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染华墓陶骆驼1990年北魏染华墓出土高19.2厘米,长22厘米。染华作为北方魏郡高门贵族子弟,生前领有军职,经历了从旧京平城到孝文帝迁都洛阳等重要历史事件,尤其是墓志中提及了染华与北海王元祥的关系。染华墓出土有威武挺拔的武士俑、跃跃而起的骆驼俑和马俑,更有褒衣博带的女侍俑,反映出自孝文帝迁都后,从平城迁到洛阳的北魏贵胄仕宦们在保持本民族特色的矜持下,已有锐意接受汉民族文化传统的实际行动。......
2023-11-29
北魏 背屏式菩萨造像
1971年
洛阳白马寺出土
高80.5厘米。舟形背屏式造像,正面以高浮雕手法表现了三尊菩萨,背光以浅浮雕或线刻雕刻出繁密的火焰纹。主尊头戴高冠,身着璎珞宝珠,面部清秀圆润,微含睿智微笑,赤足立于覆瓣莲台之上,表现出对人世的关怀。主尊菩萨两侧为二尊胁侍菩萨,头戴宝冠,面部饱满,姿容温婉,作低眉俯视众生状。三尊菩萨衣裙线条疏密有致,细腻生动。造像碑底座雕刻有狮子等形象,异域文化色彩浓郁。
佛教自西汉末年传入我国后,经三国两晋数百年间的传播,到南北朝时期已经得到了普及和发展。由于统治阶级大力提倡,北魏洛阳时代佛教盛行,以至于从崇佛发展到“佞佛”的地步。《洛阳伽蓝记》记载: “逮皇魏受图,光宅嵩洛,笃信弥繁,法教逾盛。王侯贵臣,弃象马如脱屣,庶士豪家,舍资财若遗迹。”换而言之,人们不论贫富贵庶,都将家财金钱视为敝屣云烟,随时可以无条件捐给寺院,以示虔诚向佛之心。“于是招提栉比,宝塔骈罗,争写天上之姿,竞摹山中之影;金刹与灵台比高,广殿共阿房等壮,岂直木衣绨绣,土被朱紫而已哉。”在人们争相礼佛的狂潮中,除了开凿窟龛、营造像龙门石窟等大型摩崖洞窟造像外,善男信女们还出资雕造了大量中小型圆雕石佛像、浮雕造像碑等,这些造像虽没有石窟造像那样宏伟高大,但是可以方便地置放在洛阳城内寺院里供人礼拜,因此深受信众欢迎。(www.chuimin.cn)
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进入一个皇帝频繁更替、战祸四起的动乱年代。那时,纵使至高无上的君主帝王,他们享有的荣华富贵也处于朝不保夕的境地,普通百姓更不在言下。在富贵无常的特殊历史境况下,无论上层统治阶级,还是中下层百姓,都需要把解脱苦难的希望寄托于佛教等超自然力量。《佛说作佛形象经》《佛说造立形象福报经》等都宣称雕塑或描绘佛像有“恒生大富家,尊贵无极珍”等好处。中国的僧侣也借用印度佛教教义提出,只要虔诚“念佛”和“观佛”,人死后便可通往极乐净土。这样,伴随着贵族、庶民造像念佛,求取尊贵平安的热潮,佛教造像艺术得到了长足发展。
在佛教的崇拜体系中,佛和菩萨是修行所达到的级别,菩萨比佛低一个等级,是辅助佛来弘扬佛法的。菩萨主要有文殊、普贤、观世音、大势至、思维菩萨、供养菩萨等。北魏佛和菩萨造像碑通过把复杂的佛教故事、佛传、法华经变、西方净土等内容描绘在结构精巧、场面绮丽的雕塑上,表达了北魏社会祈求平和安详的信俗观念。这件三尊菩萨造像碑,不同于常见的三世佛、一佛二菩萨、释迦多宝二佛并坐等雕塑题材,在北魏造像碑中并不多见。
北魏自孝文帝迁都洛阳实行汉化改革后,艺匠们在雕塑佛或菩萨时,逐渐摒弃了早期佛教造像中流行的犍陀罗风格,佛教造型艺术开始明显地中国本土化。如这三尊菩萨造像,她们身着裙装,戴宝冠花饰,表情和蔼,易于接近,与生活中雍容可亲的少妇形象有异曲同工之妙。士庶百姓们通过虔诚膜拜未来天国世界里可近可敬的菩萨,可以暂时体验到摆脱煎熬的宁静感受,这也是北朝浮雕造像碑能够在为数众多的寺院里大行其道的主要原因。
北魏莲花化生瓦当
有关洛阳藏宝中的历史的文章
北魏染华墓陶骆驼1990年北魏染华墓出土高19.2厘米,长22厘米。染华作为北方魏郡高门贵族子弟,生前领有军职,经历了从旧京平城到孝文帝迁都洛阳等重要历史事件,尤其是墓志中提及了染华与北海王元祥的关系。染华墓出土有威武挺拔的武士俑、跃跃而起的骆驼俑和马俑,更有褒衣博带的女侍俑,反映出自孝文帝迁都后,从平城迁到洛阳的北魏贵胄仕宦们在保持本民族特色的矜持下,已有锐意接受汉民族文化传统的实际行动。......
