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传入罗马金币1981年洛阳安菩夫妇墓出土直径2.2厘米,重4.3克。北朝至隋唐,中国人对罗马及后来的东罗马帝国产生了更加丰富的认识,频频在中国发现的东罗马金币便是这种联系密切的标志之一。由于黄金作为贵金属的珍贵性一贯受到人们的重视,所以,有专家研究认为,传入中土的东罗马金币作为贵金属的属性要远远大于作为流通货币的可能。......
2023-11-29
唐代 鹤首银支架
1991年
洛阳伊川县鸦岭乡出土
长14.3厘米,宽13.9厘米,高14.6厘米。圆角方形,鹤首柄,四兽足。支架表面镂空,镂空处作忍冬花结纹,造型新颖。
双鱼纹海棠花形金盏和鹤首银支架均出土于洛阳伊川县鸦岭乡唐代贵族墓中。1991年4月,伊川县鸦岭乡杜沟村一村民在挖红薯窖时,意外挖出了一个墓洞,循着墓洞向下,发现了这座颇具规模的古墓。鸦岭乡唐墓由墓道、过洞、天井、通道和墓室组成,从出土的墓志和1618件文物来看,墓主是中晚唐成德军节度使王承宗之母齐国太夫人吴氏。王承宗是史书上有明确记载的历史人物,他所担任的成德军节度使,又称镇冀节度使,是唐朝在今河北地区设置的地方军政长官,为河北的藩镇割据势力之一。(www.chuimin.cn)
双鱼纹海棠花形金盏盏托
鹤首银支架局部放大图
“安史之乱”被平定后,归降的安禄山和史思明旧将被分为三部分,逐渐形成了范阳、成德、魏博三个藩镇,依然控制着河北广袤的土地,它们内则拥兵自重,外则互为靠山,从晚唐到五代长期割据河北,对抗中央政权,形成中晚唐时期著名的“河朔三镇”。第一任成德军节度使是被唐皇室赐名的李宝臣。李宝臣死后,他的部将王武俊杀死了李宝臣的儿子,成为成德军节度使。王武俊虽姓王,却是个不折不扣的契丹人,唐代开元年间,王武俊的父辈才从茫茫草原迁入河北的蓟州城。据称,王武俊15岁时就凭借骑射绝技在军中脱颖而出。待他年过花甲时,还能开弓放箭,一日之内能够射杀猎物数十只,观者无不骇然。王武俊死后,从小跟随父亲南征北战的长子王士真袭位,成为中国东北方强大的割据势力。809年,成德军节度使王士真去世,其年轻能干的儿子王承宗要求按惯例接任。但是,中央政府拒不批准这次藩镇权力的转移。因为唐宪宗认为,此时正是在这个区域重塑皇权的大好机会。这一举动,无疑对河北藩镇根深蒂固的承袭惯例形成了挑战。元和十一年(816年),王承宗与淮西节度使吴元济联合对抗朝廷,宪宗以十万兵力进行讨伐,怎奈无功而返,被迫罢兵。元和十二年 (817年)田弘正奉诏讨伐,大破王承宗,王承宗迫于形势请降,中央政府也因久战乏力,双方都做出了相应的妥协,朝廷接受了以王承宗为成德军节度使的事实,双方休战。元和十三年(818年)春,为了报答赦免和重新被封为节度使,王承宗同意把他的藩镇纳入帝国正式的行政机构中,并同意将他的两个儿子送往京师作为人质,这些意味着承宗放弃了直系亲属接任成德军节度使职位的权力,成德与朝廷的关系出现了根本转变。元和十五年(820年)王承宗死,弟王承元上表归顺朝廷。至此,王承宗一族三代世袭担任成德军节度使与中央政府分庭抗礼的斗争才基本结束。
作为中晚唐时期炙手可热的藩镇割据势力,王承宗家族在长达40余年间,与唐中央政府冲突不断,双方消耗的巨大财力、物力和人力不可胜数。齐国太夫人吴氏是成德军节度使王士真的夫人,王承宗的母亲。按照唐代关于官员母妻诏封的规定:一品官妻、母为国夫人,三品以上为郡夫人,母亲与妻子的区别,是母亲的封号上加“太”字。齐国太夫人吴氏出身濮阳名门望族,她的家族有着很大的影响力,唐宪宗的曾祖母即出自濮阳吴氏一族。吴氏享年61岁,比她的儿子王承宗还多活了四年。她生前两次被诰封为齐国太夫人,是在唐王室长期对王氏家族恩威并施的背景下,中央与地方割据势力间复杂政治关系的反映。值得重视的是,吴氏的墓葬发现于河南伊川县,其夫王士真的墓葬则远在河北正定县,夫妇二人并没有合葬在一处,透露出王氏一族逐渐衰落的历史信息。
有关洛阳藏宝中的历史的文章
唐代传入罗马金币1981年洛阳安菩夫妇墓出土直径2.2厘米,重4.3克。北朝至隋唐,中国人对罗马及后来的东罗马帝国产生了更加丰富的认识,频频在中国发现的东罗马金币便是这种联系密切的标志之一。由于黄金作为贵金属的珍贵性一贯受到人们的重视,所以,有专家研究认为,传入中土的东罗马金币作为贵金属的属性要远远大于作为流通货币的可能。......
