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景教经幢2006年洛阳李楼乡城角村东北出土经幢最长部分81厘米,最短部分59厘米,系石灰岩质青石制成的八棱石柱,每棱面宽14—16厘米,上部保存基本完好,幢体下部截面为一平滑斜面。景教经文由唐代景净所撰,经幢记录了参加人员、经过和原委等内容。南市附近是包括粟特人在内的西域胡人聚落的重点地区,景教经幢出土于此合情合理。......
2023-11-29
唐代 白居易经幢
1992年
洛阳白居易故居履道里出土
残高31厘米,每面宽15.5—17厘米。幢作六面体,底端有一圆榫。现存230字,六面均以汉字楷书刻写陀罗尼经文,主要有『开国男白居易造此佛顶尊胜大悲』等内容。从出土地层看,这件经幢大约毁于五代至北宋初年。
经幢是一种融雕刻艺术与文字为一体的石刻建筑形式,它是在古代长条形布帛幡幢基础上演变发展而来的,因主要刻写的是陀罗尼经而得名。经幢一般由幢顶、幢身和基座三部分组成,主体幢身多呈六角形或八角形。按照佛教教义,尘世众生若能刻写陀罗尼经并安于高幢之上,皆能不为罪垢污染,脱离恶道之苦。镌刻佛名或经文的经幢始创于唐代初期,兴盛于唐中后期,以五代两宋时最多,元代以后,经幢建造渐趋没落。(www.chuimin.cn)
白居易(770—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出生在一个小官僚家庭。在宦海沉浮数十年后,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期满,萌生隐退洛阳之意。长庆四年(824 年),他回到洛阳,筹钱购买了散骑长侍杨凭位于东都履道里西北隅的住宅,实现了自己“但到我庐心便足”的夙愿。据《池上篇》序言中说,履道里宅“地方十七亩,屋宇三之一,水五之一,竹九之一,而岛树桥道间之”,是一处水源丰富、竹木繁茂、景色宜人的古典宅院。之后数年,白居易虽又奉朝廷诏令有短时间外任,但只要间或回洛,便与友人交游于履道里白府。大和三年( 829 年),白居易终以太子宾客分司东都洛阳,他由此感慨以歌“往时多暂住,今日是长归”,从此居住在洛阳履道里本宅长达十八年,直到寿终。子孙遵遗嘱,将其葬于香山寺高僧如满和尚塔之侧,永与洛阳龙门山水相伴。
白居易经幢拓本
白居易故居位于今洛阳市郊狮子桥村东北约150米处。早在唐末五代社会动荡时期就已年久失修。后唐庄宗同光二年(924年)改履道里宅为普明禅院,北宋时称大宇寺园,元朝时复为塔里赤住宅。1992—1993年,中国社科院考古所洛阳唐城队先后对遗址进行了两次发掘,发掘面积达7249平方米。勘探及发掘证明,在履道里西北部发现有残存的中厅及廊房残基,当为白氏的住宅区;在住宅区的南面探出有大片的池沼淤积土,并有一小渠道与西侧的伊河渠相通,这里可能就是白氏宅院的南园遗址。白居易府邸的这种布局,与描述其晚年长居洛阳的诗文可相互印证。
白居易故居出土遗物丰富,陶瓷器中的瓷壶、碗、盘和杯、盂等,具有明显的晚唐作风。石质或瓷质的砚台、酒具、茶具等展现出白居易生前勤于笔耕及嗜酒饮茶的生活画卷。联系到白居易晚年与佛僧如满过从甚密的记载,我们认为,这件经幢应是由他出资建造的功德石幢,证明了白氏晚年长期居洛后与佛教的密切关系。
有关洛阳藏宝中的历史的文章
唐代景教经幢2006年洛阳李楼乡城角村东北出土经幢最长部分81厘米,最短部分59厘米,系石灰岩质青石制成的八棱石柱,每棱面宽14—16厘米,上部保存基本完好,幢体下部截面为一平滑斜面。景教经文由唐代景净所撰,经幢记录了参加人员、经过和原委等内容。南市附近是包括粟特人在内的西域胡人聚落的重点地区,景教经幢出土于此合情合理。......