2023-11-29
唐代景教经幢2006年洛阳李楼乡城角村东北出土经幢最长部分81厘米,最短部分59厘米,系石灰岩质青石制成的八棱石柱,每棱面宽14—16厘米,上部保存基本完好,幢体下部截面为一平滑斜面。景教经文由唐代景净所撰,经幢记录了参加人员、经过和原委等内容。南市附近是包括粟特人在内的西域胡人聚落的重点地区,景教经幢出土于此合情合理。......
2023-11-29
西周斜线纹铜鬲1964年洛阳北窑西周贵族墓出土通高11厘米,口径13.6厘米,重0.87千克。有学者研究认为,以西周穆、共为界,青铜鬲在礼制系统中的功能出现了重大变革。考古资料证实,在全国许多地方都发现了西周中期的“列鬲”,如北京房山琉璃河象首鬲一组四件,三门峡虢国墓地虢季墓出土的铜鬲一组八件等等。洛阳出土的斜线纹铜鬲,传递了西周中期以后青铜礼器功能转化的信息。斜线纹铜鬲线图斜线纹铜鬲铭文拓片......
2023-11-29
北魏元怿墓志1948年在洛阳邙山俗称『青菜冢』的墓中出土1961年由洛阳博物馆收藏志高95厘米,宽99厘米。元怿墓早年被盗,墓中丰富的随葬品多已散失,只存墓志作记。元怿墓志对研究北魏统治阶层内部的斗争和当时风起云涌的六镇起兵等历史事件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2023-11-29
北魏永宁寺泥塑造像(组)洛阳永宁寺塔基遗址出土侍从像高约15厘米,长裙曳地,衣带飘拂,身姿秀丽修长。北魏匠师们运用纯熟简练的技法和饱满的创造激情,把洛阳永宁寺泥塑造像塑造得亲切自然,形神兼备。考古发掘证实,当年发现的方形竖穴坑应该是永宁寺木塔地宫。永宁寺塔基基座呈方形,有上下两层,皆为夯土版筑而成,佛教泥塑造像出土于木塔塔基中。......
2023-11-29
夏代乳丁纹铜爵1975年洛阳偃师二里头遗址四角楼村出土通高22.5厘米,流至尾长31.5厘米,壁厚约0.1厘米。乳丁纹铜爵是中国目前发现最早的青铜酒器之一。今天,当我们从鉴赏的角度来细观洛阳出土的乳丁纹铜爵时,会发现它宛若一位轻盈舒展、迎风而立的窈窕淑女,周身散发着俊巧清逸的气息。乳丁纹铜爵局部放大图二里头遗址1号宫殿基址复原模型多少年来,史籍中明确记载的夏代是否存在?......
2023-11-29
璧藏洛阳华夏仰若——写在前面的话洛阳是中国历史上唯一被称作“神都”的地方。作为中国历史上政治、经济和文化的重要核心区之一,古都洛阳曾经是多少英雄豪杰一心向往的巨大舞台。浸润于洛阳博物馆时间愈长,愈能深刻地体会到文物背后隐喻着人类内心某种恒久的情感。这本小书遴选的116件文物珍品常见于许多文物精粹图录中,相对于洛阳浩瀚的藏宝而言,似有管窥之举。洛阳博物馆冯健2014年5月9日......
2023-11-29
西周兔纹铜觯1971年洛阳铁二中M120出土高13厘米,口径6.9厘米,腹径7.1—8.5厘米。出土兔纹铜觯的西周墓位于洛阳老城东北方向的陇海铁路线上,与1964年开始发掘的庞家沟西周墓群相隔仅三四百米。兔纹铜觯器腹内的铭文“戈”,在甲骨文和金文中常见,是殷商时期的重要部族——戈族的族徽符号。除兔纹铜觯之外,这座墓葬中出土的卣、尊、斝、爵、觚等青铜器上的铭文均为“登乍尊彝”四字。兔纹铜觯局部放大图兔纹铜觯纹饰线图......
2023-11-2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