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交错”式世界地理空间建构,由“南北交织”式、“上下辉映”式两重地理空间共同组成,形成“‘南北交织’式地理空间示意图”以及“‘高山上荣华’地理空间想象图”。同时,他们的旅行路线有重叠也有分离、有相聚也有离别,正是在南方与北方生活情景与地理景观的分分合合之中,交织成一重“南北交织”式的世界地理空间。......
2023-11-29
如果说《培尔·金特》中“回环曲折”的地理空间结构、《海上夫人》中“圆形”的地理空间结构,是易卜生以“圈”为核心的艺术构思之体现,那么,最后一部戏剧《咱们死人醒来的时候》,可以说凝聚了艺术家一生对艺术的追求以及对人生的感悟、对人性的探索和对哲学宗教问题的探求等,此剧的艺术结构则更为复杂与曲折;也许并不仅仅是“圈”的艺术构思以及“圆形”的艺术结构,而是更为繁复的艺术创造,而是一种多维度、多角度的复合构成。于此,剧中南方与北方空间的相互交织,既有挪威的南方与北方的相互交织,也有世界的南方与北方的相互对接;同时也有上方与下方空间的彼此辉映,高山顶上与峡谷深渊的景象相互呼应;南方与北方、上方与下方,多重维度的相互组合,并以挪威作为地理的中心点,剧中人物从世界各地聚集到挪威的“海滨浴场区”(268),从而形成“复合交错”式的世界地理空间;多重地理空间的反复汇合、多重象征意蕴的交织而生,以及多重解说的维度、多向领悟的空间、多重情感的交错、多种意识的复合,等等,最终形成“‘复合交错’式地理空间示意图”,如图3.8所示,“南方”与“北方”、“上方”与“下方”的地理空间彼此交织,形成一重立体的世界地理空间;无论是“南方”、“北方”,还是“下方”,都统一指向“上方”,这里的“上方”,有着极其深厚的哲理意蕴,正是剧作家“在高处”哲学的体现。因此,“复合交错”式世界地理空间,具有十分丰富而深厚的审美意蕴。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图3.8 “复合交错”式地理空间示意图
其一,多重地理空间构成的交错之美。
《咱们死人醒来的时候》中每一种地理因素都有着丰富的内涵,因此,剧中出现多重形式地理空间的汇合,以及由此形成的曲折多姿之艺术结构。有来自不同方位的国家与城市等:南方的不知名城市、挪威的南方城市,也有位于地球南端的南美洲城市;除此之外,还有挪威北方的海滨浴场、陶尼慈湖边,还有地球最北端的北极海,等等;南方与北方的相互对接,是谓“南北交织”式地理空间结构。处于上方的“高山顶上”,是光明而辉耀的;处于下方的“深渊幽谷”,是阴暗而深沉的;上方与下方之景象相互辉映,明亮与阴暗的相互对应,是谓“上下辉映”式地理空间结构。“南北交织”式、“上下辉映”式两重地理空间,统一而成“复合交错”式的世界地理空间;地理空间之间的相互对接、交错而生,形成“复合交错”的艺术结构,具有重叠、繁复的交错之美。
地理之景随着剧中人物活动的地理背景,而一幕幕地不断升高。首先,南北之景交织在挪威北方的“海滨浴场区”(268):“浴场旅馆外景,右首可以看见旅馆主要房屋的一部分,一片公园似的广场,一座喷水池,几簇优美古树和一丛灌木。左首有一小凉亭,几乎全被常春藤和美国藤遮住。亭外有一桌一椅。后方一片海峡景致,接连外海,远处有几个海角和小岛。”(269)其中,“旅馆”、“广场”、“喷水池”、“古树”、“灌木”、“小凉亭”、“常春藤”、“美国藤”、“一桌一椅”、“海峡”、“海角”、“小岛”等,组成了“海滨浴场区”的全体景象。“海滨浴场区”无疑是一处优美、安宁与静谧的好去处,也是游客可以休养身心的好地方。正如剧中所说:“这是一个宁静、和煦、晴朗的夏日清晨。”