2023-11-29
东周铜人1982年洛阳解放路战国陪葬坑出土高14.4厘米。铜俑发式奇特,头发梳理整齐下垂至背部再回挽于头顶,然后又用围带束缚,与以往东周时期铜人、铅人和玉人发髻相异。流失在外的两件铜人与洛阳发现的这件铜人是否存在内在关联,尚有待研究。两件铜人双手所捧筒状物应穿插何物,作何种用途,已发表的考古发掘报告并未提及。......
2023-11-29
东周玻璃珠1987年洛阳西小屯C1M2197出土玻璃珠共九枚,球径依次递减,外径在2.3—0.7厘米之间,中间有穿孔。约在公元前2500年,人造玻璃首次出现于西亚及埃及,最早的珠饰都是单色玻璃。1973年,在洛阳西郊战国中期的积石积炭墓中,出土了三件彩色玻璃珠。1949年以后,在洛阳进行的东周时期考古发掘中,屡屡有西方输出的玻璃珠出土,反映出洛阳在早期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地位。......
2023-11-29
唐代传入罗马金币1981年洛阳安菩夫妇墓出土直径2.2厘米,重4.3克。北朝至隋唐,中国人对罗马及后来的东罗马帝国产生了更加丰富的认识,频频在中国发现的东罗马金币便是这种联系密切的标志之一。由于黄金作为贵金属的珍贵性一贯受到人们的重视,所以,有专家研究认为,传入中土的东罗马金币作为贵金属的属性要远远大于作为流通货币的可能。......
2023-11-29
西周宗人斧1964年洛阳北窑西周贵族墓M14出土通高11.2厘米,銎(音琼)长4.1厘米,宽2.8厘米。玉牛形调色器局部放大图玉牛形调色器俯视图宗人斧拓本从《洛阳北窑西周墓》可知,北窑西周贵族墓地绝大部分玉器均出自大中型墓葬中。说明周王室和卿大夫的采邑都设有“宗人”的职官,这件铜斧铭文“宗人用”之“宗人”,应是西周王室的命官。M14同时出土了珍贵的玉牛调色器和宗人斧,说明墓主人应该是一位政治地位较高的贵族。......
2023-11-29
曹魏白玉杯1956年洛阳曹魏正始八年墓出土通高13厘米,口径5厘米。由此说来,白玉杯能够躲过数次劫难,重见天日,冥冥之中似有天意相佑。曹魏政权仅仅存在了45年,但是其推崇自然的生活方式和理念体现到了所制玉杯上。白玉杯应是墓主人生前饮酒的实用器。因此,曹魏白玉杯无论在物质文化史还是工艺史上,都堪称自然之美与人文之美的和谐典范,是我国玉器由浓重的政治、等级化向世俗化转变的重要物证。......
2023-11-29
唐代含嘉仓刻铭砖1971年洛阳老城驾鸡沟含嘉仓遗址出土砖作正方形,长宽各33厘米,厚6厘米,正面平整,有刻文10行110多字。含嘉仓是唐朝政府在东都洛阳营建的大型国家粮仓,仓窖所储粮食主要靠漕运往来转运。唐代仓粮主要通过京杭大运河往来运输,因此,大运河也被称为运粮河。含嘉仓地下储粮的方法是采用低温密封的科学原理,使粮食长期处于休眠状态,具有防火、防虫、防潮、造价低廉等多项优点,非常适合在我国北方干燥地区推广。......
2023-11-29
新石器时代骨针和管1969年洛阳郊区西吕庙遗址出土两根骨针一长一短,长针10.8厘米,短针3厘米,出土时同装在一截动物肢骨腔中。从已发掘的12座窖穴出土的大量陶器来看,该遗址时代分为早、晚两期,骨针和骨管出土于西吕庙早期文化,相当于河南龙山文化中期,距今6000年左右。......
2023-11-2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