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宋代黑釉剔花梅瓶:洛阳藏宝的历史珍品

宋代黑釉剔花梅瓶:洛阳藏宝的历史珍品

【摘要】:宋代黑釉剔花牡丹纹梅瓶洛阳出土高39厘米,口径3.5厘米,底径9.3厘米。当阳峪窑位于河南焦作修武县当阳峪村,南距焦作市区仅3公里,又称为修武窑,是我国宋代瓷窑中风格变化最多、造型与装饰品种最为丰富、做工最为精细的大规模民间窑场之一,所烧造的器物以黑白、褐白等对比强烈的剔花品种最富盛名,图案以缠枝牡丹为多。这件牡丹纹梅瓶是当阳峪窑系典型的品类之一。

宋代 黑釉剔花牡丹纹梅瓶

洛阳出土

高39厘米,口径3.5厘米,底径9.3厘米。小口,厚唇,短颈,丰肩,深腹下收,平底。梅瓶通体施黑釉,自上而下有五周弦纹,腹部有大朵牡丹花的花瓣、叶筋和花蕊等花纹轮廓,下腹至底部装饰有宽肥的莲瓣,是宋代当阳峪窑系的典型作品。

当阳峪窑位于河南焦作修武县当阳峪村,南距焦作市区仅3公里,又称为修武窑,是我国宋代瓷窑中风格变化最多、造型与装饰品种最为丰富、做工最为精细的大规模民间窑场之一,所烧造的器物以黑白、褐白等对比强烈的剔花品种最富盛名,图案以缠枝牡丹为多。当阳峪窑从唐代开始烧造瓷器,到北宋后期达到高峰,元代中期始渐衰落,现存宋代崇宁四年(1105年)窑神庙碑,上刻有《德应侯百灵翁之庙记》,是记录当阳峪窑繁荣的重要物证。

当阳峪窑昔日的风采一度湮没于历史。19世纪末,英商福公司取得了在焦作的煤矿采矿权。1933年,英国收藏家司瓦洛到焦作福公司任职,趁机在当阳峪雇人开挖,收集了大量瓷器及碎片标本,并发表了《关于焦作陶瓷器的记录》。1941年,日本人小山富士夫看到这份报告后,为当阳峪精美的瓷器所震惊,又发表了《北宋的修武窑》一文,从此,收购当阳峪窑瓷器的商人不断把完整瓷器运至北京,引起国内陶瓷学家的高度重视。1951—1962年,故宫博物院曾两次派出陶瓷专家陈万里先生等对当阳峪窑进行实地调查,并发表了《谈当阳峪窑》等两篇报告,他们指出:“在黄河以北的宋窑,除了曲阳之定、临汝之汝外,没有一处能与当阳峪相媲美。”(www.chuimin.cn)

当阳峪窑的剔划花瓷是其中的高级制品,特别是黑釉剔花填白工艺具有极高水平。这种技艺具体的制作方法是在白色化妆土的胚体上施以黑色料浆,刻画出花纹,剔除掉花纹内或外不需要的部分,并在适当位置篦划出花蕊、叶脉,再在剔除及刻画部位填入白色浆料,最后施透明釉烧造而成。陈万里先生评价这种装饰技法“十分雅洁、高尚、健康而优美,黑白对比处理得很适宜,黑的色泽如漆如墨,白的色彩如蜡如玉……可以看出民窑造瓷工艺的卓越成就”。

这件牡丹纹梅瓶是当阳峪窑系典型的品类之一。梅瓶名称的由来说法不一。有人说,梅瓶因口小只能插梅枝而得名。也有人认为梅瓶为盛酒之器。相传宋代文人梅尧臣嗜酒好饮,他在重视美酒的同时,还非常注重盛酒的美器。他认为,只有美酒与美瓶相得益彰,才能够给人带来真正愉悦的享受。于是,梅尧臣斟酌再三,以当时常见的“经瓶”为蓝本,稍加修饰为“口细而颈短,肩极宽博,至颈稍狭,抵于足微丰,口径之小仅与梅之瘦骨相称”的新瓶型。此后,他以挺秀敦厚的美瓶装美酒携带进京,赠与老友欧阳修等人品尝,受到一致称赞。因为美酒饮尽后,尚有美瓶令人回味良久,一时间制作精良的瓷瓶便以“梅瓶”的雅号不胫而走。

宋代以来,文人意趣的清玩鉴赏之风吹袭不已。“梅瓶”,因为契合了中国传统文化中高洁清婉的文化符号,以及宋人对清逸瘦雅梅花形象的特殊偏好,渐渐受到士人们的重视。然而,对于更为广大的社会市民群体而言,他们也有自己对财富、官位、长寿和享乐等方面的追求和理解。在这件梅瓶的黑釉底上,以流畅的白色线条勾勒出象征大富贵的牡丹主题图案,同时,还在下腹部的两组弦纹之间剔刻出丰硕饱满的一周仰莲,兼具有世俗功利与沉稳雅致的双重含义,带给人们心灵愉悦的宁静感,反映了在宋代城市商业的高度繁荣下,宋人精彩多元化的市井文化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