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把这部分简统称为敦煌汉简。这次发掘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敦煌地区发掘简牍最多的一次。......
2023-11-29
第五节 武威汉简
武威汉简主要包括《仪礼》简、《王杖诏令册》和武威汉代医简三部分。
《仪礼》简为1959年在武威市新华乡磨咀子6号墓出土的木简,包括三部分:甲本是《仪礼》7篇,共398简,缺24简,木简;乙本是《服传》1篇,与甲本《服传》同,共37简,不缺,木简;丙本是《丧服》经、记,无传,竹简,共34简,不缺。除乙本简较短而窄外,竹、木简的长度一般为55.5~56厘米,约合汉尺2.4尺,留有绳编痕迹,系先编后写。出土时为卷帘式收卷。每简的字数,甲本大多在60字上下;乙本字小而密,每简100~120字不等;丙本每简20~30字或50~60字不等。3本9篇,实存469简27298字,是当时经师习诵的本子,这是目前所见《仪礼》的最古写本。《仪礼》是构成古代经典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西汉晚期写本的出现,对于研究汉代经学和《仪礼》的版本、校勘提供了重要的第一手材料,其史料价值不言而喻。在迄今全国所出的汉代木简中,《仪礼》简是保存最完好的一批,多数木色,墨迹如新,原书的篇题、尾题、页数和原来的次第首尾俱全。近于原式的西汉9篇经牒,简册上还有修改刮削和读书时的记号,对于复原古代简册制度提供了具体例证。
王杖简
《王杖诏令册》是在武威新华乡磨咀子汉墓群中发掘的汉代木简。先后两次出土,第一次是1959年秋,在18号墓中出土了木简10枚,被史学界称为“王杖十简”;第二次是1981年,由当地农民交出的近年在磨咀子汉墓出土的《王杖诏书令》木简26枚。汉代百姓70岁以上者为“高年”,政府“赐玉杖”,杖首为鸠形,《王杖诏令册》简文对此作了记述,所以又被称为“鸠杖”或“玉杖”简,主要记载汉代的尊老、养老制度。新出土的《王杖诏书令》,内容大体分为三部分,其中包括五个诏书令文件。1~6简为第一部分,包括两个诏令:1~3简是尊敬长老、抚恤孤寡者的诏令,称“兰台令卌二”;4~6简是抚恤孤独废疾者的诏令,为成帝建始二年(前31年)九月发布的诏书。7~26简为第二部分,包括三个诏令:7~11简是高年赐王杖的诏令;12~20简是处决乡吏殴辱王杖主的诏令;21~26简是70岁以上者赐王杖的诏令。与“王杖十简”同是建始二年(前31年)九月的诏。第27简为第三部分,是上述诏书令的总名称、篇目及册簿的检署。从简文的内容看,汉代对70岁以上的老人及60岁以上的鳏寡孤独老人都要授以王杖,受到政府和社会的尊敬和保护。这个诏令颁布于宣帝本始二年(前72年),成帝建始二年(前31年)又重新颁布,并强调要继承高祖刘邦时的敬老养老传统,说明两汉时期是十分重视尊老养老、抚恤鳏寡孤独废疾者的。颁布的一系列诏令,对形成强不欺弱、众不暴寡、老有所终、幼有所养的良好社会风尚缓和阶级矛盾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武威汉代医简是1972年11月在武威县柏树乡五畦村的旱滩坡的一处汉墓里发掘出土的木简,共96枚,其中有简札,也有板牍,主要内容是医药方技,故称为《武威汉代医简》。这批医简内容丰富、范围广泛,包括临床医学、药物学、针灸学以及其他内容。
在临床医学方面,有对疾病症状的描述和病名、病因、病理及许多治疗方剂的记载。病名包括内科、外科、妇科、五官科等。经统计,简中现存较完整的医方有30多个,其中治疗内科疾病的医方有14方;治疗外科疾病的医方有11方;治疗妇科病的医方2方;治疗五官疾病的医方多种,针灸科的医方,还有其他的医方如千金膏药方、百病膏药方等。上述方剂都较为完整可辨,部分残简的方剂尚未统计在内。
简文中所列的药物名称有100多味,属植物类的有柴胡、当归、黄芩、黄连、大黄、半夏、厚朴、甘草等63种;属动物类的有龙骨、鸡子中黄、蟅虫、乳汁、骆稣、白羊矢、白蜜、斑蝥等12种;属矿物类的有丹砂、硫石、钟乳、玄石、戎盐、矾石等16种;还有其他药物如醇酒、酢浆、豉汁、米汁等9种。简文对这些药物的炮制、剂型以及用法也作了比较详细的记载。简文还涉及用药的重量单位,如升、斤、尺、两、分、稞、束、枚等。在针灸学方面,简文中也有三里、肺输、泉水等穴位,并有留针方法、针灸禁忌等的记载。
