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我国高校本科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研究

我国高校本科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研究

【摘要】:我国高校本科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研究[1]黄迪民孙佳燕摘要: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毕业生就业难究竟原因何在?本文着重从本科毕业生能力不完善的角度分析高等院校本科实践教学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并对高等院校本科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提出建议。此外,学校在学生本科学习阶段安排统一实习,由教师参与指导,提高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国高校本科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研究[1]

黄迪民 孙佳燕

摘 要: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毕业生就业难究竟原因何在?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必然结果,还是高等院校本科教学质量存在问题?本文着重从本科毕业生能力不完善的角度分析高等院校本科实践教学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并对高等院校本科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提出建议。

关键词:就业;本科;实践教学;改革

一、大学毕业生就业矛盾现状

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已成为当今整个社会的热门话题,根据教育部估算数字:2001年全国大学本科毕业生待业率为30%,约34万人待业;2002年37万人待业;2003年52万人待业;2004年为69万人;2005年为79万人。

造成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与国家经济发展、社会供求关系、高校教学质量、毕业生自我价值定位等都有密切关系,但究其根源,主要有以下两方面。

(一)扩招总体上引发了就业市场的供需矛盾

自1999年起,中国高校连年大幅扩招。1999年高等教育的招生人数大幅度增加,普通本专科招生159.68万人,比上年增加了51.32万人,增长了47.4%。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10.5%,比上年提高了0.7个百分点;2000年扩招继续进行,高等教育的招生人数大幅度增加。普通高等教育招生220.61万人,比上年增加60.93万人,增长了38.16%;2001年高等教育的招生规模继续快速增加,普通高等教育招生268.28万人,比上年增加了47.67万人,增长了21.61%。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从2002年开始高校毕业生人数急剧增加,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开始凸显。除了数量引起的就业社会供求矛盾外,部分高等院校不考虑自身实际,在硬件及软件条件均达不到扩招标准的情况下进行盲目扩招,导致教育质量下降,培养的大学生在专业、能力等方面满足不了社会需求,造成了就业矛盾。

(二)高等院校本科教学与社会需求脱节矛盾引发结构性失业

结构性就业矛盾是指由于岗位需求与毕业生的技能、专业素质不相适应而产生的就业矛盾,就业结构的多样化是大众化时代的基本特征,而目前毕业生所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人才模式的单一性和应用型人才的低层次性与用人单位选择人才的多样性和高层次性之间的矛盾。为了更好地了解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情况,西北工业大学学生处对用人单位进行了调查。在“用人单位对毕业生需求调查问卷”中,用人单位在“筛选毕业生简历时”比较注重的学生素质前三位分别是专业、学习成绩、社会实践经验;在“决定录用毕业生时”注重的各方面素质中,近20%的企业表示非常看重社会实践能力,50%的企业表示比较看重社会实践能力;在对高校学生培养的建议与意见中,50%的企业明确提出应加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如深圳市艾雷斯科技有限公司指出,“中国的现实是中小型企业较多,这类企业的岗位专业分工不可能太细,因此需要毕业生有较好的综合性专业能力,尤其是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光有理论知识很难快速融入工作。”国营第八七四厂指出,“加大对一些机械加工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加大对金工实习的重视,积累实践工作经验;拓展毕业生的综合能力,多培养一些全方位的毕业生。”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希望进一步加强和用人单位的联系、沟通和合作,使毕业生缩短到工作单位在角色转换、职业素质等就业方面的期限,为共同培养人才作出贡献。”……由此可见,用人单位希望聘用专业知识与实践能力并重的高校毕业生,而当前我国高等院校普遍将重点放在专业知识的学习上,在社会实践教育方面存在或多或少的欠缺。

二、中美高等院校本科实践教学体系研究

本科毕业生在就业时体现出实际能力不足、动手能力较弱等现象,用人单位在录用本科毕业生后还要花费一年左右时间让毕业生适应工作,这正体现出高校本科实践教学体系存在不足,本科实践教学也因此备受关注,近年来,国内外高等院校都为此进行了探索与改革。

