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柳凯墓彩绘骑马乐俑(组)1988年4月洛阳偃师县政府招待所出土通高28—33厘米。柳凯夫妇墓共出土各类器物145件,以彩绘陶俑居多。柳凯墓出土的十一件骑马乐俑,虽然只在一百多件出土文物中占据很小的比例,但是,它们却在整个出行仪仗队列中起着统领全队的灵魂作用。柳凯墓彩绘骑马乐俑向我们传递着唐人热爱生活、追求愉悦的历史信息,是我们了解唐代贵族多彩生活方式的重要佐证。柳凯墓骑马乐俑局部放大图......
2023-11-29
唐代 岑氏墓彩绘乐舞女俑(组)
1991年
洛阳孟津岑氏夫人墓出土
女乐俑通高19.5厘米,面部丰满,粉面朱唇,眉心上饰紫色花钿,两颊饰黑色妆黡(音演),绾双螺形半高髻,上着窄袖衫,外加半臂,有披肩巾,腰束带,下着曳地长裙,跽坐于长方形底板上。女乐俑所持乐器多为竹制或木制,因腐朽已不复存在,从陶俑不同的手势推测可知,用于演奏的乐器分别为觱篥、竖笛、琵琶、筝、排箫和笙。
女舞俑通高28.7厘米,面部圆润,粉面朱唇,花钿为紫红色菱形团花图案,两颊饰黑色妆黡,头绾形如纷飞彩蝶的双高髻,发髻前正中位置插六瓣梅花形发饰,身着暗红色翻领半臂衫和竖条纹长裙,足穿绿色尖头履,作扬袖摆腰的舒缓姿态。
《唐会要》中记载:“敕三品以上,听有女乐一部,五品以上,女乐不过三人,皆不得有钟磬。”对官宦之家使用女乐进行了较为严格的限制和规定。唐乐分为立部伎和坐部伎两部,皆以琵琶为主要乐器。《新唐书·礼乐志》上说,“分乐为二部:堂上立奏,谓之立部伎;堂上坐奏,谓之坐部伎”。立部伎主要有八部乐舞,分别为《安乐》《太平乐》《破阵乐》《庆善乐》《大定乐》《上元乐》《圣寿乐》《光圣乐》,一般在堂下、室外或广场演出,参加演出者多达一二百人,规模较大,气氛热烈。坐部伎一般在堂上或室内坐奏演出,人员最多12人,最少3人,用丝竹细乐伴奏,注重个人技巧,风格优雅抒情,精巧细腻,乐工的艺术水平较高。六部乐舞主要是《燕乐》《长寿乐》《天授乐》《鸟歌万岁乐》《龙池乐》《小破阵乐》,表演规模较小,技艺精湛。精通乐律的唐玄宗曾“选坐部伎子弟三百教于梨园”,白居易在《立部伎》诗中写道:“立部贱,坐部贵。”元稹《立部伎》诗注中说,当时太常选坐部伎,无性识者退入立部伎,都说明坐部伎的地位待遇高于立部伎。岑氏墓出土的六件女乐表演属于坐部伎,主要供达官显贵在家庭宴饮时享用。(www.chuimin.cn)
乐舞女俑局部放大图
岑氏墓出土的两件女舞俑表情温婉,舞姿优美柔婉,这种节奏舒缓的舞蹈应属软舞之列。《教坊记》《乐府杂录》记载了诸如 《垂手罗》《回波乐》《绿腰》《苏合香》等软舞名称,这些舞蹈以舞动长袖或飘带为主,继承并创造了舞蹈动作的某些术语,如大垂手、小垂手、摇、送、挼等。《乐府杂录·舞工》云:“舞者乐之容也。……或如惊鸿,或如飞燕,婆娑舞态也。”唐代萧德言在《咏舞》中也说:“低身锵玉佩,举袖指罗衣。对檐疑燕起,映雪似花飞。”舞蹈时舞者举袖扬身,犹如燕起纷飞,使人不禁联想起“新词宛转递相传,振袖倾鬓风露前”的盛唐歌舞场景。
岑氏墓出土的墓志记载,墓主人岑氏出身名门,曾祖岑善方和祖父岑之象,事迹见于史书。岑氏的父亲岑文昭是唐太宗重臣岑文本之弟,岑氏的侄子岑羲 (墓志的撰写者),曾任中宗、睿宗朝宰相,权倾一时。岑氏嫁入刘家后,早年丧夫,仅育有一子刘敦行 ( 事迹见于 《新唐书 · 宰相世系表一 》)。志文中称其“以幽闲之性,融心于寂天之律”,六十二岁终老于归仁里,葬于武则天大足元年(701年)。为了慰藉岑氏孤苦的一生,刘敦行把母亲安葬在风水极佳的北邙山上,并以制作精细的乐舞俑随葬,寄托了自己的哀思。
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各民族间的文化交流频繁。在音乐舞蹈方面,既继承了魏晋南北朝以来的乐舞艺术传统,又更多地融汇了西域音乐、舞蹈的因素,形成中国古代乐舞史上的一个高峰。唐时,皇宫中有“梨园”,士大夫在燕居之暇,大都寄情歌舞,养有家伎。岑氏墓出土的彩绘乐俑与舞俑相得益彰,再现了唐代乐舞升平的盛世风情,为《旧唐书·音乐志》《新唐书·礼乐志》中有关音乐、舞蹈场面的记叙提供了直观实录。
有关洛阳藏宝中的历史的文章
唐代柳凯墓彩绘骑马乐俑(组)1988年4月洛阳偃师县政府招待所出土通高28—33厘米。柳凯夫妇墓共出土各类器物145件,以彩绘陶俑居多。柳凯墓出土的十一件骑马乐俑,虽然只在一百多件出土文物中占据很小的比例,但是,它们却在整个出行仪仗队列中起着统领全队的灵魂作用。柳凯墓彩绘骑马乐俑向我们传递着唐人热爱生活、追求愉悦的历史信息,是我们了解唐代贵族多彩生活方式的重要佐证。柳凯墓骑马乐俑局部放大图......
