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易卜生戏剧地理空间研究成果展现

易卜生戏剧地理空间研究成果展现

【摘要】:于此,易卜生的剧作中存在这样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挪威、北欧与世界地理空间的环环相扣组合而成三维一体的地理空间,从而形成“‘挪威·北欧·世界’三维一体示意图”,如图3.9所示。此处所说的“三维一体”,即指易卜生的剧作中,“挪威”、“北欧”、“世界”分别代表三种不同的维度,最终组合成不可分割的整体。

易卜生的剧作中,涉及挪威境内大海、高山、冰川、林地、峡湾、岛屿以及曲折海岸线地理环境,因此形成了挪威地理空间建构,以此为基础建构了以挪威为中心的世界地理空间,除此之外,其中应包括一重北欧地理空间的建构,只是有的剧作中表现得不太明显,然而也是不可忽视的存在。北欧其他四国的地理特征:瑞典[12]境内多大海、低地、森林、河湖等,芬兰[13]境内多大海、高地、丘陵、平原和湖泊等,冰岛[14]境内多大海、高原、狭小平原、温泉、瀑布和冰雪等,丹麦[15]境内多大海、峡湾、岛屿、起伏小丘以及曲折海岸等。它们与挪威的地形相似性很高:大部分都是濒海国家,以崇山峻岭、台地相生之地貌以及大海与峡湾作为主要的地形特征。然而各国又有不同的地理特征:挪威以高山与峡湾为主体,瑞典以低地与河湖为主体,芬兰以高地和湖泊为主体,冰岛以高原和冰雪为主体,丹麦以低地和峡湾为主体。因此,北欧各国的地形大体一致,只不过有的国家高原地形多一些,有的地方低谷地貌多一些,有的地方江河湖泊多一点,有的地方火山熔岩多一些,等等。北欧各国不同的地形与不同的地相,给剧作家带来独特的灵感:其剧中有的故事发生在高山之地,有的发生在谷地之间,有的发生在湖泊纵横之畔,有的发生在大海峡湾之旁等。于此,其众多剧作中,呈现出多种形态的地形与地貌,因而有着无比丰富之地理形态,多重意蕴由此而生发出来。北欧不同国家的地理,特别是易卜生居住过的国家或者旅行经过的地方,让他不仅拥有了广阔的视野,而且不同国家中自然万物的美丽与精华,在其头脑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不断成为其文学创作用之不竭的源泉。如此看来,挪威的地理景观展现虽是最为主要的表现对象,但其他四国的地理景观描写也不容忽视,以此建构了一重完整的北欧地理空间,具有丰富而深刻的审美价值与意义。

易卜生剧作中的地理景观并不是单一的组合,而是多个国家风景的复合体。易卜生于1888年10月30日,在慕尼黑致乔治·勃兰兑斯信中承认自己的创作受到了北欧国家的影响,特别是丹麦的海洋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由此创作了《海上夫人》一剧:“1887年10月5日,易卜生在其出版商海格尔家的宴会上曾说,在丹麦度过的那个夏天让他‘发现了大海’,平静、温和的丹麦海洋给他的灵魂带来了平和与安宁,对于他的创作也将具有重要的意义。”[16]如此看来,《海上夫人》原来是以丹麦国家的大海作为原型,剧情正好也发生在温暖的夏天,剧中众多人物来到那个美丽的海边小城,各自寻找属于自己温馨浪漫的爱情;正是现实生活中平静而温和的丹麦海洋,给剧作家带来诗意情怀与无尽灵感。《布朗德》一剧也可作为实证,他是在什么情况下创作出这部诗剧的?他的创作环境是不是有什么特殊性?王忠祥先生如此说:“一八六二年,易卜生从奥斯陆到北部冰川区旅行,北国的风光一路上的见闻使诗人深有所感。他返回奥斯陆后,花了一年时间写出‘史诗’《布朗德》”,“一八六五年一月,他有一次访问罗马圣彼得大教堂,脑海里忽然闪现出他过去写的‘史诗’,这五首诗和高大雄伟的建筑、虔诚肃穆的教民联系起来了。他打算把‘史诗’改编为诗剧,建造一座精神上的大教堂。”[17]1870年10月28日,易卜生在德累斯顿致彼得·汉森的信中这样说:

我到达哥本哈根的时候,丹麦人正好在迪巴尔败北。我在柏林看到威廉皇帝带着各种战利品胜利入城。在那段日子里,《布朗德》开始在我心中像胚胎一样萌芽了。当我到达意大利时,那里的统一事业早已凭借一种无限的自我牺牲精神而得以实现,而在挪威——!此外,罗马是一个绝对平静安宁的地方,我和一些无忧无虑的艺术家们有了交往,这种生活氛围恐怕只有莎士比亚笔下的《皆大欢喜》才能媲美了。这样我才具备了创作《布朗德》的条件。[18]