(269)在这样夏日的清晨,面对如此美好之风景,人们的心情也应该无比美好;然而,鲁贝克与梅遏的神情却“微有疲倦之意”(269),似乎并没有被美丽的海峡风景所感染。“常春藤”与“美国藤”意象特别值得我们关注,藤蔓植物有着弯曲、缠绕、棘刺与攀附的特性,是与人们的心情相对应的。爱吕尼第一次来“海滨浴场区”,并将凉亭租了下来供自己活动之用,小凉亭被这两种植物严严实实的遮住,象征着其内心一直没有顺畅过,过去的记忆在其心中反复缠绕,形成一丛密密麻麻的“灌木丛”,将她包裹在其中透不过气来,如同死去了一般。其次,由地理位置处于低下的“海滨浴场区”,而渐渐上升到第二幕的“无树高原”(295):
山中疗养区附近。一大片无树高原,向一个长湖伸展过去。湖对岸耸立着一列山峰,峰间铺着淡青积雪。前方左首,一道潺潺的溪水分成几股细流,从一座石壁上泻下来,从高原上平滑地向右流去,直到看不见为止。沿溪杂列着矮树、花草和石头。前方右首,有一小丘,丘上有一长石椅。太阳快落山的夏日傍晚。(《咱们死人醒来的时候》,295)(www.chuimin.cn)
地理位置稍高的“山峰”、“石壁”、“小丘”、“淡青积雪”之景,与“长湖”、“潺潺的溪水”、“矮树”、“花草”、“石头”、“石椅”等景致,构成了整体的“无树高原”之景象,比“海滨浴场区”具有更多的人文之景,也显得更加开阔与自然。随着地理位置的渐渐升高,时间亦从夏日的清晨渐渐没入夏日的傍晚,人们的心情较之以前有了些许变化:在那样的黄昏,梅遏从刚开始的疲惫而变得兴奋与开朗;鲁贝克在遇到日思夜念的爱吕尼之后,依然是那样心事重重,却也能敞开心扉与梅遏交谈。最后,处于较高地理位置的“无树高原”,上升到“荒芜坼裂的山腰”(322),那里是高山峻岭与悬崖峭壁,剧情以高山顶上的暴风雪呼啸扫荡而结束:“荒芜坼裂的山腰,后方峭壁耸立。右首一列披雪的山峰,逐渐隐没在浮雾里。”(322)“云雾四合,景物渐隐。鲁贝克教授和爱吕尼挽手走上右首雪地,不久就隐没在低云层中。猛烈的暴风一阵阵在空中呼啸扫荡。”“忽听高处雪地上发出一声雷鸣似的巨响,雪块飞速盘旋而下。隐隐望见鲁贝克教授和爱吕尼裹在雪块里打转,不久就埋在雪里了。”(332)戏剧的最后一幕,鲁贝克等人从南方或者北方,纷纷攀上了那座高耸的山峰,荒无人烟之高山上,到处都是悬崖陡壁,下面是万丈深渊,暴风雪阵阵肆虐,紧接着高处的雪块开始崩塌,而鲁贝克和爱吕尼却丝毫没有后退的意思,他们迎着暴风骤雪,坚定地走向了更为光明的境界。地理位置一幕一幕向上升高,多层次地理空间的建构,全方位环境的描述以及与人物心理的相互连接交织,使全剧呈现出一种错落有致的美感。不仅是南方与北方的相互交织,上方与下方的彼此呼应,而且是自然与社会的相互映照、过去与现在的互相对话、天空与大地的深然一体、自然地理与人物心理的相互辉映!人物的思想与情感,随着地理位置的变化而不断奔腾;地理空间之间的凝聚与扩散,在不停地进行转换;因而,内在的意蕴丰厚而实在,艺术结构丰富而多样。如果仅仅只是从南方、北方或者上方、下方里的一个角度进行描写,或者只是建构一重地理空间,或者只从一个人物的角度去看待自然,那么,剧中地理空间的建构只会显得单调而乏味,整体艺术上也就没有任何创意。由此可见,剧中多重地理空间的建构,不是零散与分离的,而是完整与统一的,由小的地理空间组合成大的地理空间,由南方与北方组合为南北相向的地理空间,由上方与下方组合成上下相对的地理空间,由挪威为中心形成世界地理空间;它们是整体的、闪闪发光的与立体的艺术精品,是剧作家的精心组织与创造。
其二,多重象征意蕴构成的复合之美。
不同地理空间的建构有着各自不同的象征意蕴:南方地理空间与北方地理空间,显示了两种不同的精神形态;挪威北方海滨浴场,是人们身体疗养之处,也是心灵停歇与修复之地;从南方而来的鲁贝克,与远方城市而来的爱吕尼相逢在此,重新找回了过去的记忆,两个受伤的灵魂再次融合,曾经多灾与多难的经历让他们更加珍惜劫后重生,恰似死去的人醒来了一般;如此等等。特别值得关注的是,“高山顶上”地理空间的建构,是全剧核心思想之所在;“高山顶上”的风景,最为奇特的就是“全世界的荣华”。剧中有六次提及,见表3.2。
