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传入罗马金币1981年洛阳安菩夫妇墓出土直径2.2厘米,重4.3克。北朝至隋唐,中国人对罗马及后来的东罗马帝国产生了更加丰富的认识,频频在中国发现的东罗马金币便是这种联系密切的标志之一。由于黄金作为贵金属的珍贵性一贯受到人们的重视,所以,有专家研究认为,传入中土的东罗马金币作为贵金属的属性要远远大于作为流通货币的可能。......
2023-11-29
唐代 玻璃瓶
1970年
洛阳南郊关林唐墓出土
高10.8厘米,口径3厘米,最大腹径11.5厘米,重145克。小口,圆唇,直颈,扁圆形腹,平底内凹。玻璃表面有一层『锈蚀』薄膜,显现出与玻璃相一致的平行波纹。
玻璃曾经是古代昂贵的奢侈品。三四千年前,欧洲的腓尼基人发现在高温环境下,晶体矿物天然苏打与沙滩上的石英砂发生化学反应后,能产生莹亮的晶体,这就是早期钠钙玻璃的雏形。目前为止,在埃及和地中海沿岸出土的玻璃均属于NaO2-CaO-SiO2系统,只有少量含有氧化铅。由于舶来玻璃的原料中,钠、钙两种元素含量高,经特殊技术工艺处理后,晶莹剔透,较为耐用,所以深受古代中国上层仕宦喜爱。(www.chuimin.cn)
中国人约在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制造玻璃。这一时期的玻璃实物仅出土于陕西宝鸡蚌西、河南洛阳和陕县等有限的几个地方。中外学者曾对陕西宝鸡等地出土的琉璃管珠做过化验分析,证明这时期的玻璃组成为铅钡玻璃系统。这种玻璃制品烧成温度较低,玻璃中的铅、钡两种元素含量高,多“虚脆不贞”,不适应使用过程中骤冷骤热的变化。《魏书·西域传·大月氏》中记载:“世祖时,其国人商贩京师,自云能铸石为五彩琉璃。于是采矿山中,于京师铸之。既成,光泽乃美于西方来者。乃诏为行殿,容百余人,光色映彻,观者见之,莫不惊骇,以为神明所作。自此中国琉璃遂贱,人不复珍之。”这段史料说明,北魏时期大月氏人到京师大同传授烧炼玻璃的技术,令世人惊异,并对我国玻璃制作产生了影响。
中国古代史籍对产自西域、输入中国的玻璃制品,称为“琉璃”“玻琮”等,这些称谓均源自梵文vaidurya和印度俗语veluiya的音译。输入中国的异域玻璃制品,大多由使节和商旅队伍自埃及、叙利亚及受其技术辐射的波斯、中亚地区带入。唐代的中国与上述国家的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非常密切,中国的丝绸、瓷器、纸张等通过丝绸之路源源不断地输往西方,西方的琉璃、香料、珠宝等也陆续传入我国。玻璃器不仅从陆上丝绸之路传播,南方海上丝路也是输入玻璃器持久而畅通的路线。这些造型各异、玲珑剔透的瓶、盘、杯、茶盏、碗、珠、镜子等贡品玻璃制品,到中国后很快成为皇室后宫、达官贵人争相追逐的豪奢专享之物。唐代元稹在《西明寺牡丹》中赞道:“花间琉璃地上生,风光烨转紫云英。自从天女盘中见,直到今朝眼更明。”诗人将华贵雍容的牡丹与流光溢彩的琉璃相提并论,表达了唐人对玻璃器皿的由衷赞叹。
唐代的玻璃制品主要出土于皇室、贵族墓葬和宗教寺院中。洛阳是隋唐时期的两京之一,吸引了许多胡商来到这里进行各种商业活动,唐人对外来的 “异药”和香料充满了崇拜和迷信,由印度或波斯销往洛阳的香料,诸如龙涎香、苏合香、沉香、乳香和安息香等外来输入品,在长安、洛阳、扬州等商业发达城市深受欢迎,唐诗中就有“刬戴扬州帽,重熏异国香”的句子。从事药材、香料生意的各国商人们组成了专门的商业组织——“行”和“市”,在今天洛阳龙门石窟药方洞南上方还留有永昌元年(689年)北市香行社所刻的“北市香行社社人等造像记”,表明唐代洛阳北市存在有胡商组成的香药贸易行,涉及有安僧达、史玄策、康惠登、何难迪等粟特胡人。我们认为,这件精致的玻璃瓶应是胡商从国外带到洛阳盛装异域香药的器皿,对于研究中西文化交流有重要参考价值。
有关洛阳藏宝中的历史的文章
唐代传入罗马金币1981年洛阳安菩夫妇墓出土直径2.2厘米,重4.3克。北朝至隋唐,中国人对罗马及后来的东罗马帝国产生了更加丰富的认识,频频在中国发现的东罗马金币便是这种联系密切的标志之一。由于黄金作为贵金属的珍贵性一贯受到人们的重视,所以,有专家研究认为,传入中土的东罗马金币作为贵金属的属性要远远大于作为流通货币的可能。......
