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汉字记音的日名音译词阶段研究成果

汉字记音的日名音译词阶段研究成果

【摘要】:第一节汉字记音的日名音译词阶段中国史籍中关于日本的记载不在个别。这里的国名、官名、人名用的都是音译法,汉字当作纯粹的记音符号来记录日语词的读音,生成的是汉字有音无义的“日名音译词”。即使同为汉字,汉语中一个汉字为一个音节,但日语中汉字大多不止一个音节。当汉字据音记词成为单纯的记音符号时,对它们的理解与本土汉字“据形显义”的理解定式发生了抵牾。

第一节 汉字记音的日名音译词阶段

中国史籍中关于日本的记载不在个别。“倭”、“倭人”是中国古代对日本的称呼。我们在收有83种古籍文献,容量达3.5亿字的“汉籍全文检索系统”(2)中用“倭人”作关键词,共检索到文献30种、52篇(章)、71词次。数据如下:

表8 “倭人”文献检索统计

img9

举例:

乐浪海中有倭人,分为百余国,以岁时来献见云。(《汉书·地理志》)

闻倭人善网捕,于是东击倭人国,得千余家,徙置秦水上,令捕鱼以助粮食。(《后汉书·鲜卑传》)

记载最为翔实的是《三国志·魏志》,这些文献有着重要的史料价值,“中国也许是世界上最早记录日本民族和日本语言的国家。《三国志》‘魏志·倭人传’和《后汉书》‘倭传’及《宋书》‘倭国传’一起被视为研究日本的古代历史和古代语言最重要的史料文献。”(3)该书用了3000余字来详细记录了倭国倭人的生活、社会、制度、名物,译词大都是专用名,主要有国名、官名、人名三类,如:

国名:狗邪韩国、末卢国、伊都国、奴国百里、不弥国百里、投马国、邪马壹国、斯马国、有已百支国、伊邪国、都支国、弥奴国、好古都国、不呼国、姐奴国、对苏国、苏奴国、呼邑国、华奴苏奴国、鬼国、为吾国、鬼奴国、邪马国、躬臣国、巴利国、支惟国、乌奴国、奴国、狗奴国。(www.chuimin.cn)

官名:卑狗、卑奴毋离、尔支、泄谟觚、柄渠觚、兕马觚、卑奴毋离、多模、卑奴毋离、弥弥、弥弥那利、伊支马、弥马升、弥马获支、奴佳鞮、狗古智卑狗。

人名:卑弥呼、卑弥弓呼素、伊声耆、夜邪拘、掖邪狗、难升米、载斯、乌越、壹与。(4)

这里的国名、官名、人名用的都是音译法,汉字当作纯粹的记音符号来记录日语词的读音,生成的是汉字有音无义的“日名音译词”。用音译方法翻译外来词是古代汉语吸收外来词的主要形式。据音写词是一种语言吸收外来语最直接、最简洁、最方便的手段。

尽管汉、魏时期出现不少“日名音译词”,但并没有流传下来,究其原因大概有以下几点:

1.译词音节多。古汉语一个词多为一个汉字,一个汉字多为一个词。即使同为汉字,汉语中一个汉字为一个音节,但日语中汉字大多不止一个音节。如“国”日语读作“くに”两个音节,译成汉语要用两个汉字;“体”日语中读作“からだ”三个音节,译成汉语要用三个汉字;“岛国”日语中读成“しまぐに”四个音节,译成汉语要用四个汉字。如果日语汉字词是由三四个汉字组成的话,对应的汉语音译词的长度就可想而知了。这给语言交流带来极大的不便。

2.记音汉字丧失了汉字原有的据形显义的优势。当汉字据音记词成为单纯的记音符号时,对它们的理解与本土汉字“据形显义”的理解定式发生了抵牾。

3.一词多译。一音多字,一词多译,必定造成外来语的词形不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