表3.2 “全世界的荣华”统计表
以上六组对话可以看出,“高山顶上”是一重神奇的地理空间,可以看见“全世界的荣华”(275),这里的“荣华”不是指俗世间的荣耀显贵,而是指精神世界的光华,或者指向人世间的幸福;上到高山顶上,可以看见“日出”(318)、“光明和太阳”(326),也可以走向“朝阳照耀的塔尖”(332-333),一切都给人一种开阔与高远之境;到高山上去看“全世界的荣华”,是鲁贝克对爱吕尼与梅遏的承诺,两位女性因此一直相当向往。因此,“高山顶上”地理空间具有重要的内涵。一是,体现了鲁贝克与两位女性之间的情爱纠结。对于鲁贝克而言,既有对过去爱情的回忆与向往,也有对现在情感的厌倦与烦恼;其情感始终在两者之间徘徊,因而一直感到不幸福,既没有了生活的激情,也没有了艺术的灵感,这种感觉随着年龄的增大越来越明显。二是,每一个人物的表情与语气均有所不同,每一次均有不同的意义。鲁贝克与梅遏之间的谈话出现有四次:即第一、二、三、五次。对于梅遏而言,“高山顶上”的第一次出现,是对鲁贝克的无情控诉,他以前曾经许下诺言,带她去看“高山上的荣华”,也许鲁贝克当时只是无心的说起,或者只是将梅遏幻想成了日夜思念的爱吕尼,不小心说出了这样的心里话。第二次出现,是梅遏对鲁贝克的不停埋怨,因为他只是承诺带她到高山,却并没有兑现自己的诺言;对于看重世俗物质利益的梅遏来讲,并不在意到高山顶上去看那瞬间荣华,也许更在意的是鲁贝克对她的态度,因为他一直是冷淡甚至鄙视的态度待她,令她同样感到了厌倦与不满。第三次出现,梅遏已遇到打熊猎人乌尔费姆,感觉与他是同一类人,有着共同爱好与话语,约好一起到高山上去打熊;乌尔费姆虽然较为粗俗,她却能够在他面前骄纵而妄为,他也有对自己的尊重与关爱,这在与鲁贝克的生活中是从来没有的,因而其心情较之以前好了很多。梅遏此种心境之下与鲁贝克的对话,神情比从前委婉许多,是半认真半调侃地在与之交流;也许情感到了这样的程度,任何的埋怨已无任何的意义,让她能够心平气和面对与鲁贝克之间的情感。第五次出现(是上表中“高山顶上”出现的“第五次”,实际应是梅遏第四次提到“高山顶上”)是梅遏与乌尔费姆之间的对话,她明明述说着自己的故事,却好似讲述的是别人的故事;可见,梅遏已完全放弃与鲁贝克的情感纠结,能够平静地将自己的故事说与别人听。对于鲁贝克而言,他希望爱吕尼赋予过他的激情,能够再次在梅遏身上找到,所以他答应她去到高山赏鉴全世界的荣华;也许当初对梅遏抱有很美好的期待,希望与她一起探讨艺术与人生,共同走向理想的生活境界;然而,梅遏却与他并没有共同的理想与爱好并为此而感到十分烦恼,而更加的怀念与爱吕尼以前的交往。第四次与第六次的出现,是鲁贝克与爱吕尼之间的对话,他们同样有着情感的纠结。爱吕尼对鲁贝克也有过控诉与埋怨,她认为鲁贝克为了自己的艺术理想,没有接受她的爱情,只是将她当做人生中的一支插曲,因而感到恼羞成怒,一气之下离开了他,而到世界各地流浪并过上放浪形骸的生活。但与梅遏不同的是,她与鲁贝克之间有着共同的理想追求,两人的情感是相通的,哪怕失散了多年,却无法将彼此忘怀;而且,爱吕尼真正“看见过一个极美的日出”(317),此处所指的“日出”就是“全世界的荣华”。她与鲁贝克的情感是和谐的,为了去看高山上的荣华,两人相约“走上朝阳照耀的塔尖”(332-333)去寻找超凡脱俗的艺术梦想,最终被高山上的雪崩埋葬。三是,不同人物心中有着不同“高山顶上”形象:对于梅遏而言,它是一种世俗而快乐的生活方式;对于爱吕尼而言,它是对鲁贝克深挚沉痛的爱之体现;对于鲁贝克而言,它是对于艺术的执著追求以及一种理想的高远境界。