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洛阳藏宝:唐代三彩凤首壶的历史价值

洛阳藏宝:唐代三彩凤首壶的历史价值

【摘要】:唐代三彩凤首壶1965年洛阳东郊塔湾村出土高32厘米,腹径13厘米。这件物象鲜明的三彩凤首壶婉约的凤首、颀长的颈部、丰盈的腹部,以及梦幻般的色彩,巧妙地结合了外来文化因素与本民族传统艺术,集中反映了唐人兼容并蓄与自信豁达的民族性格,它是唐代博采众长文化精神的最好注释。

唐代 三彩凤首壶

1965年

洛阳东郊塔湾村出土

高32厘米,腹径13厘米。壶口呈凤头状,长颈,扁圆形腹,高足外撇,平底,一侧置曲柄。凤首壶头部装饰以口衔小珠的鸟首,腹部浑圆饱满,正背面饰有浅浮雕效果的骑马射箭图和神鸟展翅图等。通体施绿、褐、白等釉,底足无釉。这种器形明显带有波斯萨珊式金银器制品的风格,是唐三彩造型上的创新。(www.chuimin.cn)

古代伊朗萨珊王朝(Sassan,226—650年),是古代波斯在公元3世纪至7世纪统治的最后一个王朝,又译萨桑王朝,因创建者阿尔达希尔的祖父萨珊而得名。在政治上,萨珊王朝是一个高度中央集权的帝国,宗教以祆教为国教。萨珊王朝最强盛时期,多次威胁到比邻的印度贵霜王朝及欧洲东罗马帝国,雄霸欧亚。《魏书》中记载,早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与波斯之间的友好往来就较为频繁,波斯使臣数十次来到中国交聘,给北魏皇帝带来了各种珠宝和驯象等。公元7世纪,帝国末代国王伊嗣埃三世的儿子俾路斯(Firuz)东逃至唐朝(唐朝高宗统治时期),任右武卫将军,最终客死长安,其子在高宗调露年间借助唐朝的帮助,曾有志恢复故国,但未能成功。1949年以后,在东都洛阳数次出土萨珊王朝银币,都是两国间相互交往的明证。

唐代是善于吸收、融合外来文化的朝代。波斯萨珊王朝金银器的式样、装饰和制作工艺都达到了很高水平,当这种风格的金银器大量传入中国后,就出现了数量众多、不同材质的仿制品,其中,模仿最多、最典型的当数陶瓷业。三彩凤首壶在壶形上既保留了南北朝时期莲花尊的形状,又吸取了波斯萨珊金银器中鸟首壶的造型特征,将萨珊艺术特征中常有的“徽章式纹样”圆框和浮雕花纹,与中国文化传统中的缠枝花卉、骑马狩猎等进行了重新搭配组合,形成创新的装饰风格,表现出中西文化元素水乳交融的气象

凤首壶从初唐时开始流行,是唐三彩中常见的器形。从正反两面观察,这件三彩凤首壶一面是在一周忍冬花纹中间,有一人骑着腾蹄的骏马,作回首拉弓射箭状,富有生活气息;另一面为一只昂首振翅的神鸟立于忍冬花纹之上,正欲飞升,具有神秘色彩。这件物象鲜明的三彩凤首壶婉约的凤首、颀长的颈部、丰盈的腹部,以及梦幻般的色彩,巧妙地结合了外来文化因素与本民族传统艺术,集中反映了唐人兼容并蓄与自信豁达的民族性格,它是唐代博采众长文化精神的最好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