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摩亨佐·达罗:古代死亡之丘的揭秘

摩亨佐·达罗:古代死亡之丘的揭秘

【摘要】:18“死亡之丘”摩亨佐达罗在巴基斯坦信德地区,滚滚流淌的印度河右岸,有一座半圆形的佛塔废墟。多少年来,这里一片荒芜,满目凄凉,一直被当地人称为“死亡之丘”。这座古城就是举世闻名的摩亨佐达罗。摩亨佐达罗城有高大的城墙和宽阔的街道,居民大约有35000人。它可能就是当时摩亨佐达罗城的国王或首领居住的地方。这座大澡堂是摩亨佐达罗人高度重视清洁卫生的标志,也是首次见于历史的一种现象。

18 “死亡之丘”摩亨佐•达罗

在巴基斯坦信德地区,滚滚流淌的印度河右岸,有一座半圆形的佛塔废墟。没有人知道它是什么年代修建的。这里是信德沙漠的边缘,白天沙尘滚滚,夜晚寒风冽冽。尽收眼底的只有一望无际的信德沙漠。多少年来,这里一片荒芜,满目凄凉,一直被当地人称为“死亡之丘”。

1922年,几名印度勘察队员偶然来到这里,在佛塔的废墟里,找到了几块刻着动物图形和令人费解的文字的石制印章。在随后的几十年里,几个考古工作队相继来到这里进行发掘和整理,终于发现这里曾是一座重要的古代城市的废墟。

这座古城就是举世闻名的摩亨佐•达罗。这一新发现的远古文明被称为“印度河流域文明”,由于之前在旁遮普地区的哈拉巴也发掘出类似的印章和古物,因此这一文明又被称为“哈拉巴文化”。

摩亨佐•达罗出土的石制印章

摩亨佐•达罗出土的青铜舞姬像

【知识点】

印度河流域的古文明被称为“哈拉巴文化”,其兴盛的时期和我国夏朝约略相当,可是在公元前18世纪左右却被入侵的雅利安人毁灭。此后哈拉巴文化即湮没无闻,直到20世纪20年代才通过考古发掘为世人所知。

摩亨佐•达罗遗址

摩亨佐•达罗是公元前3000年到公元前1750年青铜器时代的一座世界名城。这座古城最早是一些小小的村庄。后来,各个村庄逐渐扩大,渐渐连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城市。摩亨佐•达罗城有高大的城墙和宽阔的街道,居民大约有35000人。城里的街道十分整齐,房屋排列得井井有条。

摩亨佐•达罗城里街道大部分是东西向和南北向的直路,成平行排列,或直角相交。主要街道宽达10米,街道两旁还有不少灯柱,大概晚上已有路灯照明。街道下面有排水道,用拱形砖砌成,形成了一个独特的排水系统。(www.chuimin.cn)

古城里的建筑物都用火砖砌成。在这里,人们能看到5000年前留下来的高达7.5米的断垣残壁。古城住宅大小不等。小住宅只有两间房,大住宅里有大厅和许多间房屋。在这些住房中间,最突出的是一幢包括许多间大厅和一个储存库的建筑物。它可能就是当时摩亨佐•达罗城的国王或首领居住的地方。

另外,还有不少两层楼房屋,下层是厨房、洗澡间,上层是卧室。这些显然是属于有钱有势人家的住宅。

古城里的大多数住宅都有水井和整洁的浴室,而且有一条修得很好的排水沟,把废水引入公共排水渠中。大小住宅多半都在外墙里面装有专用的垃圾滑运道。居民们可以把废物倒进滑运道,滑到屋外街边小沟。小沟又连接下水道系统。这样复杂的污物和污水处理系统,不仅在上古时代是无与伦比的,就是当今世界上的许多城镇也望尘莫及。

古城的居民特别爱清洁。城里最突出的一个建筑物就是一个大澡堂。澡堂里的大浴池呈长方形,长12米,宽7米,深2.4米。浴池南北两端有阶梯,有一条一人高的排水沟可以随时把废水排出浴池。澡堂旁的一个房间里有一口椭圆形水井,大概是给浴池供水的。浴池底部和四周的砖块都用石膏灰浆砌合,外面涂上一层沥青,然后再砌一层砖块,以防漏水。浴池北面有一连串小浴室。每个浴室里有一个放置水罐的高平台,看来是作热水浴之用的。这座大澡堂是摩亨佐•达罗人高度重视清洁卫生的标志,也是首次见于历史的一种现象。

在摩亨佐•达罗古城遗址里发现的大量石制印章不仅是一种雕刻技艺精湛的工艺品,更是人类古文明最珍贵的文献资料。因为,在这些印章上刻有牛、鱼和树木的图形文字,很像古埃及的象形文字和苏美尔人的楔形文字。遗憾的是,这些“天书”至今还没有被人们释读。

住在这个城市的居民叫“达罗毗荼人”,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棉花并用棉花织布的民族之一。他们创造了结构独特的文字,发明了相当精密的度量衡,建立了高度发达的城市经济,还与其他各民族进行着广泛的贸易往来。

这样一座繁华的城市是怎样衰落直至葬身黄沙之下的?摩亨佐•达罗人是在什么时候遗弃这座城市的呢?他们后来又到哪里去了呢?由于岁月的消磨、洪水的冲刷和盐碱的腐蚀,解开这些历史悬案的希望就像眼前的摩亨佐•达罗遗址日渐颓败一样,变得越来越渺茫了。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古城摩亨佐•达罗遗址的发现证明:包括今天的印度和巴基斯坦在内的古印度同古埃及、古巴比伦、古代中国一样,是人类文明的摇蓝。

【历史小讲坛】

古代印度

古代印度是一个历史上的地理概念,指喜马拉雅山以南的整个南亚次大陆。它包括了现在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尼泊尔、不丹等国的领土。印度作为地域的名称是从印度河的名称引申而来的。我国《史记》、《汉书》称之为身毒,《后汉书》、《新唐书》、《宋史》等称之为天竺,唐代玄奘在《西域记》中首次音译为印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