武威汉代医药简的出土,是继我国传世的医学理论专著《黄帝内经》及药物学专著《神农本草经》之后又一部医药著作,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汉代医药水平的真实情况。从简文的内容看,这批医药简具有同时代其他医书所具备的进步之处。其一,把辩证施治的方法用到临床治疗当中。简文对外感和内伤病进行区别,并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治疗;其二,在药物学方面,武威医药简所载药物有l00多味,其中20多种在我国古代医药专著《神农本草经》、《名医别录》中是没有的。同时,这些药物在简文中大都是作为复方成分出现的,一个方剂少则2~3味药,多则可达15味,可见,当时已掌握了中药在复方中的复杂性能。另外,根据治疗用途的不同,药物被加工成汤、散、膏、醴等剂型,并以酒、温酒、米汁、豉汁等做引子,以助其发挥药理作用;其三,在针灸学方面,武威医药简有9枚简是涉及针灸内容的。当时已有较长时间的留针方法,如“留针灶一升米顷”等。所记穴位有三里、肺输、泉水三穴,简文中还提到灸刺的禁忌与年龄的关系;其四,武威医药简具有浓厚的民族和地方特色。如药物中的骆苏(稣),即骆驼奶做成的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稣,酪之乳面所成。”骆驼是沙漠地区的动物,盛产于我国西北地区,简文中提到的以骆稣入药,说明这个方剂具有明显的地方特色。(www.chuimin.cn)
1984年在武威市韩佐乡红花村五坝山3号汉墓出土木简1枚,讲的是有关冥间过所的一些问题。1989年又在旱滩坡汉墓发掘木简20多枚,内容主要是汉律佚文。此外,武威还出土有魏晋、唐、西夏时期的简牍,如1985年在武威旱滩坡晋19号墓出土木牍5枚;1972—1974年在武威古城乡一山洞中发现唐代吐蕃和西夏文木牍5枚等。尽管这些简数量不多,但对研究这一历史时期社会生活很有参考价值。
【注释】
[1]简牍文书都是竖着写的。
[2]山西出土的“候马盟书”,当地人称为“石简”。
[3]如1991年发现于敦煌悬泉的“使者和中所督察诏书四时月令五十条”,现藏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4]薛英群:《居延汉简通论》,甘肃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5]《史记·大宛传》。
有关甘肃历史文化的文章
后经秦穆公、献公的向西开拓,至秦昭王二十八年置陇西郡,三十五年又置北地郡,这是甘肃郡一级最早的行政建制。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在全国范围内实行郡县制,划全国为36郡,后增为40郡,甘肃黄河以东地区仍沿用北地、陇西二郡行政建制。蜀汉在甘肃境内辖有武都郡、阴平郡,二郡辖区大部在今陇南地区。甘肃全境属秦凤、永兴、利州3路管辖。分置以后的甘肃省辖8府6直......
2023-11-29
我国西北地区的居延、敦煌、武威等地,都是古代中西交通要道。这些地区以出土汉简以及武威铜奔马、铜车马仪仗俑等珍品而著称于世。新旧居延汉简,记录了汉代居延地区屯戍情况及其兴衰的历史,也再现了汉代西北边塞屯戍风貌和生活情景。敦煌汉简,1907年在敦煌汉代烽燧遗址中发现汉简705枚,1913年至1981年,先后六次,在敦煌、酒泉之间总计发现汉简2190枚,时代约自西汉武帝末年至东汉桓帝时期。统称之为“敦煌汉简”。......
2024-01-28
甘肃境内的秦长城始筑于秦昭王时期,即公元前306年到公元前251年止,比秦始皇统一中国早了半个世纪。甘肃境内的秦昭王长城又称秦西北边地长城,从临洮起经渭源、陇西、通渭、静宁、西吉、固原、彭阳、镇原、环县、华池共11个县,全长1000公里以上。......
2023-11-29
第一节甘肃猿类化石及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存一、甘肃猿类化石在古人类学研究中,中新世灵长类的地位非常重要,高等猿类与人类有着密切的亲缘关系。这一研究成果给甘肃古猿化石的研究带来了启发。甘肃旧石器时代中期文化遗存目前发现的有两处,一是镇原县的姜家湾,二是镇原县的寺沟口。中国出土的第一块旧石器发掘地甘肃旧石器时代晚期的文化遗址有环县楼房子、刘家岔,庆阳县巨家原,镇原县黑土梁等4处。......
2023-11-29
第一节甘肃自然地理环境甘肃地处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的交汇处,是山地形高原地区。祁连山又称河西走廊南山,东起乌鞘岭西至当金山口,包括甘肃省境内的阿尔金山部分,长达1000余公里,由一系列平行山岭和山间盆地组成。而北半部地区的自然环境条件较南部差,而且变化也较大。如今,这里水文条件恶劣,干旱少雨,水贵如油,草木稀少,荒山枯岭,沟壑纵横,自然地理环境恶劣。......
2023-11-29
秦朝在甘肃境内的疆域没有越过黄河,随着河西走廊正式纳入汉王朝的版图,汉长城的修建主要集中在河西地区。令居至酒泉段,为河西汉长城的东段,是河西汉长城修筑最早的一段。酒泉至敦煌段,为河西汉长城的中段。......
2023-11-2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