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双人牵手女俑2005年洛阳宜阳马窑村出土高17厘米。双人牵手女俑又称双僮俑,类似的女俑曾在北齐尧峻墓,以及流失国外的北朝俑人中偶有见到。双人牵手女俑背面图北魏杨机墓出土的双人牵手女俑并肩而行,一人注目前视,一人低眉旁观,两名面容姣好的女子在笑意盈盈中尽显自然活泼之姿,给人带来纯真无邪的深刻印象。......
2023-11-29
北魏 昆仑俑
1947年出土于洛阳盘龙冢村
1965年洛阳博物馆发掘该墓
高9.2厘米。身着红色长袍,脚踏长筒靴,呈蹲坐姿枕膝而眠。左臂横按两膝之上,右手弯曲抱头,头深埋在两臂之间,只能见其卷发,不见其面,似有催人泣伤的思乡之苦。
“昆仑”一词,在中国古代除指昆仑山外,还指黑色的事物,古人沿用此意将具有卷发和黝黑皮肤的人统称为昆仑人。《旧唐书·南蛮传》曰:“自林邑以南,皆卷发黑身,通号为‘昆仑’。”这些来自于南洋诸岛的黑人属于尼格里托人种,被称为“昆仑人”或“矮黑人”,与非洲黑人尼格罗人种有所区别。这些“黑人”为什么会来到中国呢?葛承雍先生认为,其一是作为年贡送往京城;其二是作为土著“蛮鬼”被掠卖到沿海或内地;其三是跟随东南亚或南亚使节入华被遗留者。南洋诸岛的“矮黑人”被贩运至中土后,或精习乐舞,供人娱乐,或为奴仆,供主人役使,称为昆仑奴。
元邵墓出土的仪仗俑群(www.chuimin.cn)
这件昆仑俑出土于北魏孝文帝之孙元邵的墓葬。据元邵墓志记载:“王讳邵,字子开,高祖孝文皇帝之孙,丞相清河文献王之第二子也。”作为元怿(上文元怿墓志叙及)的次子,元邵十八岁时受封为常山郡王,并以贵族身份领有平南将军、散骑常侍、中军将军等多项军职。“武泰元年,太岁戊申,四月戊子朔,十三日庚子,暴薨于河阴之野。时年二十有三。”这里,“暴薨于河阴之野”的血腥历史事件是指北魏晚期的“河阴之役”。由于统治集团内部长期的相互倾轧,一直被母亲胡太后掌控的孝明帝不甘心作傀儡,决心逼母后交出权柄。胡太后闻讯后,遂先发制人毒杀亲生儿子,另立年仅三岁的幼帝钊以绍大业,引得朝野哗然。驻守晋阳的尔朱荣借口为先帝报仇,挥兵南下逼近洛阳。《洛阳伽蓝记 · 城内·永宁寺》记载,“(武泰元年)十二日,(尔朱)荣军于芒山之北,河阴之野。十三日召百官赴驾,至者尽诛之,王公卿士及诸朝臣死者二千余人”。年仅二十三岁的元邵就是这场血腥事变中众多罹难者之一。经此骇人听闻的屠杀,北魏王朝内部可谓“人物歼尽”,元气大伤,统治根基遭到毁灭性打击。七年之后,北魏政权分裂成高欢和宇文泰两大军事集团控制的东魏、西魏,北魏王朝走到了尽头。
河阴之役是以集体屠杀的极端手段,来表达自身政治诉求的历史事件。昆仑俑是元邵生前家养仆役的形象,在北魏陶俑中别具一格。他以悲苦和内敛为特定文化符号,寄托了雕塑者对俑人命运的悲悯和关怀,反映了在北魏后期充满杀戮和皇权动荡的历史氛围下,人们把渴望内心平静、去尽人间愁苦的希望,倾注于陶俑制作的审美理想。
除昆仑俑之外,元邵墓中还出土有110余件仪仗陶俑,均为泥质青灰陶,周身施彩绘,服饰、甲胄等又加涂朱彩。这组以牛车为中心的出行俑群,包括骑马鼓吹乐队、甲骑具装俑、步行属吏、持盾士兵,以及伎乐俑和家内仆役俑等,是北魏皇室贵族出行时前呼后拥的写照。
根据洛阳著名考古专家黄明兰先生叙述,这批陶俑连同元邵墓志出土于1947年,是几名村民从盘龙冢村东南一座古墓中盗掘而来。同时挖出的鸡头壶、青瓷罐、九枝铁灯和几件较大的陶俑早已被变卖,其他的百余件随葬陶俑由于洛阳解放(1948年)而没能卖出。1962年,洛阳博物馆收购并入藏了包括昆仑俑在内的100余件精美的北魏陶俑。1965年,洛阳博物馆又组织专业人员对盘龙冢北魏元邵墓进行了科学发掘,《文物》杂志刊登了黄明兰先生执笔的《洛阳北魏元邵墓》,详细阐述了这批北魏文物的重要价值。
有关洛阳藏宝中的历史的文章
北魏双人牵手女俑2005年洛阳宜阳马窑村出土高17厘米。双人牵手女俑又称双僮俑,类似的女俑曾在北齐尧峻墓,以及流失国外的北朝俑人中偶有见到。双人牵手女俑背面图北魏杨机墓出土的双人牵手女俑并肩而行,一人注目前视,一人低眉旁观,两名面容姣好的女子在笑意盈盈中尽显自然活泼之姿,给人带来纯真无邪的深刻印象。......
