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古代汉语中的日语借词中日之间的文化交流源远流长,早在公元2世纪就已开始了,当时主要是日本向中国学习,历史上有名的“遣隋使”、“遣唐使”就是日本民族学习汉文化最好的见证。这一时期汉语对日语发挥着巨大的影响。从东汉至晚清中叶,汉语对日语的影响仍占据着主导地位。在古汉语对日语产生重要影响的同时,它也或多或少地受到日语的影响。......
2023-11-29
第二节 直接借用的日语汉字词阶段
史籍对唐宋时期中央王朝与日本的交流史多有记载,反映了当时中国与日本在经济、政治、宗教、文化、人员方面的来往情况。《宋史·日本国传》用3770余字记叙了从隋朝开皇元年(公元589年)至南宋嘉泰二年(公元1202年)中国与日本的交流情况。当时对日本国内情况的记载较汉魏时期要详细得多。从语言表达形式看也有明显的不同,即已从汉字记音的“日名音译词”转为直接借用的“日语汉字词”。《宋史·日本国传》中出现了大量表示人名、王名、官名、地名、物名的日语汉字词。如:
人名:藤原氏、真连、智通、粟田真人、正玄昉、灵仙、行贺、腾元葛野、空海大师、宗睿。
官名:天御中主、天村云尊、八重云尊、天弥闻尊、峻天皇、古天皇、舒明天皇、皇极天皇、孝德天皇。
地名:山城、大和、河内、和泉、摄津、东海道、东山道、北陆道、山阴道、小阳道、南海道、西海道。(www.chuimin.cn)
物名:在“又别启,贡佛经”之下,细列数十物,皆为日本原物之名。
把唐宋时期与汉魏时期的日语借词进行比较,可以看到较明显的不同:一是借词形式不同,二是指称范围更广。汉魏活跃一时的“日名音译词”到唐宋时几乎消失殆尽。这是为什么呢?这与汉字传入日本,日本对汉字广为使用有关。在公元3—5世纪之间的汉魏时期,汉字传到日本,那时日本的文字尚未普遍使用,汉人记录日本见闻时只能用汉字来听音记音。到了唐宋时,日本的汉字体系已经建立。同书记载:“雍熙元年,日本国僧"然与其徒五六人浮海而至,献铜器十余事,并本国《职员今》、《王年代纪》各一卷……"然善隶书,而不通华言,问其风土,但书以对云:‘国中有《五经》书及《佛经》、《白居易集》七十卷,并得自中国。”这时日本向宋朝皇帝进献的贡品,已经不仅仅是土特产,还有本国书籍。有了书籍,借助于汉字,语言交流变得更为真实、具体、丰富。那时来往于中国的日本僧人不懂汉语,仅借汉字进行交际。“景德元年,其国僧寂照等八人来朝,寂照不晓华言,而识文字,缮写甚妙,凡问答并以笔札。”口头上的据音写词也就让位于书面语上的据形写词了。口语交际让位于书面语交际,成为日名音译词让位于日语汉字词的一个重要原因。
唐宋是中日文化交流的一个高潮时期,此后便渐趋消退。元明至晚清七百余年,中日间的交流几乎处于停滞状态。这一时期的史料鲜有对日本的记录。这个时期是日语借词进入汉语的“空白期”,却正是西方语言进入汉语的活跃期。大批传教士进入中国,带来了西方的文化与科学。随着《圣经》的传播、科学著作的大量流入,西方语言的外来词也源源不断地进入,有名的英汉字典如马礼逊的《英华字典》(5)、罗存德的《英华字典》(6)、卫三畏(Samuel Wells Williams)的《英华韵府历阶》(7)、麦都思(Walter Henry Medhurst)的《英汉字典》(8),这些辞典都带来了大量的外来词。
有关汉语中的日语借词研究的文章
第三章古代汉语中的日语借词中日之间的文化交流源远流长,早在公元2世纪就已开始了,当时主要是日本向中国学习,历史上有名的“遣隋使”、“遣唐使”就是日本民族学习汉文化最好的见证。这一时期汉语对日语发挥着巨大的影响。从东汉至晚清中叶,汉语对日语的影响仍占据着主导地位。在古汉语对日语产生重要影响的同时,它也或多或少地受到日语的影响。......
2023-11-29
第五节汉语对日语借词改造的特点汉语对日语词的同化体现在多方面。这是由汉语与日语语言类型的根本差异造成的。汉语这种词核化的约束力显得特别强大。......
2023-11-29
20世纪初大量日语教科书相继被译成汉语,逐步成为教科书主流,它们为当时中国的新式教科书体系奠定了基础。如1906年清政府指定的“初等小学国文教科书”中,不少就是日译书,并标明“教育部审定”、“教育部审定,中学校用”、“学部审定”等字样。......
2023-11-29
第三篇汉字在日语形象造词中的作用汉字是世界上现存的历史最悠久的表意文字,汉字的表意性不仅在汉语中,而且在使用汉字的其他语言中也起有明显的表意作用。在日语的形象造词中,似乎也有“近取诸身”的倾向。日语的形象造词,较之汉语,似乎更为直观、浅白、直接,即造出的词在词义和借助表义的形体之间有着直接的明示作用。......
2023-11-29
此后日书翻译仍逐年上升。大量的日书翻译成为日语借词进入汉语的最主要渠道。就连《辞源》也收入许多日语借词,词条的释义中也出现不少日语借词。此外上海农学会、广学会、教育出版社、作新社、会文学社、中国医学会,都是当时国内较有名的日书翻译出版机构。日本的东亚公司、启文书局、东京并木活版所等都翻译出版了不少汉译日书。......
2023-11-29
第五节文字的渗透日语除了使用来自中国的汉字外,还有“日本国字”与“假名”。它们随着日语借词进入汉语,也对汉语产生了一定的渗透和影响。还有一个在汉语中得到广泛应用而未注明来源于日语国字的,即“腺”字。“日语自创汉字词”产于日本,在中国没有文字使用的基础和环境,故传入者寥寥无几,有的即使传入了,也面临着汉字同化的强大压力。假名与汉字属于两个完全不同的文字体系。......
2023-11-29
第七节台湾的日语借词简况一、台湾日语借词的“两高一低”日语借词对汉语的渗透不但体现在大陆,在台湾显得更强势一些。1945年日本无条件投降,台湾结束了半个世纪的殖民统治,日语强制进入台湾的时代结束。90年代台湾社会刮起一股“哈日风”,日语借词再次大量涌入。台湾日语借词的第一个高潮是被动引进,是以压迫、强制的方式出现的。这个时期台湾的日语借词是日本殖民统治、文化入侵的产物。......
2023-11-29
“化”字的词缀用法在汉语中迅速扩张,很快就引起了学术界的注意。汉语则无此功能,日语词缀“化”进入汉语后自然会受到汉语词汇规律的制约。现代汉语中词缀“主义”的用法来......
2023-11-2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