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基本要求及计算

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基本要求及计算

【摘要】:下面分别介绍市场风险各个子模块的资本要求计算。“其他的”权益指数包括只在新兴市场上市的权益、未上市权益、对冲基金和其他另类投资。

SCR标准公式(3.1)中,各项的计算原理各有不同,最为复杂且计算量最大的是BSCR的计算,按照欧盟QIS5的要求BSCR至少应包括如下(子)风险模块:

(1)3个承保风险模块:

►非寿险承保风险:SCRnl

►寿险承保风险:SCRlife

健康险承保风险:SCRhealth

(2)市场风险:SCRmkt

(3)违约风险:SCRdef

(4)无形资产(商誉):SCRintangibles

BSCR的基本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i,j∈{mkt,def,life,nl,health},Corrij的具体取值可以通过矩阵表示,表3.3给出了QIS4(5)关于汇总BSCR的计算公式(3.2)的相关系数矩阵,两次测试该矩阵的唯一区别在于健康险与非寿险的相关性,在QIS4中相关系数为0.25,在QIS5中相关系数为0,因为后者对健康险模块进行更为细致的划分,将其与非寿险类似的责任直接并入非寿险模块。

表3.3 欧盟QIS4(5)BSCR汇总的相关系数矩阵

下面分别讨论BSCR各个子风险模块的具体计算。

一、市场风险模块资本要求计算

按照QIS5的要求,市场风险包括两个部分:对相关企业的投资中可能产生的市场风险,以及本企业自身资产负债中的风险。这里主要考虑后一种情况。

市场风险模块应该反映由金融工具的市场价格水平和波动产生的风险,它们可能对保险企业的资产和负债都将产生影响。市场风险应该反映资产和负债之间的结构性不匹配,特别是久期的不匹配。计算市场风险时,至少需要包括以下子模块:

利率风险:资产、负债和金融工具对利率期限结构或利率波动率变动的敏感性,其资本要求记为Mktint

►权益风险:资产、负债和金融工具对权益资产的市场价格水平或波动率变动的敏感性,其资本要求记为Mkteqt

不动产风险:资产、负债和金融工具对不动产的市场价格水平或波动率变动的敏感性,其资本要求记为Mktprop

►利差风险:资产、负债和金融工具对超过无风险利率期限结构部分的信用价差水平或波动率变动的敏感性,其资本要求记为Mktsp

货币风险:资产、负债和金融工具对货币的汇率水平或波动率变动的敏感性,其资本要求记为Mktfx

►市场集中风险:保险企业和再保险企业经营过程中的附加风险,它产生于未进行分散的资产组合,或对于单个证券发行者或一组相关的发行者存在大量的违约风险敞口,其资本要求记为Mktconc

(一)市场风险模块的汇总计算

市场风险模块的SCR计算分两步进行。

第一步,计算SCRmkt,公式如下:

其中各种符号的定义方式与前面BSCR类似,Mktup,r和Mktdown,r具体分别表示上升和下降情景下市场风险各个子模块的资本要求金额。公式(3.3)涉及两个相关系数矩阵,即:下降和上升情景的市场风险汇总相关系数矩阵,表3.4和表3.5为QIS5采用的矩阵。

表3.4 下降情景的市场风险汇总相关系数矩阵

表3.5 上升情景的市场风险汇总相关系数矩阵

第二步:计算考虑技术准备金风险吸收效应的市场风险资本要求nSCRmkt,公式如下:

公式(3.4)中的相关系数矩阵仍然采用表3.4和表3.5,只是其中的资本要求按照损失吸收进行了调整。

下面分别介绍市场风险各个子模块的资本要求计算。

(二)利率风险资本要求

首先给出公司(基准)的净资产值:NAV,以及利率期限结构的冲击情景:在当前利率曲线上对不同期限按照表3.6进行调整:分别乘以(1+sup(t))和(1+sdown(t))。

表3.6 利率期限结构冲击情景(QIS5)

