力,吸收与创新能力的缺乏使溢出效应难以产生。东道国通过建立吸收和创新机制,发挥本土的优势,吸收外来先进的东西,并把外来的与本土特点相结合,通过创新机制达到提升自身劳动效率的目的。针对零售企业来说,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首先表现为服务理念创新,树立一切为顾客服务的理念;其次是商业模式的创新,建立在观念创新基础上的商业模式的创新,包括管理、制度、组织机构、企业文化、行为规范、决策程序、激励机制等方面的创新;再次是技术创新,主要表现为应用现代技术,包括信息技术和物流技术,降低成本以满足消费者全方位的需求。另外,还体现在本土化创新方面,把先进的理念或模式与本土国情相结合,建立自身独特的竞争优势(6)。如图3-9所示。
图3-9 竞争机制发挥作用的条件图
“吸收创新”在FDI溢出机制中发挥作用需要一定的条件,主要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1)政府把企业创新主体融入国家创新体系之中,建立促进“吸收创新”在FDI溢出机制发挥作用的规则和制度。知识创新是一个生态系统,成功的创新需要一系列的环境条件。波特认为,政府唯一能做的事就是放手让市场机制充分运作,而其首要的任务则是尽力去创造一个支撑生产率提高的良好环境,这意味着政府应尽可能地不要去干预具体的行业与企业的市场行为,而应该在确保强有力的竞争、提高教育质量与技术培训等方面扮演积极的角色。创新系统包括创新机构、创新资源和创新环境三大要素。一国经济在发展和赶超过程中,仅靠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是不够的。特别是要想推动一国的技术创新,仅靠企业的力量是不够的,需要从国家层面出发寻求资源的最优配置以及推动技术创新的制度与政策(7)。创新主体是一个系统,是企业、科研机构、教育部门、中介服务机构、供应商和客户等所组成的复合体,这些要素之间构成了某种复杂的、动态的、相互依存的演进关系。政府要提供信息服务,培育市场体系,完善市场功能,保护知识产权。国家创新系统的理论既强调了国家层面上的制度安排与政策设计,又兼顾到中观层面上的各部门或各种制度之间的协调与协同,所以,国家创新系统是企业FDI溢出效应的吸收创新机制发挥作用的外部重要环境。创新是不同主体和机构间复杂的相互作用的结果,是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反馈的结果。
(2)微观企业建立促进“吸收创新”在FDI溢出机制发挥作用的内部条件。企业能力理论把企业内生的知识和能力的积累看做是企业竞争优势的来源,企业正是通过其特有的知识和能力的积累及创新行为来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Penrose(1959)认为企业是知识创新体,企业吸收新知识,就是以某种特定方式,把关联的和正式的知识转化为非正式程序化的、富有针对性的隐性知识的过程。组织学习理论认为企业知识创新的方向并不是随机的,企业内部学习的功能在于实现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的顺利转化,对于风险和不确定性都很高的创新技术而言,企业的外部学习也是至关重要的,当代市场经济中的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是以经济网络为运营平台的。新增长理论强调人力资本的作用和“干中学”,强化创新对经济增长的作用。Nonaka(1994)把企业知识创新与知识积累过程具体描述为四个知识转化模式,即隐性知识向隐性知识的转化、隐性知识向显性知识的转化、显性知识和显性知识的组合以及显性知识到隐性知识的转化,这四个模式相互转化,共同构成企业组织知识创新与积累的机制。内资企业创新离不开相当数量且高素质的创新人才,人的因素是创新的核心力量,而高素质的创新人才希望创新成果和知识得到认可与尊重。因此,在企业各部门之间建立起积累知识并进行创造的机制,对创新人才的业绩进行科学的评估,对知识人才的贡献给予合理的回报,这是企业最重要的创新内部条件。内资企业建立有利于企业自主创新的体制,把自主创新规划纳入企业发展战略,制订切实可行的自主创新规划,并把规划作为企业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第四节创新、溢出机制与溢出效应一、东道国企业的创新行为可以被看做追求FDI溢出效应最大化企业创新行为是企业追求自身效用最大化的直接表现,企业进行创新投入可以被看做是一种投资行为,因为创新投入的目的是获取未来的回报,同时,企业的创新投入也可以被看做是一种消费行为。......
2023-11-29
我国供应商应制定自我发展的战略,不能成为国际企业的依附品。所有权优势是指企业拥有而别国没有或无法获得的资产以及所有权;区位优势是指国际企业利用东道国的当地优势进行生产能获得更大的利益;内部化优势是指通过内部化市场要比通过外部市场交易获得更大的收益。......
2023-11-29
链接—创新机制获取的溢出效应与基于被动的链接带来的溢出效应存在“质”的差别,链接—创新机制是东道国主动地、具有创造性地获取溢出的过程。基于国际企业的采购链接而导致的东道国供应商的技术、管理、品质等方面的提升,这是链接机制发挥作用的重要方面。......
2023-11-29
FDI行业间溢出效应主要是通过外资企业与东道国上下游企业之间的链接效应,实现溢出效应。从FDI外部效应的变化曲线来看,在这个过程中,曲线斜率较大,挤出效应明显高于溢出效应。第二阶段是充分竞争阶段,在这个阶段,FDI溢出效应增加,挤出效应逐渐减少。......
2023-11-29
熊彼特的创新理论指出,创新主体是资产所有者或者是资产所有者的委托管理者,创新主体是创新的得利者,也是创新责任的承担者。熊彼特的创新理论被学者们称为“创新理论”的开山之作。随着创新理论的发展,全面创新管理理论应运而生。组织创新是企业组织形式的变革和发展。首先,原始创新主要表现为基础研究和技术开发。......
2023-11-29
第一节系统演进理论的内涵一、演进经济学与创新理论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演进经济学得到迅速发展,为研究经济系统的演进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方法论和分析工具。系统演进理论主要表现为系统的自组织理论,自组织是系统演进的根本机制。开放系统机制是自组织的首要的基本的机理之一,是系统形成耗散结构的起点。......
2023-11-29
第三节系统演进与溢出机制一、系统演进的过程就是系统信息量增加的过程,也是国际企业对东道国企业的溢出过程内外资企业子系统之间的竞争过程就是系统演进的过程,也是FDI对东道国产生溢出效应的过程。......
2023-11-29
基于链接机制对东道国供应商的溢出效应的考虑,东道国可以加大引进大型跨国公司的力度,在供应商建立吸收创新机制的前提下,在与国际企业合作的过程中,获取更多的溢出效应。......
2023-11-2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