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高校信息化建设网络教学平台应用对策

高校信息化建设网络教学平台应用对策

【摘要】:高校信息化建设中网络教学平台搭建模式的应用对策[1]王聪李敏初建杰摘要:基于校园网络的教学平台和相应的网络教学模式,是利用校园网络提高教学效率与质量的重要手段。完成了“数字化教学大楼”“宽带高速校园网络升级改造”“校园网办公”“网络学习平台”以及教学资源的建设工作,形成了以现代化教学环境和宽带高速校园网为标志的校园信息基础平台,确保了跨校区教学和科研的顺利进行,进一步提升了整体应用水平。

高校信息化建设中网络教学平台搭建模式的应用对策[1]

王 聪 李 敏 初建杰

摘 要:基于校园网络的教学平台和相应的网络教学模式,是利用校园网

络提高教学效率与质量的重要手段。高校信息化的重点,正从多媒体设备、网络设置,迈向深层次应用,各种新型教学模式及相关网络管理的应用方案也渗透出优势和问题。本文结合西北工业大学网络教学平台建设的实践,主要针对搭建模式的特点、应用及效果呈现进行了对策研究,并分析了适合本校网络教学发展的案例。

关键词:网络教学;信息化;高等教育;Bb平台

网络教学平台为高校教学提供全面的支持服务,不仅需要搭建技术和资

金,也取决于西部高校数字化教育资源的积累和有效利用。首先建设科学规范的开放性资源体系和技术平台,支持大容量存储和大规模应用;其次以互动方式为师生提供资源共享服务;再次要加强信息化创新人才队伍的储备和培养,以及教学管理政策的正确引导。

一、高校信息化建设的需求现状

1.高校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我国很多学校对网络教学应用非常重视,某些大学也在自主开发系统平台,但更多尚缺乏统一、易用、符合实际情况的平台搭建模式。信息化建设总体目标不够明确,导致网络管理人才短缺,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网络信息进一步发挥作用。其次,行政管理与信息化建设配合不够默契,应用建设与教学科研结合不够紧密,互联互通也缺乏稳定性,信息资源得到应用的同时,又会遇到结构性短缺、标准化程度差等问题。

所以,必须加快构筑与现代化教育相适应的信息化体系,将网络的“教”与

“学”环境集成在一起,确保教学、科研、服务三大功能的有效发挥,这也是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必然选择。通过网络教学系统的全面建设,搭建适合高校自身定制化的教学平台,为高校教学模式提供新的应用对策,实现教学现代化。

2.我校信息化建设及网络平台搭建的现状

随着新老校区网络运行的进程,我校信息化建设全面展开,这是西部校园网专项项目,“十一五”期间使学校教育信息化和教学现代化取得很大进展,两校区之间通过电信光缆实现了万兆互联。完成了“数字化教学大楼”“宽带高速校园网络升级改造”“校园网办公”“网络学习平台”以及教学资源的建设工作,形成了以现代化教学环境和宽带高速校园网为标志的校园信息基础平台,确保了跨校区教学和科研的顺利进行,进一步提升了整体应用水平。我校于2004年引进了Blackboard网络学习系统,在课件积累、辅助教学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效果。

此系统采用网络技术应用于传统教学方式,预示着区域信息化应用与发展模式的创新。为了配合两校区教学工作的顺利展开和网络运行的正常稳定,校园网建设需要完善、先进的资源配置,对新型平台使用的迫切需求,经历着认知、适应、习惯、更适用的教学模式。

二、高校网络教学平台的应用模式

现代网络技术的发展为建设多媒体网络教学平台奠定了相应的硬件基础,网络教学平台支持着同异步教学、教师引导学习和学生自主学习等多种教学模式的结合。

1.网络教学平台的优势

网络及基于网络的应用都是学校教学的内容,为教学活动提供及时、准确的反馈信息,促进师生的互动交流,这就需要一个平台支持实施这种教学活动,为教师提供强大的在线备课与课程管理模块,实现课程讲义、作业的在线动态创建、编辑和维护。