2023-11-29
唐代景教经幢2006年洛阳李楼乡城角村东北出土经幢最长部分81厘米,最短部分59厘米,系石灰岩质青石制成的八棱石柱,每棱面宽14—16厘米,上部保存基本完好,幢体下部截面为一平滑斜面。景教经文由唐代景净所撰,经幢记录了参加人员、经过和原委等内容。南市附近是包括粟特人在内的西域胡人聚落的重点地区,景教经幢出土于此合情合理。......
2023-11-29
西周母方罍1964年洛阳北窑西周贵族墓出土通高50.3厘米,口径13厘米,肩宽33厘米,重22.25千克。母方罍铭文拓片母方罍出土于洛阳北窑西周贵族墓群的一座中型墓葬中。据统计,在已发掘的北窑西周贵族墓中,大型和中型墓葬占到总数的94%以上。方罍的墓葬已遭多次盗掘,铜罍放置在墓室北部距墓底1.5米的椁上,同时还发现了铜壶盖、铜匕和圆形蚌泡等,这些器物都表明母方罍主人的身份较为高贵。......
2023-11-29
唐代豆卢氏墓彩绘女侍俑1992年唐睿宗贵妃豆卢氏墓出土高41.5厘米。豆卢氏墓为大型砖结构洞室墓,虽经多次盗掘,但还在后甬道内和棺床西北角发现墓志一合和部分彩绘陶俑及铜饰、铜泡等物。据墓志记载,墓主豆卢氏为唐睿宗李旦的贵妃,地位列诸妃嫔之首。因此,唐玄宗继位后,对豆卢氏礼仪有加,特诏赐予她二百户食邑。豆卢氏墓出土的其他彩绘女侍俑......
2023-11-29
唐代金银平脱鸾凤花鸟镜1970年洛阳关林唐墓出土直径30.5厘米,重2740克。金银平脱鸾凤花鸟镜拓本现藏国家博物馆的洛阳出土螺钿镜这件金银平脱镜出土于洛阳唐代天宝九载墓。据墓志记载,墓主人卢氏夫人是唐代中散大夫、景城郡别驾卢廷芳的小女儿,金银平脱镜应是她生前至爱的用器。据统计,现今收藏在世界各地博物馆中的金银平脱镜,包括出土品和传世品,总共不超过11枚,可见这类铜镜的珍稀程度。......
2023-11-29
北魏染华墓陶骆驼1990年北魏染华墓出土高19.2厘米,长22厘米。染华作为北方魏郡高门贵族子弟,生前领有军职,经历了从旧京平城到孝文帝迁都洛阳等重要历史事件,尤其是墓志中提及了染华与北海王元祥的关系。染华墓出土有威武挺拔的武士俑、跃跃而起的骆驼俑和马俑,更有褒衣博带的女侍俑,反映出自孝文帝迁都后,从平城迁到洛阳的北魏贵胄仕宦们在保持本民族特色的矜持下,已有锐意接受汉民族文化传统的实际行动。......
2023-11-29
西周方座铜簋1966年洛阳北窑西周贵族墓出土西周容器,通高30.5厘米,口径22厘米,方座长、宽均为19.2厘米,重15.3千克。这件方座铜簋与前文所述兽面纹铜方鼎一起出土于洛阳北窑西周墓区一座竖井形中型墓中 。从已发掘的三百余座西周墓和七座车马坑看,只有八座小型墓得以幸免。方座铜簋铭文拓片及线图结合古籍记载及洛阳北窑西周贵族墓群等考古发掘资料,可以初步判断,西周初年营建的洛邑成周城址应该横跨瀍河两岸。......
2023-11-29
唐代岑氏墓彩绘乐舞女俑(组)1991年洛阳孟津岑氏夫人墓出土女乐俑通高19.5厘米,面部丰满,粉面朱唇,眉心上饰紫色花钿,两颊饰黑色妆黡(音演),绾双螺形半高髻,上着窄袖衫,外加半臂,有披肩巾,腰束带,下着曳地长裙,跽坐于长方形底板上。岑氏墓出土的彩绘乐俑与舞俑相得益彰,再现了唐代乐舞升平的盛世风情,为《旧唐书·音乐志》《新唐书·礼乐志》中有关音乐、舞蹈场面的记叙提供了直观实录。......
2023-11-2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