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岑氏墓彩绘乐舞女俑(组)1991年洛阳孟津岑氏夫人墓出土女乐俑通高19.5厘米,面部丰满,粉面朱唇,眉心上饰紫色花钿,两颊饰黑色妆黡(音演),绾双螺形半高髻,上着窄袖衫,外加半臂,有披肩巾,腰束带,下着曳地长裙,跽坐于长方形底板上。岑氏墓出土的彩绘乐俑与舞俑相得益彰,再现了唐代乐舞升平的盛世风情,为《旧唐书·音乐志》《新唐书·礼乐志》中有关音乐、舞蹈场面的记叙提供了直观实录。......
2023-11-29
唐代 豆卢氏墓彩绘女侍俑
1992年
唐睿宗贵妃豆卢氏墓出土
高41.5厘米。面部、体态丰满圆润,直鼻高唇,头梳高髻,身穿曳地长袍,红色披巾自双手间绕过垂于地,脚穿翘头鞋,作站立姿态。
豆卢氏墓为大型砖结构洞室墓,虽经多次盗掘,但还在后甬道内和棺床西北角发现墓志一合和部分彩绘陶俑及铜饰、铜泡等物。据墓志记载,墓主豆卢氏为唐睿宗李旦的贵妃,地位列诸妃嫔之首。唐代规定,“内宫贵妃、惠妃、丽妃、华妃各一人,正一品,掌佐皇后论妇礼于内,无所不统”。但是,从豆卢氏墓葬形制及所存遗物和壁画规模来看,都远逊色于西安的唐代永泰公主墓和章怀太子墓,究其原因,应该是与豆卢氏在神龙元年(705年)就由其伯父豆卢钦望“以妃久处禁闱”,恳请特诏“出内”,已失去宫廷贵妃的地位有关。(www.chuimin.cn)
豆卢氏为北魏、隋唐时期具有重要影响的家族姓氏,最初来源于燕国的慕容氏,是慕容燕皇族的旁支后裔,前燕归附到魏国后,被赐姓为豆卢。依墓志所言,仪凤元年(676年),15岁的豆卢氏嫁给皇子李旦,受封为孺人。豆卢氏为人恭顺谦和,处处小心谨慎,所以,即便在武则天称帝时期亦能相安无事。墓志中记载:“今上(指唐玄宗)惜在幼年,太后弃代,妃在椒掖,时遇龙潜,累载左右,一心保辅。”豆卢氏的这段特殊经历指的是,武则天杀李隆基生母窦德妃后,年幼的隆基由豆卢氏精心抚养照顾一事。因此,唐玄宗继位后,对豆卢氏礼仪有加,特诏赐予她二百户食邑。若干年后,豆卢氏寝疾弥留之际,“上(唐玄宗)用忧轸,御医中使相望不绝,执烛加衣”。豆卢氏终老后,玄宗甚至辍朝三日,诏官给丧事,表明玄宗对豆卢氏的优抚。
豆卢氏墓中出土的女侍俑彩绘精美,工艺水平很高,不少彩绘都有贴金痕迹。但所出女俑与洛阳地区常见的彩绘女俑或三彩女俑不同,体态丰满过度有近乎臃肿之态,与今天的审美习尚存在较大差别。主要是因为盛唐时期,生活富足和安定,人们逐渐形成了以丰满为美的审美风格,我们常说的 “环肥燕瘦”,实际上反映了不同时代人们对美的审视迥然有异。史书上记载,唐玄宗的宠臣杨国忠冬天出行时,曾让身材肥胖圆润的姬妾并排走在前面,以躲避寒风侵袭,还美其名曰为“肉障”。由此可见,在唐代,肥胖浑圆的体态已成宫廷贵妇竞相追逐的风尚。豆卢氏墓出土的随葬品与西安地区的流行风格极为相似,可能是由长安运至洛阳的,属于官窑生产的所谓东园秘器之类。
豆卢氏墓出土的其他彩绘女侍俑
有关洛阳藏宝中的历史的文章
唐代岑氏墓彩绘乐舞女俑(组)1991年洛阳孟津岑氏夫人墓出土女乐俑通高19.5厘米,面部丰满,粉面朱唇,眉心上饰紫色花钿,两颊饰黑色妆黡(音演),绾双螺形半高髻,上着窄袖衫,外加半臂,有披肩巾,腰束带,下着曳地长裙,跽坐于长方形底板上。岑氏墓出土的彩绘乐俑与舞俑相得益彰,再现了唐代乐舞升平的盛世风情,为《旧唐书·音乐志》《新唐书·礼乐志》中有关音乐、舞蹈场面的记叙提供了直观实录。......
