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岁学前儿童认识空间方位概念的年龄特点具体体现如下:(一)3~4岁能辨别上下,开始学习辨别前后。而对离得相对较远的,自身斜前方、斜后方或者左右方位的物体不能进行辨认。这个阶段的幼儿不但能够掌握上下、前后、左右空间方位,而且在教学的影响下,对空间位置定向的相对性、可变现、连续性也有了一定程度的理解。......
2023-07-30
三、反思评价的准确性
1.准确性的研究方法
个体在人际交互过程中,通常会推断别人是如何看待自己的,然而,个体的这种推断是否准确呢? Kenny和DePaulo(1993)引入元知觉(meta-perceptions)这一概念,用以指代个体推断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并对元知觉准确性进行研究,他们将其定义为元准确性(meta-accuracy),指代个体知晓他人看待自己的程度;并且将元准确性分为两类,一类是整体元准确性(generalized meta-accuracy),指个体推断他人对自己的一般看法;另一类是关系元准确性(dyadic meta-accuracy),指个体推断某一特定他人对自己的独特看法。社会心理学家在研究这一问题时,通常方法是将被试组成人数不等的小团体,被试在团体内进行人际互动,被试既当行动者(actor)也当同伴(partner),然后测量行动者对同伴的反应或同伴对行动者的反应。根据社会关系模型(Social Relations Model,SRM),研究者将变异分为三类。一类变异称为行为者效应(actor effect or perceiver effect),指的是由知觉者本身的特征所决定的判断风格;另一类变异称为同伴效应(partner effect or target effect)指的是知觉对象所反映出来的特征,即他人是如何比较一致地看待知觉对象的;第三类变异称为关系效应(relationship effect or dyadic effect),是指人际知觉中知觉者如何对独特的同伴反应而产生的关系水平的效应,或在小组互动中控制了行为者效应和同伴效应时的独特效应。在研究元准确性时,具体测量行为者的反思评价和他人对行为者的评价;整体元准确性计算出反思评价中的知觉者效应(A认为他人如何看待自己)和他人评价中的同伴效应(他人是如何看待A的),然后求两者之间的相关性;关系元准确性计算两类评价中的关系效应的相关系数。
2.准确性的研究结果
Kenny和DePaulo的研究发现人们具有较好的整体性元准确性,而具有较差的关系元准确性;也就是说,人们通常知道他人对自己的一般看法,而不知道特殊他人对自己的独特看法。
一些研究发现,人们对特质(trait)的元准确性要高于对情感(affect)的元准确性。其中大五人格中的五个特质,外向型(extraversion)的元准确性最高(Albright et al.,2001;Carlson&Furr,2009)。特质和情感的元准确性之所以不同,可能是因为个体在推断别人对自己评价的策略不同,研究者认为个体在特质方面的反思评价,更多是基于个体自己的整体性判断;而个体在喜好度方面的反思评价,更多是基于个体与他人的双向关系而定(Levesque,1997)。
Kenny的研究结果显示个体并不知道特殊他人对自己的独特看法,Carlson和Furr(2009)进一步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他们认为个体之所以不能知道特殊他人如何看待自己,更多是由于实验情景的相同性造成的。也就是说,由于在同一情景中,个体不能意识到自己留给不同他人的印象,因而不知道特殊他人如何看待自己。研究者让被试处于不同的实验情景中,来研究被试的元准确性。结果发现在不同情景比在同一情景中,他人实际评价有更多的不同性,并且个体的反思评价也有更多的不同性,个体可以意识到自己留给不同他人的特殊印象。Elfenbein等人(2009)以MBA学员为被试,让每个人分别对团体中其他人是否是“作为未来职业接触中有价值的人”进行评定,并且被试也要推断团体其他成员如何评价自己。结果表明,个体通常知道自己被团体中其他人所看重的情况,并且被试还可以区分出哪些人认为他们的价值高一些,哪些人认为他们的价值较低。(www.chuimin.cn)
总体而言,我们通常知道他人对自己的一般看法,并且有关特质的反思评价比关于情感的反思评价要准确一些。虽然我们并不能知道特殊他人对自己的独特看法,但是通常情况下,我们还是能够知道不同的人对我们的具体看法是不一样的。
3.影响反思评价准确性的因素
虽然通常情况下,我们可以推断别人对自己的一般看法,然而反思评价准确性是受很多因素影响的。个体与他人的熟悉程度是影响准确性的一个重要因素,许多研究都发现个体在面对熟悉他人(如室友,同事,家人等)时,元准确性较高;而如果与他人仅仅认识时,准确性水平就低得多(Malloy et al.,1997;Albright et al.,1999,2001)。