(一)我国高等院校本科实践教学现状研究

在我国,高等院校本科课程体系中都对社会实践做了具体安排,在校生应利用寒暑假进行社会实践,并向学校递交实践报告及实践地点、单位出具的证明、评价等。此外,学校在学生本科学习阶段安排统一实习,由教师参与指导,提高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以西北工业大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为例,学制4年,学生毕业时要求总学分不得低于430学分,其中理论课程不得低于340学分,实践性环节不得低于90学分,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金工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课程设计、机器测绘、上机训练、毕业设计、军事训练、社会活动等,共计44周,98学分。从时间上看,实践环节在大学学习期间占据了近1/4,但从效果上看,却有待完善。西北工业大学是国内知名研究型大学,有着雄厚的军工研究实力,学校不仅有自己的工程训练中心,提供不同专业学生实习场所,同时与众多国防研究院所、军工企业均有合作,学校定点安排本科生到各单位、院所进行实践教学,其中2005届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生被安排在2004年(大三)暑假分批前往成都飞机制造厂实习。2004年8月,10211,10212,10213,10214,02911五个班的学生在成都飞机制造厂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实习,通过对参加实习学生的调查,绝大部分学生表示实习内容主要是参观,并未进行实际操作,与所学专业知识也无实际联系,并未达到实践目的。

本科实践教学达不到教学目的并非某一所高等院校存在的问题,而是普遍存在的。学生寒暑假的独立实习由于没有学校的引导,以及缺乏良好的社会环境而困难重重,高等院校无力安排所有学生到企业进行实际工作实习,企事业单位则大多不愿提供学生短期实习机会,担心影响正常的工作进度及效益。因此,多数在校大学生只能在父母、亲戚所在单位开具证明以应付学校检查,无法真正使所学理论知识与实际结合,理论与实际脱轨也成为高等院校本科人才培养中的缺陷与难点。

(二)美国高等院校本科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研究

美国高等院校,尤其是研究型大学一直为改进本科教育质量不断努力,在教学中强调大学基础阶段的“通识教育”,培养知识面宽的复合型人才;强调文理学科的交叉渗透;鼓励知名学者为低年级学生授课;鼓励低年级学生从事社会实践与科研活动;提倡小班教学等;其中对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及科研更是给予了政策上的大力支持。目前,美国许多大学实行一学年三学期制度,学生两学期参与教学活动,一学期走出校门参加社会实践,使理论学习与实践较早地结合起来,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另外,学校还鼓励低年级学生直接参与教师的科研活动,甚至与导师一起撰写科研论文,进而熟悉基本的研究方法。1999年,联邦政府为鼓励学生从事学校科研活动,颁布了《生活费补贴条例》。如麻省理工学院实施了本科生研究发展计划,本科生在麻省理工学院学习期间,大约80%的学生至少参加过一次本科生研究发展计划,通过参加计划,学生可以成为研究项目里科研成员的合作伙伴。本科生研究发展计划可以为学生提供机会认识科研人员,学习有潜力的领域,调查兴趣领域所在,为将来的职业或研究生学习积累实践技能和知识。除了本科生研究发展计划外,为了鼓励学生以新颖的方法开展研究、论文写作或从不同角度认识和了解研究人员,麻省理工学院还给学生提供了大量开展研究的机会,如服务学习和社区服务计划、论文研究、专题、实习研究、海外留学等。此外,为了体验不同的实验室研究环境,学生还可以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本科生科研体验等计划。

三、结论与建议

目前,我国本科实践教学体系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实践环节不足,实践安排未达到预期效果。正如上文列举,由于高校及企业自身种种客观原因,本科生缺乏良好的社会实践环境,没有得到应有的实践锻炼,缺乏应具备的实践能力。