教师在网络环境中编辑、存储和使用教学材料,自主管理教学内容,控制教学进度,组织答疑讨论,实现了个性化教学,极大调动了工作积极性,带动了教师队伍建设,促进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推进了高校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学生能自主确定学习内容和安排学习进度,随时检验学习效果,丰富知识获取的途径,形成教学模式上的转变。

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展示网络教学资源,减少了校园建设成本,打破师资、教材、受教的局限性,达到课堂教学、课后辅导以及教学的及时反馈。同时,教学管理部门也可以有效地检查和管理教学,教学过程从教学信息传播变为双向的交互作用,利用信息共享促进了教学资源和素材的挖掘。

2.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网络教学平台的应用,主要侧重教学活动的管理。虽引进了网络教学平台,但大多数应用未达到理想效果。

(1)网络教室服务器的管理和维护工作缺乏整体规划,对校园网资源的充分利用、教学手段的丰富和学生学习方式的选择上还欠缺自主积极性的现象,缺少相应的鼓励政策;

(2)课程设计功能不突出,网上交流和协作的积极性还不普遍,技术管理和资源引导还未受到足够重视;

(3)以软件方式进行视音频处理,是网络学习平台实现中的关键技术,也是限制平台发展的“瓶颈”,平台创新缺乏集成性、开放性、综合性、可拓展性的模式;

(4)应用中,如何解决不同操作系统和数据库平台上子模块的交互、共享及集成,实现各模块之间的接口是整个教学平台得以畅通运行的关键问题;

(5)不能忽视网络安全信息安全的管理工作,包括新闻、通知的发布和管理,论坛和信息发布的审核、统计分析等功能。

三、我校网络教学平台的应用案例分析及对策

我校校园网集成了教务管理系统、校园一卡通系统、网上办公系统、邮件系统、图书馆管理系统、网络学习资源等,形成了综合、丰富的信息服务平台和分布式的教学资源库。

(一)案例分析

1.多媒体教学模式的并用

基于Bb平台应用中出现的现实局限性,需要采取相应的管理和技术对策,确定各模块的主导作用。如我校开办的“翱翔学堂”,集成六大模块进行课堂内外的辅助教学模式,经过多年的经验汲取和技术改进,如今已发展较为成熟,得到广大师生的认可。如图1所示,以Bb平台为基础,并用远程答疑系统、资源中心(学习网页导航、流媒体课程、精品课程、科研创新平台)、学术报告厅、大学英语教改示范基地、VOD点播系统为辅助学习工具,扩充了网络教学功能,并完善了网络教学资源。

2.构建网络学习支持中心

我校在加强新校区网络多媒体教学环境建设时,使教学系统也进行升级改造,并实施监督远程实况教学、视频会议及学习答疑平台、大型多媒体计算机开放实验室等,具有相对独立性又有关联紧密。如图2所示,在加强虚拟学习环境的同时,扩展教学信息,延伸传统课堂资源,最终实现了学习资源网络化,教学组织形式多样化及管理手段现代化。

img43(www.chuimin.cn)

图1 “翱翔学堂”——网络学习平台和多媒体辅助教学资源并用

img44

图2 数字化网络教学模式搭建示意图

3.增加应用的交互功能

实现师生异地间的信息共享和交流,完成交互教学、协作学习、实时答疑和教学管理等功能,为个性化学习提供全方位的支持服务,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网络学习平台设计思想。利用可视化文本编辑器优化操作界面的美观性、易用性,发掘网络可共享及强交互的特点,开展多种方式的教学活动,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型教学转向以学生为主体的互动式教学模式,多以案例分析的形式增加交互演示,并加强外部资源的有效链接,如图3所示。

