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中国渔港经济区发展研究成果

中国渔港经济区发展研究成果

【摘要】:所谓渔港经济,是指以渔港为依托进行的物质生产和再生产活动。更具体地说,是指以渔港为依托,为渔港的物流、人流、资金流、信息流等要素流动提供商品或服务,并依此实现自身的存在和发展的经济活动的总和。渔港经济具有以下两方面基本属性。

所谓渔港经济,是指以渔港为依托进行的物质生产和再生产活动。更具体地说,是指以渔港为依托,为渔港的物流、人流、资金流、信息流等要素流动提供商品或服务,并依此实现自身的存在和发展的经济活动的总和。

渔港经济具有以下两方面基本属性。

首先,渔港经济是以“渔港”为依托的物质生产和再生产活动。也就是说,渔港经济并没有脱离一般经济活动的概念范畴,它仍然是以一般经济活动的“物质生产和再生产”功能作为概念内核,但是,它同时又以“以渔港为依托”这一限定特征划定了自身与其他同尺度经济活动类型的边界,即凡是被列入“渔港经济”范畴的经济活动,必须是以渔港作为存在基础的“渔港(渔业)相关经济活动”,没有渔港这些活动便不会产生,那些可以脱离渔港存在的活动不能算作渔港经济,“渔港”构成渔港经济的核心要素。具体而言,这些活动基本都是为渔港的物流、人流、资金流、信息流等要素流动提供商品或服务,并依此实现自身的存在和发展的活动。对此,后面将有进一步分析。

其次,渔港经济是一种聚集经济。聚集经济是指人类经济活动在地球表面空间上的集聚现象,主要表现为相同(类似)产业或互补产业在一个特定的地理区位上集中从而导致人类经济活动在地球表面空间呈现非均匀分布,某些空间承载的人类经济活动密度比另一些要高。这种差异可以通过生产总值、就业人口等经济指标来衡量。如果经考察,某一地理空间承载的人类经济活动密度量值高于其他区域,就说明在该区域发生了人类经济活动的集聚。

空间集聚是一种世界性的经济现象。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那些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大都集中在某些特定的地区,如美国的娱乐业集中在好莱坞、赌博业集中在拉斯维加斯、广告业的圣地是纽约麦迪逊大道;日本的大公司总部绝大部分集中在东京和大阪;英国的拍卖业集中在伦敦某几条街上;意大利的瓷砖集中在萨索罗、毛织品集中在华拉和伯拉多;德国的工具机集中在斯图加特、外科仪器集中在土林根;瑞士三大药厂都设在巴塞尔市;丹麦风车企业的大本营是海宁市;中国浙江省近年来通过产业集聚形成了成百上千个生产纽扣、眼镜、鞋类、灯具袜子打火机等专业村、专业镇,其中产值超亿元的就有500多个,大约占了浙江工业产值的一半,创造了许多出口奇迹。

上述仅是列举了单产业部门角度的一些集聚现象,实际上,经济集聚现象可以出现在各种地理空间层面,种类繁多。例如,从小型的商店或饭店集中在临近地区,到居民小区、商业区、工业区,都是不同层面上的集聚,城市本身就是集聚的结果,区域经济一体化也是集聚的一种形式,集聚的极端则是全球经济的中心外围结构。可以说,如果放到一个合适的空间层面考察,几乎所有人类经济活动都是以聚集经济形态存在。因此,集聚是人类经济活动,特别是第二、三产业活动在空间选址上的一种本能倾向,具有普遍性,是产业布局的一般规律之一。(www.chuimin.cn)