年龄也是影响元准确性的因素之一,Malloy等人(2007)以一到六年级的儿童为被试,对认知能力(如阅读能力)、可观察的行为(如体力特点)、社会地位等方面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即使儿童也具有显著的元准确性,其中年长儿童较之年幼儿童具有更高的元准确性,也就是说,随着年龄的增长,反思评价的准确性在增加。
Malloy等人(2004)对反思评价的准确性进行了跨文化研究,他们以墨西哥人和中国人为被试对外向性、宜人性、责任心等几个特质的反思评价进行研究,并且让熟悉他人对个体的相应特质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墨西哥被试的反思评价有较高的准确性,而中国被试的元准确性并不显著。也有研究显示下级能更准确地注意到领导对他们的印象,而非相反(Snodgrass,et al.,1998)。
Ohtsubo等人(2009)探讨了元准确性的另外一个影响因素,他们让互不认识的被试之间进行十分钟的关于道德两难的对话交流,然后测量反思评价、相互喜欢程度和他人实际评价。结果发现,个体或他人的单方面喜欢(unilateral liking)并不能预测个体元准确性分数;而个体与他人的相互喜欢(mutual liking)可以让彼此进入更积极的交互关系中,并且个体的反思评价准确性更高。Carlson(2010)最近进行了一项研究,让被试之间进行五分钟的对话交流,然后测量反思评价及他人实际评价,结果发现个体通常知道他们在同伴心目中的独特印象;研究者还进一步探讨了反思评价准确性的信心程度,即个体对自己元准确性水平的觉知程度。结果发现那些对自己的反思评价准确性越有信心的个体,其反思评价也更为准确。
有关镜像自我研究:理论与实证的文章
3~6岁学前儿童认识空间方位概念的年龄特点具体体现如下:(一)3~4岁能辨别上下,开始学习辨别前后。而对离得相对较远的,自身斜前方、斜后方或者左右方位的物体不能进行辨认。这个阶段的幼儿不但能够掌握上下、前后、左右空间方位,而且在教学的影响下,对空间位置定向的相对性、可变现、连续性也有了一定程度的理解。......
2023-07-30
图9-4图形的组合研究表明:幼儿对平面几何图形的认知与几何体的认知存在顺向迁移,而且大班幼儿的抽象思维在不断发展。活动评析在这个活动案例中,活动的目标定位考虑了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年龄特点,而且充分考虑到了幼儿的主体性。......
2023-07-30
在幼儿运算能力发展的过程中,在数学启蒙教育的时候要遵循一定的年龄特点和发展规律。在表演之前,陈老师设计了一些变化,每一次不同角色的兔子数量发生变化时,陈老师都会让小兔子留在台上,暂停表演,并问当观众的小朋友发生了什么变化。从头到尾,陈老师都在黑板上用圆圈表示故事中兔子的数量变化。......
2023-07-30
(一)年龄根据人的生理自然生长规律来看,初生的婴儿柔性最好。随着年龄的递增,骨的骨化过程,肌肉的增长,韧性逐渐加强。柔韧性的增长在10岁以前自然获得发展,10岁以后随年龄的增长,柔韧性相对降低。特别是胯关节,由于腿的前后活动多,加之肌肉组织增大,使左右开胯幅度明显下降。超过这个年龄,将会使运动员经受较大痛苦,费时长、收效慢且易受伤。......
2023-11-02
就视觉表现形式而言,目前国内儿童性教育动画主要有三种类型。《“丁丁豆豆”成长故事》剧照《一分钟性教育》剧照基于儿童独特的视觉认知模式以及这类动画片特殊的题材和内容,性教育动画片对画面的视觉表现形式要求很高。要制作符合儿童接受习惯的视觉表现形式,依然要从儿童心理出发。......
2023-08-17
谈及智力问题时,连带的,大家会关注智力量表是什么,意义在哪里。有些学者认为自闭症儿童的智能不是稳定的结果,是个动态的结果,他们比较自闭症患者儿童时期、青少年时期与成人时期的智力测验结果,发现期间的相关性不高。由自闭症儿童在韦氏智力量表的表现了解,自闭症儿童的语言智能几乎都低于作业智能,然而,当自闭症儿童的全智商高于100后,会产生反转现象,即他们的语言智能高于作业智能。......
2023-07-02
第29章 漂亮的人薪资更高漂亮的人,无论男女,总能享受特权。近年来,劳务经济学家确定,长得漂亮的员工薪资更高。索尔尼克认为,说不定可以用最后通牒博弈来调查外貌对价格和工资的影响。在索尔尼克和舒维泽的实验里,70名学生志愿者同意拍照。索尔尼克和舒维泽分别从男女里各选了6名最具吸引力和最缺乏吸引力的受试者。两人在第二所大学选出受试者,进行最后通牒博弈。然而,面对有吸引力的人,响应者要求获得更多份额。......
2024-10-20
但因为视障带来儿童成长中特异性的经历,因此,对“视障儿童身心特征”更恰当的理解应该是“视障影响下儿童的身心特征”。视力正常儿童可在不经意间获得大量视觉信息,从而实现无意学习。但研究者亦指出,低成就的原因“并非视觉损伤本身造成,而是由教育者对视障儿童的低期望及教育不利造成”。在采用适宜视障儿童使用的适性测验进行测评后,研究发现视障儿童的学业成就水平极少出现落后于其年龄年级发展水平的情况。......
2023-07-0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