2023-11-29
唐代柳凯墓彩绘骑马乐俑(组)1988年4月洛阳偃师县政府招待所出土通高28—33厘米。柳凯夫妇墓共出土各类器物145件,以彩绘陶俑居多。柳凯墓出土的十一件骑马乐俑,虽然只在一百多件出土文物中占据很小的比例,但是,它们却在整个出行仪仗队列中起着统领全队的灵魂作用。柳凯墓彩绘骑马乐俑向我们传递着唐人热爱生活、追求愉悦的历史信息,是我们了解唐代贵族多彩生活方式的重要佐证。柳凯墓骑马乐俑局部放大图......
2023-11-29
唐代胡商俑洛阳出土高23.5厘米。为了与本土商人加以区分,唐人统称来自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商人为“胡商”。胡商俑局部放大图在唐代商人阶层中,胡商队伍是一支不容忽视的庞大力量。宋代李昉所编《太平广记》中有许多关于唐代胡商在长安、洛阳从事经商活动的记载。洛阳博物馆珍藏的胡商俑头戴尖顶卷檐虚帽,这种帽子前檐卷起,方便遮阳远视,宜于长途旅行中使用。......
2023-11-29
唐代张说墓志1999年洛阳伊川万安山南麓出土青石质,近方形,志高80.8厘米,宽80.4厘米,厚16.5厘米。张说墓志称,“夫人故尚书右丞、武陵公怀景之女也”“,开元十九年三月壬戌,薨于东都康俗里弟,享年五十有二”。张说与墓志撰写者张九龄是同宗族亲。《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中说,张说是张华十三代孙,张九龄为张华十五代孙,故墓志中署为族孙。......
2023-11-29
唐代彩绘拎包女俑2003年洛阳关林镇M1305出土高24厘米。在这座盛唐时期墓葬中,共出土了两件形制、高度相同的拎包女俑。这件拎包女俑身着唐代女子裙服,所束长裙用大量竖条纹来表达裙摆皱褶繁复、自然下垂等理念,巧妙地告诉后人女裙耗费布帛之多。在洛阳唐墓中,唐代流行时间更为持久的彩绘陶俑占据着相当比例。与色彩斑斓的唐三彩相比,彩绘陶俑具有许多独特性。......
2023-11-29
唐代三彩戏弄俑1981年洛阳安菩夫妇墓出土高40厘米。安菩夫妇墓出土的立俑为唐代戏弄俑。唐代戏弄是指纯粹的歌舞杂技之外兴起的一种戏剧表演形式。所以,唐代的戏弄与宋元以后成熟的戏曲形态还存在着一定差别。因此,戏弄俑衣着黄绿色翻领长袍,正表明戏弄表演者身份卑微,地位较为低下。安菩夫妇墓戏弄俑的出土,为我们研究中国早期戏剧提供了形象化的实物资料。......
2023-11-29
唐代彩绘驯马俑与陶马(组)1987年洛阳十五工程局小学工地唐墓出土俑高35厘米。在这场人与马高度紧张的对峙中,驯马俑胸有成竹的神态与陶马刚烈暴躁的性格形成了鲜明对比,烘托了具有生命张力的较量。这组健硕饱满的彩绘陶马与驯马俑,将唐马骏逸奔放、俑人不可抑制的阳刚之美表现得淋漓尽致,为观赏者营造了无限深远的欣赏意境。......
2023-11-29
北魏昆仑俑1947年出土于洛阳盘龙冢村1965年洛阳博物馆发掘该墓高9.2厘米。元邵墓出土的仪仗俑群这件昆仑俑出土于北魏孝文帝之孙元邵的墓葬。经此骇人听闻的屠杀,北魏王朝内部可谓“人物歼尽”,元气大伤,统治根基遭到毁灭性打击。昆仑俑是元邵生前家养仆役的形象,在北魏陶俑中别具一格。1962年,洛阳博物馆收购并入藏了包括昆仑俑在内的100余件精美的北魏陶俑。......
2023-11-2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