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清代王铎临李邕《晴热帖》揭示的珍贵成果

清代王铎临李邕《晴热帖》揭示的珍贵成果

【摘要】:清代王铎临李邕《晴热帖》1996年郑文瀚先生捐赠临帖长281厘米,宽53厘米,为明末清初书法家王铎临摹唐代名家李邕的行草作品。王铎临李邕《晴热帖》长卷,系1996年4月由原籍洛阳的郑文瀚将军在北京向洛阳博物馆捐赠。除此长帖外,郑文瀚将军和夫人还捐赠了何绍基、包世臣、吴让之、康有为、章太炎等名人墨宝共计44幅,其中王铎临李邕《晴热帖》位列所有捐赠文物之首,所受重视程度非同寻常。

清代 王铎临李邕《晴热帖》

1996年

郑文瀚先生捐赠

临帖长281厘米,宽53厘米,为明末清初书法家王铎临摹唐代名家李邕的行草作品。整幅临摹书法作品用笔沉着痛快、纵横跌宕、自然出奇,字迹挥洒自如、恣肆狂野,表现出撼人心魄的雄浑气势。(www.chuimin.cn)

王铎 (1529—1652),字觉斯,号嵩樵,河南洛阳孟津人,世称 “王孟津”,有“神笔王铎”之誉。王铎书法笔力雄健,楷、行、隶、草无不精妙,主要得力于钟繇、王羲之、王献之、李邕、颜真卿米芾等名家,有深厚坚实的“学古”功底,达到了学古且能自出胸臆、苍老劲健的艺术境地。特别是在其狂放变幻的草书作品中,表现了出新意于法度之中,收奇效于意想之外的功力,与当时拘谨乏趣、滑弱无力的书风大相迥异。已故著名书法家启功赞美王铎说:“王侯笔力能扛鼎,五百年来无此君。”

李邕,唐代书法名家,《新唐书》中有传。传中记载他曾任北海太守,故有“李北海”之称。李邕少年成名,他一生写字甚勤,并亲自摩勒刻石。其书道取法“二王”(王羲之、王献之)而有所创造,提倡继承和发扬古代书艺,又擅摆脱旧习,能入乎内而出乎其外,笔力为之一新,书法个性非常明显。对后世影响较大的碑帖主要有《李思训碑》《麓山寺碑》及《晴热帖》等。《晴热帖》又名《三数日晴帖》,刻藏于《淳化阁帖》与《大观帖》,字帖特点是将楷书行书和草书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字形左高右低,笔力舒展遒劲,在用笔和结构上更接近于王献之。书风以草法入行,作品时放时收,开合妙在性情,或奔流而直下,或顾盼而得姿,似邪反正,气格空灵,虽未完全摆脱“小王”(王献之)对他的笼罩,但在典雅的笔墨情趣中已经流动着盛唐时期奔放豪逸的抒情韵味,达到了险峭爽朗、风度闲雅的书法境界,是极为优秀的行草作品,宋元的几位书法大家如苏轼黄庭坚、赵孟 等无不受其影响。当年,李邕曾说:“似我者欲俗,学我者死。”反对盲目机械地模仿,提倡创新。一千年后,以“书不师古便落野俗”为座右铭的孟津王铎,博采前人之长,勇摹李邕《 晴热帖》。字里行间之中,王铎反复推敲琢磨,屡有圈点更正,力求李北海笔意之情跃然纸上。近三米长的临摹长卷可窥王铎深谙前人忠告,在师古与创新之间的良苦用心。

王铎临李邕《晴热帖》长卷,系1996年4月由原籍洛阳的郑文瀚将军在北京向洛阳博物馆捐赠。郑将军一生戎马倥偬,曾任军事科学院院长。除此长帖外,郑文瀚将军和夫人还捐赠了何绍基、包世臣、吴让之、康有为章太炎名人墨宝共计44幅,其中王铎临李邕《晴热帖》位列所有捐赠文物之首,所受重视程度非同寻常。需要指出的是,该件作品标明曾藏于民国收藏名家秦通理手中,辗转流离之后又由郑将军夫妇回馈故土,实乃佳话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