2023-11-29
唐代豆卢氏墓彩绘女侍俑1992年唐睿宗贵妃豆卢氏墓出土高41.5厘米。豆卢氏墓为大型砖结构洞室墓,虽经多次盗掘,但还在后甬道内和棺床西北角发现墓志一合和部分彩绘陶俑及铜饰、铜泡等物。据墓志记载,墓主豆卢氏为唐睿宗李旦的贵妃,地位列诸妃嫔之首。因此,唐玄宗继位后,对豆卢氏礼仪有加,特诏赐予她二百户食邑。豆卢氏墓出土的其他彩绘女侍俑......
2023-11-29
北魏元怿墓志1948年在洛阳邙山俗称『青菜冢』的墓中出土1961年由洛阳博物馆收藏志高95厘米,宽99厘米。元怿墓早年被盗,墓中丰富的随葬品多已散失,只存墓志作记。元怿墓志对研究北魏统治阶层内部的斗争和当时风起云涌的六镇起兵等历史事件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2023-11-29
夏代镶嵌绿松石铜牌饰1984年洛阳偃师二里头遗址出土高16.5厘米,宽8—12厘米。这件镶嵌绿松石铜牌饰发现于二里头遗址的十一号墓中,出土时,它安放在墓主人胸前。设想一下,在一些重大的舞宴场合中,戴着鸟兽道具或绿松石铜牌饰的贵族翔舞其间,履行着沟通天、地、神、人的重要使命,场面该是多么热烈隆重。镶嵌绿松石铜牌饰局部放大图三星堆遗址出土铜牌饰线图铜牌饰主要流行于夏代,并延续到商代。......
2023-11-29
东周铜人1982年洛阳解放路战国陪葬坑出土高14.4厘米。铜俑发式奇特,头发梳理整齐下垂至背部再回挽于头顶,然后又用围带束缚,与以往东周时期铜人、铅人和玉人发髻相异。流失在外的两件铜人与洛阳发现的这件铜人是否存在内在关联,尚有待研究。两件铜人双手所捧筒状物应穿插何物,作何种用途,已发表的考古发掘报告并未提及。......
2023-11-29
西周人俑铜辖1966年洛阳北窑西周贵族墓M451出土通高25.5厘米,辖首俑高18.5厘米,宽10.3厘米。人俑铜辖是西周车器。洛阳北窑西周贵族墓群出土各种铜辖达40件之多,以兽头形辖和饕餮纹辖为主,形制独特的人俑铜辖在全国同类器中尚属少见。这座墓葬出土的人俑铜辖为一对两件,还发现随葬有完整成对的毂饰、衡、、辖等车部件,并未见已朽的车马痕迹,这种情况在中、小型墓葬中鲜于见到。......
2023-11-29
到山门,见万工池绿净,可鉴须眉,旁有大锅覆地,问僧,僧曰:“天童山有龙藏,龙常下饮池水,故此水刍秽不入。正德间,二龙斗,寺僧五六百人撞钟鼓撼之,龙怒,扫寺成白地,锅其遗也。”崇祯戊寅年,我同秦一生到天童寺拜访金粟和尚。......
2023-10-09
金墉城具有防守用的堡垒性质。经实测,门洞缺口宽达46米,是整个洛阳城中形制最大的一座城门建筑。每年南郊祭天典礼的举行,太庙中祭祖仪式的举行,元旦朝贺皇帝仪式的举行,使得北魏都城的布局和宫殿、宗庙等建筑,不能不作相应的改造。北魏洛阳城有十三座城门,其中十二座门是东汉以来原有的,只有在西城墙北头紧靠金墉城地方另开了一座门,称承明门。据《洛阳伽蓝记》卷“一昭......
2023-10-1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