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张说墓志1999年洛阳伊川万安山南麓出土青石质,近方形,志高80.8厘米,宽80.4厘米,厚16.5厘米。张说墓志称,“夫人故尚书右丞、武陵公怀景之女也”“,开元十九年三月壬戌,薨于东都康俗里弟,享年五十有二”。张说与墓志撰写者张九龄是同宗族亲。《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中说,张说是张华十三代孙,张九龄为张华十五代孙,故墓志中署为族孙。......
2023-11-29
唐代 三彩灯
1987年
洛阳吉利区唐墓出土
高45.5厘米,灯碗口径9.1厘米,底座径22.6厘米。三彩灯由座、柄、盘、盏四部分组成,底座作圆形覆盆式,表面饰凹弦纹、贴圆形宝相花和力士图案。灯柄为圆体竹节状,从上而下带小圆圈纹与凸弦纹15周。柄座之间以覆莲柱础相连,柄柱以仰莲、覆莲从中分开成上下两段。灯盘中有仰莲,上置盏。这件唐代的照明用具通体以褐、绿、白三种色釉精心点画,绚丽中不失清雅,稳重中又现活泼,为洛阳首次发现的三彩灯具。(www.chuimin.cn)
灯起源于火的发现和人类照明的需要。如果仅仅是作为照明工具,灯实际上只要有盛燃料的盘形物,再加上油和灯芯就能实现最原始的功能,但真正意义上灯具的出现,则是随着社会发展,人类将美观与实用相结合的产物。《周礼》中就有专门司火或照明的官职。田野考古发现表明,我国在春秋时期已经有成型的灯具出现。中国早期的灯具形制比较简单,一般为上盘下座,中间以柱相连,类似陶制的盛食器“豆”,所以有“瓦豆谓之登(灯)”的说法,中国早期灯具的基础造型已见端倪。从春秋至两汉,青铜质地的灯具开始脱离原本实用的具体要求,成为特定身份地位的象征器,所谓“兰膏明烛,华灯错些”,折射出当时社会政治的规章法度。魏晋南北朝时期,造价低廉的青瓷灯,开始取代之前较为昂贵的青铜灯,在民间得到普及和使用。这一时期的代表灯具是南京清凉山吴墓出土的三国青瓷熊灯,以及南京丁墙村西晋墓出土的青瓷灯等。隋末至唐代,除了铜、瓷等质地的灯具,铁、锡、银、玉、石、玻璃等新材质被不断运用到灯的制作中,灯具的装饰性质更加突出,成为祭祀、喜庆等活动的必备用品。
唐代灯具所用的燃料主要是动物油脂、植物油和蜡烛等。这件唐代三彩灯发现于洛阳吉利区的一处建筑工地,造型结构远比一般灯具复杂。耐人琢磨的是,这座唐墓规模较小,墓中出土器物并不很多,也没有发现墓志,墓主人应该不是显赫人物。正是在为数不多的出土文物中,这件精美的三彩灯才分外抢眼。从整体上看,在釉色交错和斑驳陆离中,修长的竹节状灯柄、稳固的底座都映衬着唐三彩灯的协调雅致,高灯顶部的那只盏,傲立于莲花造型的圆形托盘正中,犹如出水芙蓉般亭亭玉立。当我们凝视的目光与三彩灯相对,纵使还没有点亮它,就已经能够明显地感受到其华彩四射的魅力。
有关洛阳藏宝中的历史的文章
唐代张说墓志1999年洛阳伊川万安山南麓出土青石质,近方形,志高80.8厘米,宽80.4厘米,厚16.5厘米。张说墓志称,“夫人故尚书右丞、武陵公怀景之女也”“,开元十九年三月壬戌,薨于东都康俗里弟,享年五十有二”。张说与墓志撰写者张九龄是同宗族亲。《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中说,张说是张华十三代孙,张九龄为张华十五代孙,故墓志中署为族孙。......
