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唐代洛阳出土的景教经幢:历史见证的宝藏

唐代洛阳出土的景教经幢:历史见证的宝藏

【摘要】:唐代景教经幢2006年洛阳李楼乡城角村东北出土经幢最长部分81厘米,最短部分59厘米,系石灰岩质青石制成的八棱石柱,每棱面宽14—16厘米,上部保存基本完好,幢体下部截面为一平滑斜面。景教经文由唐代景净所撰,经幢记录了参加人员、经过和原委等内容。南市附近是包括粟特人在内的西域胡人聚落的重点地区,景教经幢出土于此合情合理。

唐代 景教经幢

2006年

洛阳李楼乡城角村东北出土

经幢最长部分81厘米,最短部分59厘米,系石灰岩质青石制成的八棱石柱,每棱面宽14—16厘米,上部保存基本完好,幢体下部截面为一平滑斜面。这件残经幢为原幢体的上半部,幢体上方有圆形石盘承托幢顶,石榫为连接幢顶所造,幢体之下原应有幢座,惜已残损。《大秦景教宣元至本经》经幢现存经文19行431字,经幢记348字,题记16字,祝词14字,共计存809字。景教经文由唐代景净所撰,经幢记录了参加人员、经过和原委等内容。经幢立于唐宪宗元和九年(814年),经文可与近代敦煌石窟、吐鲁番古城遗址出土景教经典写卷相互校勘,被学术界誉为世界级的文化发现。(www.chuimin.cn)

景教即唐朝时期传入中国的基督教聂斯脱里派,也就是东方亚述教,起源于今日叙利亚,是最早进入中国的基督教派。唐朝时曾在长安、洛阳兴盛一时,并在多地建有“十字寺”,信奉者都为波斯人和中亚胡人,而非汉族民众。“安史之乱”后,由于安禄山、史思明等“胡人”发动的“羯胡乱常”叛乱给唐两京地区造成了巨大的社会创伤,从朝廷到民间都弥漫着一种仇视胡人的思潮,这必然会对景教徒带来冲击。面 对唐代朝野上下排斥胡化的尴尬局面,一些信奉景教的胡人纷纷向河北藩镇或其他地区转移,但另外一些为朝廷平叛立过功劳的景教徒则可能不用有迁籍之劳,他们在洛阳城里坚守着自己原有的宗教信仰。洛阳景教《经幢记》中就记载了“大秦寺寺主法和玄应,俗姓米;威仪大德玄庆,俗姓米;九阶大德志通,俗姓康”等内容,按照来华胡人均以本国汉字国名首字为姓的惯例,法和玄应和玄庆本人祖籍或是米国人,志通本人祖籍或是康国人。米国在今乌兹别克古城撒马尔罕附近,康国与米国相邻,两国都处于丝绸之路的枢纽地位。这些记述印证了唐人韦述《两京新记》及《元河南志》有关唐代洛阳已有景教寺院记载的可靠性,也说明在当时洛阳的景教寺院中,安姓、康姓、米姓等昭武九姓的粟特人尚且居于教门领袖的地位。我们还注意到,在洛阳景教经幢上没有一个外国文字,在镌刻完整的十字架图像外,还刻有手捧莲花的天神形象,说明洛阳的粟特景教徒可能已经失去了使用原始母语的文化价值,他们要借汉语向中国人宣传自己的主张;同时说明,中晚唐时期的中原景教信众为了适应长安、洛阳的宗教气氛和社会环境,在意识形态上已经明显吸收了中原地区源远流长的佛教文化因素。

景教经幢拓本

粟特人以擅长经商著称,他们长期操纵着丝绸之路上的国际转贩贸易,而日益频繁的经济交流往往伴随着文化交流。以往并没有发现粟特人信仰景教的记录,景教的大秦寺也多称“波斯寺”,景教教士记录仅有波斯僧。现在,出土的这件景教《经幢记》明确记载,洛阳大秦寺的几位“领导者”和定居洛阳的安国景教家族均是粟特人,这是唐朝和中亚景教史的珍贵记录。景教经幢出土地点在唐代东都洛阳城东,毗邻南市,那里是洛阳建春门内里坊附近规模最大的市场。《元河南志》记载,(南市)“其内一百二十行,三千余肆,四壁有四百舍店,货贿山积”,一派繁荣景象。南市附近是包括粟特人在内的西域胡人聚落的重点地区,景教经幢出土于此合情合理。洛阳出土的景教经幢是继明代天启五年(1625年)陕西出土《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以来,有关唐代景教石刻的最重大考古发现,是人们研究丝绸之路、粟特移民、唐代洛阳城胡人墓葬区域等诸多社会问题的宝贵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