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福利取代食用油,获得最大化效益,研究成果揭示

福利取代食用油,获得最大化效益,研究成果揭示

【摘要】:过了几年以后,同志们的呼声起到了作用,食用油被购物卡取代了,确实,销售方、买油发福利的单位及个人在购买成本和购买价值的对比中,都获得了最大化。在以购物卡取代食用油的福利购买决策过程中,作为福利享用者的教职员工,在领取实物时觉得麻烦,就纷纷发出发放购物卡的呼声,通过教职工代表在教职工代表大会上向组织多次提出要求。

相关知识点:组织市场购买类型、组织市场购买决策的参与者、厂家、总代理、区域代理、渠道

2014年7月,中华全国总工会印发《关于加强基层工会经费收支管理的通知》。所以,2014年中秋节前后,各大媒体长篇累牍地报道中秋节期间全国上下都没有发福利,连普通的月饼都没有发。别的地区和单位情况不知如何,但是某高校确实没有了原来由工会组织发放的购物卡。连向来在购物卡上没有太多折扣的本地一家大型商品超市都明目张胆地在广告中公布采购购物卡的折扣比率,以吸引购买。

其实某高校工会最早的员工福利是一年四桶食用油,在当时最大的争议就是为什么要运到学校,尤其是新校区来发放?为什么不能制作领取券让大家在就近的超市领取?不这样做的原因可能是:

(1)总经销商将我们单位这样的大客户拿下后,小经销商怎么愿意为大经销商的客户提供供货服务?

(2)即便众多的小经销商愿意支持供货?那么其与大经销商之间的核算工作成本由谁来承担?

(3)如果制作领取券,制作成本由谁来承担?如果涉及造假的风险,又由谁来承担?

当然,其他原因也必然是有的。综上所述,总经销商最愿意的就是将货拖到学校,由学校自行发放和领取,其总体成本是最低的。

另外,在当时,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不少单身教师得了食用油而用不上,因为他们几乎不开火做饭。一些年轻教师就将食用油作为礼物送给其他年长的教师或者优惠卖给相熟的同志,还有不少是白白浪费掉了。(www.chuimin.cn)

过了几年以后,同志们的呼声起到了作用,食用油被购物卡取代了,确实,销售方、买油发福利的单位及个人在购买成本和购买价值的对比中,都获得了最大化。销售方和单位之间结算更加便捷,货币成本、时间成本和人工成本等总体成本相比更低,个人根据家庭或个人实际需求持卡购物,更加实用。

跳出福利的视角,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各产品的区域代理商与总代理商、与厂家之间如何划分渠道利益?作为有着过千人教职员工、过万人学生规模的高校,肯定不会在学校所在地的超市和代理商那里去采购食用油,至少会找到该食用油在该地级市的总代理,甚至是省级代理商寻求更优惠的供货价。这样就导致小区域的代理商无法获得该区域大客户的订单,无法合理地获得“区域市场耕耘的收获”,有可能导致小区域经销商无心于区域市场的前期拓展和后期维护。所以,不少成熟企业的做法就是:单笔订单的销售利润由厂家直接获取;各区域大客户的单笔订单的销售量计入该区域经销商名下,经销商的利益在年终总销量返点中体现。当然,还可以是针对大客户的货品与经销商的货品不同,至少以包装的不同区分价格和利润空间的不同,以尽可能地维护经销商的利益。由此也就延伸出议论比较多的一个话题:线上渠道和线下渠道如何做到互惠互利、共同成长?也许实体渠道处理厂家、总代理和区域代理之间利益的做法值得模仿并创新使用。

2014年12月,中华全国总工会印发《关于〈关于加强基层工会经费收支管理的通知〉的补充通知》,虽然这一文件还没有从江西省下发至各地,但2015年1月,赣东北某高校已经率先在寒假之前发放了“节日慰问品”,即一桶食用油、一包香菇、一包木耳、一包墨鱼;该高校不少分院还发放了生日蛋糕或蛋糕领取券。

理论知识补充:

作为基层工会组织给教职员工发放福利延伸出来的问题就是:工会购买福利产品和服务的购买行为。

相比单个教职员工个人的购买行为,在购物卡取代食用油等实物福利时,重新挑选一家超市或购物中心属于“新购”;而之前在不同食用油品牌或供应商之间选择属于“修正重购”;继续在某供应商处购买食用油发放给广大教职员工属于“直接重购”。

和单个教职员工购买食用油一样,基层工会组织的任何购买决策均会存在各种参与者的角色。在以购物卡取代食用油的福利购买决策过程中,作为福利享用者的教职员工,在领取实物时觉得麻烦,就纷纷发出发放购物卡的呼声,通过教职工代表在教职工代表大会上向组织多次提出要求。由于购物卡的采购不存在什么技术类问题,所以能对采购指标产生影响的人员也许只有工会相关工作人员自身。这些人员也许就是直接去购物中心磋商大量采购购物卡的执行人员。一般而言,在具体购买之前,工会工作人员会将各大超市或购物中心采购购物卡的优惠幅度、付款方式等上报给工会主席,由其决策在哪家超市进行采购,甚至还需要将方案上报给党组织,经党组织批准后方可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