2023-11-29
唐代豆卢氏墓彩绘女侍俑1992年唐睿宗贵妃豆卢氏墓出土高41.5厘米。豆卢氏墓为大型砖结构洞室墓,虽经多次盗掘,但还在后甬道内和棺床西北角发现墓志一合和部分彩绘陶俑及铜饰、铜泡等物。据墓志记载,墓主豆卢氏为唐睿宗李旦的贵妃,地位列诸妃嫔之首。因此,唐玄宗继位后,对豆卢氏礼仪有加,特诏赐予她二百户食邑。豆卢氏墓出土的其他彩绘女侍俑......
2023-11-29
西周宗人斧1964年洛阳北窑西周贵族墓M14出土通高11.2厘米,銎(音琼)长4.1厘米,宽2.8厘米。玉牛形调色器局部放大图玉牛形调色器俯视图宗人斧拓本从《洛阳北窑西周墓》可知,北窑西周贵族墓地绝大部分玉器均出自大中型墓葬中。说明周王室和卿大夫的采邑都设有“宗人”的职官,这件铜斧铭文“宗人用”之“宗人”,应是西周王室的命官。M14同时出土了珍贵的玉牛调色器和宗人斧,说明墓主人应该是一位政治地位较高的贵族。......
2023-11-29
唐代含嘉仓刻铭砖1971年洛阳老城驾鸡沟含嘉仓遗址出土砖作正方形,长宽各33厘米,厚6厘米,正面平整,有刻文10行110多字。含嘉仓是唐朝政府在东都洛阳营建的大型国家粮仓,仓窖所储粮食主要靠漕运往来转运。唐代仓粮主要通过京杭大运河往来运输,因此,大运河也被称为运粮河。含嘉仓地下储粮的方法是采用低温密封的科学原理,使粮食长期处于休眠状态,具有防火、防虫、防潮、造价低廉等多项优点,非常适合在我国北方干燥地区推广。......
2023-11-29
唐代三彩戏弄俑1981年洛阳安菩夫妇墓出土高40厘米。安菩夫妇墓出土的立俑为唐代戏弄俑。唐代戏弄是指纯粹的歌舞杂技之外兴起的一种戏剧表演形式。所以,唐代的戏弄与宋元以后成熟的戏曲形态还存在着一定差别。因此,戏弄俑衣着黄绿色翻领长袍,正表明戏弄表演者身份卑微,地位较为低下。安菩夫妇墓戏弄俑的出土,为我们研究中国早期戏剧提供了形象化的实物资料。......
2023-11-29
唐代三彩凤首壶1965年洛阳东郊塔湾村出土高32厘米,腹径13厘米。这件物象鲜明的三彩凤首壶婉约的凤首、颀长的颈部、丰盈的腹部,以及梦幻般的色彩,巧妙地结合了外来文化因素与本民族传统艺术,集中反映了唐人兼容并蓄与自信豁达的民族性格,它是唐代博采众长文化精神的最好注释。......
2023-11-29
唐代景教经幢2006年洛阳李楼乡城角村东北出土经幢最长部分81厘米,最短部分59厘米,系石灰岩质青石制成的八棱石柱,每棱面宽14—16厘米,上部保存基本完好,幢体下部截面为一平滑斜面。景教经文由唐代景净所撰,经幢记录了参加人员、经过和原委等内容。南市附近是包括粟特人在内的西域胡人聚落的重点地区,景教经幢出土于此合情合理。......
2023-11-29
西周召伯虎铜1993年洛阳东郊C5M906号西周墓出土通高21厘米,口长23.3厘米,宽16.7厘米。铜 流行于食器大为盛行的西周中晚期,进入春秋早期后急剧衰减,春秋后期逐渐消失。召伯虎铜铭文中提到的召伯虎,学者们认为是西周历史上很有名的召穆公。召伯虎铜正、侧面线图召伯虎铜内底、盖内铭文拓片......
2023-11-2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