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90后大学新生的逛街需求调研

90后大学新生的逛街需求调研

【摘要】:相关知识点:需求层次理论、购买决策、市场调查、“90后”消费者大学新生,尤其是非高校所在地本地的大学新生来到一个新的城市,闲来无聊时必定要去逛街购物。这几乎是在做一个“非典型性”的市场调研,其运用的方法主要是观察法、询问法、试销法等,获取到她们需要的“逛街”信息。与之对应的一些来自落后地区的学生也会因为诸多原因而几乎不到学校所在城市的市区逛街购物。于是几个女大学生便在课后一起去市区逛街。

相关知识点:需求层次理论、购买决策、市场调查、“90后”消费者

大学新生,尤其是非高校所在地本地的大学新生来到一个新的城市,闲来无聊时必定要去逛街购物。一些大学生能购买到性价比较高的商品,而另外一些大学生则随机进行盲目的消费。

1.第一个问题

大学生,尤其是大学新生为什么要逛街?其实,来到一个新的城市生活,总是要了解基本的生活环境,而商业配套设施及环境必然是与大学生的生活无法分割的。无论是满足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的基本生理和安全需求,还是社会性需求,逛街都成为购买和消费行为的主要初级形式之一。不仅因为消费者在购买前需要通过对市场的了解和信息的获取,在“货比三家”之后才会有购买决策,还因为大多数消费者70%的购买决策是在消费现场做出的。

2.第二个问题

在获取“逛街”信息的过程中,大学新生,尤其是女生往往会了解的信息有:

(1)商业中心在哪里?批发市场在哪里?高档百货店在哪里?平价集贸市场又在哪里?

(2)来回可乘坐的最便利交通工具路线。而且,这些大学女生一般会在军训期间先把学校门口的小商业街逛个遍,确认哪些东西确实要到市区去购买。这几乎是在做一个“非典型性”的市场调研,其运用的方法主要是观察法、询问法、试销法等,获取到她们需要的“逛街”信息。

3.第三个问题

如果需要购买大件商品或是当地的特色商品,学生们也会寻求本地教师和同学的帮助,或是询问在哪里可以买到正宗的本地特色商品?或是询问哪个档次的特色产品一般多少钱?或是询问如何挑选质量合格的特色商品?

4.第四个问题

“90后”的大学生在入学之前就通过各种网络资源,掌握了“逛街攻略”“学习攻略”“吃货攻略”等,在前人总结的基础上,这些学生只需“按图索骥”即可获得逛街消费行为的最大化满足。(www.chuimin.cn)

5.第五个问题

有人可能会以为“90后”的大学生肯定都是去品牌店购物,但以赣东北某高校的大学生为例,他们不仅会去逛购物中心,更会去浙江商城这样的批发市场。

有人可能会以为“90后”的大学生只逛商业中心,其实他们也会逛校区周边的夜市,淘心仪的小商品。

6.第六个问题

大学生在学校所在的市区逛街主要购买什么?通过对赣东北某高校的调查,一般大学生在校园周边逛街主要是解决生存问题,也就是吃的需求;而到市区逛街则主要是其他需求的满足。

7.第七个问题

“90后”大学生的网购比例远高于其他年龄段的消费者,尤以购买在本地购买不到的商品为主。

还有一部分学生可能来自于大城市,对于小城市的消费环境和商品不满意,导致其几乎不在学校所在地购买服装等商品。与之对应的一些来自落后地区的学生也会因为诸多原因而几乎不到学校所在城市的市区逛街购物。

所以,“90后”消费者虽然有共同的一些特点,但由于其他因素的不同,他们是可以被细分为不同的子市场的。

理论知识点补充:

大学生消费者在逛街消费的过程中,其购买决策,不仅只有其个人参与,还包括其他角色和人员。一般而言,消费者购买决策过程的参与者包括发起者、影响者、决定者、购买者、使用者。以女大学生A逛街买衣服为例,买衣服这一消费行为的提议人也许并非A本人,而是由另外一个女大学生B课间闲聊偶然提起的。于是几个女大学生便在课后一起去市区逛街。当A在一服装店试穿一件衣服之后,这几个陪同其逛街的女同学均是其购物的影响者,几个女孩子七嘴八舌地议论这件衣服好与不好?穿在A身上是否好看?是否显身材、显皮肤?是否能与A的其他服饰相搭配?……最后A也不知道是否购买?于是就向随行同学中穿衣打扮最权威的女生C征求意见,所以这件衣服购买的决策者并非A,也不是B,而是C。在此过程中女大学生A只是购买者和使用者。而若将服装换成餐巾纸这样的快速流通品,则女大学生A无须询问任何人,也无须征求任何人的意见,自行提出、决策、购买和使用。所以,无论是理论还是实际消费过程,多个购买决策参与者的角色同时存在,但并非由五个不同的个人承担五个不同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