除按照上表进行情景设计外,无论采用什么因子,利率下降的绝对量都应超过1%,若当前利率为1%,则取0。另外,上述利率情景不应改变技术准备金计算中的未来任意被保险利益。

然后按照以下步骤计算利率风险资本要求。

第一步:计算两种利率冲击下净资产的下降金额,按照新的利率期限结构重新评估所有对利率敏感的金融工具,得到资产和负债净值的变动:

第二步:计算经技术准备金风险吸收效应调整后的利率风险资本要求:

(三)权益风险资本要求

权益风险敞口指所有对权益价格敏感的资产和负债。权益风险可以分为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权益风险子模块只反映系统性风险,非系统性风险在市场集中风险子模块中体现。权益风险子模块使用指数作为权益风险的替代,波动率和相关性的信息都从指数中推出。应用于指数的压力情景反映了市场组合的系统性风险。同时,假设保险公司的权益资产组合与指数的系统性风险敞口一致,即:资产组合的beta为1。

输入变量

NAV=资产减负债后的净值

输出变量:

Mkteq=权益风险资本要求(风险吸收作用调整前)

nMkteq=未来利润分享风险吸收作用调整后的权益风险资本要求

计算公式:

第一步:首先将权益指数分为“全球的”和“其他的”两类。“全球的”权益指数包括在欧洲经济区(EEA)和世界经合组织(OECD)成员国上市的权益资产。“其他的”权益指数包括只在新兴市场上市的权益、未上市权益、对冲基金和其他另类投资。对第i个类,用事先定义的压力情景计算如下的资本要求:

Mkteq,i=max(ΔNAV|equity shocki;0)

其中:equity shocki=在指定压力情景下第i类权益价值的下降

Mkteq,i=第i个类的权益风险资本要求

对“全球的”指数和“其他的”指数采用不同程度的压力情景:

第二步:使用以下相关系数矩阵计算权益风险的资本要求:

其中:CorrIndexrxc=权益指数相关矩阵第r行c列对应得数值

Mktr,Mktc=权益指数相关矩阵第r行c列对应指数的权益资本要求

QIS5采用如表3.7所示的权益风险汇总相关系数矩阵。

表3.7 权益风险汇总相关系数矩阵

使用同样的方法,计算技术准备金风险吸收作用的调整,上述情景可以用于调整未来分红利率,因而反映在技术准备金的未来任意性保险利益支出中,进而得到调整后的权益资本要求nMkteq

(四)不动产风险资本要求

输入变量:

NAV=资产减负债后的净值

输出变量:

Mktprop=不动产风险的资本要求

nMktprop=未来利润分享风险吸收作用调整后的不动产资本要求

计算公式:

第一步:计算调整前的不动产风险资本要求

Mktprop=ΔNAV|不动产压力情景

ΔNAV|不动产压力情景指不动产基准指数(benchmark)立即降低20%引起的净资产的变动值。计算时需要考虑所有与不动产价格直接或间接相关的风险敞口;同时,需要考虑其他的特定投资政策:如对冲安排、财务杠杆等。

第二步:计算考虑技术准备金风险吸收作用调整后的资本要求(nMktprop),计算方法与第一步一致。

(五)货币风险资本要求输入变量:

NAV=资产减负债的净值

输出变量:

Mktfx=货币风险资本要求

=货币升值情景下的货币风险资本要求

= 货币贬值情景下的货币风险资本要求

=货币风险资本要求(包括未来利润分享风险吸收作用调整)

=货币升值情景下的货币风险资本要求(包括未来利润分享风险吸收作用调整)

=货币贬值情景下的货币风险资本要求(包括未来利润分享风险吸收作用调整)

计算公式:

第一步:计算调整前的货币风险资本要求:

其中分别指其他货币相对于本币的汇率立即上升或者下降20%引起的资产和负债变动净值。计算时需要考虑所有的货币风险敞口;同时,需要考虑其他的特定投资政策:如对冲安排、财务杠杆等。

