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汉日同素反序词研究成果

汉日同素反序词研究成果

【摘要】:第二篇汉日同素反序词探究同素反序词指的是词素相同但词序不同的词语。这一类词在汉语中找不到相对应的同素反序复合词,只有词的组合。处在这种状态的汉语词汇大量传入日语,使得日语中也出现了许多同素异序的语言现象。然而,传到日语中的那些同素异序汉语复合词中有很大一部分地被保存下来,它们是古汉语正反异序词的保留。先来看几组古代汉语出现的同素异序词。这些规律大多能在现存的汉语同素异序词中得到反映。

第二篇 汉日同素反序词探究

同素反序词指的是词素相同但词序不同的词语。在汉语中有这样的词,如“夜宵”与“宵夜”,在日语中也有这种现象。日语中有一类汉字词,它们有的是从古代汉语中借过去的,有的是日本民族利用汉字创造的。其中有一类与汉语词素相同、词序相反的复合词,是本文关注的日语反序复合词。

一、日语反序复合词的构成

日语反序复合词从词素的语法属性来看,可分为相同与相异两大类。相同的组合主要是“名名”、“动动”、“形形”,相异的组合主要是“名动”、“名形”、“动形”。请看下表:

表1 词素语法属性相同

img40

(续表)

img41

表中的“A”、“B”表示反序和正序两种,“×”表示无。

上表显示:

1.日语反序复合词中相同词性的词素之间形成的关系为并列式。

2.上述词语大多数有正反两序并存现象。

3.日语词在读音上多为“音读”,少数为“训读”。

表2中第二栏的标题词用的是“汉语组合”,与表1中使用的“汉语复合词”有不同,这是因为其列出的大多不是一个词,而是灵活组合的短语用法,如“切皮”、“冷汤”。

表2 词素语法属性相异

img42

上表显示:

1.“名动”式中的日语词的“动”是他动词,前面的“名”是他动词的支配对象,而不是动作发出者,它们之间构成“动宾关系”。在汉语中如果是“名动”搭配式的“复合词”,一般构成的都是“主谓式”,“动”是用来说明、陈述“名”的,如“海啸”、“地震”,且汉语中“名动”式复合词中的“动”大都是不及物动词。故这里“切皮”类在汉语中都不是“词”而只能是短语。

2.“名形”式中日语词的“形”是形容前面的“名”,搭配方式是“正偏”。而在汉语中则“形名”结构多,构成“偏正”关系,如“红灯”、“高山”、“青菜”。当“名形”关系像日语那样形成“正偏”式的话,则不可能是词,如“灯红”、“山高”、“菜青”。

3.“动形”式中日语词构成的是“动补”关系,后面的“形”对前面的动词起修饰限定说明作用。这些词换成汉语中相对应的组合结构时,都形成了“状谓”关系。(www.chuimin.cn)

表1中的日语反序词除词序与汉语同素复合词相反外,在读音上多采用音读,从意义上来看也与汉语基本相同。而且这一类词往往在汉语中特别是古汉语中能觅到它们的遗迹。日语中把这种与古汉语词形同音同(近)义同(近)的词称之为“汉语词”。

表2中的这些日语反序词不但构词上与汉语不同,读音上亦采用日语式的“训读”,意义上则有同有异。这一类词在汉语中找不到相对应的同素反序复合词,只有词的组合。显然他们与汉语并没有渊源关系,他们是日语利用汉字的字形、字义,按照日语构词方式构成的日语汉字复合词。这一类词在日语中称作“和语词”。

二、日语反序复合词的成因

日语反序复合词中的“汉语词”与“和语词”是如何形成的呢?