2023-11-29
唐代彩绘拎包女俑2003年洛阳关林镇M1305出土高24厘米。在这座盛唐时期墓葬中,共出土了两件形制、高度相同的拎包女俑。这件拎包女俑身着唐代女子裙服,所束长裙用大量竖条纹来表达裙摆皱褶繁复、自然下垂等理念,巧妙地告诉后人女裙耗费布帛之多。在洛阳唐墓中,唐代流行时间更为持久的彩绘陶俑占据着相当比例。与色彩斑斓的唐三彩相比,彩绘陶俑具有许多独特性。......
2023-11-29
唐代彩绘驯马俑与陶马(组)1987年洛阳十五工程局小学工地唐墓出土俑高35厘米。在这场人与马高度紧张的对峙中,驯马俑胸有成竹的神态与陶马刚烈暴躁的性格形成了鲜明对比,烘托了具有生命张力的较量。这组健硕饱满的彩绘陶马与驯马俑,将唐马骏逸奔放、俑人不可抑制的阳刚之美表现得淋漓尽致,为观赏者营造了无限深远的欣赏意境。......
2023-11-29
唐代豆卢氏墓彩绘女侍俑1992年唐睿宗贵妃豆卢氏墓出土高41.5厘米。豆卢氏墓为大型砖结构洞室墓,虽经多次盗掘,但还在后甬道内和棺床西北角发现墓志一合和部分彩绘陶俑及铜饰、铜泡等物。据墓志记载,墓主豆卢氏为唐睿宗李旦的贵妃,地位列诸妃嫔之首。因此,唐玄宗继位后,对豆卢氏礼仪有加,特诏赐予她二百户食邑。豆卢氏墓出土的其他彩绘女侍俑......
2023-11-29
唐代三彩凤首壶1965年洛阳东郊塔湾村出土高32厘米,腹径13厘米。这件物象鲜明的三彩凤首壶婉约的凤首、颀长的颈部、丰盈的腹部,以及梦幻般的色彩,巧妙地结合了外来文化因素与本民族传统艺术,集中反映了唐人兼容并蓄与自信豁达的民族性格,它是唐代博采众长文化精神的最好注释。......
2023-11-29
洛阳盛唐时期墓葬中出土的胡人与三彩载丝骆驼,反映出中亚商人沿着丝绸之路往来中国贸易的情景。由于输入古代西方的中国物品主要是丝绸,赛里斯又成为西方语言中中国的代名词。洛阳出土的唐三彩骆驼多为双峰驼,系中亚巴克特利亚种。祆教东传中国与粟特人频繁来往于丝绸之路存在内在联系。三彩载人载丝骆驼出土于盛唐时期的关林59号唐墓。这座墓葬形制简单,但随葬品丰富,出土了少见的载人载丝骆驼和蓝釉白斑马等。......
2023-11-29
东周铜兽2001年洛阳唐宫西路东周墓出土高12.2厘米,长19.8厘米。铜兽头微上昂,造型呈S形,憨态可掬,整个身躯明显向后压制,似有一跃而起之势。它似牛非牛、饱满浑厚的体态,圆润的腹部,身上精美繁密的纹饰,使人很容易把它与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仁兽、瑞兽联系在一起。在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瑞兽通常是神仙的坐骑,可助飞升。......
2023-11-29
唐代胡商俑洛阳出土高23.5厘米。为了与本土商人加以区分,唐人统称来自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商人为“胡商”。胡商俑局部放大图在唐代商人阶层中,胡商队伍是一支不容忽视的庞大力量。宋代李昉所编《太平广记》中有许多关于唐代胡商在长安、洛阳从事经商活动的记载。洛阳博物馆珍藏的胡商俑头戴尖顶卷檐虚帽,这种帽子前檐卷起,方便遮阳远视,宜于长途旅行中使用。......
2023-11-2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