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5高中生三类概括化他人特质词判断的反应时及标准差再认成绩32名被试在三项任务中的再认率,R/K判断值见表16,图13。图13高中生三类概括化他人加工任务的再认率和R/K判断率对照图4.小结与讨论本实验主要探讨了高中阶段青少年不同概括化他人反思评价加工的记忆效应及其特点,所得结果与实验2相一致,发现他人与个体的关系不同,其记忆成绩存在着差异,来自家人反思评价的记忆成绩比好朋友加工的记忆显著降低。......
2023-11-29
四、高中生对具体他人反思评价的记忆效应(实验2)
1.目的
考察高中生对不同具体他人反思评价的记忆优势效应及其特点。
2.方法
(1)被试
随机选取某中职学校32名15~17岁的高中一年级学生为被试。被试平均年龄为15.87岁(SD=0.75);其中男生20人,女生12人。
(2)实验材料
同实验1。
(3)实验设计
采用3×2被试内设计,变量1为加工任务,共三个水平,分别为母亲反思评价加工(让被试对计算机上出现的特质词判断“母亲认为我是这样的人吗?”)、好朋友反思评价加工(被试判断“好朋友认为我是这样的人吗?”)、不熟悉同学反思评价加工(被试判断“同学认为我是这样的人吗?”)。变量2为R/K判断,有两个水平,被试在测试阶段对学习过的项目进行R/K判断。
(4)实验程序
同实验1。
3.结果
(1)亲密关系测量
被试对三类具体他人亲密关系、他人表达程度、个体意识到他人看法的程度及个体对他人看法的在意程度评定分数见表5,图6。
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表明:在亲密度上,不同类型他人主效应显著,F(2,62)= 9.75,p<0.001;简单效应分析表明,好友亲密度显著大于母亲(p<0.05)和同学(p<0.001)亲密度,母亲亲密度显著大于同学亲密度(p<0.001)。
在他人对个体评价的表达度上,不同类型他人主效应显著,F(2,62)= 43.46,p<0.001;简单效应分析表明,母亲和好朋友表达程度无显著差异,两者显著大于不熟悉同学(p<0.001)表达程度。
在对他人评价的意识程度上,不同类型他人主效应显著,F(2,62)= 42.88,p<0.001;简单效应分析表明,对母亲评价的意识程度显著大于好朋友(p<0.05),两者显著大于对不熟悉同学评价的意识程度(p<0.001)。
在对他人评价的在意程度上,不同类型他人主效应显著,F(2,62)= 10.64,p<0.001;简单效应分析表明,对母亲和好朋友评价的在意度没有显著差异(p>0.05),两者显著大于不熟悉同学评价的在意度(p<0.001)。这些结果综合表明本实验中的自变量操纵是有效的。
表5 高中生三类具体他人亲密度得分及标准差
(www.chuimin.cn)
图6 高中生三类具体他人亲密度对照图
(2)学习阶段反应时
在学习阶段,三种条件下被试特质词判断的平均反应时见表6。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表明,加工任务的主效应边缘显著,F(2,62)= 2.07,p= 0.08。被试在好朋友加工条件下反应速度最快,在母亲加工条件下反应速度最慢。
表6 高中生三类具体他人特质词判断的反应时及标准差
(3)再认成绩
32名被试在三项任务中的再认率,R/K判断值见表7,图7。
表7 高中生三类具体他人加工任务的再认率及R/K判断率(%)
多因素ANOVA分析结果表明,定向加工任务的主效应极显著,F(2,62)= 9.75,p<0.001;R/K判断方式的主效应极显著,F(1,31)= 36.69,p<0.001;加工任务和判断方式的交互效应显著,F(2,62)= 6.69,p<0.01。
对总再认率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表明,好朋友加工和母亲加工条件无显著性差异,两者显著高于不熟悉同学加工条件(p<0.001)。
简单效应分析表明,在R指标上,好朋友加工条件显著高于母亲加工(p<0.05)和不熟悉同学加工条件(p<0.001),母亲加工条件显著高于不熟悉同学加工条件(p<0.05)。
在K指标上,三类加工条件差异不显著,p>0.05。三类加工条件下R指标显著大于K指标,p<0.001。
图7 高中生三类具体他人加工任务的再认率和R/K判断率对照图
4.小结与讨论
本实验探讨了高中阶段(青年初期)青少年不同具体他人反思评价加工对记忆的影响,发现他人与个体关系不同,其记忆成绩存在着差异,部分验证了实验1的结果,同时也发现高中生不同具体他人反思评价有其自身特点。
在外显的亲密度测量上,15~17岁被试组与好朋友、母亲和不熟悉同学的亲密度呈显著递减趋势。在他人对个体评价的表达度上,母亲和好朋友表达较多,而不熟悉同学的表达度最低。在个体对他人评价的意识度上,对母亲评价的意识度最高,好朋友次之,不熟悉同学评价的意识度最低。在个体对他人评价的在意度上,对母亲和好朋友评价更为在意,较不在意不熟悉同学对自己的看法。这些外显的测量结果综合表明,在高中阶段,在外显层面上,综合而言,与初中阶段的青少年一样,母亲和好朋友居于同等重要的位置。在学习阶段人格特质词判断上,好朋友加工条件下反应速度最快,而母亲加工条件反应速度最慢,这也表明不同他人反思评价的认知加工成分可能存在着差异。
