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宋代洛阳出土的紫定碗及其历史背景

宋代洛阳出土的紫定碗及其历史背景

【摘要】:宋代紫定碗1983年洛阳出土高5.4厘米,口径17.5厘米。定窑是继唐代邢窑白瓷之后兴起的一大瓷窑体系,创烧于晚唐,极盛于北宋,宋代以后,制瓷技术又有了很多创造和进步,胎釉呈现出精、白、薄等显著特征。由于定窑瓷质精良,釉色精美,博得了皇家的喜爱,北宋中后期开始烧造宫廷用瓷,产品身价倍增,风靡一时。宋代太平老人在《袖中锦》一书中将定窑瓷器与蜀锦、浙漆、吴纸同列为天下第一。

宋代 紫定碗

1983年洛阳出土

高5.4厘米,口径17.5厘米。葵口,低圈足,胎体洁白,碗壁厚薄适中,内外施酱釉,釉面均匀柔和,为宋代定窑产品中少见的珍品。

定窑为宋代五大名窑之一,是我国北方最著名的瓷窑,产品在全国各地均有出土。定窑主要产地在今河北省曲阳县的涧磁村及东燕川村、西燕川村一带,因该地区在唐宋时期属定州管辖,故名定窑。定窑是继唐代邢窑白瓷之后兴起的一大瓷窑体系,创烧于晚唐,极盛于北宋,宋代以后,制瓷技术又有了很多创造和进步,胎釉呈现出精、白、薄等显著特征。由于定窑瓷质精良,釉色精美,博得了皇家的喜爱,北宋中后期开始烧造宫廷用瓷,产品身价倍增,风靡一时。宋代太平老人在《袖中锦》一书中将定窑瓷器蜀锦、浙漆、吴纸同列为天下第一。(www.chuimin.cn)

定窑在烧造白釉外,还兼烧黑釉、酱釉、绿釉、三彩等陶瓷器。明代曹昭《格古要论》上说:“紫定色紫,有墨定色黑如漆,土俱白,其价高于白定。”其实,文献中所说的紫定色相并不是真正物理意义上的紫色,应该是模仿酱色漆器质感烧制的酱釉色瓷器。这种瓷器的烧制,主要得益于独具匠心的宋代瓷工们在釉浆中掺入了一定比例的锰、铜或其他金属氧化物。紫定在宋金时期生产数量不多,品种较少,传世至今更为稀少。据称,当前要想寻觅一片精品紫定残片尚且难得,如此精致完整的紫定瓷器,更为定窑产品的稀有之物。

宋代陶瓷美学的深奥之处在于,以陶瓷的釉色窑变来阐述自然之美和人文情怀。将定窑产品中的酱釉色瓷器冠以紫定的美名,容易使人产生奇妙的联想。自唐代以来,紫色开始成为皇室和上层贵族的至尊祥瑞之色,杜甫有诗曰:“阊阖(音昌和)开黄道,衣冠拜紫宸。”表明紫色在中国古代是尊贵的代名词。这件紫定碗质量上乘,规整庄重,色泽雅致,不论在选料、用料,还是加工工序上都显示出其所遵循的严格标准,是研究同类器不可多得的实物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