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西晋韩寿墓表在洛阳藏宝中的历史

西晋韩寿墓表在洛阳藏宝中的历史

【摘要】:西晋韩寿墓表清末洛阳出土曾藏洛阳存古阁、河洛图书馆、洛阳关林古代艺术馆通高1.13米,直径0.33米,表铭位于墓表中部偏上处,高48厘米,残宽32厘米。韩寿墓表局部所谓墓表,即墓碑,为文以表其人,故曰表,也就是墓前的标志,主要撰写墓主的姓名、官职等内容。关于韩寿墓表发现的年代问题,屡有争议。晋代传世的大字隶书不多,韩寿墓表上的大字晋隶具有很强的代表性。韩寿生前是朝廷高官,为他书写墓表者当是名重当时的书法名家。

西晋 韩寿墓表

清末洛阳出土

曾藏洛阳存古阁、河洛图书馆、洛阳关林古代艺术馆

通高1.13米,直径0.33米,表铭位于墓表中部偏上处,高48厘米,残宽32厘米。墓表为石质圆柱形,底平,顶上有榫头,现仅存中间一段。通体纵刻24条半圆形凸棱,表铭上、下各雕两周绳索纹,铭文中保存较好的两行隶书曰『侍骠骑将军 南阳堵阳韩』,其余字残存有笔画。依残存字形、史载韩寿生前官爵及卒后追谥,可知墓表碑文应是『晋故散骑常侍 骠骑将军 南阳堵阳韩府君墓神道』共二十字。表铭字体结构疏朗,笔画俊逸,为西晋书法艺术中的杰作。

韩寿,魏晋名士,以美姿貌且风流倜傥著称,官至散骑将军、河南尹,卒于晋惠帝元康元年,赠骠骑将军。关于他的故事,在《晋书·列传第十·贾充》中多有提及。权臣贾充与妻郭槐生有两女:长女贾南风长得丑而短黑,嫁与晋惠帝为皇后;少女贾午,光丽艳逸,端美绝伦,待字闺中。起初,韩寿仅为司空贾充门下的掾吏。某次,贾充在家中宴请宾寮,次女贾午从窗格中偷窥到韩寿,暗生情愫,心中思念不已,于是“潜修音好,呼寿夕入”。韩寿壮健敏捷,无人能比,他多次翻越贾家围墙与贾午幽会,贾充竟不知晓。不久,西域国进贡了一种奇香,“一著人,则经月不歇”,皇帝只把这种奇香赏赐给了贾充和陈骞,但贾充的爱女贾午却秘密盗出香料赠与韩寿。贾充召集官员聚会,闻到韩寿身上有这种西域奇香的味道,甚觉怪异。于是,将女儿身边侍女抓来拷问,婢女无奈说出事情原委。贾充为遮掩此事,遂把贾午嫁给韩寿为妻,一对有情人终成眷属,留下了“韩寿偷香”“香送韩寿”等历史典故,传为千古佳话。(www.chuimin.cn)

韩寿墓表局部

所谓墓表,即墓碑,为文以表其人,故曰表,也就是墓前的标志,主要撰写墓主的姓名、官职等内容。墓表一般由三个部分组成,下为础,上立柱,柱顶榫头放置带座的雕兽,韩寿墓表仅保留了中间的圆柱。关于韩寿墓表发现的年代问题,屡有争议。清代洪颐煊(1765—1833)在嘉庆年间所撰 《平津读碑记》中说:“右骠骑将军韩府君神道阙在洛阳,近年始出古井中。”嘉庆七年(1802年)孙星衍撰《寰宇访碑录》记载了《骠骑将军韩府君神道》拓本。清代道光二十年(1840年),洛阳县令马恕在东关的千祥庵内创建官办的存古阁,专门收集储存当地的碑刻、墓志、经幢等文物,其中就有他亲自定名的这件晋骠骑将军韩寿墓表。1915年近代金石学家罗振玉(1866—1940)来洛阳访古时,获得存古阁藏石拓本68种,并作《洛阳存古阁藏石目》,记录了以韩寿墓表为首的一批拓本资料。1931年春,民国元老张钫与刘镇华、武庭麟等创办洛阳县河洛图书馆,“将各处断碑残碣及存古阁旧藏古刻尽移置其间”, 韩寿墓表亦在移藏之列。1932年“一·二八”事变后,国民政府迁都洛阳,河洛图书馆将韩寿墓表拓本加盖馆藏印章后,赠送给爱好书法碑帖的监察院长于右任,于氏欣然加盖了刻有自己斋号的印章,以表达由衷喜爱。

晋代传世的大字隶书不多,韩寿墓表上的大字晋隶具有很强的代表性。韩寿生前是朝廷高官,为他书写墓表者当是名重当时的书法名家。在书写时,为了配合碑碣墓表的庄重肃穆,韩寿墓表的晋隶笔画波磔(音哲)浑敛,结体方整,装饰意味浓厚,体现了标准晋隶的时代特征。