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制度主义国家理论的首要攻击对象是“契约论”与“掠夺论”两种古典的国家起源分析。......
2023-11-29
2 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批判
马克思的国家理论本身并未完成,也存在着矛盾与冲突。有鉴于此,战后的西方马克思主义者试图重建一种具有理论连贯性与严密性的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然而,尽管战后复兴的各种派别的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都致力于超越“经济决定论”和“本质主义”,却又常常陷入“经济还原论”或“阶级还原论”的桎梏,而且不但没有实现弥合马克思不同时期国家分析中的矛盾与冲突这一理论初衷,反而促成了战后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分裂为阶级理论与资本理论两大派别,在一些重大问题上甚至演变成对立性的争论。在此背景下,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杰索普就一直致力于梳理和检讨各种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的思想资源和方法基础,试图通过一种思想史般的理论梳理找到克服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中长期存在的经济决定论、经济还原论、阶级还原论倾向的理论路径(theoretical approach),并希望由此建构起一种能有效统合各派别新成果的综合性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这种理论工作的主要成果是1982年出版的《资本主义国家: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方法》一书,该书可看作为20世纪60、70年代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复兴浪潮的集大成者。(www.chuimin.cn)
通过对马克思、恩格斯国家学说的梳理,杰索普发现在他们国家分析的四个理论模式中,“制度主义”模式具有强大的生命力。随后杰索普通过考察战后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的阶级理论与资本理论两大派别的理论与方法,提出一种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至少要考虑到五个方面,并且要拒斥这两大派别的归类主义与还原主义方法。而新葛兰西主义国家理论及其接合方法,则强调各种因果链条之间偶然的必然接合,这样一种方法有助于克服阶级理论与资本理论的还原主义与归类主义倾向,是一种非常有用的理论建构方法。但是,一种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不仅要在方法论上自觉地采取接合方法,重视制度分析,还须采取一种“关系方法”。在杰索普看来,普兰查斯后期提出的“国家是一种社会关系”的观点,既能够克服工具主义与结构主义国家观的局限,又可以作为跨越资本理论与阶级理论之间鸿沟的桥梁。但是,普兰查斯的关系方法仍停留于隐喻的层面上,需要进一步向前推进。通过早期对各种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及其方法的梳理和检讨,杰索普找到了他认为能用以建构一种综合性的并可以克服经济决定论、经济还原论与阶级还原论的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的三个主要理论方法:制度方法、接合方法、关系方法。
有关杰索普国家理论研究的文章
国家系统的结构与运作方式对不同力量的不同政治策略具有不同的开放性。结构选择性主要指称资本主义国家的阶级特性或阶级结构以及国家系统的结构形式使得国家会选择那些“偏资本利益”的特殊政策、政治策略和制度机制。只有当国家的政治策略与资本的积累策略都成功的制度化并形成结构一致性时,资本主义社会的资本积累与政治合法化才能双双实现。......
2023-11-29
3策略关系方法的国家理论在早期的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批判工作的基础上,杰索普逐渐发展出一种策略关系方法的国家理论。策略关系方法的国家理论的最终确立,标志着杰索普完成了新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的第一次综合或重建。......
2023-11-29
[45]再次是李斯特主义工作福利民族国家的制度结构危机。[47]民族国家管理民族经济的主权权威受到了严峻的挑战,这与凯恩斯主义福利民族国家遭受的危机基本相同。而且,由于李斯特主义工作福利民族国家的出口主义积累体制一开始就极其依赖全球资本市场,因此这一方面的危机尤重于凯恩斯主义福利民族国家,亚洲金融危机就是例证。......
2023-11-29
这种反趋势可以称之为从统治走向元治理。[5]正是由于在全球化进程中出现的国家转型的六大趋势与五大反趋势,所以杰索普提醒我们,没有理由断言民族国家正在消亡,认为民族国家在全球化进程中不再发挥作用过于草率。......
2023-11-29
在稍后的《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马克思开始对国家进行除魅,“锋芒所指,就是黑格尔的国家理想主义。”黑格尔将国家视为伦理精神的最高表达,是“普遍利益”、“共同利益”的最高体现。由此,马克思提出要“超越政治解放到人类解放”。[7]对于马克思早期的政治思想或国家学说的理论地位,后来的马克思主义者看法不一。[11]这种解释模式造成了后来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的经济决定论解释传统。......
2023-11-2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