由此可见,《布朗德》一剧得以形成,不仅有着挪威“奥斯陆”的风光,也有“北部冰川区”的景象,更有“罗马圣彼得大教堂”的风情;更为重要的是,也有丹麦风土人情的滋养,还有德国柏林的地理风貌,更有意大利罗马的地域风情;因此,其剧中主体地理景观的形成,并不只是一地风光的再现,也不是一地民俗之展现,而是多个地方风土人情与地域风貌的呈现。(www.chuimin.cn)

于此,易卜生的剧作中存在这样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挪威、北欧与世界地理空间的环环相扣组合而成三维一体的地理空间,从而形成“‘挪威·北欧·世界’三维一体示意图”,如图3.9所示。如果以几何图形进行描绘的话,第一章的“图1.3以南北为框架地理空间示意图”、第二章的“图2.9‘垂直与水平’地理空间示意图”与本章的“图3.9‘挪威·北欧·世界’三维一体示意图”,三幅示意图是“图6.1五重地理空间示意图”(第六章)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图1.3、2.9与2.9的叠加亦建构了图6.1的基本框架;于此,易卜生剧作中五重地理空间,才能够形成一幅完整的示意图(即图6.1)。毫无疑问,“挪威”一直是几重地理空间建构的中心,其发展趋势是:“挪威”→“北欧”→“世界”,三重地理空间的建构,不仅形成三重地理的圆圈,一圈一圈不断向外扩展,一圈更比一圈的地理范围更为宽广,而且整体上形成“‘挪威·北欧·世界’三维一体示意图”。此处所说的“三维一体”,即指易卜生的剧作中,“挪威”、“北欧”、“世界”分别代表三种不同的维度,最终组合成不可分割的整体。挪威是剧作家的故国家园,其无论是旅居在北欧的哪一个国家,或者是在世界的哪一个国家旅行,抑或对自己的祖国是一种什么样复杂的情感,挪威始终是其内心最无法割舍的地方,应是其精神家园之所在。北欧有着更为广阔的地域范围,易卜生曾到过北欧国家旅行,甚至也在一些国家短暂居住过;挪威本是北欧的一部分,与瑞典、芬兰、丹麦和冰岛等国,具有大致相同的地形与地相,剧作家对北欧各国的地理环境以及民俗风情相当熟悉,因而成为其剧作中地理空间建构的来源。世界是一重更为阔大的空间,易卜生并没有走遍全世界的各个地方,然而长期旅行与居住在国外的经历,让他比一直居住在挪威的本土作家更多了一重认识世界的视野,同时拥有更多超越自我的契机,因而剧作中有多重世界地理空间的建构。于此,剧作中建构的地理空间从“挪威”走向了“北欧”,又从“北欧”走向了“世界”,是谓“挪威·北欧·世界”三维一体。因此,其剧作中亦形成一个十分有意思的景观:那就是很多剧作并不单独只有挪威地理空间的建构,也不单只是北欧地理空间的建构,更不单是世界地理空间的建构,更多是三重地理空间的同时并存,建构了“挪威·北欧·世界”三维一体空间,从而形成多幅圆形的地理空间示意图。《培尔·金特》剧中“回环曲折”式、《海上夫人》剧中“由小及大”式、《咱们死人醒来的时候》剧中“复合交错”式世界地理空间的建构,都是以“挪威”为地理的中心,或者可以说是艺术图式的圆心,而渐渐向“北欧”过渡,直至形成整个“世界”的地理空间。当然,针对不同的剧作而言,“挪威·北欧·世界”三维一体的建构,并不是单调而乏味的存在,不仅建构多重类型的地理空间,而且每一部剧作各自形成不同的地理空间结构:或“回环”、或“圆圈”、或“复合”、或“叠景”、或“螺旋”、或“垂直”、或“水平”等艺术结构的形成,由“挪威·北欧·世界”地理空间而形成的审美空间,则呈现出多姿多彩的地理风貌,具有丰富而实在的审美价值与意义。因而,易卜生的地理观念不仅仅是以挪威为起点,同时也走向北欧并辐射到了世界,有的时候还与宇宙天体相通相融,是谓“挪威·北欧·世界”的三维合体。剧中人物形象的塑造、情感的表现、主题的表达与艺术技巧的展现,都不能离开“高山”、“谷地”、“大海”、“峡湾”、“挪威”、“北欧”与“世界”等地理景观而独立存在;剧作家对自然山水的描写以及多重地理空间的建构,正是剧中多幅图式形成的基础与前提。只有当易卜生认识到自然地理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有着不可忽视意义的时候,他才能够以其卓越的艺术才华建构“高山谷地”、“大海峡湾”等地理空间,其思维才能从挪威走向北欧直到世界,并一直上升到宇宙的高度,其主题思想与美学意图,才能通过客观存在的自然意象与地理形态展现出来,也才能真正进入到对于人类精神形态的建构以及对人类精神图景的探讨层面。剧中以丰富而具体的地理因素而构成种种图式,体现了剧作家独到的艺术构思以及对艺术技巧的熟练运用,同时,体现了剧作家与自然万物、宇宙天体相互融合、共生共荣的审美理想,足以见证易卜生及其戏剧的独特价值与非凡魅力。

图3.9 “挪威·北欧·世界”三维一体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