第二步:计算考虑技术准备金风险吸收作用的调整,通过调整未来分红利率,结果反映在技术准备金中的未来任意性保险利益支出后的资本要求和 nMkt计算方法与第一步一致。

第三步:如果

如果

(六)利差风险资本要求

利差风险反映了资产、负债和金融工具的价值对期限结构信用利差的水平和波动的变化的敏感时,所引起的价值损失风险。利差风险存在于以下债券中:

►投资级企业债;

►高收益债券;

►次级债务

►混合型(杂交)债务

同时,所有的资产证券化以及围绕结构化信用合约(例如,CDO)的各档产品中也存在利差风险。这类证券通常包含不同的风险层级(档),会与信用风险(池)的风险敞口的分布密切相关,具有以下特征:

►各种合约的支付依赖于原资产池的表现;

►在合约的有效期内较低档位的风险状况将决定风险的分布。

对于CDO产品,最重要的是考虑抵押资产的风险状况。

利差风险模块将进一步考虑信用衍生产品,例如,信用违约互换(CDS)、总收益互换和信用挂钩票据。对于信用衍生产品,只有当该衍生工具是对信用风险进行转移时,才属于利差风险模块。

对利差变化敏感的金融工具也会存在其他风险,这些风险要放在适当的模块中进行处理,例如,在风险缓释交易中的对手违约风险应该在交易对手违约风险中进行处理。

利差风险模块也要考虑其他存在信用风险的投资,特别是以下各项:

►参股利息

►关联企业或与本企业有共同投资的企业发行的债务证券或贷款

►债务证券或固定收益证券;

►对某个投资池的参股;

►在信用机构的存款。

利差风险模块的设计使得在计算资本要求时会考虑所采用的对冲程序的作用,这使得企业可以通过对冲程序来释放或减少资本要求。输入变量:

MVi=市场价值计量的第i个信用风险敞口

ratingi企业债券i的外部评级

durationi=企业债券i的久期

attachi=结构化信用产品i的下盘口

detachi=结构化信用产品i的上盘口

tenurei=结构化信用产品i的证券化资产的平均盘口

ratingdisti=结构化信用产品i的在证券化资产池中的评级分布向量

如果无法得到市价计量的信用风险敞口,则采用相关市场信息一致的方法计算MVi;如果同一信用风险敞口存在不同的评级,则取所有评级中次好的评级。输出变量:

Mktsp=利差风险资本要求

nMktsp=技术准备金风险吸收作用调整后的利差风险资本要求

计算公式:

利差风险资本要求是以下三部分之和:

其中:

是债券利差风险资本要求;

是结构化产品利差风险资本要求;

是信用衍生品利差风险资本要求。

下面分别说明三个资本要求的计算方法。

1.债券利差风险资本要求

债券利差风险资本要求的计算方法如下:

=max(ΔNAV|债券利差冲击;0)

债券利差的冲击将直接表现为资产或负债价值的变化:

iMVi·durationi·Fup(ratingi

其中:

Fup(ratingi)=利差加大后第i个评级类的函数,用99.5%VaR压力情景进行校准

表3.8 债券利差风险因子

2.结构化产品的利差风险资本要求

在计算结构化产品的利差风险资本要求时,将分别考虑对标的资产利差的冲击和对结构化产品本身利差的冲击两个部分:

=max(ΔNAV|结构化产品的标的资产利差冲击;0)

=max(ΔNAV|结构化产品直接的利差冲击;0)

结构化产品的标的资产利差的冲击将表现为资产或负债价值的变化:

其中:

G(ratingdisti,tenurei)=为信用类和证券化资产池信用风险敞口的盘口的函数,按照99.5%VaR压力情景进行校准

表3.9 结构化产品的标的利差风险G函数

结构化产品的直接利差冲击将表现为资产或负债价值的变化:

iMVi·durationi·Fup(ratingi

其中:

Fup(ratingi)=利差加大后第i个评级类的函数,用99.5%VaR压力情景进行校准

表3.10 结构化产品的直接利差风险因子

最后,结构化产品的信用利差风险资本要求在考虑了技术准备金的风险调整后,资本要求如下:

如果,则

如果,则

3.信用衍生产品的利差风险资本要求

信用衍生产品包括CDS、TRS和CLN,且满足以下条件:企业未直接持有该标的资产或者是企业的其他风险敞口与该标的资产的利差风险在所有情景下都不存在重大风险,同时,该衍生工具不是企业风险缓释政策的组成部分。

信用衍生产品的利差风险资本要求由以下两个部分组成:

=max(ΔNAV|信用衍生品利差加宽冲击;0)

=max(ΔNAV|信用衍生品利差收窄冲击;0)

利差上升(下降)的冲击对信用衍生产品的影响将体现在因信用衍生品的利差加宽(收窄)而使得资产和负债净值在冲抵企业债风险敞口后的变化上,信用衍生品的利差冲击见表3.11。

表3.11 信用衍生品利差风险因子

最后,信用衍生品的利差风险资本要求在考虑了技术准备金的风险调整后,资本要求如下:

如果,则

(七)市场集中度风险资本要求

市场集中度风险模块是对权益、利差和不动产资产风险模块的扩展,而无需考虑交易对手风险模块。例如,企业存在银行的现金产生的集中风险不属于本模块,但是除现金外的其他资产在某个银行的集中度问题则属于本模块。

考虑集中度风险时要考虑直接和间接投资带来的风险。

出于简化和一致性的考虑,市场集中度风险仅考虑对同一交易对手的累积风险敞口,而不考虑其他类型的集中度风险(例如地理区域的集中和产业的集中)。

输入变量:

将具有相同交易对手的资产风险敞口分在同一组:

Ei=对交易对手i的违约风险敞口

Assetsxl=该模块的资产总额

ratingi=交易对手i的外部评级

注意:若企业在同一交易对手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风险敞口,则Ei等于这些违约风险敞口的总和,ratingi为加权平均信用等级,其计算方法如下:

加权平均信用等级=以交易对手违约风险敞口为权重对其风险敞口的信用评

分进行加权平均,然后四舍五入

输出变量:

Mktconc=市场集中风险资本要求

计算公式:

计算分为以下三个步骤:

第一步:计算超额风险敞口

其中CT由交易对手i的评级决定,见表3.12。

表3.12 评级决定

而且Assetsxl表示集中度模块考虑的资产总和,但不包括:投资连结寿险产品的资产;企业的风险敞口对应的交易对手与本企业属于同一企业集团;交易对手违约风险模块的资产。

第二步:计算每一交易对手的市场集中风险资本要求。使用下面的公式计算交易对手i的市场集中风险资本要求:

Conci=ΔNAV|集中度冲击

集中度冲击的影响将直接使得资产负债的净值降低XSi·gi,其中参数g的取值由交易对手的信用评级决定,具体见表3.13。

表3.13 交易对手的信用评级决定

对于未评级的对手,若其也位于偿付能力Ⅱ的监管体系中,则根据其满足最低资本水平要求后的偿付能力比例(自有资金/SCR)来确定参数g的取值。

表3.14 偿付能力比率

第三步:在每一交易对手资本要求不相关的假设下,使用下面公式加总得到总资本要求:

二、交易对手违约风险模块资本要求计算

交易对手违约风险模块应该反映在未来12个月内,因未预期违约,或保险企业和再保险企业的交易对手、债务人的信誉等级恶化产生的可能损失。

(1)交易对手违约风险应该考虑风险缓释策略的效应,例如再保险安排、资产证券化、衍生品、其他中间机构的应收账款和没有包含在利差风险子模型中的其他信用风险敞口。

(2)在交易对手违约风险模型中,保险企业或再保险企业应该考虑每一交易对手的交易风险总敞口,而无需考虑其对保险企业或再保险企业合同责任的具体法律形式。

交易对手违约风险大体可以细分为以下几类:再保险合同和特定交易机构、衍生品中介应收款和未包含在利差风险中的其他信用风险敞口。输入变量:

主要的输入变量包括风险敞口的违约后损失(LGD)和交易对手违约概率(PD)。

LGDi=交易对手i发生违约时导致的再保险、金融工具、中介应收款或其他的信用风险敞口损失

PDi=交易对手i发生违约的概率

再保险合同或特定交易机构(SPV)违约后损失的定义如下:

LGD=50%max(Recoverables+-Collateral;0),应收款=再保险合同或特定交易机构(SPV)最佳估计应收款金额

=使用标准法公式计算的承保风险偿付能力需求

=使用标准法公式计算的承保风险偿付能力需求(www.chuimin.cn)

担保物=用于补偿交易对手违约损失的担保物价值(如果担保物由交易对手

持有,则不能计入违约后损失的计算;如果担保物本身有违约风险,则应该把该风险计入中介应收款和其他信用风险敞口中)

50%=违约发生后的损失比例

计算承保风险模块偿付能力资本要求时去除再保险合同风险缓释作用的方法如表3.15。

表3.15 去除再保险合同风险缓释作用的方法

金融衍生品交易对手违约后损失的定义如下:

LGD=50%max(市场价值+-担保物;0)

市场价值=框架指引第74条定义的金融衍生品价值

=使用标准法公式计算的偿付能力资本要求

=使用标准法公式计算的偿付能力资本要求(不考虑交易对手金融衍

生品的风险缓释作用,不考虑未来红利和递延税的风险吸收作用)担保物=用于补偿交易对手违约损失的担保物价值(如果担保物由交易对手

持有,则不能计入违约后损失的计算;如果担保物本身有违约风险,则应该把该风险计入中介应收款和其他信用风险敞口中)50%=违约发生后的损失比例

在计算偿付能力资本要求时去除金融工具风险缓释作用的方法见表3.16。

表3.16 去除金融工具风险缓释作用的方法

对中介应收款和其他信用风险敞口,违约后损失为违约发生时这些风险造成损失的最佳估计。

交易对手i的违约后损失(LGDi)是与该交易对手相关的再保险合同、特定交易机构、中介应收款和其他信用风险敞口的违约后损失之和。

违约概率与外部评级相关,其数值请见表3.17。

表3.17 信用评级与违约概率

注意:(1)如果对同一信用风险敞口有不同的评级结果存在,则应该取第二好的评级结果;

(2)在欧盟偿付能力Ⅱ监管体系下的未评级公司应用BBB级别;不在欧盟偿付能力Ⅱ监管体系下的未评级公司应用CCC级别。输出变量:

SCRdef=交易对手违约风险资本要求

nSCRdef=未来利润分享风险吸收作用调整后的交易对手违约风险资本要求

计算公式:

第一步:通过Herfindahl指数计算再保险、金融衍生品、中介机构应收款和其他的信用风险敞口:

(1)Herfindahl指数计算方法——再保险:

(2)用同样的方法分别计算金融衍生品、中介应收款和其他信用风险敞口的Herfindahl指数(Hres,Hfd,Hint,Hoce)。

第二步:计算每一交易对手的资本要求:

(1)计算交易对手违约的隐含相关性:

R=0.5+0.5 H

(2)如果R小于1,则:

N=标准正态分布累计分布函数

G=标准正态分布累计分布函数的逆函数

如果R等于1,则:Defi=LGDi·min(100·PDi;1)

第三步:计算交易对手违约风险资本要求:加总各交易对手的再保险、金融衍生品、中介应收款和其他信用风险敞口资本要求,得到交易对手违约风险资本要求(SCRdef)。

第四步:分别计算利润分享风险吸收作用调整(通过调整未来分红利率,结果反映在技术准备金中的未来任意性保险利益支出部分)后的交易对手信用风险资本要求(nSCRdef)和利润分享风险吸收作用调整前的交易对手信用风险资本要求(SCRdef)。

