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明清之际小说作家的创作心态研究

明清之际小说作家的创作心态研究

【摘要】:第十章明清之际小说作家的创作心态无论从文学理论方面,还是从中外文学史的实践方面来看,生活地域、职业等因素对作家心态的影响,都是具有重要意义的,明清之际小说作家也不例外。此时作家心态的趋同性,使我们对明清之际小说作家心态的研究具备了一定的可能性。

第十章 明清之际小说作家的创作心态

无论从文学理论方面,还是从中外文学史的实践方面来看,生活地域、职业等因素对作家心态的影响,都是具有重要意义的,明清之际小说作家也不例外

作家心态是由作家的人生观、创作动机、审美理想、艺术追求等多种心理因素交汇融合的产物。正如每一个个体的人都会受到来自社会、历史、文化、自然环境、家庭以及自身生理状况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一样,一个个体作家的心态本身也会因为受到多方面的刺激而呈现为一种复杂的状态,具有多面性、矛盾性和变异性。

作家心态是客观的生存环境、主体的生理机制、心理机能等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一般说来,作家心态又具有一定的恒定性。在这诸多因素都处于比较稳定状态的时候,作家心态一般不易发生很大的变异。因此,作家心态具有一定的可把握性。而一旦影响作家心态生成的那些因素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异,作家心态也就相应表现出较大的变异。(www.chuimin.cn)

每一个个体作家的心态都是纷纭复杂的,要想把握一个时代大多数作家的总体心态,更是困难重重。但是,在中外文学史上,确实有一些比较特殊的时代,处在剧烈变动之中的时代特征对作家的影响力,远远超过了其他个别因素,致使整个时代的作家表现出一些相对类似的心态。[1]

明清之际就是这样一个特殊的时代。崇祯年间,魏阉集团刚被铲除,东北边患日益严重,流民义军势力日强,临近末日的感觉在社会上弥漫,小说作家们普遍发出“警世”、“醒世”的声音。崇祯十七年天翻地覆的易代之变,将末日景象真实、残酷地展现在人们面前。明清之际流民义军的“以下犯上”和满清王朝的“以夷制夏”,对当时士人精神上的打击是致命的。他们痛定思痛,反思过去,探究明亡的原因,追悼故国,表达遗民心迹。

这三十四年间小说作家的心态,是颇具风格而耐人寻味的。此时作家心态的趋同性,使我们对明清之际小说作家心态的研究具备了一定的可能性。当然,作家心态的纷纭变迁,又使我们的探索工作异常艰难。为了梳理中国古代小说史上这一特殊时期的某些特殊现象,我们将知难而进,尽量明晰地梳理出明清之际小说作家心态的几种类型,探索这些心态生成的诸多因素,把握其流变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