与人类的其他经济行为一样,人类经济活动的集聚倾向也是根源于追求利润最大化这一人类经济行为的本性。不论从微观(企业、个人)、中观(产业部门)、宏观经济体)哪个层面考察,人类的所有经济行为都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根本诉求,即在同等投入情况下追求产出最大或在产出一定的情况下力争实现投入最小,其实质是对有限的资源进行最有效的配置。尽管现实中由于信息不对称、政府管制等种种外部条件限制,更多的情况下利润最大化只能是无限接近而无法完全达到,但它始终是各类经济实体进行资源配置的基本准绳。而在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中,除了设备成本、原材料成本、资金成本、劳动力成本等之外,还要考虑的一个重大成本因素就是空间成本。这里的空间成本是广义的概念,既包括空间所带来的直接成本(如运费),也包括因为空间选址不当所造成的其他成本的攀升(如公共设施的分担费用、市场交易费用等)。在空间上相互靠近布局,能够大大降低各类经济活动的空间成本,并使所有参与其中的成员享受到技术外溢、要素市场共享等其他正外部规模效应,这些都有助于提升经济利润,从而成为催生经济活动空间集聚现象的根本原因。

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聚集经济实质上是一种规模经济,更具体的讲,是一种外部规模经济。规模经济是指由于产出水平的扩大而引起的在长期内产品平均成本的降低。按照产生的原因,规模经济有内部规模经济和外部规模经济之分。内部规模经济产生于单个企业水平,它是由于企业生产经营达到一定规模而产生的好处;外部规模经济产生于行业或区域水平,它是由于企业所在行业的发展或者企业在一定范围内的聚集而产生的好处。从经济效果看,内部规模经济将导致不完全竞争;而外部规模经济将导致我们在此讨论的聚集经济。

根据现有研究,能够产生外部规模经济的产业集聚又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生产同类或相似产品的厂商地理集聚所带来的外部规模经济;另一种是生产不同产品的厂商地理集聚所带来的外部规模经济。简而言之,就是单一产业集聚产生的外部规模经济和多产业集聚产生的外部规模经济。前者被称为本地化经济,典型代表就是前面曾列举的出现在世界各地的单产业部门集聚现象;后者被称为城市化经济,其典型代表就是城市,因为从聚集经济的角度看,城市是一个多产业综合体,是多产业在同一地区集聚的产物,而驱动这种集聚的核心力量就是公共投入要素共享等所产生的成本节省。

不论是单产业集聚还是多产业集聚,根据聚集体内部各企业之间的关系状态,又可以分为不同的等级:低等级的集聚,内部各企业之间不存在任何业务上互补的投入产出联系,各企业只是因共享市场、公共设施等共同需求而选择了同样的布局区位,如果内部经营完全相同业务的企业过多,还会导致激烈的内部竞争。高等级的集聚,内部企业之间除了具有低等级的各项特征之外,还存在业务上的投入产出关系,即一个企业的产出就是另一个企业的投入,甚至互为投入。之所以将这种具有投入产出联系的集聚称为更高等级的集聚,是因为这种联系大大增强了聚集经济的自组织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不会像低等级的聚集经济那样极易因为环境的变化而解体或激烈的内耗而效率下降。一般认为,聚集经济内部企业间的这种产业链联系越紧密、越复杂,聚集经济的等级越高,而高等级的聚集经济也是由低等级的聚集经济一步步发展而来的。通过聚集经济内部企业间的这种产业链联系,当今世界上最高等级的聚集经济形成了产业门类众多、大中小企业齐全且数量庞大,企业间业务互补配套且产品、技术、资金、信息流动频繁的复杂的经济生态网络,生命力、环境适应能力和竞争力极强,经济效率也极高。

对比上述对聚集经济的描述我们可以看到,渔港经济具有聚集经济的一般特征,它由渔港(渔业)相关经济活动在渔港周围聚集而形成,满足聚集经济“相同(类似)产业或互补产业在一个特定的地理区位上集中”的一般要求,服从聚集经济形成、发展、演化的一般规律,因此,渔港经济本质上也是一种聚集经济,它是人类经济活动的集聚现象在渔港(渔业)领域的延伸和具体表现形式。明确这一点是我们深刻认识渔港经济并利用渔港经济实现区域发展的一把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