(2)忽视课程与工作要求之间的联系。本科教育的课程过于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而不是面向实际应用,根据职业能力的要求来选择课程内容,忽视了教育与产业的联系、知识与工作任务之间的联系。(www.chuimin.cn)

(3)先理论后实践的课程排列顺序造成了理论与实践的脱节。本科教育课程基本上都是先上理论课,再上实践课,由于学生没有感性认识,容易造成理论知识的空泛,无法使学生真正掌握知识。

(4)与工作密切相关的实践课程多安排在高年级,实践周期太短,不利于实践能力的培养。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本科毕业生对高校、企业、学生都至关重要,本科实践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已严重影响到本科毕业生的整体质量,鉴于此,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革。

(一)实践教学环境改革

本科毕业生质量不仅是影响所在高校的声誉,同时也是我国和谐社会发展的必要因素,提高毕业生质量,对解决就业、提高全社会对高等教育的信心有着重要作用。本科毕业生的培养也不仅是高等院校的责任,培养合格的毕业生需要全社会的支持,其中首要的是企事业单位应竭尽所能为在校大学生提供社会实践环境,国外在这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企业与高校联系密切,不仅为高校提供研究课题,也为本科生提供实习场所,坚持不懈地努力收到了良好效果,国外企业也正将这一成功经验融入到我国本科人才的培养中。湖南省株洲市南方普惠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中外合资企业,总经理由加拿大人出任,在总经理的责任规定中,有一条是为当地大学生提供实践及就业机会,公司也一直为此不断努力,每年7,8月份在当地招聘在校大学生进行为期四周的实习,每周支付薪水200元。经调查,在此工作过的大学生都认为这样的实习让自己受益匪浅,选拔实习生过程很简单,希望参与实习者递交一份个人简历,公司通过学生所学专业进行选择,依据为文理学科、男女生比例平衡,入选学生体检合格后便正式录用。学生进入公司后第一天上午进行简单安全培训,参观厂房,下午便被分配到各个部门,正式与员工一同工作。这样的实践使学生真正接触到工作,真正融入工作环境,而公司方面也并未受到不良影响,生产进度与效益均无损失,双方都获得了良好效果。由此可见,为在校大学生提供实践机会未必影响到企业效益,反而,还能为企业打出广告效应,吸引优秀毕业生前往就业,我国企业可在此方面借鉴国外成功经验,为企业所在地的本科生营造良好的社会实践环境。

(二)实践教学环节改革

实践教学环节包括实验、实习、工程训练、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社会实践等。在诸多环节中,毕业设计(论文)是计划周期较长的项目,所有在校大学生都必须完成合格的毕业设计(论文)才能顺利毕业,毕业设计(论文)也是考查学生四年学习成果的重要指标,但大部分高校与学生对毕业设计(论文)没有给予相应的重视。学生忙于就业,急于应付毕业,指导教师或因为指导学生过多,或因为存在走过场的想法,众多因素影响了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效果。西北工业大学在这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作为国内知名的研究型大学,西北工业大学承担了众多科研项目,本科生在就读期间就有专门的“本科生创新基地”提供本科生参与科研的环境,学生通过申请,可在基地内与团队一起进行实验及科学研究,每年都有本科毕业生在基地完成自己的毕业设计(论文),并获得各级优秀奖项,同时,在专业学习方面表现优秀的本科生还有机会加入研究生科研团队,较早培养科研能力,并可以此为基础完成毕业设计(论文)。西北工业大学是借助了研究型大学的特点为本科生提供实践环境,各高校也可根据自身优势,充分利用当地环境,为本科生实践创造条件。如西安的高校可利用军工单位及研究院所集中、高校众多便于交流等有利条件,加强校企间的合作,使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更好地实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三)实践教学计划改革