4.集成丰富的网络教育资源

适应新校区、多院区的特点,强化员工的服务意识,加强人员结构优化和梯队建设。教学资源制作及管理平台以丰富教学内容、促进知识建构为目标,着力进行资源建设与整合,建立了跨平台、可扩展的网络学习资源门户网站,统领电子教案、多媒体课程(38门)、精品课程(67门)、电子教材(54部)等教育资源,形成立体化的教学资源体系,如图4所示。

img45

图3 师生答疑交流的操作界面

img46

图4 数字化教学主控中心——集成资源并监督教学

(二)模式搭建的应用对策

高校网络教学应用模式要符合现代化教育的一般规律,针对用户进行分类和权限设定,根据教师、学生、管理的不同功能需求,致力于打造互联互动的网络应用环境,如图5所示。

img47

图5 应用模式的功能结构图

(1)利用网络交互和多媒体特点,通过实现师生异地间的信息共享和交流、多媒体教学资源得到有效管理,结合应用多种教学手段,积累宝贵的教学数据,使重点课程的建设内容得到功能性扩展,使网上教学由简单的教学信息发布变成充满交互与交流的虚拟学习社区。对开展网络教学的示范学院,在网络建设、教学经费的安排上,给予支持。

(2)网络教学的设计必须提供学生主动自学的机会,使他们能在网络上探索新的想法,从模拟专家的经验中去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针对学生个体差异制定能力训练项目,使不同程度的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教学资料,利用引导交流的方式,在学习过程中形成成绩带动,跟踪学生的学习进度、学习成绩并生成统计报告,以便教师调整教学进度,增加了教学过程的透明度,为教学管理和质量监控提供依据。

(3)加强校园的网络稳定性,培养自身技术人员进行日常维护,合理管理分配上机时间和使用率,保障学生宿舍的校园网络畅通,注重培养技术人员对服务器设计和部署的能力。

四、网络教学平台应用的发展趋势

随着网络教学系统的完善,网络教学硬件的投入已大大降低,借助数字化工具及相关教育资源的数字转化也更便捷,制作相关教学资源也无需专业技术水平,使得更多西部高校在低成本下实施较高性能的网络教学成为可能。

(1)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数据都被记录在教学过程数据库中,为课程教学评估提供完整的教学依据,全程记录整个教学过程,建立教学评价模型,利用教学过程数据库丰富数据,完成定量化的教学质量评估,并建立教学过程激励机制,要有跨平台、开放性、可扩展性和可重组性等特点,形成信息的检索、分析和运用。

(2)通过更新教学内容,让学生有机会参与教学目标的制定与规划,使之掌握学科基础理论和跟踪学科前沿发展,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

(3)充分发挥以网络为主要特征的科技媒体在教育上的应用,提供基础教学领域的知识本体和教学资源管理功能,为教师进行网络课程开发的综合平台,采用研发与应用并行的原则,为优质资源共享等提供技术支持。

(4)利用多媒体信息和网络通信的优势,完善用户界面的动态展示及高效的交互性能,将校园应用系统与网络教学平台整合,使教学信息综合化,使平台本土化、实用化、个性化。

五、结语

我校在高校信息化建设中,充分吸取教育技术理论与方法的最新研究成果,利用网络技术,根据不同教学模式的搭建过程及对不同教育对象的特点把握,在各教学环节中为网络教学提供灵活的、可缩放的、适合于多种层面、多种对象、多种网络环境的交互式教学支撑环境,成为学校公共服务体系教育技术建设的重要标志。正如我校网教的管理服务理念“以先进技术支撑大众教育时期的高等教育,以优质服务保障先进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1] 刘梦莲,刘勇.Blackboard网络课程设计与教学应用策略[J].电脑与电信,2009(6).

[2] 武汉美,黄道华.试论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学习平台的构建[J].教育与职业,2008(27).

[3] 赵国栋,汪琼.关于中国、美国及香港地区高校信息化发展状况比较研究[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03(2).

[4] 静永文,熊伟,李国山.基于校园网的数字化网络教学平台建设与应用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8(13).

[5] 张婷婷.论如何提高基于Blackboard的网络测试评价反馈的有效性[J].现代教育技术,2007(10).

【注释】

[1]项目名称:基于校园网课堂教学评估系统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2007GJY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