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洛阳唐代三彩戏弄俑唐代戏剧形态与宋元不同

洛阳唐代三彩戏弄俑唐代戏剧形态与宋元不同

【摘要】:唐代三彩戏弄俑1981年洛阳安菩夫妇墓出土高40厘米。安菩夫妇墓出土的立俑为唐代戏弄俑。唐代戏弄是指纯粹的歌舞杂技之外兴起的一种戏剧表演形式。所以,唐代的戏弄与宋元以后成熟的戏曲形态还存在着一定差别。因此,戏弄俑衣着黄绿色翻领长袍,正表明戏弄表演者身份卑微,地位较为低下。安菩夫妇墓戏弄俑的出土,为我们研究中国早期戏剧提供了形象化的实物资料。

唐代 三彩戏弄俑

1981年

洛阳安菩夫妇墓出土

高40厘米。头戴黑色高冠,穿翻领长袖袍服,衣施黄绿釉,从腰下左右开叉,露出内衣的衣角。左手下垂,右手握拳平伸,斜身扭臀,腰间束带,足穿尖履,立于前宽后窄的底板上,作喜形于色状。

安菩夫妇墓出土的立俑为唐代戏弄俑。唐代戏弄是指纯粹的歌舞杂技之外兴起的一种戏剧表演形式。当时的戏弄以科白为主,并有简单的情节,通过音乐舞蹈、演唱等表达戏中人物的感情和意志。唐人的戏弄其实包含“戏”和“弄”两层含义。一方面唐“戏”以歌舞为主,并兼有歌唱、舞蹈、科白表演,由多种技艺相互结合、共同演绎出故事;另一方面,唐代“弄参军戏”盛行,构成了中国戏剧传统最突出的一个特征。戏弄表演的具体节目有参军戏、踏摇娘、兰陵王、苏中郎、西凉伎、樊哙排君难、麦秀两歧等,其中的重头戏——参军戏渊源于秦汉时期的俳优表演。唐代的参军戏已形成比较固定的表演格局,主要有两个角色,一为愚顽的参军,一为机敏的仓鹘, 作用是可以在宴会上打诨取笑,以滑稽诙谐的动作或对话使人发笑,甚至可以直接讽刺达官显贵。《应庵随笔》中就说:“古之优人于御前嘲笑,不但不避讳贵戚大臣,虽天子后妃亦无所讳。”因为艺人可以“言者无罪,闻者足鉴”,所以,唐代戏弄的风格几乎都是带有喜剧色彩的。由于戏弄表演所需要的人、地、物都很少,适合在宴会中即兴表演,于是就在宫廷和贵族府邸中流行开来。(www.chuimin.cn)

安菩夫妇墓出土的另一件戏弄俑

唐人的戏弄表演在形式上已介于歌舞和戏剧之间,只是如果称其为戏曲,它还不具备完整的故事情节;若说其为歌舞,又在表演过程中出现了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所以,唐代的戏弄与宋元以后成熟的戏曲形态还存在着一定差别。1949年以后,在陕西西安插秧村唐墓、十里铺唐墓、鲜于庭诲墓,以及南京李昇陵中都出土有类似陶俑。《旧唐书·舆服志》记载: “文武三品以上服紫,至玉带,四品、五品服绯(深红),六品服深绿,七品服浅绿,八品服绿深青。”《新唐书·杨炎传》称:“贬黜之官,亦多服绿。”《新唐书·和政公主传》上则说:“阿布思之妻隶掖庭,帝宴,便衣绿衣,为倡。”因此,戏弄俑衣着黄绿色翻领长袍,正表明戏弄表演者身份卑微,地位较为低下。

洛阳唐代安菩夫妇墓出土戏弄俑并非偶然。安菩夫妇的儿子安金藏是精通乐舞的太常寺乐工,是新、旧《唐书》都有传记载的历史人物。武则天称帝期间,他携母随皇室移居洛阳。玄宗继位后,擢金藏为右将军,封代国公。安菩墓志称,安金藏之母何氏于长安四年( 704年)死于寓所,“孤子金藏,痛贯深慈,膝下难舍,毁不自灭,独守母坟,爱尽生前”。景龙三年( 709年),金藏迁父安菩尸骨与母何氏在洛阳敬爱寺东茔地举行合葬。安金藏把尚未从宫廷或贵族府邸中走出来的戏剧表演者做成俑人,随葬到父母的合葬墓中,深切表达了自己对双亲的孝敬和难舍之情。

安菩夫妇墓出土各类随葬器物129件,三彩器就达50件之多,为洛阳历年出土三彩器最多的墓葬。千百年来,洛阳一带古墓多被盗掘,安菩夫妇墓能够躲过无数劫难,独享清净,确属不易。安菩夫妇墓戏弄俑的出土,为我们研究中国早期戏剧提供了形象化的实物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