高等院校在制定本科生培养计划时都对实践进行了详细安排,将社会实践、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安排在不同学期,以不同形式进行考察,为避免本科实践教学流于形式,可适当变革实践教学计划,将较为零散的社会实践安排集中,如将学生实习、暑期社会实践与毕业设计(论文)结合,安排学生在工作地集中工作3~5个月,用人单位可适当给予学生补助,此举可减轻学校在学生社会实践环节的支出,同时也为用人单位提供了选择优秀毕业生的条件,在正式实习工作中,用人单位与学生可进行双向选择,便于减轻学生就业矛盾。以河南省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外语系为例,教学计划中第七学期末安排学生进行3~4周教学实习,主要内容是中小学教学,第八学期初安排5周完成毕业论文,若将教学实习与毕业论文时间集中,在近10周时间里将学生安排在中小学教学,在此基础上完成毕业论文,学生在此过程中必定能对所学专业及英语教学有进一步认识。

(四)实践教学教师培训改革

高等院校在集中开展本科实践教学时,一般为实践学生配备带队教师,带队教师通常由班主任、指导员等人员组成,在进行社会实践时,对学生的指导与在校时无异,国内外教育领域专家对此进行研究发现,学生实习期间若配备专门实践指导教师对学生能起到更好的指导作用。我国大部分高校并未培养专门的社会实践指导教师,选拔并培养专门的实践教学教师是本科实践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实践指导教师应具备三方面素质:首先,要具备一定专业知识,尤其是理工科教师,应了解基本的理论知识,能熟练使用实验器材等;其次,应具备一定心理学知识,能正确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出现的心理变化,指导学生适应环境、处理社会关系能力等;再次,指导教师应对社会实践地点有一定了解,如掌握学生实习公司、企业文化、生产情况等。综上所述,高等院校可在各院系选拔年轻教师或优秀毕业生,由于其对本专业知识熟练掌握,在指导实验、工程训练等实践教学时便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再进行综合培训和系统学习,并可按区域划分社会实践地点,提前让实践教学教师进入企业,先于学生掌握基本情况,以便在实践活动中更好指导学生。

(五)实践教学方法改革

当前,本科实践教学多数采用教师讲述的授课方法,有条件地选择实验或实习让学生理解、消化所学知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处于被动地位,实践教学方法改革应以建构主义理论问依据。建构主义理论是当代西方国家日渐流行的一种社会科学理论,其教学思想已对世界的教育理论和实践产生广泛和深刻的影响。建构主义在学习与教学上主要有如下看法:

(1)建构主义的核心观念是知识的建构。学生并不是被动地接受或复制来自教师的输入,而是通过尽力寻求新信息的意义或将其与已经知道的信息联系起来而对其做出主动的转达。这样,学生通过主动建构的过程形成了新知识。

(2)建构主义在教学上主张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就是把学生放在教育活动的中心,但并不意味着教师应当放弃教学的责任。在具体的教学形式上,建构主义提倡发现学习、探究性的学习、讨论、合作学习、个别化教学以及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本科实践教学体系应突破传统的先讲授,后动手的形式,可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先进行实际操作,在操作中培养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在“问题”的基础上进行研讨,并最终回到理论基础知识学习中。学生从中学升入大学,开始接受专业学习,对习惯基础教育的学生是一次大的跨越,为了让学生对所学专业有更直观的认识,应多让学生接触实际生产,尤其是理工科专业学生,要在低年级广泛学习基础课的同时尽可能多的接触工厂、企业,参观学习能引发学生学习兴趣,低年级学生应着重培养对专业的感性认识,为高年级的实际动手能力培养奠定基础,教学方法应随学生知识程度的变化进行相应改革,配合理论知识的学习。

参考文献

[1] 黄胜.我国高等教育专业结构与就业走势矛盾的分析与对策研究[D].重庆大学.

[2] 李正.中国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质量研究[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72-73.

[3] 高林.应用性本科教育导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70-71.

[4] 全国高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全国高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计划案例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370-378.

【注释】

[1]项目名称:高等院校本科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研究(项目编号:2006GJY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