实验二以15~17岁青少年为被试,结果发现,在总再认率上,母亲加工和好朋友加工条件显著优于不熟悉同学条件;但在R值上,好朋友、母亲和不熟悉同学三类加工呈显著递减趋势,即好朋友加工条件显著优于母亲和不熟悉同学加工条件,母亲加工条件显著优于不熟悉同学加工条件。在K(知道)值上,两个实验的三类加工不存在显著差异。由于R指标反映的是情景记忆能力,代表着自我觉知成分,并且R指标反映了自我对记忆的影响,而本实验中好朋友、母亲、不熟悉同学三类他人反思评价在R上呈显著递减趋势,这一结果表明高中生具体他人反思评价的特点,与初中生对好朋友、母亲反思评价的关注度同等重要不同,高中阶段青少年更为关注好朋友对自己的评价,而对母亲如何评价自己的关注度降低。不同类型他人反思评价对自我概念的影响不同,因而个体也对不同他人如何看待自己的关注度存在差异,并随着年龄的成长,他人反思评价的重要性也存在差异。
当个体处于青少年期(初中阶段的青少年)时,个体重视家人的看法,也十分重视同龄人对自己的看法,开始将同龄人的评价和成年人的评价同等对待;而随着年龄的进一步增长,他们慢慢地就表现出更重视同龄人的意见和忽视成人的意见(林崇德,2002)。一项探讨青少年(平均年龄17.82岁)的情感需求的研究结果也发现,青少年最重要的人际角色是父母等直系亲属和亲密朋友,但是亲密朋友所承担的倾听和理解功能都优于父母(辛自强,池丽萍,2008)。实验2以15~17岁的青少年为被试的结果也发现,他们更加关注同龄人的评价,因而好朋友反思评价的记忆成绩要显著优于母亲加工的记忆成绩。这也表明高中阶段青少年反思评价的特点,即他们对母亲等家人对自己看法的关注度下降,而最为关注好朋友等同龄人对自己的看法。
总体而言,本实验部分验证了实验1的结果,即他人与个体的关系不同,其反思评价记忆效应也存在差异,存在记忆优势效应。
有关镜像自我研究:理论与实证的文章
表15高中生三类概括化他人特质词判断的反应时及标准差再认成绩32名被试在三项任务中的再认率,R/K判断值见表16,图13。图13高中生三类概括化他人加工任务的再认率和R/K判断率对照图4.小结与讨论本实验主要探讨了高中阶段青少年不同概括化他人反思评价加工的记忆效应及其特点,所得结果与实验2相一致,发现他人与个体的关系不同,其记忆成绩存在着差异,来自家人反思评价的记忆成绩比好朋友加工的记忆显著降低。......
2023-11-29
表9大学生三类具体他人特质词判断的反应时及标准差再认成绩32名被试在三项任务中的再认率,R/K判断值见表10,图9。综合而言,实验3结果也验证了实验1和实验2的结果,即不同具体他人反思评价存在记忆优势效应。......
2023-11-29
六、总的讨论1.对不同具体他人反思评价的记忆优势效应研究一通过三个实验考察反思评价的记忆优势效应,主要涉及母亲、好朋友和不熟悉同学三类具体他人。具体而言,三个实验都发现,在再认率上,尤其在R值上,来自好朋友反思评价的记忆成绩显著高于不熟悉同学反思评价的记忆成绩。......
2023-11-29
表12初中生三类概括化他人特质词判断的反应时及标准差再认成绩30名被试在三项任务中的再认率,R/K判断值见表13,图11。图11初中生三类概括化他人加工任务的再认率和R/K判断率对照图4.小结与讨论本实验主要探讨了初中阶段青少年对不同概括化他人反思评价的记忆效应及其特点,并对实验1的结果进行了验证。在再认率上,实验4也得到与实验1相一致的研究结果,个体与他人关系不同,其反思评价的记忆成绩也不同。......
2023-11-29
这些结果综合表明本实验中的自变量操纵是有效的。表3初中生三类具体他人特质词判断的反应时及标准差再认成绩33名被试在三项任务中的再认率,R/K判断值见表4,图5。......
2023-11-29
在教学前进行反思,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在以往的教学经验中,教师大多关注教学后的反思,忽视或不做教学前的反思。我在进行一年级第八单元《Shapes(形状)》第三课时——巩固所学六种形状单词时,在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能力的大前提下,我设计了两个环节:第一步是说图形颜色及形状,如I’m a heart.A red heart.,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将颜色与形状结合在一起,即A……形状),并巩固句型I’m a…......
2023-08-01
132.阿伦森效应人们最喜欢那些对自己的喜欢、奖励、赞扬不断增加的人或物,最不喜欢那些显得不断减少的人或物。阿伦森效应的实验是将实验人分4组对某一人给予不同的评价,借以观察某人对哪一组最具好感。实际上,“阿伦森效应”在组织生活中也是常见的。阿伦森效应提醒人们,在日常工作与生活中,应该尽力避免由于自己的表现不当所造成的他人对自己向印象不良方向的逆转。......
2023-12-0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