三、寿险承保风险资本要求计算

(一)寿险承保风险模块的整体计算结构

输入变量:

Liferev=年金调整风险资本要求

Lifemort=死亡风险资本要求

Lifelong长寿风险资本要求

Lifedis=残疾[7]风险资本要求

Lifelapse=退保风险资本要求

Lifeexp=费用风险资本要求

LifeCAT=寿险巨灾风险资本要求

nLifemort=未来利润分享风险吸收作用调整后死亡风险资本要求

nLifelong=未来利润分享风险吸收作用调整后长寿风险资本要求

nLifedis=未来利润分享风险吸收作用调整后残疾风险资本要求

nLifelapse=未来利润分享风险吸收作用调整后退保风险资本要求

nLifeexp=未来利润分享风险吸收作用调整后费用风险资本要求

nLifeCAT=未来利润分享风险吸收作用调整后寿险巨灾风险资本要求

输出变量:

SCRlife=寿险承保风险资本要求

nSCRlife=未来利润分享风险吸收作用调整后寿险承保风险资本要求

计算公式:

第一步:计算未来利润分享风险吸收作用调整前寿险承保风险资本要求(SCRlife):

CorrLiferxc=寿险承保风险相关矩阵r行c列对应的值

Lifer,Lifec=寿险承保风险相关矩阵第r行和第c列分别对应的承保风险子模块资本要求

表3.18 QIS4使用的寿险承保风险矩阵

第二步:计算未来利润分享风险吸收作用调整后寿险承保风险资本要求(nSCRlife):

注意:nLiferev与Liferev一致。

(二)死亡风险资本要求

该风险模块应用于保险金给付基于死亡风险的保险合同(即:目前死亡给付超过技术准备金,死亡率的提高会导致技术准备金的增加)。

对于同时具有死亡责任和生存责任的保险合同,有两种处理方法:(a)如果死亡和生存给付都基于同一保险企业的生存状况,则不应该分离这两项责任。应用于这类合同的压力情景完全考虑了死亡责任部分和生存责任部分的“自然”对冲作用(注意,如果压力情景下的结果对保险企业有利,则应该作置零处理);(b)对其他可以分离死亡责任和生存责任的保险合同,只应用死亡风险压力情景于死亡责任部分。

输入变量:该子模块无任何数据输入需求。

输出变量:

Lifemort=死亡风险资本要求

nLifemort=未来利润分享风险吸收作用调整后死亡风险资本要求

计算公式:

第一步:计算不考虑利润分享风险吸收作用调整前的死亡风险资本要求

其中:i=保险金的给付基于死亡风险的每张保单

ΔNAV=资产减负债的净值变化

mortshock=每一年龄死亡率(永久的)增加10%

第二步:计算考虑利润分享风险吸收作用调整(通过调整未来分红利率,结果反映在技术准备金中的未来任意性保险利益支出部分)后的资本要求(nLifemort),计算方法与第一步一致。

(三)长寿风险资本要求

该风险模块应用于保险金给付基于长寿风险的保险合同(即:无死亡责任或目前死亡给付低于技术准备金,死亡率的提高会导致技术准备金的减少)。

对于同时具有死亡责任和生存责任的保险合同,处理方法与死亡风险模块类似。

输入变量:该子模块无任何数据输入需求。

输出变量:

Lifelong=长寿风险资本要求

nLifelong=未来利润分享风险吸收作用调整后长寿风险资本要求

计算公式:

第一步:计算利润分享风险吸收作用调整前的长寿风险资本要求

Lifelong(ΔNAV|longevityshock)

其中:i=保险金的给付基于长寿风险的每张保单

ΔNAV=资产减负债的净值变化

longevityshock=每一年龄死亡率(永久的)降低25%

第二步:计算考虑利润分享风险吸收作用调整(通过调整未来分红利率,结果反映在技术准备金中的未来任意性保险利益支出部分)后的资本要求(nLifelong),计算方法与第一步一致。

(四)残疾风险资本要求

输入变量:该子模块无任何数据输入需求。

输出变量:

Lifedis=残疾风险资本要求

nLifedis=未来利润分享风险吸收作用调整后残疾风险资本要求

计算公式:

第一步:计算利润分享风险吸收作用调整前的残疾风险资本要求

Lifedis(ΔNAV|disshock)

其中:i=保险金的给付基于残疾风险的所有保单

ΔNAV=资产减负债的净值变化

Disshock=下年残疾率增加35%,之后残疾率(永久的)增加25%

第二步:计算考虑利润分享风险吸收作用调整(通过调整未来分红利率,结果反映在技术准备金中的未来任意性保险利益支出部分)后的资本要求(nLifedis),计算方法与第一步一致。

(五)退保风险资本要求输入变量:该子模块无任何数据输入需求。

输出变量:

Lifelapse=退保风险资本要求

nLifelapse=未来利润分享风险吸收作用调整后退保风险资本要求

计算公式:

退保风险资本要求是以下三项的最大值

Lifelapse=max(Lapsedown;Lapseup;Lapsemass

其中:Lapsedown= 退保率永久性减少的风险资本要求

Lapseup=退保率永久性增加的风险资本要求

Lapsemass=发生大量退保事件的风险资本要求

资本要求的计算基于逐单退保价值与最佳估计技术准备金的比较。定义退保价值与最佳估计技术准备金之间的差异为退保紧张(surrender strain)。计算退保紧张时,需要考虑保单持有人或中介应收款。例如,合同规定的退保费用。

退保率永久性减少的风险资本要求计算

Lapsedown=AV|(lapseshockdown)

其中:i=所有保单

ΔNAV=资产减负债的净值变化

lapseshockdown=对所有期望退保紧张(surrender strain)小于0的保单,未来各年退保率减少50%

退保率永久性增加的风险资本要求计算:

Lapseup(ΔNAV|lapseshockup

其中:i=所有保单

ΔNAV=资产减负债的净值变化

lapseshockup=对所有期望退保紧张大于0的保单,未来各年退保率增加50%

发生大量退保事件的风险资本要求计算:Lapsemass等于退保紧张大于0的保单退保紧张金额总和的30%。

使用同样的方法,分别计算考虑利润分享风险吸收作用调整(通过调整未来分红利率,结果反映在技术准备金中的未来任意性保险利益支出部分)的退保风险资本要求和不考虑利润分享风险吸收作用调整的退保风险资本要求。

如果利润分享风险吸收作用调整前后的计算结果不一致,则应该以利润风险风险吸收作用调整后的计算结果为准。例如,如果Lapsedown=10,Lapseup=20,Lapsemass=30,nLapsedown=9,nLapseup=5,nLapsemass=8,则Lifelapse的计算结果应该为10,而不是30。

(六)寿险费用风险资本要求

输入变量:该子模块无任何数据输入需求。

输出变量:

Lifeexp=费用风险资本要求

nLifeexp=未来利润分享风险吸收作用调整后费用风险资本要求

计算公式:

第一步:计算利润分享风险吸收作用调整前的费用风险资本要求

Lifeexp=ΔNAV|expshock

其中:ΔNAV=资产减负债净值的变动

expshock=增加10%的未来费用,同时,增加1%的未来费用通胀;

对含可变费用条款的保单,假设在第二年以后,可以用

增加的收费弥补75%的未来额外费用

需要注意:如果从评估时点看,费用是固定不变的(例如:已经确定的获取费用),则不应该把该费用包含在压力情景下。

第二步:计算考虑利润分享风险吸收作用调整(通过调整未来分红利率,结果反映在技术准备金中的未来任意性保险利益支出部分)后的资本要求(nLifeexp),计算方法与第一步一致。

(七)寿险巨灾风险资本要求

输入变量:该子模块无任何数据输入需求。

输出变量:

LifeCAT=寿险巨灾风险资本要求

nLifeCAT=未来利润分享风险吸收作用调整后寿险巨灾风险资本要求

计算公式:

第一步:计算利润分享风险吸收作用调整前的寿险巨灾风险资本要求

LifeCAT=ΔNAV|LifeCATshock

其中:ΔNAV=资产减负债净值的变动

LifeCATshock=指以下两个事件同时发生:

(1)下年保单持有人死亡率绝对值增加千分之一点五(例如从千分之一增加到千分之二点五);

(2)下年保单持有人疾病率绝对值增加千分之一点五。如果合适,保险企业应该假设1/3的发病人群疾病持续时间为6个月,1/3为12个月,1/3为24个月。

第二步:计算考虑利润分享风险吸收作用调整(通过调整未来分红利率,结果反映在技术准备金中的未来任意性保险利益支出部分)后的资本要求(nLifeCAT),计算方法与第一步一致。

(八)年金调整风险资本要求

年金调整风险指年金额的不利调整风险,该风险源于赔付过程中的预期外调整[8]。注意该风险模块仅应用于年金和根据实质性原则,归属于寿险承保风险模块(SCRlife)的非寿险赔付。

输入变量:该子模块无任何数据输入需求。

输出变量:

Liferev=年金调整风险资本要求

计算公式:

使用以下公式计算年金调整风险资本要求

Liferev=ΔNAV|rev shock

其中:ΔNAV=资产减负债的净值变化

revshock=每年的年金给付金额增加3%,该压力情景需要应用至年金给付终止时刻

注意:仅需考虑下年有调整可能性的非寿险年金。

四、健康险承保风险资本要求计算

健康险承保风险资本要求的组成模块见图3.4。

输入变量:

HealthLT=长期健康险承保风险资本要求

Accident&HealthST=短期意外&健康险承保风险资本要求

图3.4 健康险承保风险资本要求组成模块

HealthWC=工作补偿险承保风险资本要求

nHealthLT=未来利润分享风险吸收作用调整后长期健康险承保风险资本要求

nHealthWC=未来利润分享风险吸收作用调整后的工作补偿险承保风险资本要求

输出变量:

SCRhealth=健康险承保风险资本要求

nSCRhealth=未来利润分享风险吸收作用调整后健康险资本要求

计算公式:

第一步:计算未来利润分享风险吸收作用调整前寿险承保风险资本要求(SCRhealth):

其中:CorrHealthrxc=健康险承保风险矩阵第r行c列的数值

Healthr,Healthc=健康险承保风险矩阵第r行和第c列分别对应的子模块资本要求

表3.19 QIS4使用的健康险承保风险矩阵

第二步:计算未来利润分享风险吸收作用调整后健康险承保风险资本要求(nSCRhealth):

注意:nAccident&HealthST与Accident&HealthST一致,nHealthWC与HealthWC一致。

五、非寿险承保风险资本要求计算

输入变量:

NLpr=保费和准备金风险资本要求

NLCAT=非寿险巨灾风险资本要求

输出变量:

SCRnl=非寿险承保风险资本要求

计算公式:

第一步:计算未来利润分享风险吸收作用调整前寿险承保风险资本要求(SCRnl):

其中:CorrNLrxc=非寿险承保风险矩阵第r行c列的数值

NLr,NLc=非寿险承保风险矩阵第r行和第c列分别对应的子模块资本要求

表3.20 QIS4使用的非寿险承保风险矩阵

六、无形资产风险

首先给出无形资产的定义,无形资产风险指以下两类风险:

(1)表外科目的市场风险,包括:活跃市场的价格下降、较活跃市场的未预期流动性丧失以及对即将进行的任何交易的价格不利影响。

(2)内部风险,指某些因素的内在特殊性质而产生的风险,例如,无形资产确认过程中产生的失败或不利偏差,或对无形资产的未来收益不再有预期或者是数量上的减少;也可能是因企业公众形象的损毁而触发的无形资产商业化中的风险。

无形资产风险模块:

输入变量:IA=无形资产价值

输出变量:SCRintangible

计算:SCRintangible=0.8×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