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周繁阳之金剑1974年洛阳西工区出土长45厘米,宽3.9厘米,厚1厘米。洛阳出土的“繁阳之金”剑四字铭文的字体风格,与战国晚期楚王盘的铭文风格相近,可知该剑为楚器。通过与洛阳同时期发现的其他高规格贵族墓相比较,出土“繁阳之金”剑的墓主人身份是仅次于周天子的王室贵族成员。作为这座战国墓葬最重要的收获,“繁阳之金”剑已经成为研究东周时期周、楚关系的难得实例。......
2023-11-29
宋代 金丝编饰
1990年
长7.2厘米,高6.2厘米,厚0.3厘米,重22.4克。编饰呈蝶形,边饰联珠,内作卷草花纹。这种金饰表面涂有一层透明物质,以细腻的金丝掐成花瓣、折枝,上嵌有圆形水晶石、绿松石和蚌珠等,古诗中『宝钿香蛾翡翠裙』中的『宝钿』应指此物。
出土金丝编饰的宋代墓葬为仿木结构砖室墓,墓中随葬品丰富,所出金银器就有十余件之多,其中,金丝编饰、金簪出土于墓主头骨上部。墓室还装饰有华美的壁画,所绘十六位人物均为女性,她们披帛簪花,着宽袖长袍,神态怡然。值得注意的现象是:第一,该墓出土的一件葵花银盘上有“行宫公用”铭文,证明墓主人生前与皇室内廷存在某种联系;第二,虽然墓主双手腕部戴镯,但独不见手骨;第三,墓中并没有随葬带有文字的志石,以记载身份事迹。种种令人费解的迹象表明,墓主人是一位家资雄厚,但富而不贵的女人。
中国自古以农业立国,而农业社会最看重的劳动力——男丁就日渐凌驾于女性之上,显现出重要的社会价值。这种“男尊女卑”观念,随着理学的形成,发展到宋元时期被提升到新高度。理学先驱周敦颐认为,“万物有序,各守本分”。宋代以后,君臣、父子、夫妇的三纲禁锢日益加深,妇女在家庭中最终处于绝对服从的地位。(www.chuimin.cn)
刻有“行宫公用”铭文的葵花银盘
墓室壁画线图
宋代的伦理纲常左右着人们的思想与行为方式。虽然宋代法律沿袭唐律,也把一夫一妻的原则作为结婚的前提条件。但是,古代的一夫一妻制只在名义上强调对妇女的约束,而对于男子在正妻之外纳妾从不做过多干涉。《汇苑》说:“妾,接也,言得接见君子而不得伉俪也。”《礼记》则曰:“妾合买者,以其贱同公物也。”《唐律疏议》明确规定,“妾乃贱流”,“妾通买卖”。《宋刑统》中有“五品以上有媵,庶人以上有妾”的说法,说明在宋代不仅妾媵和外室是公开合法的,而且还要按照男子的社会地位来公开设置。在家庭中,妾与外室虽然也承担着生儿育女的义务,却享受不了妻的待遇。在社会传统观念和法律的共同作用下,大多数男子并不把自己的姬妾婢伎当成一回事,丈夫或嫡妻随意凌虐姬妾,也就成了家常便饭。不过,在历朝历代,一般中产之家或下层庶人因为经济原因,根本无缘消受起妻妾成群的生活,男人蓄养多名妻妾的阶层也仅仅限于达官贵人和富商巨贾之家。
这位女性墓主人墓中随葬有不同寻常的高规格文物,表明她身处富贵之家。但是,另外一些显而易见的事实显示,女性墓主生前身份特殊,社会地位较为卑微。我们认为,可以将她归在显赫富贵人家的姬妾行列。出土“宝钿”——金丝编饰的这座北宋壁画墓,所出文物数量和质量都是以往宋墓出土器物不能比拟的,墓内丰富的壁画也为研究中国古代绘画和北宋妇女服饰提供了难得资料。
有关洛阳藏宝中的历史的文章
东周繁阳之金剑1974年洛阳西工区出土长45厘米,宽3.9厘米,厚1厘米。洛阳出土的“繁阳之金”剑四字铭文的字体风格,与战国晚期楚王盘的铭文风格相近,可知该剑为楚器。通过与洛阳同时期发现的其他高规格贵族墓相比较,出土“繁阳之金”剑的墓主人身份是仅次于周天子的王室贵族成员。作为这座战国墓葬最重要的收获,“繁阳之金”剑已经成为研究东周时期周、楚关系的难得实例。......