(一)日语反序复合词中的“汉语词”的成因

日语词汇主要由汉语词、和语词及外来词三部分构成。汉语词是指来自汉语的词语。日语受汉语的影响,最早可推到距今2000多年前。据史料介绍,汉字及汉语文献大量传到日本是在秦汉时期,当时正是汉语由单音节词向双音节词过渡、双音节词大量产生的时期。在这一时期许多复合词的词序处于不稳定状态,出现了正反两序并存的现象。正像日本汉学家香坂顺一所说的那样:“有些复合词一开始时语素的位置是可以互换的。”(2)方一新说道:“东汉时期新增加的复合词中,由同义词和近义词构成的复合词占了相当大的比重,这部分词在产生之初,往往存在着同素异序现象。这种现象虽然在先秦已见到,但在汉代,尤其是东汉文献中特别常见。”(3)处在这种状态的汉语词汇大量传入日语,使得日语中也出现了许多同素异序的语言现象。这种同素异序并存的现象在汉语后来的长期发展中逐渐消失,正反两序中之一逐渐固定下来,成为我们今天所习见的双音复合词。然而,传到日语中的那些同素异序汉语复合词中有很大一部分地被保存下来,它们是古汉语正反异序词的保留。

为什么在汉语中逐渐消失、渐趋统一的同素异序词会在日语中保留下来呢?先来看几组古代汉语出现的同素异序词。例:

绍介——《战国策·赵策三》:“东国有鲁连先生,其人在此,胜请为绍介而见之于将军。”

介绍——汉·王褒《四子讲德论》:“无介绍之道,安从行乎公卿?”

凸凹——宋·欧阳修《答谢景山遗古瓦砚歌》:“败皮弊纲各有用,谁使镌才成凸凹。”

凹凸——宋·米芾《画史》:“王防家二天王皆是吴之入神书,行笔磊落,挥霍方圆凹凸,装色如新。”

这些例子虽然词序不同,但所表示的意义相同,可以说,它们是一对同素异序的等义词。等义词的意义完全一样,在语言交际中的作用是雷同的,长此下去必有一方要被淘汰。

正序与反序两种词形,留谁汰谁,原因较为复杂。可能与汉民族的文化观念有关,人们造词的认识和思维规律就是词素得以组合并传承下去的根据。如汉语在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事物并举时,往往是把好的、大的、正的、重要的对象等放在词语的前面,而把劣的、小的、反的、次要的对象等放在词语的后面,如“好歹”、“主次”、“大小”等。符合这一规律的词也就保留下来了。此外,这还可能与语言内部原因有关,即复合词的词素排列会受到语音的影响。蒋文钦、陈爱文指出:“当两个音节词各自的声调为一平一仄时,以前平后仄为常,如二者同为平声或仄声但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之分时,则以前阳上,后阳去较为多见。不过当语音原则与语义原则发生冲突时,则多以语义原则让位于语音原则。”(4)这些规律大多能在现存的汉语同素异序词中得到反映。

日语中同素异序现象之所以能得到保留有许多因素,最主要的原因是这些词增加了新的义项,从而使一对同素异序等义词蜕化为同素异序近义词,赋予了新的表义功能,从上面所列举的材料中可以清楚看出:“表裏”与“裏表”,一个表“表里”义,另一个表“相反;不一致”义。正是因为日语中有些同素异序词从等义词的语言羡余状态中走了出来,各自在词汇系统中取得了独自的地位,才使得它们获得了生命力,避免了被淘汰的命运。

此外,日语中正序与反序的留与汰与汉语不同步,也是其产生的原因之一。

(二)日语反序复合词中的“和语词”的成因

日语反序复合词中的“和语词”为什么会出现词序与汉语正好相反的情况呢?主要原因是受到日语构词法的影响。日语中名词与动词组合形成动宾关系时,是名词在前,动词在后。如“骨接(日)——接骨(汉)”、“面会(日)——会面(汉)”、“耳搔(日)——搔耳(汉)”。名词与形容词、动词与形容词组合亦同理。日语构词法的这一规律与它的造句法的规律是相一致的。由于它们的来源与汉语没有渊源关系,在汉语中没有相对应的反序词。严格地说,真正的日语反序词指的只是那些“汉语词”而不是“和语词”。

通过日汉同素异序复合词的对比研究,有助于我们对下面两个问题的认识:1.日语中同素异序词并存现象保留了汉语单音节词朝双音节词转化的过程中词序不稳定的语言现象,可以由此从一个侧面清楚地观察到汉语复合词化初期的情况。2.通过日汉两种语言中同素异序词的不同命运,可以考察到两种不同语言中的词义变化、语用状况、语法规律、语言文化等因素在词形变化中所起的作用。

(原刊《语言》总第3期,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本书收录时稍作改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