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语言表达形式看也有明显的不同,即已从汉字记音的“日名音译词”转为直接借用的“日语汉字词”。《宋史·日本国传》中出现了大量表示人名、王名、官名、地名、物名的日语汉字词。这与汉字传入日本,日本对汉字广为使用有关。......
2023-11-29
第一节 语音的变化
一、日语汉字词的两种读音形式
日语汉字一般采用两种读法,一是音读,一是训读。音读指的是模仿汉语中汉字原来的读音,训读指的是对汉字只借用其形和义,而按日本本来的语音来读。
1.音读汉字词
日语中的音读汉字词可根据模仿不同时代的汉语音特点分出吴音、汉音、唐音等。
吴音指的是六朝时期经由朝鲜传入日本的我国长江中下游、江南一带的吴方言。如:男女(なんにょ)、兄弟(きょうだい)、上下(じょうげ)、言语(ごんご)、六经(ろくきょう)、建立(こんりゅう)、成就(じょうじゅ)、文章(もんじょう)、精进(しょうじん)、肉(にく)、世间(せけん)、材木(ざいもく)、大工(だいく)、正体(しょうたい)、万(まん)、千(せん)、百(ひゃく)、十(じゅう)、一(いち)等,这些词多为佛教用语、古代事物名、官职名以及数字等方面。日语中的《古事记》《万叶集》中的音假名便属于吴音系统。
汉音指的是隋唐时期由日本遣唐使和留学僧传入日本的我国长安、洛阳一带的北方音。如:男女(だんじょ)、兄弟(けいてい)、上下(しょうか)、言语(げんぎょ)、六经(りくけい)、精进(せいしん)、文章(ぶんしょう)、成功(せいこう)、明白(めいはく)、期间(きかん)、金(きん)银(ぎん)等。《日本书纪》中的音假名便属于汉音系统。
唐音指的是宋代至清代由商人和禅宗僧人传入日本的我国南方音(南京官话、杭州音)。如:汤婆(たんぽ)、暖簾(のれん)、布0(ふとん)、行脚(あんぎゃ)、和尚(おしょう)、看1(かんきん)、甲板(かんぱん)、栗鼠(りす)、堤燈(ちょうちん)、普请(ふしん)、椅子(いす)、馒头(まんじゅう)等。
还有一种叫“惯用音”,在日语中又称为“百姓读”。它是指汉音、吴音、唐音以外的一种汉字音。
由此可见,日语音读汉字词模仿的是不同时期、由不同路线传入日语中的汉语原有汉字的读音。概括地说,就是中古时期不同时代的汉字读音。
2.训读汉字词
日语训读汉字词则不考虑汉字的原来的读音,只是利用汉字的字形和字义,而用日语语音读之,或说是利用汉字的字形和字义来表示日本固有词语的词义,而不用汉字原有的读音。如:池(いけ)、手纸(てがみ)、子供(こども)、借方(かりかた)、割引(わりびき)、荷物(にもつ)、广场(ひろば)、取缔(とりしまり)等。训读词的读音与汉语读音毫不相干。
二、日语借词读音变化分析
1.日语汉字词读音变化的两种形式
日语汉字词已经有了自己的读音系统,无论是音读词还是训读词都与现代汉语中的汉字读音分属两个不同语音体系。因此,字形字义大致相同的汉字词却在日语汉语两种语言中有了各自不同的读音,形成“字同音异”现象。当日语汉字词进入汉语后,在字形的“眼熟”、字义的“心知”极易被接受的同时,读音却被完全弃用,被汉语读音所替代。细究其变化程度与变化原因,会发现日语汉字词的两种读音形式变化时会表现出某些差异。
1)日语训读汉字词读音的彻底改变
由于日语训读汉字词反映的是日语自身的读音,它们与汉语本土的汉字读音没有任何关系,因此它们成为汉语借词后,表现为被汉语语音彻底替代。如
表12 日语训读汉字词读音彻底改变
2)日语音读汉字词的局部变化
日语音读汉字词虽然是日语词汇的语音系统的一部分,但由于在它们身上能追溯到与古代汉语中吴音、汉音、唐音的历史联系。这种联系正是古汉语读音的遗迹。日语音读汉字词成为汉语借词后,表现出借词读音与汉语本土词某些语音成分的相同。准确地说,这种相同不是来源于现代汉语语音改造的“不彻底”,而是源于历史的遗留。如
