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传入罗马金币1981年洛阳安菩夫妇墓出土直径2.2厘米,重4.3克。北朝至隋唐,中国人对罗马及后来的东罗马帝国产生了更加丰富的认识,频频在中国发现的东罗马金币便是这种联系密切的标志之一。由于黄金作为贵金属的珍贵性一贯受到人们的重视,所以,有专家研究认为,传入中土的东罗马金币作为贵金属的属性要远远大于作为流通货币的可能。......
2023-11-29
唐代 景教经幢
2006年
洛阳李楼乡城角村东北出土
经幢最长部分81厘米,最短部分59厘米,系石灰岩质青石制成的八棱石柱,每棱面宽14—16厘米,上部保存基本完好,幢体下部截面为一平滑斜面。这件残经幢为原幢体的上半部,幢体上方有圆形石盘承托幢顶,石榫为连接幢顶所造,幢体之下原应有幢座,惜已残损。《大秦景教宣元至本经》经幢现存经文19行431字,经幢记348字,题记16字,祝词14字,共计存809字。景教经文由唐代景净所撰,经幢记录了参加人员、经过和原委等内容。经幢立于唐宪宗元和九年(814年),经文可与近代敦煌石窟、吐鲁番古城遗址出土景教经典写卷相互校勘,被学术界誉为世界级的文化发现。(www.chuimin.cn)
景教即唐朝时期传入中国的基督教聂斯脱里派,也就是东方亚述教,起源于今日叙利亚,是最早进入中国的基督教派。唐朝时曾在长安、洛阳兴盛一时,并在多地建有“十字寺”,信奉者都为波斯人和中亚胡人,而非汉族民众。“安史之乱”后,由于安禄山、史思明等“胡人”发动的“羯胡乱常”叛乱给唐两京地区造成了巨大的社会创伤,从朝廷到民间都弥漫着一种仇视胡人的思潮,这必然会对景教徒带来冲击。面 对唐代朝野上下排斥胡化的尴尬局面,一些信奉景教的胡人纷纷向河北藩镇或其他地区转移,但另外一些为朝廷平叛立过功劳的景教徒则可能不用有迁籍之劳,他们在洛阳城里坚守着自己原有的宗教信仰。洛阳景教《经幢记》中就记载了“大秦寺寺主法和玄应,俗姓米;威仪大德玄庆,俗姓米;九阶大德志通,俗姓康”等内容,按照来华胡人均以本国汉字国名首字为姓的惯例,法和玄应和玄庆本人祖籍或是米国人,志通本人祖籍或是康国人。米国在今乌兹别克古城撒马尔罕附近,康国与米国相邻,两国都处于丝绸之路的枢纽地位。这些记述印证了唐人韦述《两京新记》及《元河南志》有关唐代洛阳已有景教寺院记载的可靠性,也说明在当时洛阳的景教寺院中,安姓、康姓、米姓等昭武九姓的粟特人尚且居于教门领袖的地位。我们还注意到,在洛阳景教经幢上没有一个外国文字,在镌刻完整的十字架图像外,还刻有手捧莲花的天神形象,说明洛阳的粟特景教徒可能已经失去了使用原始母语的文化价值,他们要借汉语向中国人宣传自己的主张;同时说明,中晚唐时期的中原景教信众为了适应长安、洛阳的宗教气氛和社会环境,在意识形态上已经明显吸收了中原地区源远流长的佛教文化因素。
景教经幢拓本
粟特人以擅长经商著称,他们长期操纵着丝绸之路上的国际转贩贸易,而日益频繁的经济交流往往伴随着文化交流。以往并没有发现粟特人信仰景教的记录,景教的大秦寺也多称“波斯寺”,景教教士记录仅有波斯僧。现在,出土的这件景教《经幢记》明确记载,洛阳大秦寺的几位“领导者”和定居洛阳的安国景教家族均是粟特人,这是唐朝和中亚景教史的珍贵记录。景教经幢出土地点在唐代东都洛阳城东,毗邻南市,那里是洛阳建春门内里坊附近规模最大的市场。《元河南志》记载,(南市)“其内一百二十行,三千余肆,四壁有四百舍店,货贿山积”,一派繁荣景象。南市附近是包括粟特人在内的西域胡人聚落的重点地区,景教经幢出土于此合情合理。洛阳出土的景教经幢是继明代天启五年(1625年)陕西出土《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以来,有关唐代景教石刻的最重大考古发现,是人们研究丝绸之路、粟特移民、唐代洛阳城胡人墓葬区域等诸多社会问题的宝贵资料。
有关洛阳藏宝中的历史的文章
唐代传入罗马金币1981年洛阳安菩夫妇墓出土直径2.2厘米,重4.3克。北朝至隋唐,中国人对罗马及后来的东罗马帝国产生了更加丰富的认识,频频在中国发现的东罗马金币便是这种联系密切的标志之一。由于黄金作为贵金属的珍贵性一贯受到人们的重视,所以,有专家研究认为,传入中土的东罗马金币作为贵金属的属性要远远大于作为流通货币的可能。......