2023-11-29
唐代景教经幢2006年洛阳李楼乡城角村东北出土经幢最长部分81厘米,最短部分59厘米,系石灰岩质青石制成的八棱石柱,每棱面宽14—16厘米,上部保存基本完好,幢体下部截面为一平滑斜面。景教经文由唐代景净所撰,经幢记录了参加人员、经过和原委等内容。南市附近是包括粟特人在内的西域胡人聚落的重点地区,景教经幢出土于此合情合理。......
2023-11-29
唐代金银平脱鸾凤花鸟镜1970年洛阳关林唐墓出土直径30.5厘米,重2740克。金银平脱鸾凤花鸟镜拓本现藏国家博物馆的洛阳出土螺钿镜这件金银平脱镜出土于洛阳唐代天宝九载墓。据墓志记载,墓主人卢氏夫人是唐代中散大夫、景城郡别驾卢廷芳的小女儿,金银平脱镜应是她生前至爱的用器。据统计,现今收藏在世界各地博物馆中的金银平脱镜,包括出土品和传世品,总共不超过11枚,可见这类铜镜的珍稀程度。......
2023-11-29
唐代杨国忠银铤1970年隋唐宫城遗址出土长30.1厘米,宽5.3厘米,厚0.9厘米,实测重量2055克。这件文物首先涉及唐代天宝年间著名的政治人物杨国忠。洛阳出土的这件银铤记录详尽,正好与上述规制相符。杨国忠银铤的出土,标志着白银正在成为社会上的主要货币和支付手段,银两已经以合法的新型货币形式登上了历史舞台。......
2023-11-29
传说银神余琼玉,也和财神汪明仲一样,都是天上财宝星下凡投胎的。银岭是自然国库,所有的金银财宝都藏在银岭下面。一天,银神、财神和其他尚未公开露面的辅佐大臣一样,突然心有感应,知道天子有难,纷纷前往盘龙湾救驾。他嘴巴轻轻一张,可就忙坏了银神,也难住了银神。大家知道,银神只管银不管金,可财神爷吩咐,又不得不照办。银神终于筋疲力尽了,只好躺倒不干。从此任财神爷怎么呼叫,再也叫不出金子银子来了。......
2023-12-07
商代兽面纹铜斝洛阳出土高15.2厘米,口径12厘米。铜斝身饰清晰精美的兽面纹、云雷纹和连珠纹。商代酒器以爵、角、觚、觯(音志)、斝等五种器物出土较多,合称为“五爵”。这件兽面纹铜斝圆锥形的三足尖而锐,分布的角度极为考究,如果我们把斝足的三点连线后,可以形成一个等边的三角形。遥远的商朝是崇尚神权的时代,在各种祭祀活动和礼仪场合中,青铜器是连接人间与神界的媒介,铜斝也不例外。......
2023-11-29
唐代徐盼墓志1949年以前洛阳出土志高57厘米,宽57厘米,厚9.5厘米。这件墓志的主人徐盼虽然名不见经传,但是墓志的撰写者李德裕却是唐代中晚期最杰出的政治家,曾在唐文宗、武宗时期两度担任宰相,对中晚唐政治产生过深远的影响。李德裕在徐盼墓志中以感情真挚的言辞,抒发了对徐盼过早离世的郁郁之情,表达了自己在经历了政治上的失意之后,对家人至亲的难舍与依恋。......
2023-11-29
唐代玻璃瓶1970年洛阳南郊关林唐墓出土高10.8厘米,口径3厘米,最大腹径11.5厘米,重145克。中国古代史籍对产自西域、输入中国的玻璃制品,称为“琉璃”“玻琮”等,这些称谓均源自梵文vaidurya和印度俗语veluiya的音译。唐代的玻璃制品主要出土于皇室、贵族墓葬和宗教寺院中。我们认为,这件精致的玻璃瓶应是胡商从国外带到洛阳盛装异域香药的器皿,对于研究中西文化交流有重要参考价值。......
2023-11-2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