表13 日语音读汉字词的局部变化(www.chuimin.cn)
2.日语借词读音变化的语音成分分析
无论是音读汉字词,还是训读汉字词,它们在成为汉语借词后在语音形式上都会出现这样那样的改变。下面就从音节与音素两个不同层面作些分析。
1)音节数的改变
日语汉字词语成为汉语借词后其音节数有了明显改变,不相同者占了绝大多数。请看下面的比较:
表14 音节数的改变
上表清楚显示,日语借词进入汉语后音节数表现为数量减少的特点。
2)音素的改变
音素改变是日语汉字词成为汉语借词后的另一个普遍现象。下面分辅音相异、元音相异、辅元音均异三种情况显示。
A:辅音相异(以第一个字段为例):
表15 辅音相异
B:元音相异:
表16 元音相异
C:辅音元音皆异:
表17 辅音元音皆异
日语借词进入汉语后语音形式出现了明显改变,原词语音形式已经“面目全非”,表现出原有语音形式被汉语语音形式完全替代与局部改变的结果。这种结果“不是我们有意识地拿现代汉语的语音体系去改造日语原词的发音法,而是依照现代汉语对这些汉字的发音法去读它”(2)。
有关汉语中的日语借词研究的文章
从语言表达形式看也有明显的不同,即已从汉字记音的“日名音译词”转为直接借用的“日语汉字词”。《宋史·日本国传》中出现了大量表示人名、王名、官名、地名、物名的日语汉字词。这与汉字传入日本,日本对汉字广为使用有关。......
2023-11-29
词义渗透有着非常丰富的内容,词义的增减,范围的扩缩,褒贬色彩的变化,在不少借词身上都会发生。在上面20种新词语词典中,共有13条“屋”字词,表示的都是小型、精品、专卖型的“店名”。“部”有20个义项,与表示社会机构组织工作部门有关的是第6个义项“衙署,有关主管部门”。......
2023-11-29
第三章古代汉语中的日语借词中日之间的文化交流源远流长,早在公元2世纪就已开始了,当时主要是日本向中国学习,历史上有名的“遣隋使”、“遣唐使”就是日本民族学习汉文化最好的见证。这一时期汉语对日语发挥着巨大的影响。从东汉至晚清中叶,汉语对日语的影响仍占据着主导地位。在古汉语对日语产生重要影响的同时,它也或多或少地受到日语的影响。......
2023-11-29
第五节汉语对日语借词改造的特点汉语对日语词的同化体现在多方面。这是由汉语与日语语言类型的根本差异造成的。汉语这种词核化的约束力显得特别强大。......
2023-11-29
20世纪初大量日语教科书相继被译成汉语,逐步成为教科书主流,它们为当时中国的新式教科书体系奠定了基础。如1906年清政府指定的“初等小学国文教科书”中,不少就是日译书,并标明“教育部审定”、“教育部审定,中学校用”、“学部审定”等字样。......
2023-11-29
它们是成为汉语的借词后最易发生变化的一部分。古汉语中表示动词意义的“书”被动词“写”所代替,“書手”被改造成了“写手”。②用来构成没有中心词的“的”字结构。......
2023-11-29
第三篇汉字在日语形象造词中的作用汉字是世界上现存的历史最悠久的表意文字,汉字的表意性不仅在汉语中,而且在使用汉字的其他语言中也起有明显的表意作用。在日语的形象造词中,似乎也有“近取诸身”的倾向。日语的形象造词,较之汉语,似乎更为直观、浅白、直接,即造出的词在词义和借助表义的形体之间有着直接的明示作用。......
2023-11-29
此后日书翻译仍逐年上升。大量的日书翻译成为日语借词进入汉语的最主要渠道。就连《辞源》也收入许多日语借词,词条的释义中也出现不少日语借词。此外上海农学会、广学会、教育出版社、作新社、会文学社、中国医学会,都是当时国内较有名的日书翻译出版机构。日本的东亚公司、启文书局、东京并木活版所等都翻译出版了不少汉译日书。......
2023-11-2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