2023-11-29
唐代程伯献墓志1949年之前洛阳邙山出土1974年由洛阳博物馆征集志高88厘米,宽89厘米,厚16.5厘米。程伯献的事迹在《旧唐书》纪传上有载。程伯献墓志提及的祖父知节,原名程咬金,后更名知节,出身世家大族,是《隋唐演义》中家喻户晓的传奇人物。他坚持弹劾程伯献,最终还是没有结果。值得关注的是,程伯献墓志志文一改常规,以行草入志,且随文意而楷、行、草三体兼用,笔法自由奔放,遒劲有力,收放自如。......
2023-11-29
西周斜线纹铜鬲1964年洛阳北窑西周贵族墓出土通高11厘米,口径13.6厘米,重0.87千克。有学者研究认为,以西周穆、共为界,青铜鬲在礼制系统中的功能出现了重大变革。考古资料证实,在全国许多地方都发现了西周中期的“列鬲”,如北京房山琉璃河象首鬲一组四件,三门峡虢国墓地虢季墓出土的铜鬲一组八件等等。洛阳出土的斜线纹铜鬲,传递了西周中期以后青铜礼器功能转化的信息。斜线纹铜鬲线图斜线纹铜鬲铭文拓片......
2023-11-29
北魏染华墓陶骆驼1990年北魏染华墓出土高19.2厘米,长22厘米。染华作为北方魏郡高门贵族子弟,生前领有军职,经历了从旧京平城到孝文帝迁都洛阳等重要历史事件,尤其是墓志中提及了染华与北海王元祥的关系。染华墓出土有威武挺拔的武士俑、跃跃而起的骆驼俑和马俑,更有褒衣博带的女侍俑,反映出自孝文帝迁都后,从平城迁到洛阳的北魏贵胄仕宦们在保持本民族特色的矜持下,已有锐意接受汉民族文化传统的实际行动。......
2023-11-29
璧藏洛阳华夏仰若——写在前面的话洛阳是中国历史上唯一被称作“神都”的地方。作为中国历史上政治、经济和文化的重要核心区之一,古都洛阳曾经是多少英雄豪杰一心向往的巨大舞台。浸润于洛阳博物馆时间愈长,愈能深刻地体会到文物背后隐喻着人类内心某种恒久的情感。这本小书遴选的116件文物珍品常见于许多文物精粹图录中,相对于洛阳浩瀚的藏宝而言,似有管窥之举。洛阳博物馆冯健2014年5月9日......
2023-11-29
夏代乳丁纹铜爵1975年洛阳偃师二里头遗址四角楼村出土通高22.5厘米,流至尾长31.5厘米,壁厚约0.1厘米。乳丁纹铜爵是中国目前发现最早的青铜酒器之一。今天,当我们从鉴赏的角度来细观洛阳出土的乳丁纹铜爵时,会发现它宛若一位轻盈舒展、迎风而立的窈窕淑女,周身散发着俊巧清逸的气息。乳丁纹铜爵局部放大图二里头遗址1号宫殿基址复原模型多少年来,史籍中明确记载的夏代是否存在?......
2023-11-29
唐代柳凯墓彩绘骑马乐俑(组)1988年4月洛阳偃师县政府招待所出土通高28—33厘米。柳凯夫妇墓共出土各类器物145件,以彩绘陶俑居多。柳凯墓出土的十一件骑马乐俑,虽然只在一百多件出土文物中占据很小的比例,但是,它们却在整个出行仪仗队列中起着统领全队的灵魂作用。柳凯墓彩绘骑马乐俑向我们传递着唐人热爱生活、追求愉悦的历史信息,是我们了解唐代贵族多彩生活方式的重要佐证。柳凯墓骑马乐俑局部放大图......
2023-11-29
北魏背屏式菩萨造像1971年洛阳白马寺出土高80.5厘米。北魏佛和菩萨造像碑通过把复杂的佛教故事、佛传、法华经变、西方净土等内容描绘在结构精巧、场面绮丽的雕塑上,表达了北魏社会祈求平和安详的信俗观念。北魏自孝文帝迁都洛阳实行汉化改革后,艺匠们在雕塑佛或菩萨时,逐渐摒弃了早期佛教造像中流行的犍陀罗风格,佛教造型艺术开始明显地中国本土化。......
2023-11-2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