而梅遏与爱吕尼的“高山顶上”,代表两种不同的生活方式,前者是对后者的一种反向阐释,正如“高山顶上”与“深渊幽谷”的对立;爱吕尼的“高山顶上”是对鲁贝克艺术生命的一种延续,如果没有她的激情与爱意,鲁贝克将无法完成艺术的追求与继续情感的生命。由此看来,人生的百味及诸多的哲理意蕴都集中在“高山顶上”,其中蕴涵的思想是如此丰厚、隐藏的情感是如此复杂。因此,多重象征意蕴等交织与融合在《咱们死人醒来的时候》一剧中,并让它包含多种解读的代码、多重阐释的空间,具有一种复合之美。然而我们也要指出,《咱们死人醒来的时候》剧中并没有以实景来建构世界地理空间,只是以人物的人生经历即他们各自的故事而构建,其中心在于挪威北部,还涉及世界其他国家。
有关易卜生戏剧地理空间研究的文章
“复合交错”式世界地理空间建构,由“南北交织”式、“上下辉映”式两重地理空间共同组成,形成“‘南北交织’式地理空间示意图”以及“‘高山上荣华’地理空间想象图”。同时,他们的旅行路线有重叠也有分离、有相聚也有离别,正是在南方与北方生活情景与地理景观的分分合合之中,交织成一重“南北交织”式的世界地理空间。......
2023-11-29
因此,易卜生戏剧中的五重地理空间,最终形成一幅立体球状的艺术图式,即“五重地理空间示意图”。易卜生及其戏剧中存在着丰富的北欧与世界自然地理因子及其多样化的表现形式,因而建构了多种形态的地理空间,与剧作家本人也有着密切联系。......
2023-11-29
于此,易卜生不仅是站在挪威的角度来进行创作的,而且也是站在北欧的立场上来进行思考的,更是站在全球的高度来观察的,并以此为基础来观察人类、剖析人类;因此,可以说易卜生是一位以全球为视野的、具有博大胸怀的诗人及剧作家,其剧作往往超越了自身的局限,超越了地域的界限,超越了民族的界限。......
2023-11-29
(一)本书的特色与创新之处第一,研究思路的突破。本书首次集中深入地探讨易卜生25部戏剧中建构的地理空间问题,扩展了其戏剧研究的范围与思路;以其诗歌、书信等作为参照,以中外所有与其相关的研究资料作为参考,从广度与深度方面力求对前人的研究有所超越。......
2023-11-29
《布朗德》产生于特定的地理环境与历史背景:1865年1月,易卜生在访问罗马圣彼得大教堂时,突然想起过去写的“史诗”,因而,将五首诗与此高大雄伟的建筑、虔诚肃穆的教民联系起来,那时就计划将“史诗”改编成为诗剧,从而建造一座精神上的大教堂。虽然易卜生认为此剧的产生与宗教没有任何关联,但其剧中描绘的多重形式的教堂,以及由此产生的丰富而深刻的宗教意义,同样是不容忽视的。......
2023-11-29
值得指出的是,易卜生剧作里并非所有与地理相关的地理物象都是地理意象,有的只是客观存在的地理景观;然而,地理景观与地理意象共同构成地理空间,因此,地理意象与地理景观都是地理空间构成的基本元素与物质基础。......
2023-11-29
如果说易卜生剧作中地理空间的建构,“南方”与“北方”是两个坐标点,以此形成了整体空间的框架;“挪威”亦是众多地理圈形成,以及世界地理空间建构的中心;那么,挪威地理空间之建构有着自己独有的特征,即由垂直与水平的两种地貌,而建构的立体地理空间。于此,形成一幅“‘垂直与水平’地理空间示意图”,如图2.9所示。......
2023-11-29
此幅示意图的生成,是其他四重地理空间建构的基础,具有巨大的审美价值:一方面是易卜生人生体悟的外在展现,剧作家在“南方”与“北方”地理的不停辗转中,其心绪始终无法保持平静与安宁;另一方面是两种不同人生观念的反映,在其内心不停地斗争,剧中人物往往也有激烈情绪之下的不得已。......
2023-11-2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