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唐代洛阳伊川县鸦岭乡出土的鹤首银支架

唐代洛阳伊川县鸦岭乡出土的鹤首银支架

【摘要】:唐代鹤首银支架1991年洛阳伊川县鸦岭乡出土长14.3厘米,宽13.9厘米,高14.6厘米。圆角方形,鹤首柄,四兽足。双鱼纹海棠花形金盏和鹤首银支架均出土于洛阳伊川县鸦岭乡唐代贵族墓中。第一任成德军节度使是被唐皇室赐名的李宝臣。809年,成德军节度使王士真去世,其年轻能干的儿子王承宗要求按惯例接任。但是,中央政府拒不批准这次藩镇权力的转移。这一举动,无疑对河北藩镇根深蒂固的承袭惯例形成了挑战。

唐代 鹤首银支架

1991年

洛阳伊川县鸦岭乡出土

长14.3厘米,宽13.9厘米,高14.6厘米。圆角方形,鹤首柄,四兽足。支架表面镂空,镂空处作忍冬花结纹,造型新颖。

双鱼纹海棠花形金盏和鹤首银支架均出土于洛阳伊川县鸦岭乡唐代贵族墓中。1991年4月,伊川县鸦岭乡杜沟村一村民在挖红薯窖时,意外挖出了一个墓洞,循着墓洞向下,发现了这座颇具规模的古墓。鸦岭乡唐墓由墓道、过洞、天井、通道和墓室组成,从出土的墓志和1618件文物来看,墓主是中晚唐成德军节度使王承宗之母齐国太夫人吴氏。王承宗是史书上有明确记载的历史人物,他所担任的成德军节度使,又称镇冀节度使,是唐朝在今河北地区设置的地方军政长官,为河北的藩镇割据势力之一。(www.chuimin.cn)

双鱼纹海棠花形金盏盏托

鹤首银支架局部放大图

安史之乱”被平定后,归降的安禄山和史思明旧将被分为三部分,逐渐形成了范阳、成德、魏博三个藩镇,依然控制着河北广袤的土地,它们内则拥兵自重,外则互为靠山,从晚唐到五代长期割据河北,对抗中央政权,形成中晚唐时期著名的“河朔三镇”。第一任成德军节度使是被唐皇室赐名的李宝臣。李宝臣死后,他的部将王武俊杀死了李宝臣的儿子,成为成德军节度使。王武俊虽姓王,却是个不折不扣的契丹人,唐代开元年间,王武俊的父辈才从茫茫草原迁入河北的蓟州城。据称,王武俊15岁时就凭借骑射绝技在军中脱颖而出。待他年过花甲时,还能开弓放箭,一日之内能够射杀猎物数十只,观者无不骇然。王武俊死后,从小跟随父亲南征北战的长子王士真袭位,成为中国东北方强大的割据势力。809年,成德军节度使王士真去世,其年轻能干的儿子王承宗要求按惯例接任。但是,中央政府拒不批准这次藩镇权力的转移。因为唐宪宗认为,此时正是在这个区域重塑皇权的大好机会。这一举动,无疑对河北藩镇根深蒂固的承袭惯例形成了挑战。元和十一年(816年),王承宗与淮西节度使吴元济联合对抗朝廷,宪宗以十万兵力进行讨伐,怎奈无功而返,被迫罢兵。元和十二年 (817年)田弘正奉诏讨伐,大破王承宗,王承宗迫于形势请降,中央政府也因久战乏力,双方都做出了相应的妥协,朝廷接受了以王承宗为成德军节度使的事实,双方休战。元和十三年(818年)春,为了报答赦免和重新被封为节度使,王承宗同意把他的藩镇纳入帝国正式的行政机构中,并同意将他的两个儿子送往京师作为人质,这些意味着承宗放弃了直系亲属接任成德军节度使职位的权力,成德与朝廷的关系出现了根本转变。元和十五年(820年)王承宗死,弟王承元上表归顺朝廷。至此,王承宗一族三代世袭担任成德军节度使与中央政府分庭抗礼的斗争才基本结束。

作为中晚唐时期炙手可热的藩镇割据势力,王承宗家族在长达40余年间,与唐中央政府冲突不断,双方消耗的巨大财力、物力和人力不可胜数。齐国太夫人吴氏是成德军节度使王士真的夫人,王承宗的母亲。按照唐代关于官员母妻诏封的规定:一品官妻、母为国夫人,三品以上为郡夫人,母亲与妻子的区别,是母亲的封号上加“太”字。齐国太夫人吴氏出身濮阳名门望族,她的家族有着很大的影响力,唐宪宗的曾祖母即出自濮阳吴氏一族。吴氏享年61岁,比她的儿子王承宗还多活了四年。她生前两次被诰封为齐国太夫人,是在唐王室长期对王氏家族恩威并施的背景下,中央与地方割据势力间复杂政治关系的反映。值得重视的是,吴氏的墓葬发现于河南伊川县,其夫王士真的墓葬则远在河北正定县,夫妇二人并没有合葬在一处,透露出王氏一族逐渐衰落的历史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