2023-11-29
宋代紫定碗1983年洛阳出土高5.4厘米,口径17.5厘米。定窑是继唐代邢窑白瓷之后兴起的一大瓷窑体系,创烧于晚唐,极盛于北宋,宋代以后,制瓷技术又有了很多创造和进步,胎釉呈现出精、白、薄等显著特征。由于定窑瓷质精良,釉色精美,博得了皇家的喜爱,北宋中后期开始烧造宫廷用瓷,产品身价倍增,风靡一时。宋代太平老人在《袖中锦》一书中将定窑瓷器与蜀锦、浙漆、吴纸同列为天下第一。......
2023-11-29
宋代瓷质象棋子1997年洛阳西工区宋墓出土直径2.5厘米,厚0.3—0.5厘米。这种棋盘与国际象棋相仿,棋子因“身份”贵贱不同分居内外又与象棋相似。宋代是象棋广泛流行时期。北宋末年,象棋的模式定型为有河界的棋盘和三十二枚棋子,“将”在九宫之中等等。至南宋时期,象棋更是成为家喻户晓的棋艺活动。已知的考古资料表明,瓷质象棋子在河南省鹤壁集瓷窑遗址发现过三枚,分别为“象、马、卒”;安徽省凤台连城遗址只发现一枚“将”。......
2023-11-29
商代兽面纹铜斝洛阳出土高15.2厘米,口径12厘米。铜斝身饰清晰精美的兽面纹、云雷纹和连珠纹。商代酒器以爵、角、觚、觯(音志)、斝等五种器物出土较多,合称为“五爵”。这件兽面纹铜斝圆锥形的三足尖而锐,分布的角度极为考究,如果我们把斝足的三点连线后,可以形成一个等边的三角形。遥远的商朝是崇尚神权的时代,在各种祭祀活动和礼仪场合中,青铜器是连接人间与神界的媒介,铜斝也不例外。......
2023-11-29
唐代三彩倭堕髻女俑1964年洛阳北窑出土高26厘米。三彩鹦鹉髻女俑侧面图三彩倭堕髻女俑背面图从洛阳出土的各类唐三彩文物来看,唐三彩女俑集婀娜与神采于一身,那些裙带生风、柔媚多姿的霓裳丽人,带着千年历史的迷离与韵致,尽情演绎了盛唐雍容典雅的大国风范。唐三彩女俑之美,首先表现在她们的发髻和服饰的浪漫多姿。另一件三彩女俑所挽的倭堕髻,是唐代较为著名的一种发髻,据说这种发髻是东汉权臣梁冀妻子孙寿发明的。......
2023-11-29
夏代镶嵌绿松石铜牌饰1984年洛阳偃师二里头遗址出土高16.5厘米,宽8—12厘米。这件镶嵌绿松石铜牌饰发现于二里头遗址的十一号墓中,出土时,它安放在墓主人胸前。设想一下,在一些重大的舞宴场合中,戴着鸟兽道具或绿松石铜牌饰的贵族翔舞其间,履行着沟通天、地、神、人的重要使命,场面该是多么热烈隆重。镶嵌绿松石铜牌饰局部放大图三星堆遗址出土铜牌饰线图铜牌饰主要流行于夏代,并延续到商代。......
2023-11-29
唐代传入罗马金币1981年洛阳安菩夫妇墓出土直径2.2厘米,重4.3克。北朝至隋唐,中国人对罗马及后来的东罗马帝国产生了更加丰富的认识,频频在中国发现的东罗马金币便是这种联系密切的标志之一。由于黄金作为贵金属的珍贵性一贯受到人们的重视,所以,有专家研究认为,传入中土的东罗马金币作为贵金属的属性要远远大于作为流通货币的可能。......
2023-11-29
东周双龙玉璧1981年洛阳西工区M131出土长5.9厘米,宽4.7厘米,厚0.2厘米。东周时期,由于礼制衰落,玉璧除作为礼仪场合的手执信物外,开始大量用作佩饰玉和殓葬用玉。双龙玉璧与著名的狩猎纹铜壶同出于洛阳中州中路北侧东周王城遗址内的战国墓葬中,距周王城东城墙约210米。这件玉璧两侧的夔龙作直身卷尾状,有双龙拱璧的美好寓意。双龙玉璧是研究战国时期东周王畿内的埋葬制度、风俗习惯和雕塑艺术的难得资料。......
2023-11-2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